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

第102部分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102部分

小说: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赵皇帝说:“这也不方便啊!比如,我们这里拿‘我’这个字,‘们’字要到那边去拿就十分不方便。”

答话的师傅说:“是不方便,没有更好的方法。”

小赵皇帝说:“木匠师傅,你来做一个圆盘,中间挖一个圆孔,再在四周钉上盒子。在下面用一个木板做座子,在座子上打一个孔,安上一根圆棒,圆孔就放到座子的圆棒上。”

小赵皇帝边说,边在地上画,木匠就知道皇上的意思了。

木匠说:“小民知道怎样做了,只是不知道尺寸。”

小赵皇帝看他们原来的是一个四方形的,就说:“按这个四方的对角做圆盘的直径。”

从来都说木匠是木秀才,木匠听皇上一说,马上知道尺寸了,就开始做起来。

小赵皇帝想,要圆盘转起来,还不容易,看见刘桂香的跟班宦官李文在,就说:“李文,到后苑造作所,去做一个转盘。”

小赵皇帝拿来一张纸,画了孔的孔径一寸半,转盘外径六寸,上下一对,里面四个小眼,外面四个小眼,打十六颗小钉子。上面批上:滚珠大小由铁匠师傅们自定。

木匠就忙起来。那些印刷的师傅,今天碰见皇上,还真的开了眼界,皇上一会,就把他们的技术变了一个样。

刘桂香往回听说皇上的“发明”,今天亲自看见皇上搞发明。皇上对木匠的话,还是技术创新的一篇宣言。自己回去一定要写一篇报告皇上创造发明的文章。不得已,把自己的皇上吹一下,这对搞创造有好处啊。

木匠一会就把圆盘做起了,问:“钉格子怎么定?”

小赵皇帝问:“你们印刷的师傅,在格子里,按什么标准放活字?”

答话的印刷师傅说:“我们是按韵为标准。”

小赵皇帝知道,“韵”,就是韵母。发声首先是声母。就说:“你说的韵母为标准,我们发声,首先是声母,我们应该按声母定大格子,按韵母定小格子。”

刘桂香也是一个才女,琴棋书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可以说样样精通,小赵皇帝的“声母韵母的话,还是闻所未闻。其实她那里知道,小赵皇帝的声母韵母的知识,只是幼儿园刚上学学习的东西。

印刷的师傅,今天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也不做活路了,就在那里看皇上发明新盘子。或者拿着小木条在那里发神。

小赵皇帝怕木匠没有办法做,就说,你就从中心钉出来,先按韵母的数量钉,定好了,就只是放的问题,放声母,或者韵母都行。我们放的时候,可以改,看那一种方便,就用那一种。”

木匠有了标准,马上就钉起来。

木匠把转盘放活字的格子刚钉好,李文的转盘,从后苑造作所把转盘拿来了。有皇上的命令,铁匠马上就做,还能不快?

木匠在座子的圆棒上,套上转盘,又在事先打出的孔上钉上钉子,将上面的木盘上也钉上转盘,再放上滚珠,转盘就转起来了。小赵皇帝看转得还不利索,就叫找点菜油来。刘桂香家的下人连忙跑去找菜油。菜油一抹上,还真的呼呼地转起来。

印刷的师傅坐到木转盘前,伸手试了一试,还真的方便得很。

小赵皇帝说:“木匠师傅,你干脆就与他们一起,做木活字,做转盘还离不了你也。你今天功劳不小。你今天也看见了,你,或者印刷的师傅认为哪里还需要改,你就做一个试一下。做不做得成功,做丢了,我们都按你原来的工资付工资。改好了有奖。”

木匠说:“今天对印刷的师傅来说,改变不小啊。自己一个木匠,完全是按皇上的指示在做,真不敢贪功。”

小赵皇帝见木活字也做了,就是报纸的版比一般的版要大。说:“你们还没有制过报纸的版。”小赵皇帝拿过来一张宣纸,说:“这个宣纸,裁一半,再把纸对折,这一半,就可以做一个版,四周的边子可能与版四周的框子差不多。你们可以先做几个木版,如果不行再做铁版。”

“木匠师傅至于怎么做,你与印刷的师傅商量着做,试一试。不行就改。”

看要到中午了,小赵皇帝说:“我们回去了吧!”于是就带着刘桂香回皇宫。

刘桂香说:“圣上,今天印刷可能不成问题了,我们就需要建立一套班子,有一批人来写文章了。

小赵皇帝说:“我们要办报纸,现在已经算解决了印刷的事情,印刷的工人,印刷的工具,印刷的场地。我们接着就要解决编辑部的地址,办公的房屋,还有编辑的人员。朕建议你就在皇宫门前,那里有好多空房子。用几间房子来办。进皇宫,要很多手续。在皇宫外面,太远,你也不方便。在皇宫门口,又不需要进皇宫,编辑们进出也方便,你也方便。”

“昨天,朕给你建议让那些才女来当编辑,你回去可以给她们写信,劝她们出来工作。还要张贴广告,招年轻的秀才有文化的。可以招十个人。才女们可能来十个人,二十个编辑可能就差不多了。”

“工资要比普通工人高,一人的工资相当于两个工人的工资就差不多了。”

刘桂香说:“我回宫就去给那些姐妹写信。派人到礼部把她们的地址抄来,再写几张广告,在城门前去张贴。皇上把房子给我派好,我就派自己寝宫的宫女们去打扫出来。”

小赵皇帝说:“房子不要找朕,要找皇后。”

用午膳的时候,刘桂香说:“皇后姐姐,皇上已经把办报纸的准备工作做起来了。今天还发明了木活字印刷,发明了转盘放活字的盘子。”

皇后说:“皇上,您真行啊,走到那里,创造发明就走到那里,怎么不把我叫上看一看?”

皇上说:“你看,你的肚子都开始大起来了,还是少走一些好。”

刘桂香说:“姐姐我真羡慕您呢!我们做女人的,哪个不希望自己能够给皇上生几个儿子女儿。”

皇后说:“皇上说的叫我管银行,现在是不行了。我还羡慕你们两个妹妹呢!”

刘桂香说:“姐姐,皇上建议我把报纸的编辑部放到皇宫门口,编辑们也不用进皇宫,检查得很严呢,又方便我去管报纸。我这里要求皇后给我几间房屋呢。”

皇后说:“皇上说了的,我怎么敢不给你。用了午膳,我们就去看房子,你需要哪几间就给你哪几间。”

刘桂香说:“怎样布局,臣妾还不知道,皇上,您帮我选一下吧。”

小赵皇帝说:“看来,朕不帮你把报纸办起来,还是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皇后说:“哪个叫您安排我们管军事,办报纸,开银行,不找您,我们又办不来。社会上又没有人会。解铃还要系铃人。您辛苦一点吧!”

小赵皇帝说:“房子,也没有那样神秘,你随便找几间房屋都行。以后认为不好,反正皇宫前面都是我们皇宫的房子,还可以换。”

刘桂香说:“那好嘛,皇后姐姐给我开几间房子,先用到,不对再换。”

刘桂香说:“开了门,我就把我寝宫的人派去打扫。”

皇后说:“现在人也多,我再给你派几十个人去打扫。”

刘桂香说:“谢谢皇后姐姐!”

小赵皇帝对没有钢笔很不习惯,在宋朝,要写文章,没有毛笔是不行的。还有没有别的笔。特别是以后这些记者要出外采访,笔是很大的问题。

钢笔估计钢笔的笔尖没有问题,难的是笔的笔肠子。以后注意一点,看有什么可以替代的。

哦!好像在鸦片战争的电影里,西方的外交官用的一种鹅毛笔。小赵皇帝问身边的一个宦官:“你看见过鹅毛的粗梗子没有?”

那个宦官说:“好像我们的御膳房杀过鹅,我去看一看。”

小赵皇帝说:“如果有,就多找几根来。”

一会,那个宦官就拿了几根鹅毛的粗梗子来。

怎么做鹅毛笔,还是一个难题,看似简单,自己还没有看见过真的鹅毛笔。小赵皇帝叫自己的身边的宫女,去找一把剪子来。皇宫里找剪子不难,宫女一会就拿来了。

小赵皇帝又叫宫女研磨墨水,要先把墨水准备好。

小赵皇帝也不在乎,反正是试验,鹅毛没有花钱,搞坏了,不损失金钱。自己还没有对人家说起,搞不成功,又不损伤面子。

他先顺着鹅毛的毛梗子的方向,剪了一剪刀。看宫女还没有把墨汁磨出来,就放到一边。心想,自己等,还不如再叫一个宫女磨墨。于是又叫了一个宫女磨墨。

没有小玻璃瓶,就又叫一个宫女去御膳房拿一个小碗来,说明,要碗深一些的,不要坦坦碗。

碗端来了。小赵皇帝可不管宫女们墨汁还没有磨浓,就倒在碗里。用一个东西搅了几下,把第一支鹅毛笔伸到墨汁里。随手扯一张宣纸,在上面,用“鹅毛笔”在纸上写起来。可惜划了几笔就没有印子了。这一次,肯定失败了。

鹅毛笔是在电影里看见的,自己相信,这肯定有鹅毛笔这个东西,绝对是不会掺假的,又是什么不对呢?

剪了一刀,缝隙太小,所以不成功?

小赵皇帝干脆把已经剪过的“鹅毛笔”斜起剪一刀,再伸在墨汁里,拿起来在宣纸上写字。还真有钢笔的感觉了。自己就认真写起来。可是写不了多久,笔尖就不行了。

怎样笔尖不硬,写不了多久?

他想起了,竹子也由于不硬,在火上烧过了就硬了。自己这鹅毛笔干脆也在火上烧过。

他叫一个宫女去拿一根蜡烛来点上。自己就在火上烤。那知道挨得太近,鹅毛烧着了。

他摇摇头,笑了。又拿起一根鹅毛,,把粗梗子先靠近火,有点焦了,再逐步离火远一点。用手试了一试,鹅毛的尖端硬得多了。

他再把鹅毛粗梗子尖端斜着剪了一刀。再试鹅毛笔的效果,写了很久,笔还是没有问题。只是隔一会,需要在碗里蘸上墨汁。

成功了!成功了!鹅毛笔成功了!只要肯试,只要肯想,总有成功的可能。

正文 第八十八章 开辟税源

鹅毛笔成功了,小赵皇帝很高兴。那些宫女不知道皇帝做的是什么,看可以写字,肯定是代替毛笔的东西。也要求皇帝她们试一下。虽然不算她们的功劳,她们跑来跑去也算有成绩。

小赵皇帝就把鹅毛笔递给她们试,肯定与平时的毛笔不同。写的方法,运笔的方法都不同。

到用晚膳的时候,小赵皇帝问报纸办公的地方找到没有?

刘桂香说:“地方也打扫出来了。我给上次通过了考试的姐妹们也写了信,全部派宦官送到她们家里去了。上面要求她们同意不同意都要给我回一个信。使我好作安排。招秀才做报纸编辑的启示也贴出去了。上面是说的后天正式开始报名。”

小赵皇帝说:“爱妃很有水平,行动也很迅速嘛!”

小赵皇帝又说:“今天我与你们准备了一种新式的笔。一会用完晚膳,你可以来看一看,这种笔好不好。”

用过晚膳,刘桂香就与小赵皇帝一起去看新的鹅毛笔。刘桂香把小赵皇帝给她的笔拿在手里,说:“这就是笔吗?怎样用?”

小赵皇帝就把鹅毛笔的粗梗子的尖端,伸到墨汁里,拿出来,在宣纸上写起字来。

刘桂香说:“这个东西才搞出来,圣上好像用得十分熟练了啊!”

小赵皇帝说:“我刚才才试出来,可能试了几次,当然就熟悉了。”

刘桂香也接过鹅毛笔,开始在宣纸上写起字来。只是长期用毛笔,动作有些笨拙一些。但是鹅毛笔的优点她还是用出来了:就是粗细一致,不需要象毛笔那样运笔。

刘桂香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