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立国传-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华一听,心里不由对眼前的这位羌人大首领的儿子敬佩起来,就凭我问的一些问题就已经隐隐猜出自己的计划来了,看来自己还真看对人了。
曾华一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道:“努力干,我保证你不但能报仇雪恨,还能光宗耀祖,让你的名字超过你的先人!让你的族人部众富足安宁!相信我!”
看着曾华那诚恳和真诚的眼睛,姜楠不由地信服了,坚定地点点头。也许是祖先保佑,让我历经磨难后终于遇到了贵人,给了我报仇的机会。
曾华安慰鼓励姜楠一番后,转过头却看到旁边的段焕等人站在那里,脸上有些不屑一顾。心里有几分明白他们的心思了。看来他们不太看得起这些塞外西羌人。不能自大呀,以前你们看不起那些胡人,结果呢,却差点被人家亡朝灭国了。
曾华招呼段焕等人坐了下来,然后顺手抽出自己的佩刀,只见白光耀目,寒气逼人,真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好刀。正当大家疑惑的时候,曾华一弹刀身,只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直钻众人的耳朵。
“你们谁见过工匠是如何打造这种钢刀的?”曾华环视众人问道。
“回大人,我见过。”魏兴国答道,他以前是沔阳第一军团的营统领,负责警戒沔阳工场,所以偶尔得见过。
“给大家说说!”
“工匠将生铁和熟铁放在一起,反复锻打,融为一体然后才得此钢刀。”魏兴国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只能说个大概。
“对,生铁硬却脆!熟铁软而韧!二者合一才能为钢,做出的刀才能吹毛断发,无坚不摧!”曾华补充道。但是大家都不明白自家大人为什么会讲到锻钢上了,但是都知道肯定有深意,都不敢马虎,均支着耳朵听着。
“现在的胡人就象狼一样冲进我们的家园,不但抢掠我们的财物,还要残杀我们的亲人。我们怎么办?我们要手持钢刀把胡杀!”曾华轻轻地转动了一下手里的钢刀,刀身上流动的白光把他那双深邃的眼睛映得无比犀利。
曾华顿了一会继续说道,“我们中原百姓如熟铁,羌、氐百姓如生铁,只有融合在一起才能成钢,才能锻出杀狼的好刀来!”
大家心里一惊,但都已经品出味道来了。
曾华继续说道:“元庆,你们看看你们自己,再看看姜楠,是不是都是黑发、黄肤?你们再和羯胡、白胡(白匈奴)、白虏(鲜卑)比较一下,你们就知道了,中原百姓和羌人、氐人都是同根同源,而羯胡、白胡却是外族入侵,如此想来,你们还彼此轻视地起来吗?”
说到这里,曾华把腰刀咣一声收回刀鞘,朗声说道:“元庆,你希望你的儿女后人能平平安安地男耕女织吗!姜楠,你想你的后辈族人不会象你一样颠沛为奴!你们现在就必须融合在一起,共御外敌!我们再怎么斗都是内讧,但现在胡人来了,那就是强盗入门,是要来灭你们的族,亡你们的家!”
听完曾华的话,众人不由一凛,几乎是同时站了起来,抱拳定声道:“大人的话有如洪钟大吕,我等必定铭刻于心!”
曾华看到众将的神情,知道自己今天的“政治思想工作”是颇有成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而且这羌人、氐人都是华夏民族的构成部分,跟汉人差不多,黄皮肤黑头发,跟那些深目、棕发或白肤碧眼的“胡人”不是一类人,该团结的就要团结,该杀的就得杀。现在是最黑暗、最悲惨的乱世,跟“所谓的盛世于和谐社会”完全是两回事。不要说个人和家庭,就是整个华夏民族都在灭亡的边缘中挣扎。该用的手段都要用,能拉拢的人都要拉拢。
曾华不知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他只知道在这个乱世不停地拼,不断地搏,努力地在这个乱世做一点有用的事情。
这个时候,天一轮皓月慢慢地爬上了东边的山头,银白色月光在瑟瑟的寒风显得更加冰冷,而许多山头上的积雪在流苏般的月关一照,顿时显现出跳动的亮光来。
看着那明月,曾华觉得一段熟悉的旋律慢慢地在自己的耳边响起,仿佛从心底涌出来一样,曾华不由自主地低声唱道:“千里刀光影,
仇恨燃九州。
月圆之夜人不归,
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
万缕慈母情。
雪国耻身先去,
重整河山待后生。”
听着曾华那悲愤、低缓却铿锵有力的唱曲,众人不由想到了自己威严的父亲、慈爱的母亲、贤惠的妻子、可亲的儿女,还有美丽的家园。也曾是这样的月圆之夜,也曾是这样的平和安宁。但是这一切随着胡人的铁骑,胡人的刀光骤然消失了。
一曲才罢,众人已经不知不觉地泪流满面。没有人哭出声来,都在拼命地咬着牙,捏着拳头,他们的悲愤和仇恨象一团熊熊烈火,就是刺骨的寒风在它面前都畏惧地退缩了。
曾华低声说道:“一个不知道仇恨的人和民族是不值得尊重的!失去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夺回来!亲人的恨我们一定要用仇人的鲜血来洗刷!”
听到曾华的话,众人都激动地浑身在颤抖,他们感到自己的血已经被曾华的话烧得沸腾起来了!
“现在我们在聚集力量,就如同千百条小河汇集成滔天洪水,千万点火星汇集成燎原之火!凡挡在我们面前的敌人只有死路一条!”
“好!那我们继续进发吧!目标武都!”曾华环视一眼围在他周围的部下,直接下令道。
第三十三章 … 武都 1
永和四年三月,伪赵石虎梦龙飞西南,自天落地,旦而问澄公。公曰:祸将至矣,陛下宜父慈子和,深以慎之。四月,伪赵秦公韬起宣光殿于太尉府,梁长九丈。太子宣视而恶之,斩匠截梁而去。韬怒,增之十丈。
…………………………………引言摘述
“这就是西汉水吗?”看着眼前这条清澈见底的江水,曾华心里那个感叹啊。这徐徐流动的江水居然比以前自己在九寨沟看到的水一样明净清澈。只是九寨沟的水有一种静而纯的美,而这西汉水则有一种动而真的韵。
来到江边,曾华蹲了下去,伸出右手。早春的江水还是那么冰冷,不过已经没有冬天的那种冰寒刺骨。曾华不由地轻轻挽起一捧江水,放到嘴边,美美地喝上了一口。真是甜到心里,比那个有点甜的某某水要好喝许多。
曾华搽了搽嘴巴,心满意足地眨巴眨巴一下,定眼往前面仔细一看,感觉这江水不是很深,有的地方居然能看到江底的石头了。
“这江水为什么这么浅?”曾华转头问现在已经非常受众人信赖的姜楠。毕竟姜楠带大家来的这一路上非常尽心尽职,而且也和大家在艰苦恶劣的行军环境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回大人,这里是西汉水上游,多是融雪溪泉水汇集而成,加上是早春二月,自然还不够深了。”站在身边的姜楠连忙答道。
“大人,魏兴国已经到这上下巡查是否有合适过江的地方,看来已经很快又消息回报了。”乐常山接着补充道。
说曹操曹操就到。乐常山刚提到魏兴国不过一柱香的工夫,魏兴国就兴冲冲地跑来了。
“大人!大人!我们找到渡江的地点了。就在上游一里左右,我派了几个人趟到对岸,最深处不到胸口处。”
不到胸口处?到底有多深?姚明的胸口处照样淹我的顶。曾华没好气地瞪了一眼魏兴国,“嚷嚷什么?忘记要严禁高声喧哗了。”
刚才还是大喇叭的魏兴国马上闭上了嘴。
“长军,你带右屯陌刀手到魏兴国找到的地方先过江,然后占据险要地势,掩护大队人马过江。”曾华先点了赵复的名字。赵复沉默少言却事事有定计,所以曾华对他最放心。
“是,大人!”赵复答应一声,转身就走了。
“兴国,乐山,你们指挥各营跟着右屯陌刀手过江。元庆,你率左屯陌刀手断后。”众人领令后迅速去了各部,开始执行各自的任务。
“姜楠,我们不急。”现在曾华身边只剩下姜楠和几个亲卫了。
“那里就是仇池山吗?”曾华指着东南方向的那座雄伟连绵高山问道。
“是的,大人!那就是仇池山。此山四面陡绝,形如覆壶,高三千尺(相对差高八百米),路若羊肠,上山蟠道,有二十四隘、三十六盘,共二十里。山上方圆十几里,泉水丰富,有平地百顷,良田数千亩,故名“百顷山”,并可煮土成盐。可屯万余人而自给自足。”姜楠详细地答道。
曾华等人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仇池山上游二十余里左右,正对着它的西北角,西汉水西岸。在经过四天的昼休夜行的急行军,梁州军避开了几处氐人聚集区,从西边绕到了仇池山的对岸。但是仇池山对面有军事据点,把守着一座过江的浮桥。
曾华等人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就再远远地绕到西汉水上游去,因为听姜楠说那里的江水比较浅,已经比较容易渡过,他前年就是从那里和几个奴隶偷渡过江的。
看着远远的仇池山,曾华沉默许久,最后才问道:“姜楠,你真的确定那条小道不会被仇池军封锁把守?”
“回大人!那条小道地处仇池山后山的峻岭之中,周围都是密林和峭壁。在小道的尽头倒是有仇池军的哨卡,但不是专门去防守那条小道的。毕竟仇池山方圆数十里,到处都是崇山峻岭,仇池军不可能处处设防。而且那条小道是随我一起逃跑的一名奴隶指出来的。他原是当地药农的儿子,小时跟着他爷爷偶尔走过几次,知道的人绝少,不会有人知道的。”姜楠小心翼翼地答道。
曾华点点头:“不是我放心不下,而是这关系到我梁州三千健儿的性命!不能儿戏。”过了一会,曾华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可是我必须要冒这个险,如果有了什么意外,我就同他们一起折在这里。”
曾华摇摇手,阻止了姜楠的开口,接着说道:“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往前就是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博一博!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姜楠还没琢磨出曾华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时,段焕走了过来,抱拳道:“大人!左右护军营已经过完江了,请你过江。”
曾华毫不犹豫地在三百陌刀手面前脱得只剩一条裤衩(这当然是曾华的独特发明了),然后把衣服。铠甲、兵器包在一起,捆扎结实。
寒风吹来,曾华觉得自己光溜溜的上身有十分凉意,不由挥动两下手臂,脚跳动两下。突然听到一阵轻轻的笑声传来。闻声转过头去一看,发现三百陌刀手边脱衣服皮甲,边偷偷地看着自己笑。
曾华不由乐了,笑骂着道:“没见过光膀子的镇北将军和梁州刺史吗?”
众陌刀手闻言不由轻声哄笑,气氛顿时轻松无比。
曾华举着包裹,第一个走进西汉水。脚刚一踩到水,一股凉意迅速从脚底传到心里。曾华一咬牙,干脆快走几步,江水迅速地淹到了他的胸口偏下处。他娘的,还真是到胸口处,估计魏兴国真的叫了一个跟自己高度差不了多少的高个子趟了一遍测出来的,看来这个魏兴国看上去五大三粗的,其实心还是很细的。
曾华觉得一股冰冷的寒意迅速地包围了自己,让他不由自主地有点哆嗦起来。曾华咬着牙,竭力地抵抗着那股象刺骨钢针的寒冷。
曾华的爷爷是位“革命军人”,他为了让自己的后代也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在他儿子、孙子们五、六岁开始,就开始对他们进行“革命军人”的训练,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