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风 >

第497部分

宋风-第497部分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求任何回报了。在这个时空除了皇帝之外没有人比他更加富有,他所向往的生活也并不是金钱所能够给予他的。就算有朝一日他身无分文,就凭自己的驸马都尉的头衔,大宋皇室还能够让他沿街乞讨?
王静辉脱离了政坛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好事,他完全可能躲在幕后来凭借自己的影响推动事件的发展。像这次建议朝廷减税和推出个人所得税法,这些事情是极为招人恨地,司马光不怕这些是因为他出于一个大臣是同一阵营内的官员也很难左右王安石的决定。当然首先前提必须是你能够说明这个倔老头儿才行。
尽管面临着即将要推出的新的税法会使自己的财富大失血,不过王静辉还是说服自己要把眼光放的更加长远一些——大宋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发达的时代,但它地百姓所承担地税务负担也是历史上排得上号的,因为沉重地赋税使得大宋百姓起来造反的事件此起彼伏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也就是这几年来大宋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朝廷接连出台了一系列减税措施才使得现在社会状况稳定了许多。
不过王静辉也不会白白承受这种损失,现在个人所得税法还没有颁布,估计以自己提出的条件绝对会打动大宋统治高层,实施时间不过是早晚的事情。王静辉便通过徐氏开始对自己手中所持有地农田开始进行运作,采用后世的贷款补偿地办法来将手中大部分的农田出售出去。不过因为王静辉比较固执,出售农田的对象必须是少田者或是无田者。拒绝地主大量收购。所以这项工作开展起来格外的系琐。
为了将自己手中的农田赶在新税法实施之前快速脱手,王静辉决定向朝廷上书——希望朝廷能够出面将他手中分散在各地的农田就地划分给当地的厢军,一切制度依照厢军屯田的规则来运行,只需要在二十年之内按比例上缴一部分农作物即可,至于朝廷也可以得到其中四成的回报。这样的条件在大宋朝廷内部引起了一阵争论,不过决议通过还是非常快的。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阴拦便获得了通过。
不过王静辉也没有把自己的田产真的分得一干二净——他手头上还保留着相当规模的良田,总计差不多有两千多顷的样子;并且把手中的一部分田产分别按照地域来充作当地书院的校产。并且还规定接受这项赠予后,每个书院还是要从这份财产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开办至少三所萌学收取象征意义的学费办学。
王静辉如此分配田产大有散财童子的意思,不过却直接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伴随而来的还有上百所萌学——大宋各地书院对王静辉赠予田产办学都非常欢迎,相对于三所萌学与接受的田产相比不值一提,这也使得大宋除去最有名的几所书院之外,还有大量的二线书院得以正常的维持,这些赠予书院的田产是不得变卖的,也会持续不断给这些书院提供办学经费。
相对于田产,王静辉对自己手中所持有的地产却没有太多的变动——这些地产是他维持手中各大书院和其他慈善活动的根本所在,他是不可能把手中的商业地产出售的,况且也滑人能够调集这么多的财富接得下来。
出售田产是为了防止土地过于集中在自己的手中,这几年他频繁插手各地赈灾活动之中,除了皇帝赏赐之外,他手中所购买的田产已经到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步,随着手中所掌握的田产越来越多,相比之下麻烦也是越来越多的集中在他的身上。这一次将手中大部分田产散去也是转移一些人的视线,况且以徐氏的经营手段,他们已经在这些田产上至少把本钱都赚了回来,至于以后长达二十年的偿还期,就算遇到几年的自然灾害也只是让他们少赚一些而已,尤其是将手中田产捐给书院更是为他在各地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这是金钱所不能够买来的!

正文 404章 来州

王静辉的地产生意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玩得起的,在大宋也不会超过十个,但是有这个资本未必有能力能够玩得转,现在看来王静辉和徐氏合作当初是最佳之举。徐氏以其经营优势将王静辉的创意变成了金钱,双方互相扶助才走到今天。
熙宁六年六月,大宋正式推出个人所得税法,试行区域为京畿路、河北诸路、两浙路、淮南东西两路。这样的税法完全是靠王安石和司马光的魅力才得以通过的,大宋目前也只有这两个人才有这样的人格魅力排除众议通过这么招人恨的税法——这是第1部专门针对富人所征收的税法。尽管这部税法十分招富人恨,但是大宋士林对此非常赞赏,王静辉等大宋士林中有名望的人一起在大宋的主流报纸学刊上发表大量文章以为新税法摇旗呐喊——尽管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政治较量,但在这个时代的士子心思大多数都是非常简单的,这也归功于大宋立国者当初希望天下读书人与君共同汉国的思想所致。虽然不知道当初太祖太宗皇帝是否真的打算让读书人和他们共同治理江山,但是上百年的氛围积累下来使得宋朝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这也就是俗称“烧坏了脑子的读书人”。
“禹岩,这几日港口有什么变化没有?!”王静辉淡淡地问道。
“先生,这几日杭州港口船只已经较上个月减少了三成,其去向都是向北,目的地并不清楚……”禹岩是王静辉的贴身书童,彦生接任大宋情报局后,王静辉便从他的二代弟子中选出了两人为自己的书童,一边帮助自己处理一些事情,另外也是对他们加强锻炼。
王静辉听后默不作声,旁边的赵煦问道:“先生为什么这么关注港口船只的动向呢?”
“没有什么。不过是计算一番大宋出兵燕云的时间罢了!”王静辉笑着摸着赵煦的头说道。
“大宋出兵燕云和杭州港口的船只有什么关联?!”
“这是一种战术,不过从前没有人用过罢了!三年前我向你父皇建议的,枢密院在论证后便开始做准备工作。现在辽国战事已经快要接近到尾声了,磨古斯联军已是强弩之末,他们终归还不是契丹人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大宋已经达到削弱辽国的战略目标,亲自下手也是理所当然之中!”王静辉笑着说道。
看着两个孩子还有些迷惑的样子,王静辉继续说道:“我打听杭州港口内船只情况就是在推算大宋的跨海登陆作战的准备情况。这一战术打法便是从我大宋京东东路的登州港开始集中十万大宋将士,通过海上船只直接在辽国燕云防线后部的来州登陆,占领来州后就可以从容地选择是从后方向燕云防线进攻还是直接攻向辽国大定府,这样无论作何选择都会极大地打乱辽国的兵力调动,大宋取得胜利所付出的代价会更小一些!”
“先生,这么做岂不是太过冒险了?!”禹岩问道:“这样做固然是甚合兵法之中‘奇兵’之策,但是十万将士跨海横渡到辽国腹地来州,且不论他们上岸后还有多少战力,就是后防补给也是及其困难的!”
王静辉点点头笑着说道:“问得好!这正是现在跨海登陆作战的薄弱环节,要不然这种战术在提出来后到现在整整准备了三年之久,整个作战计划已经得到了详细地论证。辽国来州有人会为大宋的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提供必要的帮助,在那里已经建成了不少的粮仓,这些都是为我们宋军所准备的,况且依照现在的局势看来,宋军一旦登陆后兵力方向比较宽裕。只要补给足够的话,也可以选择向大定府方向前进。”
就在大宋举国知识分子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新税法执行上面的时候,熙宁六年九月十三日晚,五万定西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了辽国西京道重镇云内州,接着马不停蹄地向西京道首府辽国西京大同府进发——在那里将会汇合从河东路太原府出发的十万禁军合击大同府,彻底将辽国西京道纳入大宋囊中。
十三日下午的时候大宋京东东路,五万跨海登陆作战部队乘坐三百艘舰船出海,目标直指辽国来州港。船队在经过了一天的航行之后,终于在第三天的深夜到达了来州港,最先踏上港口的便是无心所率领的三千特种部队,他们是专门来抢占滩头阵地的。
当无心踏上港口的时候,除了许氏家族前来接应的人之外并没有契丹人的部队,大宋参谋部所设想的在港口激战的状况并没有出现。特种部队成员很快便将船上的物资全部卸到港口上,为了不惊扰契丹人,只是在许氏的帮助下先牢牢地掌控住港口并没有向三里之外的来州城进攻。
整个登陆环节非常顺利,在黎明前总共有四万宋军和携带的装备在港口上集结完毕。水军舰队在放下登陆部队后就立刻有序地开始返回大宋,准备接应下一批作战部队和物资——从大宋登州港到来州港这段海路大宋水军部队已经多次勘察过,加上来州许氏的帮助使得大宋水军对这段航路非常熟悉。
按照事先制订好的作战计划,总共有两批九万人来执行这次跨海登陆作战计划,第二批现在已经在半道上了,不过要视登陆作战顺利程度来决定最后投入兵力的多寡,照现在的进度来说,还有三万预备部队很有可能会投入这次作战中来。
大宋军队正在来州港紧张地进行集结,无心的特种部队和已经修整完毕的一支万人左右的军队正埋伏在来州城外,他们的任务就是拿下这座城池——来州城内有能够满足跨海登陆作战部队半个月左右的口粮,还有为数不少的马匹,这些都是许氏为宋军准备的,尽管战马数量才一千多匹,但能够弄到这么多战马也真是够难为许氏了。
天边的启明星在瑟瑟寒风中闪烁着,在来州城头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火把,上下左右地晃动了三次后,无心的特种部队立刻快速向城门跑去——在火把晃动后,来州城池的吊桥正缓缓地开始放下,这是许氏收买了守城将领后,派家将前往南城门悄然占领了城门放下吊桥,放宋军入城。
当无心穿过城门手持钢刀快步跑在寂静的来州街道上的时候,他的心总算松了一口气——这个计划就是如何攻占来州城最为关键,他们跨海长途奔袭而来,攻城装备可没有办法随身带来,能够携带几部小型弩炮已经是极限了,若是许氏无法拿下城头放他们入城,那在这来州城下说不得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来州在辽国和大宋实现和平后就再也没有经历过战火,百年的和平已经使得辽国的统治者对这里放弃了驻军的兴趣,城内只有不到一千的老弱残军,平时也就是维持城内治安,根本毫无战斗力。
许荣亭父子在接到大宋情报局的指示后,便开始利用自己在来州的势力做好准备来接应宋军的到来。本来许荣亭还有些犹豫,但王静辉的亲笔信使他打消了最后一丝侥幸——王静辉在信中明确地告诉许荣亭,大宋已经做好了出兵燕云的准备,到时候就算无法灭辽,来州也将会变成宋辽以后的战场,他已经在大宋为许氏准备好了庄园田地。
许道冲也极力劝说父亲,最终使来州许氏坚定地站在了大宋一边,许荣亭心中已经明白辽国决非现在大宋的对手。北方的战事他也仔细打听过了,获得的消息对辽国极为不利,再加上这一年来辽国赋税不断上涨已经危及到许氏自身的利益。与其在这个已经失去希望的国家生活,不如前往大宋过安定的生活,只是许荣亭有些心疼多年来在来州的根基。
整个战斗非常顺利,只有北门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折损几个人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