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490部分

理想年代-第490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钢铁战士们,都在屏息凝神地等候着首长到来。林铁长、季雨霖在陈建联等陪同下,刚刚转过村口时,被等在广场上的战士看到了,立即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海涛般的口号声……
    誓师大会选择在马头镇村西的开阔地上,人们在煤堆上用木板搭成高高的检阅台。从这里透过一排排垂柳青杨便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修建的丛台。那气势宏伟的丛台掩映在古柏苍松之间,向人们讲述着一段古老的故事:武灵王继位之初,赵国势衰,经常受秦、齐等国的威胁和匈奴、胡人等外族侵扰,赵国无力抵抗,经常吃败仗。赵武灵王在率兵抗战中发现,胡人穿的衣服短小,骑马射箭十分方便,而自己的将士都是宽袍博带,乘的是笨重的战车,行动极其迟缓。于是赵武灵王决心趋利避害,改革部队的服装,要部队离开战车,也学骑马射箭。但他的主张立刻受到王公大臣的反对。赵武灵王知道不改革很难战胜敌人,于是便身先士卒,自己带头穿着胡服,骑马射箭。赵国从此强大起来,军队屡战屡胜。赵武灵王为了观看操演,庆祝胜利,便在这里大兴土木,筑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丛台。
    林铁长、季雨霖站在台上,检阅了自己的部队,战士们坐在广场上,横看成行纵瞧成列,肩上的刺刀发出耀眼的光芒,部队剪裁刀刻般整齐地坐在那里,成排成行的轻重机枪整齐地摆在地上,迫击炮都上了驮马,指战员高举手臂,呼着口号……
    林铁长在台上讲话:“……我们为什么参加国民革命军?因为北洋政府不给我们活路!与其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之下等死,不如起来革命!所以我们走向革命的道路,参加了国民革命军!……”
    林铁长神情振奋,声如洪钟,他把当前战场的严重形势告诉部队,以斩钉截铁的口气进行作战动员:“好不容易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人民胜利了,中国走向gong和。人人希望把大炮打成犁头,让坦克改装成拖拉机下地耕田。但这仅仅是我们一方情愿。袁世凯依然用**的残忍手段统治这个国家,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依然吃不饱饭,依然饿死街头,依然没有得到民主的自由,我们的生命在北洋军的枪炮下如草芥一样的贫贱,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依然被北洋卖国政府丢弃,我们只有将革命进行到底!”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下子爆发出山呼海啸!
    下午1时,又在马头车站的煤仓里召开了纵队连以上干部会,由季雨霖政委作动员。
    季雨霖详细地介绍了袁世凯全面进攻解放区的部署之后说:“现在不要看还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其实袁世凯像浮在水上的鸭子那样,埋在水里的两只脚忙得很啊!”
    说到这里,季雨霖面色严峻,向大家简明扼要地讲了当前的敌情。他说道:“袁世凯在邯郸吃了两次亏,这一次又下定决心‘剿匪’了,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见棺材不落泪,非把我们这些人置之死地而后快不可……袁世凯现在已经打上门来了,大帅要求首先出击!
    林司令接到命令,几天都没有睡觉。我们敢不敢迎战?怎样迎战?有没有把握?结果究竟怎样,现在谁也不能说清楚。
    我刚才也说了,大帅要我们主动出击,那是他已经对形势早就作出判断和估计。一句话,这场仗是非打不可了。
    形势是严峻的,摆在我们面前只能有三种前途:一是打败袁世凯解放全中国;二是两败俱伤,相持不下;三是我们打输了,重新背着小包袱回太行山打游击。要争取哪种前途,只有靠我们自己!”
    字字千钧,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不少太行根据地走出来的指战员都懂得过去背着小包袱在太行山打游击的滋味。
    离开会场时,没有一个人说话。但会后各个连队讨论的时候,大家都踊跃发言,纷纷表示决心:要争取第一个前途,避免第二个前途,绝对不允许走上第三个前途。
    誓师大会后,林铁长和季雨霖率领主力离开豫北,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向鲁西南挺进。
    战争开始时,形势十分严重。北洋军在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上都占很大的优势。北洋的老底子摆在那里,而且并取得英国政府在军事上、财政上的巨大援助。
    相比之下,国民革命军是新建之军,底子薄。鄂区人口虽然有1亿,但是很多地区刚刚开始土改,西南后方并不十分巩固。
    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北洋反动派企图首先消灭中原国民革命军,然后攻占赣南,再进攻湖北,妄想在3个月、最多6个月的时间内解决关内问题,然后再解决西北问题,最后消灭国民党革命军,摧毁鄂区。
    敌人执行上述的战略计划,靠的是津浦路、陇海路和京汉路几条大动脉。
    林铁长、季雨霖心急如焚。李想给他们的任务可是相当的沉重,为了迫使围追中原军区部队的北洋军回援,计划把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作战重点放到豫东方向的陇海路徐州、开封段,从战略上调动和歼灭敌人。
    用李想的话说:“我们的铁锤首先要击在袁世凯发动全面反扑的大动脉――陇海线上!打乱敌人发起反扑的部署和时间表!”
    陇海线是北洋军从陆军部通向华中,中原和东南的生命线,兵力靠它运送,物资靠其周转。敌人为保护这条生命线,在六七十里纵深的地带配备着重兵,到处都是据点、封锁沟、封锁墙,还派出不少支部队往来巡逻。铁路线上还有铁甲车、压道车,防守十分严密。
    ……
    在酷暑难当的豫东,林铁长和季雨霖率领三个纵队,临机制宜,以神奇的动作跨过黄河故道,在陇海路开封至徐州50公里宽的正面上,突然向敌人发起进攻。仅用两天的时间,在开封、徐州段攻下兰封、三义家、罗王、李庄集、杨庄、刘堤圈、柳河集、李坝、野鸡岗等车站据点,歼敌5;000余人,控制并击毁铁路150余公里。
    在敌人的大动脉上,林、季大军控制了150公里铁路,这大大震动了敌人的陆军部。
    北洋军第5师的一个旅出兵西援;第6师由开封东援;此外,袁世凯又从追逼中原军区突围兵力的队伍中,调回整编第3师、11师和17师,向开封急进。
    林铁长和季雨霖乘敌增援未至,一面钳制敌人,一面攻克杞县、通许两城,相机又攻占陈留,随即连取虞城、砀山等地,直打得敌人猝不及防,焦头烂额。
    这时西面敌人到达开封、新乡,东面敌人抵砀山、夏邑,妄图东西钳击林铁长、季雨霖大军,在此情况下,林铁长、季雨霖指挥部队及时撤回陇海路北休息。
    陇海作战,五战五捷,胜利结束。





252烧草铺上


    252烧草铺(上)
    中南海的袁世凯又在大发雷霆。
    “国民党林、季部异军突起,乃我心腹大患!我北洋军数10万正在向中原进剿,林、季竟突破了陇海路,直逼徐州、郑州,继而威胁南京!短短10天,让他们连下5城,破路300里,你们这些人都干什么去了?!”
    袁世凯将一枝粗大的红蓝笔扔在作战沙盘上,阴冷的目光直逼人称“北洋三杰”的段狗,驻守信阳的陆军总长段祺瑞和河南都督赵倜。
    林季大军一出陇海线,仅用两天时间,就在北洋军中原防御体系上突破了150公里长的大豁口,这大大震动了北洋军的陆军部。
    段祺瑞知道垂着眼帘,什么表情也没有。
    赵倜嗫嚅着嘴唇刚要解释,袁世凯把保养很好的胖手一挥:“我不要听你的解释。陇海路遭破坏的事实,已经说明了你们的失职!无能!”
    段祺瑞眼角抽调了一下,赵倜却歪着嘴角,粗糟的老手指着沙盘上的大别山,欲言又止。
    袁世凯沉着脸:“我知道你要说在大别山进剿赵又诚,分不出兵来。那么我来问你,进剿了两个月,赵又诚的部队哪里去了?如果抓住一头,丢了一头,还算功过相抵,两头全部丢掉,你们有何颜面回报我的信任?”
    “报告大总统。”段祺瑞终于鼓足勇气,“我想说的是,只要分出一部分兵力,迅速集结于鲁西南,我敢保证,即使不能全歼林铁长的国民党军,也会给予最有力的打击,使之不能在陇海路东段自由进出!”
    “不仅仅是陇海路,还有京汉路。”袁世凯目光逼人,“这一仗不打则已,打,就要把季雨霖赶回太行山去!把林铁长赶回潼关去!”
    段祺瑞又不说话了。
    袁克定抬起眼皮向蒋百里使了个眼色。
    蒋百里赶忙接过话来,他手指沙盘,说道:“遵照大总统部署,现着令徐州之 第 593 章 节阻击,诱敌深入,直到把他引进大杨湖这个坟墓,再消灭他!”
    ……
    正在鄄城附近休整的六纵接到撤离的命令。
    马鸿逵还是老传统,立刻组织部队还床板、扫院子、水满缸,检查群众纪律。一切准备停当,电话铃响了。马鸿逵一听,是季雨霖打来的,立即汇报部队撤离有序,群众纪律已检查。
    “不!”季雨霖打断马鸿逵,“不要扫院子,也不要水满缸。”
    马鸿逵心里直犯嘀咕,首长这是怎么啦?季政委抓纪律一贯用铁腕,动真格的,今天是怎么了?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耳机里季雨霖的声音在继续:“要仓促一些,要慌一些!破烂装具可以丢一点子,背包也可扔掉它几个……撤退不是要镇静,而是要慌忙一点……”
    “这,莫非是……”马鸿逵想到这里,用拳头猛击一下自己的太阳穴,高参曾高在开会的时候还交代了:“兵不厌诈,这是诱敌深入啊!……”
    面对敌人新一轮的钳击,林铁长和季雨霖接受曾高的建议,决心实施大踏步进退,调动敌人,避强击弱。行动之前,先造声势,后率主力秘密西进,寻机歼灭运动中的敌人。
    北洋军东西两路大军同时出动,整3师遥遥领先,连续击退国民革命军数次阻击,正在向大小杨湖地区挺进。
    雨后的鲁西南,艳阳高照,天气格外晴好。
    林铁长令主力放弃一部分城镇,跑步向北撤退。整3师没有费劲,就占领了大杨湖、天爷庙、大黄集地区,同侧翼整编17师远远分离。
    此刻,整3师师长赵锡元得意地向赵倜报告:“林铁长已溃不成军,我用不了两个礼拜,就可以占领整个冀鲁豫,把他赶上太行山!”
    赵倜虽也狂,但对林铁长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将帅才干,却也畏惧。
    “老弟,不可轻敌呀。”赵倜想想又说:“要不要飞机配合。洋鬼子愿意出一把子力气,咱们也不需要对他们客气。”
    赵锡元脸色有点不自在,洋鬼子的飞机丢炸弹从来都不分敌我:“大哥,你多虑了。飞机不需要了,就凭这点装备,匪军就不堪一击了。”
    此时,不但骄横的赵锡元对林铁长的意图毫无所知,就连北洋军的那位蒋百里总参谋长也被蒙在鼓里。
    一份份来自前线的战报,使身在中南海的袁世凯大受鼓舞,特地发来电报,对整3师传令嘉奖。
    赵倜的顾虑彻底打消了,立即从郑州赶到前线视察和慰劳。
    “为了发展大好形势,迅速扩大战果,”赵倜对一众将领发下命令,说道:“我决定,临时改变部署,将整3师和整17师会攻定陶的计划改为整3师单独攻菏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