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458部分

理想年代-第458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罢幸 被颉耙洹薄!弊詈笳员俺鑫薰际芮@鄣难铀担骸氨扇说卤。嵩怫ひ椋嗝耸谷弧N└钌剑氖幢饕澹迨院蠹幢а崾乐饕澹蚬练Γ梦尬适乐摹!
    言下之意,像他这样一个有遁世之想的人做不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
    “上海特别法庭坚持要您出庭,您什么时候南下?”
    赵秉钧一听这话,不禁勃然变色,凶相毕露地说道:“宋之被刺,正犯为武士英,嫌疑犯为应夔丞,与洪述祖究有何干系,与我究有何干系,尚未判定。要我出庭受质,完全是野心枭桀攘夺政权,藉端发难,含血喷人。”
    赵秉钧除了为自己开脱,还不忘为洪述祖圆谎





199红脸白脸花脸第二更


    今天更新10000+,够猛烈的了吧?值不值得红票、订阅?
    ……
    兰州,林铁长接到李想的电话,虽然已经有二次革命的心里准备,不过当他听到命令的具体内容后,仍然神情为之一滞。鄂军上下,其实心里都清楚,和袁世凯迟早有一战的,只是想不到会这么快。
    “是,请大帅放心。”
    虽然只是通过保密电话对话,但是林铁长仍然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任务太艰巨了,容不得一点差错,而且时间紧迫的有点变态,林铁长放下电话后,浓密的眉毛已经拧成了一团。
    时任中国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林铁长在去年底解决西藏问题之后,西疆各地剿匪工作也正在收尾,大西北进入和平时期,他已经把工作中心转于致力于发展西北地区的经济。
    虽然他的办公室里挂满军事地图,但是,他更为关心的还是中国西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那通过血肉的拼杀建立新中华的理想已经实现,现在,他梦想的是让脚下的土地多产粮食,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为此,他把大量退役官兵组建为西北建设兵团,密切配合进入西部大开发的资本财团工作,埋头在开发大西北的经济计划,这个大计划包括石油和各种矿产的开采,农业的灌溉以及在交通不发达的西北地区建立起交通网。
    但是他接到了李大帅的电话说:“为了应付局势,现须集中十二个师以便机动,已经集中了四个师。因为鄂军主力都在大西北,所以其余兵力就要从西北军区调动了。这件事,细节部分还要请你来汉面商。”
    李想可是亲自给他打来立即去武昌开会的通知,并且军委的专机此刻已经停在了他所在的城市兰州。时间紧迫的有些变态。
    林铁长上飞机的时候还在想,战争真的已经迫在眉睫了吗?
    ……
    上海,同孚路廿一号黄兴寓邸。
    孙中山自日本返沪,连夜在黄兴寓所会商宋案对付办法。在座的有陈其美、居正、戴天仇等人。
    此时已经弄清刺宋由袁世凯指使已无疑问,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幻想完全破灭,主张速战,他语调低沉而缓慢地说道:“袁世凯之出此,天性恶戾,反复无常,固其一端;他之所以敢于如此胡作非为,一是因为我们的革命方略不行,这其中,我将临时大总统一职让袁,乃是我犯下的最大的政治错误。二是因为在中国,**之毒麻木人心,习于旧污者,视民主政体为仇雠,伺瑕诋隙,思中伤之以为快,这些封建遗老和崇尚旧习者趋重于袁世凯,将挟以为推翻民国之工具,而袁世凯亦利用之以自便其私。积此两方面原因,袁世凯便有了铲除南方党人势力之计划,推倒民治,恢复帝制之野心,狙杀钝初只不过是他的阴谋的 第 540 章 拥在中间席上,觥筹交错人声嘈杂,一个个吃酒吃得红光满面。
    画舫笙篁齐奏,十二女伶一色罗襦绣裙,舒广袖,移莲步翩翩起舞,歌喉裂石穿云:淡妆多态,更滴滴,频回盼睐。便认得琴心先许,欲绾合欢双带。记画堂风月相迎,轻颦浅笑娇无奈。待翡翠屏开,芙蓉帐掩,羞把香罗暗解。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约何时再?
    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袁世凯挺着大肚子,翘足而坐,双手随乐打着节拍。
    一个军官凑到袁世凯耳旁低语几句。袁世凯坐直了身子,格格一笑说道:“你给大家说说赵秉钧服毒经过。”
    这个军官一脸谀笑,凑趣儿,绘声绘色的说起来……
    那唐在礼见状,便明白了袁世凯的用意,他心里暗自说:“人都说袁世凯对付政敌有两件法宝,黄金和白刃。我看他对自己人也有一套戏法:既要怀之以德,又要临之以狠。”
    袁世凯早就察觉到,他在北洋军内部的基础并不稳实,许多将领并不是真心实意为他效力卖命,他们只不过是利用他的权势作为个人取得功名富贵的阶梯,这和他自己要利用这些将领们去拼杀,作为扩大势力、巩固他的统治地位一样,一旦目的达到,这种相互利用的“心腹”也就变成互相攻击的政敌。尤其是当袁世凯看到眼下南北交战已不可避免,而南方革命党人内部意见分歧,四分五裂,南北开战,他们注定是要失败的。他疑虑在击败南方国民党之后,北洋派将领的个人力量必然会发展起来,将会养成“尾大不掉”和增长不利于他的趋势,特别是象“段虎”这样的人,目下虽是自己的“第一号心腹大将”,也口口声声说袁对他“私恩极重”,可是在袁世凯看来,段祺瑞也是一个不好摆弄的人物,因为他有好几次发现,段祺瑞虽说目下不敢公开抗拒他的命令,但是段祺瑞对下属却非常专横武断。段祺瑞现在已是总理,日后如果权势再大,必然也会对他来像对待赵秉钧那么一手。
    袁世凯对他的“心腹”都不放心,他视段芝贵私心重,视陈宦是黎元洪的人,视唐在礼心直口快,不易为他所用。他让人叙述赵秉钧被迫服毒的过程,目的是让这四个心腹大员知道,要他们永远俯首贴耳,不然的话,他袁世凯会毫不留情地将其除掉,就像除掉赵秉钧那样。
    席上再也无人敢张声,再也无人敢举杯动筷。
    袁世凯沉思片刻,然后长叹一声,对儿子袁克定说道:“拿文房四宝来,念在智庵跟随我多年,有功还得记住,我给他写副挽联,明日你亲自送往天津。”
    “是!”那袁克定说完取来纸笔墨砚,摆在一旁小长桌上。
    袁世凯挽起袖子,挥笔写下:“弼时盛业追皋益,匡夏殊勋懋管萧。”
    站在一旁观看的唐在礼心中暗自说道:“这袁宫保真会做戏,红脸白脸花脸全是他自己一人唱。





200毒药第一更


    武昌,原总督府内挂着军事委员会牌子的小楼里,气氛越低沉。
    等所有人都到齐了,李想才拍了拍桌子道:“北京袁世凯指使手下陆征祥、周学熙赴东交民巷汇丰银行,与五国银行团签订了二千五百万英镑的巨额借款合同。我们在北京的情报人员 第 541 章 团政治带进了这场斗争之中,从法、俄勾结发展为英国以及日本与之沆瀣一气,而后才有同德国分赃妥协,美国一直受到冷落,最后被排挤出大借款。”
    “袁世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受五国银行团提出如此苛刻的贷款条件。”谭人凤的脸颊急速地抽动了两下。
    谭人凤现在担任湖广铁路督办,已经融入武昌这个圈子。
    善后借款合同规定:借款总额二千五百万英镑,五厘息,期限四十七年;全部借款由汇丰、德华、东方汇理、俄亚'道胜银行'、以及横滨正金五家银行均分承办;债票按票面价值的90%发售,银行团再留6%的回扣,所以中国实得数为借款总额的84%;借款用途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转手把钱交给外国人的,即用于支付本借款的第一次利息,清偿业已到期的赔款拖欠、各项借款及垫款,偿还已到期的各省借款,偿还即将到期的各项借款、垫款,以及赔偿各国在辛亥革命中的损失;第二类是中国zheng府自己使用的,主要是用以裁遣军队,整顿盐务,充作各部门的行政费,以及由中国zheng府与银行团“互相商允之他项行政费。”又规定,借款以盐税收入及关税余款为担保,中国应整顿、改良盐税征收的办法,“并用洋员以资襄助”,即由洋员参与对盐税收入的监督和控制,具体办法是:在财政总长管辖下设立盐务署于北京,署内设稽核总所,“由中国总办一员、洋会办一员”主管一切业务;在各产盐地方设稽核分所,每个分所“设经理华员一人,协理洋员一人”(或称华、洋所长),二人“等级、职权均相平等”,共同担负征收、存放盐务收入等责任。关于借款的使用,合同也规定了一套洋员参与盐督的办法:中国zheng府立即将1912年11月15日有关审计处的暂行规则付诸实施,审计处所属稽核外债室设华、洋稽核员(或称国债科华、洋科长),凡有关借款款项的领款凭单均须由这两人“会同”核准签字,提拨款项的数目应与支出的实际需要相符合;提拨款项的支票等经财政总长所委派之代理员签字后,须连伺经华、洋稽核员签字之领款凭单等一併送银行团所指定之代表,经该代表查悉所拟支出之款项合于合同规定之用途,则立即加签该支票等,以便提款;如该代表对于已支出款项之用途有怀疑之处,可向洋稽核员询问,并索取收据、凭单,进行检查,等等。让或托付于无论英、德、法、俄或日本公司、或董事等、或代理人等,并予以再行转让或托付之权。”实际上日本所承担的全部债券,后来都转让给了英、法、德各国银行,分别在伦敦、巴黎、柏林发行。俄国所承担的债券只在本国发行了一部分,其余分到比利时及英、法、德各国发行。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英、法各发售7,416,680英镑,各占借款总额的%;德国发售6,000,000英镑,占24%;俄国发售2,777,780英镑,比利时发售1,388,880英镑,合起来占%。
    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到,这笔借款的折扣之苛,是1898年的英德续借款以来所仅见的;照此折扣,再扣除手续费、汇费等,二千五百万英镑的借款付给中国的只有二千零七十一万余镑;从中扣除转手交给外国人的那些款项后,袁世凯政府最后拿到手供自己使用的不过九百九十八万余镑,不及合同所定借款总额的40%。
    另一方面,连本带利再加各种损失,中国必须支付七千六百三十五万英镑才能清偿这笔借款。
    这一出一入,足以说明这笔中国外债史上到那时为止最大的借款对中国是多么大的盘剥,给中国人民带来多么沉重的负担。至于外国如何对盐税及对借款的用途等实行监督,从合同有关洋员的规定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但列强者并不以这种文字上的规定为限,前面所说的关于洋员的五人方案就超出了合同的规定,扩大了洋员的范围和名额。此外,袁政府又陆续颁布洋员所在各机构的工作条例,更具体地规定洋员的职权,于是列强通过这些洋员,对中国的财政以及其他事务的干预日益加深。特别是盐税,从此以后实际上被列强所控制。
    这次袁世凯还真赌上了啊…………
    李想绷着脸,缓缓的注视着麾下文武的神色。他冷冷地说道:“袁世凯用民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