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431部分

理想年代-第431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袁克定说道:“您要求办的事情已经办好,请您过目。”
    袁克定拿出一封信,是张振武写给黄兴的一封未发的信。信上有这样一句话:“承嘱杀李想事,已布置周密。”
    袁世凯看完之后,说道:“模拟的还行,不愧是世昌兄的手笔吧,完美无瑕。一定要把报纸和舆论调动起来,搞臭了李想,再把黄兴搞臭,再让他们互相怀疑……”
    由于黄兴一再为张案向袁世凯抗议,袁世凯很感不安,因此他便想出一条毒计打击黄,伪造张振武被杀前写给黄兴的这一封未发的信。他用这个伪证打击黄,使黄处于嫌疑地位,失去为张案发言的力量。
    上海。黄兴临时寓所。
    戴季陶说道:“以武力破坏法律者,仍以武力治之!”
    宋大小姐责问说道:“今日之时局,怎么也不能再生莫大之扰乱了?再生莫大之扰乱,中国能不亡国?国民对于此案,当完全诉之法律,求解决于法律问题之内。”
    “张振武事件的极端恶劣性在于不受法律约束而杀人。这在帝制**时代不是什么异常之事,但现在已是号称共和政体的民国了——对共和精神的恣意破坏,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令人意外的是,即将北上的孙中山并不认为张振武事件多么严重。孙中山虽然没有参与这场辩论,但他的行动表明,他也不支持激烈派的主张,他说道:“看来,北京之行要提前了。”
    张、方被杀前,袁世凯已多次邀请孙中山、黄兴北上,面商国是,调停党争。
    “此等现象,一若并非真共和,殊形危险。”立刻就有人力劝孙中山、黄兴。
    “先生不要轻入虎穴。”
    “只身进京,无异于自入圈套。”
    但是,孙中山力排众议,道:“无论如何不失信于袁总统,且别人都说袁世凯不可靠,我则以为袁可靠,我倒也试试自己的眼光。”
    孙中山又说道。“以我之所见,项城实陷于可悲之境遇,绝无可疑之余地。张振武一案,实迫于李想之急电,不能不照办。中央处于危疑之境,非将顺无以副李想之望,则南北更难统一,致一时不察,竟以至此。”
    孙中山甚至认为,不能说张振武无罪,只是杀他的方法似有不当:“据我观之,张、方不得谓无罪。但在鄂都督,似当就地捕拿,诛之于武昌,即不生此问题。假手于中央,未免自无肩膀。而民国草创时代,法律不完,这样政府既接电报,若无依据,以致惹起反对。吾谓中央政府当日应将张、方拿获,解去武昌为上策;否则,亦当依法审判。而中央政府又不在行,故吾谓鄂、京两方皆有不当处。”
    孙中山最后还是发表了一通“独到”的见解。
    对于进京与否,黄兴也有所犹豫,于是,作为当时的权宜之计,大家伙经商议后决定让孙中山先行而让黄兴继续去西湖养病,视情况而后定,以防袁世凯将两大革命领袖一网打尽。
    孙中山从上海同孚路黄兴的寓所起程,在袁世凯的迎孙专使张昉、程克陪同下,登上商局的“平安”号轮船。
    与孙中山同行的有其夫人卢慕贞、秘书宋霭龄,还有魏宸组、居正、王君复等10余人。
    在码头上,欢送孙中山的中外记者、各界人士,人山人海,他们团团将孙中山围住,并一再劝他不要贸然进京:“公世界伟人,历经险阻,岂怯于民国成立之后,惟此行以有益无益为断。观北方情形,似即行亦无大裨益。”
    《民权报》还刊登了一副非常有意思的漫画,名字叫《行不得也,哥哥!》,只见画中的北京城头张开大网,正要捕捉北上的轮船。
    但孙中山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仍然决意北上。
    孙先生以诚待人固然不错,但碰到袁世凯这样的权术老手,自然要受他愚弄!不过,不肯以诚待人而只顾玩弄权术,到最后也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谁又比谁更聪明呢?
    送行的人。有人神情黯然,有人痛泣。孙中山一再向人们解释,让人们相信袁大总统,并声明他这次进京,主要是想帮助袁世凯当好民国总统,解决好迁都、治政、建军等一系列大事,并能一心一意搞些实业,改造中国。





166超然内阁


    红楼。
    水仙儿风姿绰绰的出现在李想的办公室。
    水仙儿把一叠印着绝密的资料放在李想眼前桌上,道:“近日有传言,张振武被杀前写给黄兴的一封未发的信。信上有这样一句话:“承嘱杀李想事,已布置周密。”北方的袁系报纸也推波助澜,绘声绘影地说黄曾在您去泗水交涉的时候,派人来武汉部署杀您。”
    李想抬起头,笑道:“很拙劣的离间计。”
    水仙儿默默地摇了摇头,叹道:“他们可是有过把你赶出汉口的前例。而且,刚刚被黎元洪端掉的振武会不就是改良派为杀你成立的?”
    李想呆了一会儿,道:“不过是某些小人物的暴走。小打小闹而已。跟黄兴没什么关系。”
    水仙儿摇摇头,道:“你就这么坑定跟黄兴没有关系?”
    李想考虑了一会儿,点点头,笑道:“如果黄兴真有这个心机,真有这种阴狠,在汉口就该去黎元洪而代之,在上海就该抢下革命军大元帅的位置,在南京就该把留守府军备牢牢把持……他真要有这个枭雄能力,我该高兴,这是革命之幸。”
    水仙儿无奈的又叹息一声,道:“我先走了。蔡济民还在外面等着你呢。”
    水仙儿走了后,蔡济民进了办公室里。上了门。
    李想郑重看着他道:“你们跟着改良派乱闯,也得不到什么东西,干脆跟着我好了,反正我也需要人。我还是很怀念武昌首义时并肩作战的时光。”
    “那太好了,”蔡济民欠欠身子。武昌首义的时候,两人的差距就越来越大,到今天,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上,李想还能想起当初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也不能拿大,更多的是对改良派失望了。想到这里,不禁微笑道:“我找你好几次,苦于没有机会,这一次可找到门径。”
    “你还得替我多找几个人,”李想望望窗外:“可是要能干,光吃饭的我不要!”
    “你放心,”蔡济民拍胸脯道:“我们在军队里待得很久,对于各地风土人情,人事上的来龙去脉咏,大都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如何做法,当然悉听吩咐,赴汤蹈火,我们这些兄弟们在所不辞!”
    边蔡济民说边掏出烟卷,递一支给他。
    “我不抽了,”李想犹豫挣扎,还是谢道:“以前我抽得太多,一天要抽两堆。”
    “你真有办法,”蔡济民夸奖道:“烟也能戒了。”
    ……
    杭州。
    一勺西湖水。百年歌舞,百年酣醉。湖上笙簧竞奏仕女混杂寻欢作乐景象。面对这种场面,在西湖养病的黄兴禁不住想起西晋末年祖逖中流击楫、矢志北伐的故事。祖逖“北伐,北伐”的誓言犹萦绕在耳边,可眼前满载“簇乐红妆”的西湖画舫中,却不能找到他的身影,一边是沦陷荒芜的国土,一边是纸醉全迷的生活,因此黄兴禁不住要迸发出“千古恨,几时洗”这样悲愤填膺的呼声。
    黄兴道:“当初真该咬牙坚持,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徐宗汉看到夫君这样的悲愤苦闷,心中叹息,却只道:“现在局势反转,袁世凯掌握了主动。而且民国成立,民心厌战,李烈钧在江西招兵买马,民众对其就非常反感。”
    黄兴叹息一声,不语。
    徐宗汉道:“近来流言四起,传说张振武被执时在张处搜得一书系与你,内容有说托杀李想事已布置周妥等语。今日又阅《沪报》译载《文汇报》北京电说,此间谣传张振武之谋 第 507 章 、刘彦四人代表晋谒袁世凯,见面就说道:“唐内阁成立以来,一切政务不能着手进行,实因党派意见不一致之故;因为唐内阁不是纯粹的政党内阁,当然有此弊病。鉴于混合内阁的失败,今后应组织政党内阁或无党派的超然内阁,如果再组织混合内阁,同盟会决定不再参加。”
    袁世凯答复说道:
    “日前唐总理出京后,余派梁秘书长、段总长、梁孟亭君前后赴津挽留速来。日前唐递请假呈,现在假期尚未满,如唐仍肯回任,自无问题发生,如必要辞职则总理改派自不容缓。诸君所说超然内阁及政党内阁余均不能赞成。余意现吾国情形两种内阁均不适用,第一人才缺乏,如今专取共和党、同盟会或超然无党之人组织内阁,无论何方面均不能得许多人才。故余之意见非连合数党及无党之人共同组织,断不能成一美满之内阁,诸君以为组织内阁系从政党上着眼,余则纯从人才上着眼,如宋遁初天姿才调逸越侪辈;蔡鹤卿学问道德一时敬服;王亮畴法学专家当世寡俦;刘子英于海军学有专门,才具亦可佩服。余荐举此数人为国务员并非以其为某党之关系,乃以为当世人材而荐举之也。我国现今党派虽多,而于一党之中求其人才与国务员地位相当者一时恐难求全。故余不注意党派,而专注重人材,其人为余深服者,无论甲党、乙党或并无党,但热心国事,余必引为辅助。
    诸君深知吾国今日政党方始萌芽,纯粹政党内阁尚难完全成立,若再越数年,民国基础巩固,政党亦皆发达,人才辈出,彼时余已退老山林,听诸君组织政党内阁可也。今余意实不能赞同诸君之说,余主意在得人才,但问其才与不才,不问其党与不党。吾国今日国势危急,举国共知,而政党幼稚亦吾人所不能讳,余提此主意亦属不得已之故。
    余尝与二三国务员谈及,余前此退居林下,何等安闲;此次出山冒兹艰险,担兹重任,实为国民一分子不能不尽之义务。余宗旨在于建设民国,诸君如热心建设者余皆引为同志,否则余亦不能强人所难。至此次总理及二三国务员或有辞职之意,余以为全非党派关系,不过因个人意见未能十分浃洽,故如唐决计辞职,则第二次内阁,余以为可一切仍旧,惟总理及一二国务员必不肯留者略为更动可耳。
    此外余尚有一言:今人多谓民国成立矣,南北统一矣。自余观之,半年以来外则各国尚未承认,内则各省秩序尚未恢复,再论眼前,一切制度毫无头绪,如此之民国,但能谓有其名耳,何得谓之完全成立?譬之建屋,地址虽定,而图式未成,栋梁未树,以云落成,相去尚远。不宁惟是,数月以来,我国改造共和,一举一动,系人观听,如内部自行纷乱,人将谓我何?故余以为此次内阁在形式上断不能为全部之更动也。
    总之,余奉告诸君当放大眼光从中国全局着眼,断不可沾沾于一党关系,亦不能硬以平和时代政党更迭消长成例适用于今日危急存亡之中国。总须大家破除成见,协力同心,共同建设,为国务员者以热心任事为主,须有自信力,万不可轻听局外褒贬,以为进退;为议员、为国民者当体当局者之苦衷,力与维持,不宜以党派意见拘束而牵制之,使其无发展之余地,如是则中华民国庶有完全之日乎?此外尚有为诸君告者:须知组织内阁大非易事,《约法》上定明大总统任免国务员,须得参议员同意,然一经参议院不同意,则名誉丧失,人亦苦轻于尝试。前次余约梁如浩为交通总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