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418部分

理想年代-第418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书城愤愤道:“袁世凯一面给黄先生维持与整理南京民军的权力,一面又总不拨给财政款项。这明明是袁世凯的毒计,要使黄先生堕入陷阱,身败名裂。我早请黄先生从速结束留守府。在南京驻扎的军队除江苏军队划归江苏都督管辖外,其余浙江、广东、湖南的军队分别调回原省,剩余的军队一律在南京遣散。”
    李想轻轻叹息一声:“我之前不是给你们一个陆军整编的方案吗?你们是不是和稀泥了?”
    李书城说道:“之前全部整编的计划,如今变得不切实际。只有将所有遣散部队的优秀军官及精良武器组成一师,定名为第八师。这个师从师长以下至营连长,都是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同盟会会员。师的枪支有两套,一套分发士兵,一套存储仓库备战时扩军之用。饷项归中央陆军部直接发给。
    师长陈之骥是直隶省人、日本陆军士官第五期学生、同盟会内的丈夫团团员,为人忠实耿直、尚义气、重然诺,曾经捐过郎中,又是北洋军阀冯国璋的女婿。他被推为第八师师长,是陈裕时首先提出来的。
    陈裕时是一个多计谋、喜用策略的人。他那时从广西带来一支军队,编入第八师为一旅,他也被推为第八师的一个旅长。他认为陈之骥是冯国璋的女婿,在北方有靠山,不会受袁世凯的抑压,将来还可大有发展。大家都赞成他的意见,推举陈之骥为师长。同时,推定两个旅长,除陈裕时之外,另一个旅长是从广西桂林带来一支军队的司令赵恒惕。王孝缜、黄恺元、何遂、陶德瑶、刘建藩、张华辅、张厚琬等先后为团长,吴和宣为工兵营营长,袁华选为参谋长。
    其后,陈裕时辞职,赵恒惕也调到湖南,由王孝缜、黄恺元两人兼任旅长。我们当时只想用全力把第八师组织得坚实健全,作为革命军队的一个中心堡垒。对其余应裁的军队就设法促其迅速裁遣,以便早日结束留守府。我看到有些师、旅长对裁遣军队进行不力,就订出一个限期裁遣、饷项包干的办法,即:先发一个月的全饷交师旅长掌握,过期不再发饷;从早遣散了士兵,所剩余的饷项也不上缴。这样,各师就不待催促,都尽先裁遣士兵,以便留有余款作官长回家的旅费。
    正当各师大力裁兵的时候,第八师的同志就急忙从他师被裁的士兵中,挑选精锐来补充自己的队伍。此事被各师发觉后,他们纷纷来留守府控告,指明第八师的团长何遂招收了遣散而尚未出城的士兵,要求处理。留守府知道裁遣各师而只保留一个第八师,这件事早为各师所不满,现在各师又把第八师违令招兵的事实来府控告,若处理不善,恐有碍裁兵的顺利进行。我遂忍痛将何遂同志撤职,以暂平各师的攻击,准备事后再令何复职。”
    “书生意气!”李想禁不住道,他们这点责任也不肯担,干什么革命?气得把茶杯顿在桌上,茶水溅湿一片袖子。
    李书城冷冷道:“李帅是站着说话不腰痛。要知道,尽管如此,反对派违在落井下石,横加攻击。他们诬称南京留守一职妨害统一,指责黄先生有割据东南的野心。陈宦就曾扬言:留守机关裁撤,民国即号称统一。”
    “同盟会如果连这点武力也不好好保存,”李想道:“我们拿什么去约束袁世凯?一纸《临时约法》和议会、内阁能约束袁世凯?你们相信,反正我是不相信,我只相信枪杆子出政权!”
    “李帅说得有道理。”陈其美咳嗽一声,虽然之前劝他去北京就职非常不靠谱,但是今天说话特别顺耳。
    虽然,同盟会内确有一部分人曾把留守一职看成保存实力的手段,但黄兴本人则一直打算功成身退。他虽然对袁世凯排挤、打击、分化同盟会的种种手段不无愤慨,但却缺乏整军经武、备战应变的思想。特别是在兵变发生后,黄兴对权位更加失去了兴趣。
    黄兴不赞成李想“枪杆子出政权”的暴力狂理论,因说道:“我不希望中国再次出现以武力角逐政权的流血冲突,而愿改之为和平的政治竞争。何况中国再也受不了破坏的震荡,倘再经一次破坏,波兰、埃及今日的命运就是我们明天的写照……我要洁身明志,正式提出辞职。”
    孙中山大表赞同:“现在尚有比政治更要紧的事,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均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民生主义又是社会革命,未经社会革命一层,人民不能全数安乐,享幸福的只有少数资本家,受痛苦的尚有多数工人。所以,如今政治革命已告一段落,我们将用和平的办法发起一更巨大之社会革命。”
    李想心道,果然是一对天造地设的棒槌,都有幼稚病,还病的不清。但也病的可爱可敬,这种无私的精神,赢得身后的无数尊敬爱戴。
    李想不在乎身后名,他无所顾忌的说道:“这些兵,既然你们不要,我来收!我明天就叫驻南京的办事处,招收遣散而尚未出城的士兵。谁爱怎么说,就让他说去。”





149我又回来了


    武昌。平湖门江岸码头。
    雨过天开,视界辽阔,随着浩瀚的长江向远处看去,天幕低垂,水势浮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看不到尽头。万里晴空所展现的澄澈之色,江波潋滟所闪现的凄冷的光,霁色静止,冷光翻动,动景与静景互相映照,构成一幅绮丽的画面。
    李想和孙中山因事在宁稽延初七日九时始椗上驶,沿途不停泊,初九日上午可抵鄂。欢迎人员清早出城者,不知道有多少。平湖门江岸地窄不敷周旋,乃移至相连之文昌门江干伫立,密密麻麻地不知道有多少人头。
    春寒料峭。河道之上。却仍然静悄悄地。
    差不多到了电报上面儿通知地抵达时间了。李想和孙中山的船却还没有到。
    ……
    孙中山站在船头,望着逆流,默然不语。
    自从上海和李想进行多次深入的谈话之后,孙中山就罕见的沉默了起来。这两天在这艘官船刻意留给他地总统套房舱当中,几乎是闭门不出,厨房开出饭来,都是送到门口由他自取。谁也不知道,这位民国 第 490 章 权,但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又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其性质尽管与前者不同,但也可说是南北对峙形势的又一种表现。
    南北之间,局势并不稳定。
    孙中山双眼闭上,然后又张开,一张一合之间,目光又迷茫几分。
    江风呼啸在耳边。
    ……
    经过了不知道多长久的等候,李想的船只首先出现在武昌高地蛇山炮台的革命军士兵的视线中。一面血红的旗帜,就在船头高高飘扬。
    蛇山炮台司令官立刻打电话去平湖门守卫处:“已测见李大帅与中山先生座舰及随护之建安、湖鹗并鄂省派往下游恭迎之楚有、裕川四舰鼓浪而至。”
    白色的座舰终于出现在了大家视线当中!
    血色旗帜,就在船头高高飘扬。
    座舰之侧之后,跟着数条兵舰,甲板舷侧,满满的都是穿着黑色军服,持枪站得笔直地金鹰卫官兵。肃杀之气,在船远远未曾抵达码头的时候,就已经遥遥传来。
    这面血色旗帜,从武昌首义到血战北洋,再到转战大西北,又在南洋耀武扬威,似乎代表了战无不胜的神话!
    好一会儿功夫,孙武和蒋翊武、张振武,武汉三武才反应过来,忙不迭的吩咐:“升炮!吹打!迎接李大帅和中山先生!”
    炮手还没来得及擦燃洋火去升炮,周围却几乎同时响起了一阵阵的鞭炮声音!不知道有多少串鞭炮,同时都炸响起来,有的鞭炮长得,从江岸城头,都一直垂到了地上!鞭炮声将所有一切其他的声音都全部淹没,只有一个欢呼声音越来越高:“李大帅!”
    这些鞭炮都是武汉百姓自带来的,他们心中现在只有一个最简单的念头,中国这几十年,被洋鬼子教训的狠了,只有眼前这位大帅,专门教训洋鬼子!
    周围人群欢呼雀跃,人群涌动,如此起彼伏的彭湃海潮。已经有百姓朝前挤,军警拼命维持着秩序,在人群当中的众官互相对望,人人失色。
    座舰已经越驶越近,一个穿着西式军服的青年与中山装的大叔终于迈步走上了船头,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于是各界首领代表均命欢迎人员注意整肃衣冠,俄而汽笛呜呜,青山炮台,接续鸣炮二十一响。各舰衔接进口,一时江岸军乐齐奏,士民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我又回来了!”站在孙中山身旁的李想轻轻说道。
    不十分钟,各舰陆续在织布局前码头下椗。湖北名义上的大都督黎元洪派往欢迎之代表孙武、蒋翊武等即鼓小轮至孙公座舰,迎接登岸,岸上军乐声、鼓号声、举枪声、拍掌声相继而起。
    人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无数的人们发疯一般从武昌城中冲出来,就连站在城楼上的革命军战士们,也情不自禁地摘下了大檐帽挥舞着,拼命地欢呼着,向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大帅,表达着自己的敬意与爱戴。
    孙中山起身也抖动着胳膊,向四周欢呼的人群招手,但他很快的发现,人家压根就不是来欢迎他的,这个发现立刻让他泄气了。
    很多人的泪水都流淌了出来,中国多久没有出现民族英雄了?
    “先生,您终于来了!”蒋翊武满脸上全是开心和兴奋,紧紧的拥抱住了孙中山。
    “我来了!”孙中山的脸上也掩饰不住的开心。
    随他们上船的年轻记者们,猛按照相机快门,镁光灯不断闪烁。李想下意识的拉下大檐帽,让帽檐下的阴影把眼睛全部遮住。
    “大帅,欢迎您凯旋归来!”孙武说道。
    “谢谢。”李想矜持的点点头,又对孙中山道:“先生,上岸吧!”
    孙中山谐随员二十余人联袂上岸,两旁欢迎者皆举手行礼,孙中山左右手并举答谢。
    当在织布局前厅小憩,各界争前瞻仰,肩摩毂击,拥挤非常。
    小憩一会儿,孙中山登上黑色的宝马汽车,与李想座在一辆车,孙中山先生之二女公子及宋大小姐三女士坐在另一俩汽车,跟着后面,入文昌门。
    军乐之声再次响起来,前面的引导者有都督府传骑队,次则军务司所派之马步队数营,教导团、消防队为之殿后,随从人员一律乘着高大洋马。
    欢迎人员有须赶回都督府招待者,大多数人只有绕至平湖、汉阳二门,可以先他们一步到都督府。
    孙中山乘车所经长街各地,两旁铺店、民房皆结彩悬旗,且有燃灯焚香于街前,以表敬忱。一路老幼夹道瞻仰光颜,几乎堵塞道路。
    这一路上,只能缓缓而行。
    抵达都督府,立刻就有一个士兵小跑过来拉开车门,孙中山探头下车。
    几个洋装少年架着一台印着时代舆论传媒的电影机器,对上孙中山摄影。
    黎元洪已率各司长、各顾问、参议及中级以上军官排立大堂以下,二门以内脱帽欢迎。
    孙中山一一周旋毕,与黎元洪握手,同诣会议厅茗谈,随来人员及鄂省军政各界上中级官长,均列席陪座。
    晚上在会客厅开餐宴会。
    孙中山与黎元洪虽是初见,饭桌上情谊极深,喝酒都是一口焖,均一副恨相见之晚的模样。
    当然,孙中山免不了又畅谈民国建设要政,及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