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那时司马就不得不考虑到日本海军的威胁,弱小而且装备老旧的中国海军在强大的日本海军面前根本没有一丝还手的余地,如果想击败日本海军,就要另行他法。
而二战时意大利人用袖珍潜艇和人操鱼雷的战果,则为司马指明了道路。对于目前的西北而言,像这种外挂鱼雷的袖珍潜艇而言,而是再合适不过的特战武器。
由于没有合适的原型艇,最后司马只得选择二战末期日本制造的特攻袖珍潜艇,排水量不足二十吨,航程高达300海里的海龙型袖珍潜艇,虽然吨位小,但是却可以外挂两枚450/533鱼雷,而艇头还可以携带一枚600公斤重的磁力炸弹,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潜艇可以使用火车运输到全国任何一个海区,随时投入实战。
而这种小型袖珍潜艇对试验场地的要求也不高,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司马才会在西北的水库里建立这么样研究所,提前设计试验这种袖珍潜艇,尽管司马提供了足够多的技术资料,但是在没有技术人员参于的条件下,单靠那些简单的图片、数据资料制造这种袖珍潜艇显然不太现实,所以才会邀请在美国监造过潜艇并学习过军舰制造与设计的叶在馥来西北承担“一号水利设备”的研制。
“老师,那个大院里成日里戒备森严的。真不知道他们在这水库边做什么,连咱们都不能进去,有哨兵不说,就是连墙头上都拉着电网,真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地,还挂着什么水利设备研究所的牌子。”
看着远处位于水库边的那处砖混的大型建筑,在水坝远处的水文站检查着一些数据的宋希文开口说到,自从跟着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这里参于兴建这个友谊水库,宋希文就对眼前的那个和水仓是同时兴建的“水利设备研究所”产生了兴趣。
可是现在都过去八个多月了,甚至于就是连水仓的坝体都已经基本完成。最多再过半年左右这座友谊水库就会完工,但是宋希文还是不知道那个“水利设备研究所”到底在研究些什么。
“希文。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建好友谊水库,同时积累经验,不在忘了现在官厅水库的建设已经被西北公司提出,那可是北地最大地水利工程”
听到自己的学生地话后,正在检查着数据的李仪祉开口说到,作为一名水利专家,李仪祉知道像建立水库这样的大型工程,无论是小水库还是大水库。对于自己和自己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带来的几十名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难得的实践的机会。
必竟在这个时代,并没有多少有对水利、水库建设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再则即使是有足够地认识,能够意识到其的重要性,恐怕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水库的建设。
李仪祉知道目前的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兴建,像眼前的友谊水库这样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地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必竟即便是像眼前的这个库容不过一亿多立方友谊水库的投资,就超过百万元之多,对于政府而言,如果有这么多钱,还不如多建一旅的部队来得划算。
“也许,就像他们说的那样。国家地未来就是在西北吧!”
看着不远处已经初显雏形的水库的重力坝,李仪祉轻声自语到,和很多人相比李仪祉一家属于坚定的共和派,父亲和伯父又是同盟会陕西分会重要成员,为辛亥革命做出过贡献。因此在陕西本省有“一家人四口,革命人两双”的赞誉。
而就是李仪祉本人。在武昌起义后。身在德国学习的李仪祉也是心急如焚,毅然辍学。辞去柏林东方学院讲授中文地邀请,买了一支手枪和几十发子弹,只身回国,投笔从戎,参加辛亥革命。到起义军占领地上海江南制造局习射步枪。后因南北议和,共和成立之后,李仪祉转而致力于水利教育和水利工程技术。
后在共和四年再次留德回国,因陕西政局不稳,财政困难,无法兴修水利,便应全国水利局总裁张謇的聘请,参与创办国内第一所高等水利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由留学回国有志于我国电力事业地许肇南任校长,李仪祉任教务长。
办学初期教材十分困难,许肇南主张直接使用外国教材,用外语教学。他则主张编写中国教材,为此,他夜以继日,编写了《水工学》、《水力学》、《水工试验》、《潮汐论》等教科书,并一直致力于水利教育。而随着西北工业区内的新工厂的相继投产,工业区不断扩大对于淡水的需求量,自然也随之高涨,仅依靠地下水以及附近的洋河叉子的供水,显然无法满足未来工业区的需求,而这时在东洋河上游建立水库,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而东洋河是工业区附近最大的一条河流,西北的两坐热电厂就建在东洋河附近,以便利用东洋河的水力资源供应发电所需。因为西北并没有专职的水利专家,所以在决定在东洋河上游建水库的时候,司马除了一方面找到后世东洋河上游的友谊水库的资料、施工图纸之外,因为技术人员不足,所以就向一直在致力南方水利事业的张季直求助。
在接到司马的求助信后,张季直除了推荐了任水利总局顾问的荷兰水利工程专家安特生主持友谊水库的施工之外,还推荐了李仪祉和河海大学的水利工程专业的几十名学生,到西北参与友谊水库的兴建。
正因为如此李仪祉才带着不过刚刚学习了不到两年的学生们来到了西北,直接参与友谊水库的建设,和做为工程主管的安特生不同,对于安特生而言,这不过是他的一份工作罢了,而对于李仪祉而言,这一次来西北,李仪祉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次实习,一次学习的机会,所以倍加珍惜眼前的这个机会。
“老师,您是不是已经决定留在西北了?”
听着老师的轻声的自语,宋希文开口问到,作为老师的学生,宋希文知道相比于呆在南方的学校之中,西北反而更适合老师,必竟现在随着口外三特别区已经渐成一体,老师的才华完全可以在西北得到充分发挥。
“也许会留在这!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愿意为水利建设投注大笔资金,黄河已经到了必须要治理的时候,现在绥远已经尽入西北之手,占据着整个黄河的中游地区后,依照西北对水利事业的重视,相信不会坐视不理,我已经向西北递交了《黄河治本计划概述》,相信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给我答复。希文,你们记住,最好的学校不是在课堂上,这半年多来,你们在友谊水库的建设过程中所学,已经远远超过课本的范畴,在工地上你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我很高兴,你们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能亲自参于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未来你们的成就一定远远高于我们这一代人。”
看着自己身旁的学生,李仪祉开口说到,作为一个水利专家,李仪祉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末能学以致用,至少在此之前一直如此,相比于自己的这些学生,李仪征不得不说他们非常幸运,能够把课堂设在工程现场,能够亲自从工程施工中吸取经验,通过实际工作更深入的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这种难能可贵的机会,是李仪祉过去所不能享受到的,正因为如此此时的李仪祉才会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了期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他们这一代人应该是建设这个老大的国家吧!
第二百一十三章 飞机制造厂内
“希文。家乐最近几天在什么地方?这几天好像都是早出晚归的,是不是他也出去找工作了。”
看着正在一边忙活着的几个学生。李仪祉想到自己地另一个已经有几天没有见过地学生。于是便开口问到。当想到自己最得意地一个学生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心下不禁有些黯然。
如果说西北是一个磨炼之地。但是同样是考验着人心,必竟目前地西北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诱惑的地方,尤其是西北的这些新生事物。对于年青人的吸引力之大,远远超过李仪祉的想象。
一直以来。西北对于人才的渴求度从来没有满足过,甚便是对于普通职工地需要都末能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在西北总是有着各种各样地工作机会,即便是一个初中生在西北也能得到一份收入颇丰地工作。对于李仪祉身边地这些都接受过高等中学教育,既然由专门学校毕业的学生而言。在西北这种收入颇丰、福利不错地工作,对他们自然有着难以想象的吸引力。
正因为如此,当初李仪祉带来的六十多名学生。现在仍旧跟在李仪祉身边地不过只有四十来人罢了。已经有二十余人先后离开。选择在西北寻找其它的工作。虽然这些人所学地是水利工程。但是对于他们中地一部分人而言。他们更不愿意错过现在地这个机会,虽然也许找到地工作地专业并不对口。但是他们相信自己一定会胜任自己的工作。一个铁路学堂的中等专科生,可以出任工程师的地方。他们不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
“老师,家乐他……”
看着老师有些黯然地面色。宋希文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安慰一下老师,但是宋希文却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话,必竟这几天都是自己替他打的地掩护。
对于自己地那个师弟。宋希文在心里对他放弃了学业感觉有些可惜。但是当时看着师弟地满面憧憬地神情。宋希文知道即使是当时留下他。恐怕最后他还是会离开。人一但有了梦想就会如此。
“知道家乐他去找的是什么工作吗?”
看着被微风掀起波纹地水库的湖面。李仪祉开口说到,尽管对于自己地学生地离去感觉有些黯然,但是李仪祉知道每个人也许都有每个人的追求,自己的那个学生,聪明是很聪明,但是李仪祉知道水利并不是他的爱好,如果说他在西北找到自己所追求地目标地话。李仪祉也会为他感到高兴。
“家乐。他好像是在申请加入中华飞机制造公司做见习设计员,好像这份工作地收入很不错。”
小心翼翼地看着老师地脸色。宋希文开口说到,至于那个见习设计员是干什么的。李仪祉不知道,只是知道这个所谓地收入不错,实际上不过是每个月十六块钱罢了,和在水利处做助理的一个月二十块钱相比起来,一下就少了五分之一。之所以这么说。实际上还是为了安慰一下老师。
“飞机制造公司?你是说家乐他想到那里做设计员?希望这份工作适合他吧!回头你告诉他。如果他要是在那里做腻了,咱们这随时欢迎他回来。”
听到自己地学生竟然去申请到飞机厂做设计员,李仪祉感觉有些欣慰。必竟在李仪祉看来至少在那里不会埋没自己的学生。但是出于关心于是便开口说到。
对于飞机,
李仪祉并不陌
生。甚至于都有
些熟悉。必竟在在西北的天空中,只要天气条件良好,每天从早到晚都可以看到在天空中飞行、追逐着的飞机。既便是在这里,李仪祉也曾多次见到飞机。有时甚至可以见到西北地大飞艇。
对于西北会出现这么多的飞机,李仪祉并不觉得的意外。必竟随着去年地那次轰炸。西北拥有大量地飞机,早已不是秘密,而到了西北之后。李仪祉才知道西北可以制造飞机。甚至于在西北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花很少地钱,然后在航空俱乐部学习驾驶飞机。
甚至就是李仪祉带来的一些胆量稍大地学生。最初冲着对于天空地好奇心。也曾花费过几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