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74部分

理想年代-第74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实无其事”。
    其实*列强都不愿意看到,也不相信正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会取得胜利。虽然革命阵营方面竭力表示他们并不打算得罪外国,
    并无“排外”的意思,但是*列强不无理由地担心,打在他们的走狗清朝政府头上的革命大棒有可能直接打到他们的头上来。在武昌起义后八天,俄国驻北京公使向自己的政府报告说:“主要的危险在于叛乱可能延长,或具有敌视外国人的性质”,他甚至认为清朝政府在无法平定“叛乱”的情形下“可能试图把反清朝的运动转成反清朝的运动转成反外国人的运动,正如1900年时它所做的一样”。
    洋人在担心,也许此地无嬴三百两,也有人是实际行动。小东洋便参与了这种转化,老毛子也许在暗中推了一把手也未可知。英美不希望与中国开战,但是日俄却迫切希望和中国开战。
    袁世凯在意的原来革命党人也这么怕洋人,也许不用出手,李想的麻烦就解决了。但是李想如果革命党人内部解决,那么湖北依旧掌握在革命党人手里。革命党人手握湖北,还是一样可以嚣张。
    袁世凯遂向冯国璋说出一句交心的话,“不得阳夏,不足以夺革命之气。”
    冯国璋突然顿悟,北洋军要不亮出獠牙,给革命党人一点好看,这回革命风雨就停不下来。





92鹿正肥十三


    长街两旁挖土动工,新鲜的黄土挖出来把被火烧的漆黑的地面掩盖。地基挖得又深又宽,坑上坑下皆是那些被俘虏的清兵。李想把他们发配在此劳改,重建被他们烧成废墟的北城大街。
    李想一身长袍走在前头,手上还握了一把折扇不时的摇晃两下。要是忽略李想鞋上沾的泥,头上绑的绷带,却也翩翩浊世佳公子的风度。李想左右环顾,工程的进度也算满意。虽然没有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但也三天挖好地基,在这个时代也算是快速。
    曾高,宋缺和赵又诚也是长袍便服在他身边,同样是左顾右盼,却是心不在焉。袁世凯到信阳,黄兴到武昌,消息几乎是同步传到孝感。李想该如何应对,是北上还是南下,他们争论不出一个结果。李想只是没做任何表示的带他们出来溜溜,他们却没有李想的闲暇心思。
    宋缺看着李想的背影,他就从来没有琢磨出过李想的心思。他悄悄碰上曾高的肩膀,曾高与李想说话一直非常默契,也不知道曾高有没有参透。曾高皱着眉头摇摇头,他也为这个时局所迷惑。
    此时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一骑扬尘而来,出现在街角。这个街上现在物料黄土堆积,不便跑马,马上戎装巾帼翻身下马。汤约宛一眼看到李想不伦不类的造型先是一愣,后才松了马缰朝他疾步走去。
    李想看汤约宛这幅急切的样子,也迎上去。是又出什么大事了?有比他现在的麻烦是还急的?汤约宛走近了,李想才看到他脸上一丝隐秘的怒气一闪而逝,以致李想还以为是自己看走了眼。李想奇怪的问:“什么事把你急成这样?”
    汤约宛如水的目光落在李想身上,沉默,仿佛有微妙的气息在彼此之间流淌,使得李想心中好像做了亏心事的一阵不安。李想眼神闪烁,不断的回想这几日做过的事情,除了yy过赵又语之外,再也没有其他,难到这也被她看出来了?
    许久,汤约宛轻轻说道:“有人找你。”
    李想游移的目光看向汤约宛的眼睛,小心的问道:“什么人?”
    “水仙。”汤约宛目光不善,最后有些不甘和带酸的加了一句,“你的老相好吧?”
    汤约宛不高不低,竖着耳朵在后面偷听的曾高他们刚好可以听见,忍不住都笑出来。
    李想听到水仙的名字脸色大变,拉着汤约宛走到一边,急切的问道:“人在那?”
    “瞧你猴急的样子,在刘园我怎么就没有看出来?她到是挺照顾你的名声的,来和你幽会也偷偷摸摸,神神秘秘。难怪谁都没有看出来,你们俩还有勾搭。”汤约宛看到李想急切的模样,就忍不住出言讽刺。
    李想蓦然台首,目光有一闪即逝的怒气,瞬间又化为无奈。女人碰上女人就会有麻烦,使李想生不起怒气的麻烦。
    汤约宛看没有激怒李想,也没有再胡搅蛮缠的心情,嘀咕一句,“西城外,澴水边。”
    李想看着汤约宛一副委屈的样子,轻笑道:“回来再跟你解释。”
    李想轻握一下汤约宛的手心,一沾即走。没有十指相扣的纠缠,也能传递他的一片心意。李想转身跨上汤约宛来时的马,绝尘而去。
    江阔云低,秋风一阵紧一阵急的吹,江边芦苇当起一片白浪。渡口上只有一个身形寥落的女子,素衣当风,绰约如神仙中人。她听着身后蹄声响过,接着蹑手蹑脚的脚步声走进,却始终没有回头看一眼。
    江边的秋风带着湿润的水汽,李想走到她身边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他总觉得对眼前这个女子亏欠实多,特别是刚刚看到她孤单的身影更是使人心疼。靠得近了,水仙身上的女儿香似有若无的钻进李想的鼻孔。李想耸耸鼻子,柔声道:“水仙。”
    听到李想柔声细语在耳边响起,水仙也不知道自己心里上什么滋味,转过身子即看到李想额头上的绷带和醒目的血迹,刚刚的冷漠便维持不下去。不过她毕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特工,本想抚摸他伤口的手伸到一半又僵在半空,只是平静的吐出一句话:“脑袋受伤,你太不小心。如果当时你的运气在差一点,你还有命吗?”
    李想摇着扇子,看到水仙美丽的脸庞稍纵即逝的挣扎,却硬着心肠一脸无所谓的道:“多谢关心,我没事,我运气一向还好。”
    “我只是我的老板死了,我找谁要钱去。”水仙目不转睛的看着李想,从容又回到她的身上。
    “你们的任务特殊,我一直让你们潜伏,没有给你们派任务。你现在来找我,暴露了怎么办?现在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湖北,盯着我,你又是不知道。”李想回到公事上,就一连串不留情面的教训。
    “你的花边新闻不少,多我一条,也不会有人怀疑。”水仙神情变得凝重,但是对李想这幅教训的口吻表现出了不满,女就是有这一点不可理喻的小心眼。水仙继续道:“我有情报,非常重要。听好了,洋人担心局势的发展会损害到他们的既得的权益,同时,他们又从中国国内的动荡局面中竭力寻求对他们有利的机会。沙皇俄国认为这是它在东三省北部和蒙古、新疆加强自己地位的时机,它和日本秘密约定,如果满洲发生革命,两国共同出兵干涉,它还乘机派兵到库伦英国和其他*列强欢迎袁世凯,就因为他们企望,他能够起拯救清皇朝而使革命软化的作用。就在袁世凯到了信阳,清廷即受任为其为内阁总理大臣时,英国外交大臣竟然立刻致电朱尔典说:“吾等对于袁世凯深加敬爱,愿此次革命之效果得有完全巩固之政府,与各外国公平交际,并保全内地治安及美满情形,使在中国之商务进步。此种政府,吾等将于外交上竭力相助。”(注:《辛亥革命资料》第八册,页314。)可见*列强已经在袁世凯身上看到了一个完全可以信的“新”政权。
    依靠袁世凯来收拾革命造成的危险形势,甚至为此在必要时可以完全抛开清皇朝那匹老马,这已经成为*列强的主导的政策。”
    李想微微皱眉,没有水仙想象中的惊讶,只因为一切如历史所演绎。
    一个美国作者在1912年写的关于中国革命的书中说,当袁世凯到了北京时,“他立即成为这个帝国的事实上的独裁者。对于他重新当政,外国人公开地表示欣慰。”(注:lution,页173。)这样,袁世凯就成了一切内外反革命势力,包括侵略中国的外国*者,面临末日的清皇朝以及混在革命阵营中的黎元洪这类的人,共同寄以希望的中心人物。





93鹿正肥十四


    暮色渐渐降临,水面上浮动着霞光色彩。光景中的水仙素衣如雪,如梦幻泡影般美的虚无缥缈。岸边凋零的草木在秋风里哭诉,如耳语风传。
    水仙细细的向李想诉说着从洋人那里听来的密闻,足以石破惊天,却惊不起李想心中的波澜。水仙只当李想是心思如海,已经老谋深算。她忍不住好奇的说道:“你一点也不惊讶,看来是早知道了。难道你还有其他的情报来源,比我还要神通广大?”——她突然住嘴,后面这句话她是不该问的。她是一个非常懂得隐藏心思的女子,不然也做不成特工,但是却总是李想面前范这样明显的小错误。
    李想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手中的折扇,长衫下摆被江边的风吹得老高,他却不顾的来回度着步子。
    “早在日俄战争之后,便改变了日俄两国在远东的力量对比。俄国战后元气大伤,国内革命兴起,沙皇**制度开始动摇;为确保在华既得利益,遂谋求对日英妥协。日本虽在战争中崛起,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无力将俄国势力逐出远东,也需要与俄国缓和矛盾。日俄密约是早有的事,如今再加一些条款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李想随意的聊起自己的推测,也没有觉得水仙问得有什么不妥。记得很久以前,两人也是这样随意闲聊,天南海北,毫无禁忌。那时候的岁月,犹如环绕在他们身边的清风一样无拘无束。只是过去随着时间的消失,只剩下亲手埋藏的回忆。如今两人见个面都是躲躲藏藏,非常不容易。
    李想停下脚步,痴痴的她倾国的容颜。她的美丽一如从前,可是他已经找不回初见时的惘然。李想张开嘴也说不出从前心心相惜的语言,他最近满脑子都是国家、民族、洋人、北洋……因为她提供的情报,便和她说起现今的局势,就想趁此机会与她好好说说话。
    水仙额前的刘海被风吹乱,她素手轻拂当在眼前的一缕发丝。她也不想向他交代完情报便匆匆离开,她的心里有一丝自己也理不清,理还乱。虽说此次情报重要,却是严重违反了组织纪律。李想却没有过多的责怪她,也没有急着赶她走。只是她才悲哀的发出,两人已经到了没话找话的地步。
    水仙的容颜还是一如不化的冰川,专注的看着李想认真思考的样子,隐藏在心底的一点点心思也得到了满足。她陪着他分析着得来的情报,努力思考在洋人高级会所沙龙里,道听途说的点点滴滴。那些令人恶心的嘴脸如电影的画面在眼前,一幅幅,一桢桢,如此的清晰闪过,她的眉心微不可察的轻蹙转瞬即逝。
    “虽然我不知道此次日俄密约的具体内容,但是没有你想象的这么简单。可能是汉口事件的刺激,还有美国意图染指东北对他们构成的威胁,使日俄之间的妥协,已经转化为军事同盟。”水仙如是结论,语气平静而又肯定。
    李想又惊又喜,一扇子敲在额头上,碰到伤口,痛得嘴角的肌肉抽筋。他想到自己亲手把这段历史提前,如果这个历史的结局还是与另一个时空一般,那他就是历史的千古罪人。李想头痛的摇摇头,要成大事,便要有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李想把心思放到这两个将来注定要碰上的敌人身上,他先分析俄国的目的,说道:“老毛子在满洲的发展受到小东洋的限制之后,即把现阶段侵略中国的重点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