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风 >

第371部分

宋风-第371部分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关良手中的情报网的帮助下,种谔向党项部落派遣了使者,表示愿意支援他们粮草甚至是武器装备来对抗李清,所付出的代价仅仅是维持现有的边界,当然如果有可能大宋甚至从武宁三堡出兵来攻击李清迫其退兵──这种假设也只是顺带给党项部落的好处,因为杨崇岳已经积攒了足够的火器。正在寻找有利战机准备突袭李泉──这次进攻自然是要仔细挑选时机的,富弼派出了三万多精兵昼夜不停的赶往左厢神勇军司,而种谔也驱使城中的党项人日夜不停地修整城墙,修筑工事,只要工事和兵力部署完毕。剩下来的便是看看杨崇岳能否以少胜多突袭得手了。
“爱卿莫非是在说笑?”皇帝赵顼瞪大了双眼看着王静辉,好像是第一次见到一个怪物一般。
“臣哪里敢欺瞒圣上,在河北从灾民中招收五万到十万左右的人进入厢军,这有利于稳定北方的局势!”王静辉淡淡的说道。
“这将是大宋厢军扩招中最大地一次!一旦招收完毕,这些厢军可就是由朝廷来供养了。这几年爱卿费尽心力不就是为了缩减厢军吗?这么多的厢军将会耗费多少银钱来供养,朝廷财政将会陡然加重,想必司马君实和王介甫都不会同意!”皇帝赵顼说道。
“……”
“爱卿不用说了!”王静辉刚想要开口。便被赵顼摆手打断:“爱卿可能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无论如何这样规模的扩招厢军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就算爱卿能够说服朕也不会有什么作用。传旨,宣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郭逵、曾公亮、吴奎、杨绘、赵忭、王圭、吴充入宫议事!爱卿若是有什么本事就用在他们身上吧,若是爱卿能够说服这几人,那扩招厢军地诏令也能够从中书省发出,门下后省也会通过,不然三封退回后,朕亦三思!”
王安石、司马光是中书省的两大巨头。曾公亮是河北系官员的龙头,吴奎掌三司,赵忭、杨绘是门下后省地头头,而吴充则是御史中丞!朝中若是不是很重要的事情,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一旦统一意见,以两人各自的影响力,那多半就会通行,但是王静辉这次提议实在是太大,要考虑的地方实在是太多。赵顼知道自己是顶不住驸马的游说的,事实上基本上每一次一对一谈话,他总能够被王静辉说服,但门下后省有封驳中书省诏令的权力,三封退回这样的局面无论是谁也不愿意看到──中书省和门下后省必须有人站出来为诏令不能够通过而负责,下场只有一个──辞官或被罢黜!
这个政治风险实在是太大,皇帝赵顼现在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看到刚刚平静下来的朝局又有所变动,更何况他对这套班子还是非常满意地,如果真的出现三封这样的事情,司马光、王安石他是有大用的,但赵忭、杨绘和吴充则面临被罢黜的危险。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王静辉真的有本事能够把这一大班人搞定,使得诏令能够顺利通过实行,如果不能说服甚至是全体反对,那……那王静辉也就离被逐出大宋政治中心不远了──御史台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的!相比罢黜掉一部分人,皇帝赵顼更加不能够容忍王静辉退出棋局,那同样也会让朝局形势陡然变得扑朔迷离,保守派和变法派之间的矛盾会爆发出来,两派之间新帐老账一起算,这又是一个大麻烦,朝中也唯有王静辉有办法能够平衡两派人马,赵顼宣这些人进宫议事无非是让王静辉能够知难而退。或是放弃这种想法,或是将厢军扩招地数量减少到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地步。
“按例,在灾民中招收厢军以减少作乱的可能是正常的,不过现在河北的形势还没有恶化到这个地步,即便是招收厢军,也用不着这么多。三四万绝对可以满足需要,如驸马所说的十万未免有些太多了!”司马光温和地说道,他虽然心疼国家财政的损失,但稳定灾区局势在这个时候更加重要,所以他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对。
“圣上,这是臣嘱托人调查统计后的一份结果!”王静辉从袖子中掏出一本折子双手呈送给旁边的司职太监,原本他想要搞定赵顼之后返过头来再说服其他大臣,但赵顼临阵脱逃不得不使面对这么多人。
“这本折子是臣派人将河北诸路的广惠仓统计后的结果,其中还有臣的粮仓,全部存粮用来赈灾扛过今年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最大的问题便是明年,如此大地旱灾影响不是一两年能够消除的,在明年很可能也会出现旱灾,不过波及面没有这么广泛而已,但是朝廷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不测!”
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比王静辉知道数字化统计对于一个国家有着怎样的重要性,不过可惜的是他不是学这个的出身,他只能够简单地介绍一下,然后交给徐氏来完成。这次大灾王静辉已经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不过实际情况却比他想象中的更加严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河北诸路的百姓实在是太多了,两三百万人口所消耗粮食是一个非常巨大地数字。
对于这个数字,王静辉也缺乏清醒的认识。不过好在他向正在河北主持赈灾的李管事下达了细致统计存粮,严格发放地指示,并且还从华英书院中派遣了不少数科的学生前去听用,两三个月的统计和发放速度结果反馈回来让他大吃一惊──所有的存粮如果照这个速度发放下去,只能够支撑到明年二月,那个时候青黄不接让灾民上哪里找粮食?
其实解决的办法有很多,譬如从河北土豪的手中榨取一部分粮食,或是加紧从南方运粮到北方,这些办法都可以轻易来解决现在所面临的困难。甚至通过李管事他知道根本不用大老远从南方运粮。河北土豪的存粮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足够用来渡过灾年,不过这是地方土豪准备借机哄抬物价兼并土地的,王静辉这么一折腾让他们地准备都打了水漂,就是碍于他的势力广泛,后台够硬,地方土豪才忍气吞声,他们也想要看看“活菩萨”手里面到底有多少钱能够经得住如此消耗。
对付这些地方土豪,王静辉手中有的是办法,最简单的便是他手中从王安石那里转让出来的青苗钱,让百姓突然破产然后牵连这些土豪,利用官方手段足可以让他们全部破产,不过这手实在是太毒辣,搞不好激起众怒,河北大户所支持的河北系官员非要和自己翻脸不可。王静辉只打算手中紧握着这个把柄,不到最后的时候不使出来,仅仅作为威慑这些土豪不让其抬价的武器。
正当王静辉有些游移不定的时候,远在河北韩琦处的涅心写信向他献出一策──开启招收厢兵的武器!涅心这次所出的主意所涉及的方面实在是太过广泛,运作起来也十分复杂,不过其中的好处确实显而易见的──由他所建议并且实施的厢军屯田计划,足够消化这些新增添的厢兵,而且其中一个好处便是用不着大规模的移民,当即转化厢兵,并且他们的田地扩充到王静辉的粮食体系中来。
只要有了土地,兴国银行在河北便有了发言权,架在兴国银行头上最后一道壁垒也顺理成章土崩瓦解,任谁也不能够阻挡王静辉旗下的兴国银行全面介入河北的经济体系──河北诸路的经济体系恐怕是大宋最为坚固的地方保护势力,这全都得益于河北系官员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涅心虽然不懂经济,但仅仅从政治上来分析,用此计来瓦解他们之间的联盟,敲开这个乌龟壳。
涅心的计策完全是建立在计谋的基础上,如果按照他的心意,直接用青苗钱来卡死河北土豪,迫使他们贱卖粮食来赈灾,这是最经济、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不过王静辉总是怕会牵连到百姓生死,几次写信都被先生驳回,万般无奈之下,涅心只能够想出这么一个复杂的方式,设下一个大圈套──这个圈套不仅把河北土豪全都给装了进去,连皇帝赵顼和中书省的几个大臣连带算计进去,唯一得利的便是王静辉──他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赈灾资金和粮食,并且利用兴国银行来打破这个大宋最为坚固的地方保护势力。

正文 302章 取舍

王静辉在培养接班人的方向上更加讲求实际,至少他认为一个人在这社会上首先要舒服,很难想象一个连三餐不济的人能够全心为自己的理想热奋斗,当然在生活中不乏一些天生为理想而奋斗的贫寒之士,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了范仲淹的,至少他王静辉不能。
涅心也好、彦生也罢,这两个幕僚型的徒弟完全是走的苏秦张仪的道路,当然不同的便是他们有着深刻的国家民族观念──这个说法放在现在便是“华夷大防”。王静辉本身很讨厌这种完全追逐利益的人,不过也是敬而远之而已,谈不上有什么深仇大恨,但他不想自己的接班人过于耿直,把自己和对手都逼到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上,那剩下来的便只有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才是他最为反感的。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他还可以护佑自己的接班人,但要是他哪天不在了,谁来保护他们?这个任务就交给彦生和涅心来做,有他们两个人来做弟子们的大脑,加上这十二弟子从小在一起受苦受难非常齐心,等他们完全成长起来后,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涅心的这个计划让王静辉感到前途开阔了起来,虽然运作起来比较复杂麻烦一些,E书天空整理但中间回环的余地也比较大,以自己的影响力上下疏通一下成功的概率也是很高地。不过可能是自己开口一下子要扩招十万厢军把皇帝吓倒了,居然折腾了这么一帮人联合问讯,那这难度就有些高了。
王静辉递给赵顼的折子其中大部分都是由涅心在河北做的功课,他虽然不明白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但旁边有的是人才来给他讲清楚,尤其是有李管事这个超级专家来辅导他。在给王静辉的这本资料中分析地是头头是道,不过王静辉并没有全盘照搬,里面的东西若是让皇帝和大臣直接看了,非重新补习一番数学课不可。就是连涅心自己也是非常痛恨数字和经济,他不明白自己的先生为什么对这两样东西这么在行,而作为先生的弟子在这个方面简直如同白痴一般?
王静辉看到这本奏折在群臣中传阅了一圈后,便说道:“以现在灾区情况看来是用不着招收这么多的厢军的,招收厢军的第一步就是这两个月内,招收的数目在五万左右,以后随着灾害的影响力全部显现出来之后。将会再次扩招三万到五万,甚至……甚至更多!”
“扩招厢军本无可厚非,以前也是这么做的,不过河北地粮食储备远还没有到这么紧张的地步,厢兵一旦入籍则以后还要花朝廷财政以供养。臣以为扩招厢军不是不可以但数量一定要限制,臣以为君实相公所说的三万厢军足矣!”杨绘说道。杨绘在没有进入门下后省之前就是在御史台做监察御史,司马光那个时候还是御史中丞,可以算得上是他的老上司,即便在门下后省自立门户后。杨绘也是如同以往一般尊敬司马光,私下过府拜访的时候还是口称“学生”。
吴奎上前躬身说道:“臣亦认为君实相公招收三万厢军足矣!”
王静辉听后脸上没有什么神色显露出来,依旧是站在旁边听所有人地表态。吴奎执掌三司使。是帝国的财政大臣,虽然天下的读书人都有些看不起三司使这个位置,认为在此位者天天开口闭口“言利”实在是有损斯文,但吴奎在这个位置上还算是比较称职的,当然这只是在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