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86部分

理想年代-第86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中国,恰似千年破屋,败坏至极,不可收拾。不尽毁之而妄图更新,不能救中国!”黄兴在马上豪情壮志的说道,他知道庄蕴宽所想,那也是立宪派要走改良运动的初衷。
    庄蕴宽何尝不知道,只是眼前的破败光景怎么能够勾起他的感叹。“这便是孙君所说,文明之痛。我只但愿,这种痛,早日结束。”
    黄兴豪情消散,化为一丝苦笑,“本来汉口与这里的市面因为李想的有效经营,在战火当中依旧活跃。但是因为他突然撤出汉口,丢下许多烂尾工程,这市面一夜之间便萧条啦。实在说我们始料不及,武昌方面,因为战事紧张,也无力接手。”
    “李想在湖北竟有这么大的能力!”庄蕴宽惊讶道,遂又摇头,他的一肚皮的腹黑学,听道一麟半爪也就知道了其中的黑滩下的凶兽多恐怖。如果李想此时还不撒手,也许就是焦达峰和陈作新的下场。由此可见,李想虽然年轻,行事也嚣张跋扈,但绝对是个聪明人,比焦达峰和陈作新更懂得进退。他说道:“这也不能怪他,墙倒众人推,他即使想留,也留不下来。他最不该的,就是不该去碰洋人,即使穷疯了也不要去碰洋人的利益。”
    说着话已经到了府衙门口,当日李想就是在此设立指挥部行辕。李想走了,黄兴又把指挥部设在这里。
    门前阶下站着一排人,皆是戎装雄武。武昌谋略处三武,湘军两协统领,还有各级军官,全部出来迎接,对庄蕴宽这个江浙特使的招带隆重之极。秋雨绵绵,虽然不说很大,可也在他们脸上,身上,沾了不少雨水。
    庄蕴宽远远的看到,可不敢托大,在这些革命将领面前跃马扬鞭,和黄兴,李书诚立刻翻身下马,几乎是小跑着走了过去。
    以孙武为首,引着他们进内。湖北三武,本来是同等地位,但是自从孙武傍上黎元洪之后,地位超升,连刘公身后有襄阳刘氏大家族,又是革命宿将,在武昌说话也没有他响。
    个人入席,孙武便要开席,庄蕴宽却道:“慢,庄某来此本是身负重任,诚邀克强主持江浙军事,然克强高义,不愿拋下诸位离去。”
    众人惊讶的看向黄兴,黄兴非常谦逊的点点头。孙武却像是早有所觉,只是微不可察的一笑。
    庄蕴宽继续道:“然克强兄意志已定,我也不再勉强,但是江浙对克强一如既往的表示支持。我湖北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是要与湖北军政府商议一件大事。诸位在孝感与北洋军对阵,一时半会可能回不了武昌,我就在此先后诸位说一声。”
    说着庄蕴宽打开随身的皮包,掏出早准备好的文件。准备了好几分,分发给大家。
    庄蕴宽自己拿了一份,念给还没有拿到的同志听,道:“武汉倡义甫一月,而湘、秦、晋、滇、赣、黔、浙、苏、桂、皖、粤、闽各省先后响应,宗旨虽同,机关互异,当事者以对内对外之不可不亟谋统一也,乃往返电商,筹议组织。先由鄂军黎都督通电各省,请派员到鄂会议。浙军汤都督、苏军程都督亦致电沪军陈都督,略谓美国革命,苦战八年,卒收最后之成功者,赖十州会议总机关有统一进行维持秩序之力。其第一次第二次会议,均仅以襄助各州议会为宗旨,至第三次会议,始能确定国会,长治久安。吾国急宜仿照美国第一次方法,于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机关,磋商对内对外善要方法。附提议大纲三条:一、公认外交代表;一、对于军事进行之联络方法;一、对于清皇室之处置。而沪军陈都督,复以民军倡义伊始,百凡待举,无总机关以代表全国,外人疑
    虑,交涉为难,因电致各省,公举代表赴沪开会,议建临时政府。于是各省都督皆先后选举代表,克日首途。其未光复各省,则由咨议局公举。”
    此时,独立省份已经有鄂、湘、秦、晋、苏、浙、粤、桂、皖、赣、滇、闽、鲁十三省。如此大好的局面,上海方面就有了心思。革命形势蓬勃发展,是该提出提出组织中央政府统一领导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黎元洪、黄兴也都想到了,准确的说,应该说随黄兴一起来的宋教仁想到了。宋教仁一提出来,黄、黎两人都认为愈早愈好。黎元洪就在农历月十日通电各省请派全权委员到武昌组织临时政府。这份庄蕴宽从上海带来的文件也提到了,“先由鄂军黎都督通电各省,请派员到鄂会议”。
    但是上海是什么?是中国最大的都会,号称东方巴黎,在上海人眼里,北京人都是乡巴佬。上海人有上海人的心思,他们就是想黎元洪争一争这个临时政府。
    在桌的聪明人现在才恍然大悟,庄蕴宽暗中请黄兴仍回上海,统率江浙军队攻略南京,拟在南京组织中央政府。说起来冠冕堂皇,深思一下就明白,是想借黄兴的金字招牌,建立临时政府。这样即使湖北通电组建临时政府的电文在先,也不如黄兴的号召力与同盟会二当家的正统。上海也就借此成了名正言顺的正统。
    无奈黄正在汉阳指挥作战,不能离开,也不愿离开,为了他的革命理想,且表示甘愿不作领导人,上海方面这个算盘就首先打不响,庄蕴宽就干脆大方的承认了,也顺势捧黄兴一把。
    对于组建临时政府,湖北方面通电再先,上海方面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为湖北已著先鞭。但是上海是有备而来,或者说黄兴这个老实人的性格摸的太清楚了,早就准备了后招。
    如今庄蕴宽把这招亮了出来,上海的意思就是临时政府的组建先不说,咱先把全国第一次*给开了。具体是程德全、汤寿潜联电各省公举代表集议于上海,并指定江苏教育总局为代表招待所,有两省以上的代表到沪,即先行开会,这就等于说苏浙两省代表在沪先行开会。这举行的第一次会议可是意义重大,定名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会所设在上海,意义更大。庄蕴宽的任务就由请黄兴主持江浙军事,变成请湖北速派代表来沪与会。
    上海不是要无视黎元洪先前组建临时政府的通电,毕竟黄兴也在湖北,他们还真无视不了。上海毕竟不乏人才,他们巧妙的把黎元洪请各省派全权委员到武昌组织临时政府的通电作为一个议题付诸讨论。决议承认武昌为民国中央军政府,以鄂省都督执行中央政务。
    在桌各位一时哑口无言,谁也想不到上海会在这个紧迫的时候和武昌争起临时政府的组建权。与北洋军恶战在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桌将领身负首义之功,对武昌首义之地自有其骄傲,这个临时政府的组建权,他们怎么也不愿放手,却一时也找不到反驳庄蕴宽的词来。大厅里一时安静的诡异,却有暗潮不住的流动。
    这席间,还是孙武最为冷静,他一笑,把手上为文书丢在桌上,道:“我对上海此项决议,不表同意,我认为既以武昌为中央军政府,代表会议地址就应设在武昌。”
    “上海此议,正是议黎都督请各省派全权委员到武昌组织临时政府的通电。这有何不妥?”庄蕴宽毫不示弱的道,官场上打滚多年的他,骑马打仗不在行,权谋之术却有不弱的道行。
    两人眼看就要争执起来,黄兴赶紧上来打园场,截入道:“这事,还是交给武昌咨议局去议。黎督代表湖北军政府,自然会给诸位一个满意的交待。”黄兴向门口的亲卫一招手,“开席,上酒菜。”





110付东流下


    有黄兴的调节,不和谐的气氛总算缓和,毕竟这件事情也不是他们争吵就会结果。
    这晚孝感城除了驻守在此的军中将领,有头有脸的地方士绅也都全来了。黄兴这样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些地方绅士还不见到机会就扑上来。加上刚刚知道庄蕴宽带来的信息爆炸开,革命形势的大好也对冯国璋顿兵城外也稍觉安心,还有就是武昌和上海有关临时中央政府的争夺在所难免,人人都抱着看好戏的心情,更是气氛热烈。
    孝感城的府衙,乃孝感城除林翰林家大宅之外最宏伟的建筑组群。但是已经被大火烧成灰烬,这份荣耀便落到它的头上。既是官府,自然而然体现出浩大恢宏的气势。四周有高墙难越,进入大门后,三座威严庄穆的主宅由长廊贯通,并排而立,坐北向南,重檐如飞翼,双楹柱,气势慑人心魄。
    虽说流水的县官,但是县太爷自己住的县衙还是不会马虎。何况还是富裕的两湖,县衙就是这个县面子工程之一。在几任县太爷前赴后继的不解努力之下,孝感县衙被修得富丽堂皇,后宅组群接着就是衙作中轴,近十几组庭院依次分布,左右对称,布局完整而严谨,完全体现官派作风。但是为官之人有否这样正直严谨的作风,就不是建筑的风格可以体现得了。
    主宅后花园是一片广阔园林,环境优美,深得江南园林之神髓,显是出于名家设计。方可体现孝感的富裕,历任县太爷的物力财力如何雄厚,收刮民脂民膏之尽心尽力。
    孙武可不是蒋翊武这样的泥腿子出生,(小生认为,蒋翊武的出身,是在武昌受排挤的很大原因之一。说明那个年代人的思想,即使革命者的人人平等观念也存在局限性。)接过县衙,即大力布置,府衙大红灯笼高高挂,大门处和园内更装有西洋经典灯饰,一片喜庆的景况。
    孙武本是想和庄蕴宽造个良好关系,谁知道庄蕴宽本就来者不善,孙武一片好意,付诸东流。
    数十名革命军士兵穿上一式的整齐青色军服,傲然把守大门。一主二辅三座大堂,全开放了来接待宾客。以正中一座最大,摆下了可容百人的席位,另两座作辅翼的,亦设下五十人之席。被安排到辅宅者都是无可奈何,但又自知斤两,想去和主席的那些革命党人的大人物套关系,也只有待会敬酒的机会了。当然今天庄蕴宽是主客,孝感地方士绅只是陪客。但是却陷入尴尬的境地,地方士绅还有革命将领,一时不知道是否该去敬庄蕴宽的酒,攀个交情?庄蕴宽明显是和孙武不对头,湖北明显是黎元洪的天下了,得罪了孙武,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但是庄蕴宽的黄兴老朋友,庄蕴宽在同盟会的地位显然不底,而现今的局势,同盟会得天下是最有机会的。攀上庄蕴宽或者黄兴,又或者李书诚,将来的好处也是大大的有。只看刘歆生攀上李想,就成了汉口首富。李紫云攀上李想,立刻身价百倍。可见政治投资,才是发财致富的不二法门。
    黄兴已经宣布开席上酒菜,宾客边吃边闲聊着,没有人带头去给庄蕴宽敬酒,没有人愿意去做这个 第 124 章 的强敌。斗争的成败,不但主宰了辛亥革命的命运,还决定了中国以后的历史。
    如今黄兴无疑正是这斗争核心处的关键人物,人人争着来亲睹他的风采兴头已经过了。现在宾客谈兴渐起,自然话题都离不开黄兴,
    推测着与冯国璋的战局将如何发展,毕竟李想与清军作战顺利的一塌糊涂,而比换了李想名气大上天的黄兴指挥,胜利似乎已经再握。但如今孝感城的革命军是内忧外患,在桌有远见的士绅已经在默默摇头,已经有人不再看好携革命军新锐之气而来的黄兴。当然,因为庄蕴宽的到来,上海和武昌争夺临时中央政府的话题,才是最热闹的话题。也有人说起李想,如今李想黯然退出汉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