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1042部分

大唐极品闲人-第1042部分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李贤道了两个好字,拉起杜睿的衣袖就要向外跑。
    杜睿忙道:“圣上!你就这样出去?”
    “怎的了?”李贤顿感诧异,见了杜睿的眼神,往自己的身上一打量,这才反应过来,呵呵笑着连拍额头,道,“倒是朕心急了!”
    李贤换好了装束,叫上侍卫,便跟着杜睿一起到了宋国公府,当他们到了杜承学那个所谓的车间之时,里面的轰鸣声依然在继续着,杜睿这才彻底放心下来。
    李贤看了一眼,也是满脸的激动,对着杜睿和杜承学说:“好!好!果然是好,姑父,有了这蒸汽机,rì后大唐是不是就能造出姑父所说的那个轮船,火车了?”
    杜睿点头道:“确实如此!”
    有了轮船,火车,rì后大唐各地的联系将变得异常紧密,央对地方的掌控也将变得更加有力,到时候不要说大唐本土的各道,就是海外的飞地,也将如握掌。
    李贤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立刻便想到了其的好处,看向杜承学道:“杜爱卿!你造出这蒸汽机,功在社稷,朕定要重重的奖赏你!”
    杜承学忙道:“启禀圣上!这蒸汽机都是微臣恩师的指点,微臣不过是按照恩师的指点造了出来,实在不敢居功!”
    李贤大笑道:“不必如此,师傅要赏,弟子更要赏,杜爱卿,凭你此功,便可直入凌烟阁了!”
    “啊!”
    杜承学闻言顿时被吓傻了,直入凌烟阁,那是多大的荣耀,大唐开国以来,有资格名列凌烟阁的,也不过是有数的那么几个人,但凡名列其的,无不是为国立下了不世功勋之人。
    杜承学虽然不热衷于名利,可是这份天大的荣耀还是让他忍不住动心了。
    李贤接着道:“太宗皇帝使人绘图,列于凌烟阁,供万世垂拜,朕冲龄继位,虽未曾为国立下功绩,然有幸于洪武朝逢蒸汽机这神物降世,此乃大唐幸事,杜爱卿的功绩,若是都没有资格列入凌烟阁,那本朝还有谁能有这个资格,姑父!你说可对!?”
    自己门下的弟子能得到这番大功绩,杜睿也是与有荣焉,道:“蒸汽机将把大唐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确实是天大的功劳,圣上!杜承学虽然是微臣门下的弟子,但是此等大功,怎么赏赐都不为过!”
    李贤闻言喜道:“好!姑父!回头你们内阁便商议一番,列出一份名单来,多少年凌烟阁内都不曾添人,这一次便将永徽朝的大功臣也一起列入可好?”
    杜睿见李贤有此心思,点头道:“微臣遵旨!”
    李贤接着道:“不单单是本朝的大臣,还有历代名臣,我大唐能有此盛世,皆是因为尚武jīng神,便如姑父当年所说的冉闵,霍去病,这一次朕还要在凌烟阁,忠烈祠边上,再立一庙,将华夏数千年以来的军神都名列其,供万世凭吊!”
    杜睿没想到李贤会提起这件事,不过这倒也是好事情,炎黄子孙要想永远站在世界的顶峰,像杜承学这样的创新jīng神少不了,尚武jīng神更是少不了。
    “微臣领旨,回去便和内阁阁员拟定名单,供圣上裁断!”
    李贤接着又看了一阵蒸汽机,然后便兴致勃勃的离开了,杜睿也没时间闲着了,蒸汽机虽然成功了,但是接下来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蒸汽机虽然珍贵,但终归是个死物,怎么把它变成一个活物,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第二十九章 尚武精神
 大唐极品闲人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尚武精神    
    第二十章尚武jīng神
    尚武jīng神,天行健的最佳注释。
    和武,正如一yīn一阳之道,武结合,方为完人,国家之强盛,也需要武结合,正所谓武之道,一张一弛。
    纵观世界风云,尚武jīng神无不为这个民族强盛提供了巨大的推力,古时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斯巴达人,他们既不务农、也不做工、更不经商,而是整个国家实行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病弱畸形的婴儿被扔进山沟,健壮的则从七岁开始进行军事训练,直至六十岁才可以退伍。
    整个斯巴达就象是一个军营,全民被要求具有勇敢、坚韧、严格遵守纪律的jīng神,目的是为了保证占总人口少数的斯巴达人对绝大多数的希腊人与庇里阿西人的统治,而一场历时二十七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最终胜利,便是这种民族尚武jīng神的最终写照。
    而被罗马人视为蛮族的rì耳曼人,也具备有一种民族的尚武jīng神,rì耳曼人认为战争掠夺是高尚的事业,作战勇敢、负伤最多的人应受到尊敬。
    在恺撒的《高卢战记》似乎还有对rì耳曼人尚武jīng神的描写,甚至西罗马的帝国的灭亡也与rì耳曼雇佣军有着必然的连接。
    国虽盛,好战必亡。
    这种强调似乎在很久以前就很有市场了,似乎历史也在佐证着这一所谓的真理。无论是斯巴达人还是rì耳曼人,都无法以单纯的武力,来永久xìng的维护自己民族的利益。
    但这并不能否认华夏历史上秦国的异军突起,在华夏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秦人祖先是古羌人的一支,因为远离原,被原各国视为蛮人。但是,自孝公任用商鞅励jīng图治、厚积薄发,终于在战国末年成为七雄最强的国家,并为其最后统一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人尚武jīng神正是源于此,耕与战更是支撑他们经济生活与战争扩张,闻战则喜,这是当时秦人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将作战当成了生活之的必须品,正是这种尚武jīng神,促成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华夏一体”的一大一统局面。
    秦国能够一统天下,首先应当感谢法家,为秦国送来了能使国家意志高度凝聚的商鞅,还应当感谢霸道,远交近攻,堪称华智慧的滥觞,更应该感谢尚武jīng神,法家与霸道最终为大秦铸造了这么一柄无坚不摧、削铁如泥的国之利器。
    缺乏智慧的意志力是虚弱的,而缺乏意志的智慧力是危险的,古今外无数的经验告诉人们,意志与智慧的高度统一,是一个民族图强的不二法门,当一种民族jīng神把整个民族牢牢凝聚在一点之上,意志与智慧可以表现出一种jīng神,这就是尚武jīng神。
    当全民一心弘扬民族尚武jīng神,让已经参军的人感受到自己吃苦是被百姓所理解的、是光荣的、是伟大的,让还没有参军的人感受到做一名护**人是无比神圣的、令人骄傲的,让全国为军人欢呼、更让敌国因军人而胆寒。
    弘扬民族尚武jīng神,并不是单纯把军事建设列为心,而是让人们从意志之顿发出对军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主权dú lì、经济安全等事关国家战争而骄傲,让那些满腹钢铁意志与聪明智慧的普通百姓进入军队接受一次洗礼。
    遥想在汉代,整个社会的jīng英人才愿意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因而才有班超的投笔从戎。因此有汉一代,灭匈奴、破楼兰、平羌人,战功显赫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历史上的大唐虽然不比现在,但是却也武功赫赫,也是拥有强烈的尚武之风,灭东、西突厥,平定薛延陀,征高句丽而建功于域外,耀华国威以慑四夷。
    汉唐雄风直到杜睿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年代,依然感召着热血青年就在于此。不过,汉唐两代由于过于炫耀武力,尚武之风浓烈,这直接埋下了后来两代同样灭亡的结果,由于地方豪强、藩镇的割据势力过于强大直接导致了央王朝的空心化,最终被灭亡。
    后来的宋代正是有鉴于此,才改弦更张,这虽然避免了宋朝被统兵大将所灭亡,却给华民族带来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民族危机,外患成了整个华夏当时最大的创伤。最终,偏安的南宋小朝廷依然不免亡于蒙古。
    蒙古占领国后拼命剿杀一切敢于反抗的人民,并用武力威慑汉人,扼杀汉人的尚武民风。比如,实行保甲制度,由蒙古人出任各家的保长,来监控各个汉族家庭,并要求各个汉族家庭合用一把菜刀,菜刀通常还要被铁链劳劳地拴住以防被盗走。在蒙古人的高压下,汉族无法忍受,不得不起来造反推翻了短命而又不走运的野蛮人的统治。
    实际上国人是从宋朝开始就逐步泯灭了尚武之风的。由于开国皇帝赵匡胤倚靠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里窃取了江山,因此他对掌握兵权的将军极其敏感,坐稳江山后还要通过“杯酒释兵权”来解除大将的兵权。自此,在有宋一代形成了重轻武的风气,同样品级的官职,官要比武官大一些,待遇优厚一些。这还不算,皇帝还千方百计地控制将军的指挥权,将军临敌作战要按照皇帝事先制定好的阵形去作战,而且宋代派人做知州掌管地方行政,设立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权,进一步削弱军人的权力。甚至,在宋代还多次出现人直接掌管军队作战的事情。
    总之,宋朝皇帝对将军们防范之心过甚,一方面是鉴于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一方面是怕别人效仿自己,也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央王朝。
    宋朝与大唐不一样还在于其央由皇帝控制的禁军明显强于边关守军,而唐朝却相反,边防守将权力很大,军队战斗力很强,到唐代后期甚至超过了央。
    宋朝皇帝认为:防内甚于防外。
    杨家将和岳飞都是一代名将,却因此而受到统治者的猜忌和迫害。有鉴于此,再加上宋朝zhèng fǔ有意地在社会上大兴风,历经两宋三百多年的磨砺,整个华夏子孙已经没有了从军报国的热情了。社会的jīng英都去习但却殆于练武,这个时期最大的社会贡献恐怕就是“宋词”吧。这直接导致了宋与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的战争是一败再败。
    所以说华夏的弱,正是始于宋代。当赵匡胤取得天下时,基于五代时期“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乱象,一方面“杯酒释兵权”,另一方面“以臣知州事”,不仅夺了丘八们的权,干脆连枪杆子都藏了起来。
    到了宋真宗手里,宋室达到强盛顶峰,真宗皇帝更是御笔亲撰《劝学》,宣称“书自有千钟粟”、“黄金屋”、乃至“车马多如簇”,鼓励“男儿yù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给天下人放了根很诱人的胡萝卜。
    清初思想家颜元指出:“衣冠士羞于武夫齿,秀才挟弓矢出,乡人皆惊,甚至子弟骑shè武装,父兄便以不才目之”,他痛陈道:“无事袖手谈心xìng,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并认为其根子里就是“千余年来,率天下人人故纸,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为之也”,“长此不返,四海溃弱,何有已时乎?”
    他甚至痛骂道:“宋元来儒者习成妇女态”,全国成了一个放大的禁宫,绝大多数人在jīng神上被集体去势,而望眼yù穿地、苦心孤诣地等着权力的临幸。
    其实,宋朝虽然弱偏安,但是却也不乏尚武jīng神,当四万蒙古铁骑在上帝之鞭蒙哥大汗的亲自率领下,攻入四川,势如破竹,却在这小小的钓鱼城遭遇惨重失败,乃至身死异域。
    这场改写了世界历史的钓鱼城之战,为大宋王朝延续了20年的寿命,在醉人的暖风,“西湖rì夜尚歌舞,只待山航海行”。
    钓鱼城之战,成为那个柔媚政权的最后雄起。也展现着它的无比孤独与无奈,偌大之国,要靠这个小小的堡垒而得以苟延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