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颜乱-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醍醐,原意就是以奶酪浇淋的意思。后来佛教里用“醍醐灌顶”指彻悟。
所以,醍醐鱼,其实就是烤好的鱼,淋上一层奶油。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一道菜。西域沙多水少,不如南朝湖多。所以,此道菜虽源自西域,但兴盛于南朝。
宗赜端着琥珀般晶莹透明的鱼炙,恭恭敬敬地一步步上殿来。
按照礼仪,他应该先呈给高君琰。高君琰却随和一笑:“宗先生,请将鱼炙分成两半,朕与外甥共食。”
皇上与臣下共食同一条鱼,是何等恩宠。刘豫正要起身谢恩,高太后先于他起身,朝高君琰敛衽为礼:“陛下,豫儿的胃病确实严重,他一向吃惯了小顺子做的菜。这醍醐鱼,据说是浇上奶油炙成,恐怕更不易消化。”
宗赜闻言,向高太后躬身揖礼:“鲁国夫人此言差矣。在下所用奶油以羊奶制成,性甘温,补虚乏,润脾胃。不仅不会伤及蔡国公脾胃,反而有滋补作用。鲁国夫人若是真关心蔡国公身体,不如让他尝一尝在下的鱼炙,保管胃疼立好。”
高太后是南汉太后,南楚建立后,高君琰封她为鲁国夫人。封废帝刘豫为蔡国公。
高君琰广袖掀拂,笑容爽朗:“姐姐,宗先生一代炙鱼宗师,千金难求。此番特意进宫来为朕做鱼,朕念在机不可失,特请豫儿来品尝。望姐姐勿辜负朕盛情。”
话说到这一步,高太后若再拒绝,就有违逆圣意之嫌了,是可以治罪的。但她为了十岁的刘豫,冒着危险,依旧坚持,向高君琰叩头行大礼:“万望皇帝下体蔡国公久病之身!皇上圣恩,就由贱妾代领吧!贱妾五十有年,尚未食过闻名遐迩的醍醐鱼,贱妾斗胆,请求皇上赏给贱妾食用吧!”
高君琰忽然爆发一阵大笑,笑得高太后与刘豫皆是冷汗涔涔。
笑罢,他抚着下巴,带着嘲讽,盯着高太后:“姐姐,莫非你是怕朕下毒了?这样吧,已经切成两半的鱼炙,你挑一半给豫儿,然后剩下的一半,朕来吃。这样,你还会担心朕下毒么?”
高太后闻言怔住。眼睛徐徐飘向青瓷盘里分成两半的鱼。如果说其中一半下了毒,那么,高君琰就不会让她先挑。
看来,是自己误解高君琰了。
高太后长出一口气,但也不敢掉以轻心。于是用自己刚食用过的瓷盘和玉箸,上前亲自夹了那半条鱼,放在刘豫案前。
☆、第二章 新娘驾到
高君琰一直含着意味深长的笑,观望着高太后的举动。末了,一只手牵广袖,另一只手举箸向面前的半条鱼,朗声:“如此,朕先食了!”
说罢,用玉箸扒拉开浇在上面的奶油,夹住一扯,撕下一条外焦内嫩的鱼肉,优雅从容地放进嘴里,慢慢地嚼食。微微阖目,脸上表情甚是享受。
“嗯,果然香嫩可口,味美无比!”高君琰张开俊目,抚掌大赞,然后举箸,点着高太后,笑容满面,“姐姐刚才既然说,五十有年,尚未食过闻名遐迩的醍醐鱼。那么,你何不与豫儿共食?”
高太后见高君琰吃下了自己挑剩的那半条鱼,更加放心。于是随便在鱼身上取了一点,自己先尝了。然后为刘豫挑选了鱼肚处的肉,细心地去了刺,喂到刘豫嘴里。
高君琰一壁津津有味地吃鱼,一壁笑如春风地看着那母子俩。
散席时,母子俩都松了一口气。对于高君琰的不杀之恩,也是千恩万谢。高太后带着刘豫,到高君琰主座的台阶下谢恩。
十岁的孩子,庆幸自己又多活了一天,强抑着喜悦,叩下头去:“多谢圣上赐宴,多谢圣上赏鱼,圣恩隆厚,豫儿愧无以报!”
而高太后心里也是飘飘然,心想,毕竟是我的血亲,看在我的面上,未动杀机。何况,一个十岁孩子,对他还有什么威胁呢。看来倒是我一向多心了,君琰这孩子,没有想象的那么狠毒。
高君琰连忙虚手搀扶母子俩平身,和蔼地说:“都是至亲之人,一家人理应经常聚会,以享天伦。若非朕政务繁忙,倒是很想经常请豫儿进宫。”转头唤自己的心腹内侍总管,“庆生,送鲁国夫人和蔡国公回府。一路小心在意啊。”
“是,圣上!”庆生领命而去。
高君琰还是淡淡笑着,望着刘豫和高太后走出去。
然后起身:“起驾,去含元殿。”
含元殿是高君琰的寝殿。此时,整个中原的宫殿都是殿与堂结合制。所以,含元殿也有东堂和西堂。东堂便是高君琰的书房。
含元殿东堂,烛火通明,铜壶滴漏。碧玉嵌万寿沉香龙案上,已经堆满了奏折和公文。
高君琰在烛光下批阅奏折的身影,投在浮雕着九龙衔珠的墙上。一整夜,那影子伏案不动。
夜已经深了,而所有的内侍、婢女,都静静垂首侯在殿外。除了高君琰的心腹总管庆生,静静恭候在他身后不远处外,无人敢打扰。
蜡烛已换了几列,鎏金铜漏也续了一次,眼看就到子时了,堆积如山的奏折才批完。
高君琰伏案的身影方微微放松,以肘支撑,斜倚于凭几,闭目养神。
庆生趋步来到高君琰所在的大型坐榻之下,小心翼翼地问:“皇上,今夜还翻牌子吗?”
明明灭灭的烛光,投影在高君琰年轻英俊的面孔,更显得五官深邃错落,浓眉如剑,高鼻如削。这张在下午的宴会上,笑意亲切爽朗的脸,此刻,却蒙上一层阴鸷的冷意。
他半晌未言未动。庆生也不敢打扰,垂首躬身,恭敬等候。
良久,高君琰淡漠的声音,冷冷地响起:“拿上来。”
错金银盘呈上龙案,里面按照品级,放着玉牌,金牌,银牌,铜牌。
玉牌只有一枚,是最尊贵的缪贤妃。
金牌有两枚,是两个昭仪。
银牌就更多了,婕妤、容华、充容……等等等。
铜牌是最底层的妃嫔,一般都上不了台面,偶尔放两个来充数。
高君琰一眼扫过去,修长乌黑的剑眉拧在一处,笼罩着一片厌倦。
光是扫一眼这些牌子,他眼前就掠过那一张张妆容精致、神情谄媚的脸,像一大堆彩绘面具在他脑海里错杂纷叠,根本分不清谁跟谁,只觉得烦躁。
他大袖一挥,冷声说道:“今晚朕哪也不去了。吩咐下去,不许人来打扰朕。朕今晚准备在此,通宵读《左传》。”
“是!”庆生领命下去后,很快回来,从紫檀书架上取下高君琰指定的《左传》,恭恭敬敬放在龙案上。
正读得专注,庆生进来禀报:“启禀陛下,蔡国公府的守吏求见。”
“宣。”高君琰捧书的身姿一动未动。
守吏跌跌撞撞进来,惶然大呼:“启禀陛下,鲁国夫人与蔡国公中毒身亡了!”
高君琰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连眉毛都未动一下。但只是一瞬间,他弃书而起,眉间涌出震惊,拍案怒喝:“什么?大胆!是谁敢在朕眼皮底下加害朕的外甥!”
他满面怒色,转向负责传旨的黄门内侍:“传朕旨意——立即封锁蔡国公府,不准府内任何人外出,将此事下到廷尉署彻查!”
“是!”
将此事安置妥当后,天也亮了。高君琰起身,刚想洗漱上朝,庆生又一次气喘吁吁跑进殿:“陛下,骠骑大将军求见!”
高君琰眼中一亮,“李将军到了?快宣!”
李铭锡一进殿,刚下拜行礼,高君琰已经几个快步搀起他来:“将军辛苦了!昨日朕接到快马急报,说将军的迎亲队伍离京城还有百里。朕以为至少要午后才会抵京。没想到李将军脚程如此快!”
“末将怕皇上一再担心,是以快马加鞭!”李铭锡在高君琰搀扶下起身,微微抬目,只见自己的君王,正含着亲和而得体的微笑,殷殷望着自己。
李铭锡暗暗惭愧,再次跪下:“此次迎亲,末将差点有辱使命,几番折腾,才将皇后迎回,请皇上降罪!”
“李将军何罪之有!”高君琰连忙又一次扶起李铭锡,笑容宽厚,“谁能料到会有好几国的储君前来抢亲呢?”
“皇上,那色目国的赫图王子,已被末将擒获。请教皇上,该如何处置?”
高君琰赐李铭锡坐下,然后回到自己的独坐榻,据案而坐,“这个赫图王子来抢亲,可是奉扶日可汗之命?”
“启禀皇上,末将审问了赫图的手下。据说,扶日可汗的命令,是让赫图迎娶北卫的惠安公主,而非沁水公主。但是,赫图本人心仪沁水公主,是以,自北朝与我朝联姻的消息传出,这赫图就一直带着人马在北卫边境一带徘徊,等着沁水公主的婚车过境。”
高君琰手指轻轻敲击龙案,敛眉沉思。当年南汉许嫁公主给吴越国,吴越世子在北卫见了沁水公主后,一心一意要娶沁水公主,硬是求得吴越王将南汉那门婚事退了。
如今色目国的王子,为了沁水公主,竟敢违背父命,不迎娶指定给他的公主,反而继吴越世子之后,也干出抢劫婚车之事。
看来两国抢亲,都并非国君之命。也就是说,不是出于外交国策,而是直接冲着那位沁水公主。
那是何等倾国倾城的美人啊,竟赢得当今四国中的两国储君争凰。
高君琰秀长的眼中,不知怎样的情绪,隐隐浮动。
“李将军,那位赫图王子,先将他关押在我国。作为质子,用以遥制色目国的扶日可汗。”思忖须臾,高君琰说道。
“是!”李铭锡拱手领命。心里却想,好个荒谬的王子,为了追求一个女孩子,身为一国储君不回自己国家,倒在他国游荡,最后落得被押为人质的境地。
“上次接到快马传讯,北卫以前的晋王萧辰,亦参与了劫亲?”高君琰又问,眼神有些冷锐。
☆、第三章 新婚生变
“萧辰是沁水公主亲兄长,目前又在吴越世子手下效力,他自然希望妹子能嫁给吴越世子。”李将军如此答道,尽管他已经看出萧辰与沁水的暧昧,但他是谨慎之人,知道有些话不能乱说。
“这个萧辰,投入吴越世子麾下,是否还有杀回北卫,夺取神器的野心?”高君琰问。
“末将愚见亦是如此。”李铭锡低头说,忽然,他抬目飞快地看了高君琰一眼,神情有些怪异,欲言又止。
高君琰也看出李铭锡的异样,但李铭锡不说,他也就佯作不觉,神色清淡地问:“皇后的銮驾,已经停在馆驿了?”
“是!”
“那么,以后的事就该大鸿胪寺安排了。李将军千里奔波,鞍马劳碌,可以回家好好歇息一下了。朕特赐你休沐五日,不用上朝!”高君琰神色间溢满关怀。
“臣为君尽职,何敢言劳!”李铭锡连忙起身行礼,“多谢皇上赐臣休沐,臣谢隆恩!”
休沐,也就是放假休息的意思。
李铭锡想到可以回家与妻儿相聚,亦是一脸喜色,迫不及待。
高君琰当然知道,所以不多留他,让他下去了。
李铭锡走后,高君琰让小黄门传旨:“命大鸿胪寺,赶紧筹备大婚之礼,今晚哺时,朕亲迎皇后銮驾!”
早朝过后,负责礼仪的大鸿胪卿亲自来向高君琰述职。
述职结束,高君琰微笑颔首,显然很满意大鸿胪卿的行政能力。
突然,大鸿胪卿望了皇上一眼,甚为踌躇地说:“陛下,昨日……”
高君琰双目微微眯起来,盯着大鸿胪卿。那神情含有说不出的威严。
大鸿胪卿心中一凛,赶紧说道:“昨日太后来向下官要沁水公主的生辰八字。”
大鸿胪卿口中的太后,即高君琰的生母余太后。
高君琰闻言,心中微惊,但未形于色。沉吟半晌,说:“此事,你就不要向外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