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公卿 >

第144部分

一品公卿-第144部分

小说: 一品公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个不知斯文为何物的女人穿着老爷赚回来的锦缎。吃着老爷赚回来的精米。荷包里掖着老爷赚回来的银子,看你还怎么骂我?说不得过几年,会有我启蒙的学生中了状元,三元连中也说不准呢,到时候

老婆根本就不理会文秀才,自顾自糊着天棚。

揣着美好梦想大作白日之梦的文秀才一边念叨着一边穿好长衫,扭头就往外走,或许是太过于兴奋了。或许纯粹就是眼神儿不够使。也有可能是心有所想,“咣”一脑门子撞在门框上,”

若是往日里,文秀才早就大声呼痛了,这一次却没有言语,抹了抹已经肿起一个大包的脑门儿,念叨着“我的学生肯定三元连中。的痴话。踢踏着破鞋就出门了,,

兴办义学的影响确实很大,最起码现在看起来是这个样子。如同文秀才这样的读书人不在少数,这些人看到府台衙门摆出了要大办义学的消息之后,不论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无不趋之若鹜。

好在府台衙门并没有说出具体要招收多少个教书先生,而这种义学也不需要多么高明的先生,纯粹是为了启蒙而办的义学,一般的读书人都可以胜任先生这个职位,所以大部分前去应聘的文人都得到了满足。

至于学生,似乎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了。

随着教书先生的逐渐增多,随着最初几个义学开始教授一些文字,人们开始渐渐知道了义学的性质:

不仅仅是完全免费,只要是学习的孩子,一天还有两顿饭吃。这才是实打实的实惠,不管孩子能不能学到什么,起码可以给家里省下一部分口粮。在这个时代,半大小子可以吃穷老子,义学里头有管饱的饭食,就算不为了学习而是纯粹为了混饭吃,也得去呀!每个季节,义学里都会给孩子们两身样式简单的衣裤鞋袜,这也是实惠。每个月的考试中,若是学习的好,认识的字多,还有三十个铜钱的奖金,每季一次的大考中,若是名列前茅,奖金会升到一百个铜钱。等到年考的时候能够拔得头筹。一两银子的奖学金足够让孩子们疯



这样的义学,和后世的正规学校完全不同,先就表现在人数上。一个教书先生带十几个学生已经算是多的了,通常情况下,一个义学里头也就是**个孩子。设备也很简陋,连桌子都没有,板凳倒有几条。书本也是很简单的《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籍,简单的很。一年之中的考试有十几次,每次都有奖学金,在很多家长看来,在义学念书也是一个给家里创造收入的手削

现在的扬州府,即便是没有盐商的大规模资助,也完全可以承受的起义学的消耗,即便是规模再扩大一些,也没有一点问题。

尤其是在这几个月当中,几家盐商捐出来的银子连一小半都没有用下去,而走府衙账目的义学资金根本就没有动过,这让林三洪大为放 。

义学这种事情,不论放在哪一个朝代。都是正确的不能再正确的事情。无论是对于扬州各衙门的名声还是对于国家社稷,都有莫大的好处。在这个事情上。就算是轰轰烈烈的办起来。也不会遇到什么阻碍。前提是要有钱任月过后,永乐新朝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北伐即将正式展开。在正式北伐之前,生了一件让天下人膛目结舌的军事冲突。

冲突的策源地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安南。

因为距离太过遥远小邦安南和大明朝弈旬书晒细凹曰迅姗不一样的体蛤”冬冲突到底是因为什么。凡经没有人能说的清楚,唯鼎,就是一件事:安南和大明朝宣战了,要打仗了。

安南集结大军,号称水6大军共七百万,要和大明官军决一死战。

当林三洪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差一点就笑破了肚皮。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安南人太能吹了!安南北部其实在沐家人的实际控制之下,沐家军和安南国主的冲突时有生,双方交战也很正常。但是这一次安南吹的实在太过头了,以至于成了一个笑话。

号称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汇,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习惯用号称多少多少万来给自己装门面。  “号称。的兵力到底有多少水分,估计也只有自己知道。当年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还号称八十万大军呢。后世人猜测曹军的兵力肯定到不了八十万。不过算上征来的民夫和继民,有三四十万还是差不多的,加一倍的水分说成八十万也不算太多。

但是安南号称七百真!

安南小邦能有多少军队先不去说,男女老幼全算上,总人口能不能达到这个数字都很难说,哪里来的七百万大军?把安南国主的裤子卖了。也不够武装七百万人的一  七十万也不可能,七万都够呛!

整个大明王朝都知道七百万安南大军是一个笑话。

就如同特别大的泡沫总是很容易破裂一样,安南的七百万神话很快也就破产了。

大明朝正式的官军还没有派遣过去,沐家纠集起四千多军队就把安南给打败了!

一时间,无论朝野都在盛赞沐家军的神勇,也在嘲笑安南的不自量力。

以安南区区弹丸之地,就是举全国之力也未必值得大明朝做出很大的动作。而素来敢打敢冲又熟悉南方地形的沐家军只能算是地方军队的性质,一战就粉碎了安南人的美梦。这种主力未出,先锋就已经解决了战争的胜利确实很痛快。

但是这里头也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大明朝愈轻视了周边小国可能带来的麻烦。通过沐家军轻易颇安南这一场可以堪称为经典的战役其实是战斗,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更加不把南方诸小国放在眼中”

对于如安南这样的小国,林三洪肯不认为依靠一次胜利就能彻底摆平。除非是真的调动大军平推横扫。彻底摧毁安南的行政和军事体系,然后安置土官稳定地方。否则,就算是打胜了,也很难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稳固统治。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朱林御驾亲征大举北伐,不可能伞出很大精力和一些小国小邦纠缠,所以安南的稳固还是一个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九月中旬。朱林祭告天地祖宗,正式誓师讨伐蒙古。

各地集结调用的军队,加上一直在前线枕戈待旦的边军,号称三十万人马,兵分五路。共两个大的战略进展方向,拉开了永乐朝最大规模北伐的序幕。

朱林的用兵方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不讲究什么奇袭迂回,更不注重快突破,而是摆出一副平着推过去的泰山压顶之势,完全以力取胜。

这完全就是基于大明朝国力强盛,依靠庞大的兵力优势和海量的后勤补给做出的横扫战略。

后勤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可以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而朱林本人亲临战阵指挥,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各部协月不利的局面,做到各路人马协调统一。

朱橡和蒙人打仗不是一次两次了。当年太祖朱元璋起北伐当中,朱橡就曾指挥好几次。这一回又是经过精心准备和仔细筹刮。而作为对手的几个蒙古部族,已经经历过几次大规模的内讧,自己人打自己人都打的没有几分力气了,又被边军持续骚扰了这么长时间,在林三洪看来。胜负已无悬念,关键是胜利的程度和战果的大小而已。

朱林到了前线之后,朝廷的局面名义上还是内阁和各部在支撑着。其实朱高炽和朱高煦这两个皇子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了。日常事务虽然还要经过阁臣的集体协商,可两个皇子的崛起之势已经十分明显,软弱无力的各部已经丧失了对皇子的牵制和左右能力。就算是在一些大事情上,阁部根本就没有做主的权利。还要转到前线通过朱林本人的同意,在单独面度这个强势皇帝的时候。两个皇子更有天然的优势。

随着扬州义学的逐渐铺开,扬州府治之下的各州县已经相续建立了七百多个义学堂,无论是内阁六部还是两个皇子,都给予了很大程度的肯定,并且以朝廷的名义大为褒奖!

兴办义学,是林三洪一定要做的举措之一,并不是很在乎朝廷的褒奖。开启民智或许是一个,遥远的目标,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才会看到一点成果。但是仅仅就目前而言。在可以预见的二十年以内,义学对于林三洪有很大的助力。

治理扬州,赚钱展只不过是前提。是为了后续动作做必要的准备和铺垫。不管做什么到需要钱,这是经济基础。

就算是现在已经如火如茶展开的义学,并不是扬州府一地看到了其中的好处。

其他地方也想办,可这种长期不间断的持续投入,汇总起来也是一比不小的数字,放在别的地方,未必就有这部分多出来的财力。即便是有这种经济实力,对于任期内无法的到实惠,反而会把好处留给继任者的事情,没有哪个官员愿意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林三洪先在扬州赚钱,然后把赚来的银钱投入到具有真正影响力的地方,为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

对于这个答案,林三洪从来也不愿意提起,但是林府台使用“重改”这两个。字为儿子命名,似乎也可以说明点什么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 柑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凹曰甩姗旬书晒齐伞

第144章 辉煌背后是付出

重改。重改!春桃用食指挑着娃娃的下只。看着孩 小刃哪都的粉嫩脸盘,真恨不得能亲几口:“嫂子,重改这个娃娃的眉眼很象你呀,一看就知道是个富贵的命叭,”

月娘让下人给春桃捧来了几个咧嘴的石榴,笑呵呵的说道:“春桃妹妹来扬州一趟不容易,这些石榴是山西产的“雀儿挂”只甜不酸,是个稀罕的物件儿,春桃妹妹多吃几颗”。

月娘有了儿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已经是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就算没有大香小香这个两个。偏房的助力,其正妻地位已不可动摇。现在的春桃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听到春桃称赞自己的儿子,心中也很喜欢,对待春桃的态度大为改善。

春桃录开石榴,捻着通红的石榴籽逗弄娃娃,就听到林三洪的声音已经隔着门帘子传了过来:“春桃妹子来了,”

左右的仆役挑开门帘,林三洪跨步而入,见到春桃面色之间满满盈盈的都是喜色。

如今的春桃已经长高了许多。脸色也没有了从前那么精致细腻的妆容,反而变得有点黝黑,髻还算整齐,就是略略显得蓬松了一些,眉宇之间也褪去了少年人应有飞的青涩稚嫩,显得成熟了不少”

春桃不由自足的站起身子,和林三洪的目光对视一眼,低低的叫了一声“三洪哥哥”之后就再不说话。

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没有见过面了,亲若兄妹一般的二人乍一相见,都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二人互相凝视一眼之后,立亥就把目光移开,都有点扭捏的样子。

临来扬州的时候。春桃还想好了一大堆说辞,准备在见到三洪哥哥的时候说给他听,可等到四目相对的时候,反而张不开嘴了。

因为有月娘在场,房间中的气氛顿时就,显得有点尴尬。

春桃也意识到气氛的尴尬,主动说道:“三洪哥哥。这次我过来,是想在扬州设立一个收茧售丝的铺面。如今丰隆昌绿丝作坊做的大了,依靠附近蚕弄送茧到作坊里终究是不够用,在江南边收购蚕茧也跟不上了。我最先想到的是就在扬州弄个铺面,无论收茧还是售丝都用的到,省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零敲碎打。扬州距咱家的作坊这么近,行船也方便。我就想到找三洪哥哥帮忙了”

“帮忙,一定帮忙!”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