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391部分

理想年代-第391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叫刘彦的道:“若引发战争呢?”
    出语惊人,众人都愕然望着他。
    一个议员附和道:“真怕李帅在南洋掀起一场战争!”
    宋教仁却摇头道:“我却不敢苟同。李帅虽然好勇斗狠,但知进退,明析世界潮流,不然能今日成就?他能坐拥五省,并收回五省流落洋人手中的利权,只是因为运气好?你们真把他当李疯子?”
    田桐看场面有点僵,对众人说道:“好了,不管怎样,诸位主派“兵船交涉”的立场是一致的,待会内阁会议之上,定要申明大义,不让主派“领事交涉”的谬议得逞!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进去把。”
    说完,率领众人走进参议院。
    当孙中山走入会场,浓浓的战争阴云,似乎也笼罩在会堂之上。
    几位同盟会的议员,以及宋教仁等同盟会主干都是神态凝重,有的甚至显出慷慨以赴国难的样子,使本来就紧张的气氛更显得不同寻常。与他们相比,李想虽然之前还在谈笑风生,但此刻脸上也比往日多了几分沉重。
    孙中山说话了:“眼下“泗水事件”“乃民国第一次交涉,如是失败,则外侮纷至”,李大帅,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李想沉住气答道:“我以为目前惟有立刻派兵舰护侨,我率兵舰泗水交涉。国内必须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与荷兰领事交涉。最好能做与荷兰一战的准备!”
    孙中山问道:“若打起来,能操胜券否?”
    李想信心十足的道:“能!”
    “狂生!”
    不知谁在下面冷笑道。
    李想脸色变了:“有种站出来说话!”
    袁世凯派来的代表谷钟秀站出来说道:“目前能进行海战的巡洋舰只有四艘,其余船舰只能供运输和操练用,真正海上交锋,恐非胜算。”
    一听此话,满堂一片哗然。
    宋教仁也火了,厉声问道:“四艘巡洋舰怎么连一艘巡洋舰也没有的荷兰小国都打不赢?荒谬!”
    吴景濂也站出来道:“荷兰虽是小国,然与英、美同气连枝,其实随意欺辱的对象?”
    李想十分恼怒:“中国现在也不是可以随意欺辱的对象!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这一点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熟视无睹。世界已经变了!”
    听了这话,议员中有人不禁默默点头。
    谷钟秀又好气又好笑,斜睨着眼睛看着李想说道:“李大帅真个是慷慨激昂,我只问李大帅一句话,你明知打不赢,也会去南洋送死吗?”
    李想昂然道:“对,我明知对抗只能徒增流血,然而,家国的情怀我会义无反顾。凡夫俗子是很难将此认同为一种智慧的。但殊不知流血也是一种威慑!自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以满清王朝的覆灭而结束。饱经列强欺凌的中国人,站起来了。当一个民族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挺立在东方之际,谁还能将她再次推向深渊呢?除非她自甘屈辱、不求上进,否则,任何外力,不论坚船的还是利炮,都不可能把她屈服。”
    李想几句话就把他们堵得哑口无言。会堂之上不觉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半响,王正廷脸一沉说道:“疯子!战争疯子!”
    谷钟秀不服气地说:“李大帅的口才,是连洋人都佩服的!不过,李大帅所言,那都是虚的。如今以我兵力而言,不足与列强一战。”
    “战,会亡国灭种”好几个议员同时叫出声来。
    “战不战先不说,泗水华人我们不能不管!”孙中山开口道,“披坚执锐血战千里者,内地同志之责也;合力筹款以济革命者,海外同志之任也。”又说,“同盟会之成,多赖华侨之力,军饷胥出焉”
    他顿了顿,又道:“若只是通过公使的电报往来,势必使事件的解决旷日持久,而侨胞的损失亦会无形增大。我决定,还是派兵舰护侨”
    孙中山突然说出这番话来,不仅谷钟秀懵了,大堂上所有的议员都懵了一下!
    孙中山挺直腰杆,神采奕奕地宣布:“我决定,派遣海琛,海筹,还有归国途中的海圻,齐赴泗水护侨!”
    他话刚一落音,同盟会的议员们早已感动得热泪盈眶道,他们多少从海外归来,深知海外华侨的苦难!
    李想心里有万般感慨,说道:“泗水一案,尤宜坚持,弗轻解决。吾民等血泪矢誓,当为国涤羞。愿与君努力,共挽国权!”
    孙中山交代道:“虽然同意兵船护侨,但我不同意与荷兰开战。李大帅一门心思寄托于兵船交涉,如你能保证不起战端,我答应派你为全权交涉代表。”
    李想知道孙中山还是有顾忌,心里暗叹一声,郎声说道:“放心吧,打不起来的。”
    孙中山凝视他许久,方道:“那你就去办吧!我会致电北京,保证给你合法的交涉委员的身份。不过对荷兰交涉的四项条件必须牢记:第一、全部释放被捕华侨;第二、赔偿财产损失;第三、对被害者给予赔偿;第四、恢复人权,华侨与欧侨和日侨一律对待。”
    李想道:“如无满意答复,李想自有相当之对待。”
    北京。东郊民巷朱而典私邸。
    袁世凯与朱而典公使谈了很久了。
    朱而典叹口气,说道:“荷兰人态度强硬,调解也难啊!”
    袁世凯道:“如果不难,也不会请贵国出面了。南方逼我逼得紧,临时政府屡发数电,广大民众的舆论呼吁,激起了国人的爱侨义愤,各界的通电纷至沓来,如雪片般汇成护侨的强大洪流。”
    朱而典笑起来:“是吗?”
    袁世凯严肃地说道:“这不仅仅舆论,南方临时内阁会议已经批准三条巡洋舰南下泗水护侨,交涉委员就是那个李疯子!”
    朱而典站起来,也严肃地说:“我国不希望远东局势发生不稳定的变数,我可以负责任地告知大总统,早在接到大总统第一次调解请求时,我国政府就已开始对荷兰进行交涉!所以,请务必告诉南方李大帅,我们的态度,以免发生冲突。”
    袁世凯情不自禁地拉着朱而典的手,喜道:“太好了,太感谢了我也会致电驻荷兰公使刘镜人,要求其竭力与荷兰当局交涉。”





116历史让人很难过


    南京临时政府公宴唐绍仪于总统府,觥筹交错,颇尽欢洽。
    酒筵进行时,蔡元培起立致词:“共和之成,少川功不可没”对唐绍仪赞誉备至,随后举杯庆祝,“唐内阁已获参议院通过,预祝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将有满意成就,最后,我希望少川能加入同盟会,实行同盟会政纲政策。”
    接着黄兴也起立敦劝,全体与会人士鼓掌表示赞成。
    唐绍仪由北京南下时,袁世凯曾一再敦嘱,要唐尽量与革命党方面建立友好深切关系,在惜阴堂赵凤昌更是露骨的说,这是他当选内阁总理的条件之一因此蔡、黄两氏的提议,唐很愉快加以接受。
    居正乃离席取出早已准备妥当的同盟会的入会同志志愿书送给唐绍仪,唐绍仪即在誓书下签字认可,再由蔡元培、黄兴签名作介绍人,孙大总统签字主誓,唐绍仪起立宣誓,大家高呼同盟会万岁,宾主尽欢而散。
    台下座无虚席,孙中山在台上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
    “本总统自中华民国正月初一日,至南京受职,今日四月初一日,至贵院宣布解职。自正月初一日至四月初一日,为期适三阅月。
    在此三月中,均为中华民国草创之时代。当中华民国未成立以前,纯然为革命时代。
    中国为何而发起革命?盖吾辈革命党之用心,以连合中国四万万人,推倒恶劣政府,造成国利民福为宗旨。
    自革命初起,南北界限尚未化除,不得已而有用兵之事。三月以来,南北统一,战事告终,造成完全无缺之中华民国,此皆中国国民及全**人之力所致。在本总统受职之初,亦不料有此种之好结果,亦不料以极短之时期,而能建立如此之大事业。
    今日中华民国,南北统一,五族一家,本总统已在一个月前,提辞职书于参议院,当时因统一政府未成,故辞职之后,仍由本总统代理。
    现在国务员已均由国务总理唐君发表,政府已宣告成立,本总统自当辞职,今日特莅贵院宣布。但趁此时间,本总统尚有数语宣告,以供贵参议员之听闻。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凡中华民国之国民,均有国民之天职。
    何谓天职?
    即是促进世界的和平。此促进世界的和平,即是中华民国前途之目的。依此种目的而进行,即是巩固中华民国之基础。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须改良进步,始能与世界各国竞争。凡此种种之改良进步,均是中华民国国民之责任。人人能尽职任,人人能尽义务,凡四万万人无不如此,则中华民国之进步必速。
    中国人民居地球四分之一,则凡有四人之地,即有一中国人民。况交通既便,世界大同,已有中外一家之势。中华民国国民,均须知现今世界之文明程度。
    当民国初立时,人民颇有不知民国之为何义,文明进步之为何义,凡吾辈先知先觉之人,即须用从前革命时代之真挚心,努力进行,而后中华民国之基础始固,世界之文明始有进步,况中国人民本甚和平。
    现在世界上立国百有数十,雄强相处,难保不有战争发现。惟中国数千年来,即知和平为世界之真理。人人均抱有此种思想,故数千年来之中国,纯向和平以进行。中华民国有此民数,有此民习,何难登世界舞台之上与各国交际。
    以希望世界之和平,即是中华民国国民之天职。本总统与全国国民同此心理。
    用心研究,将人民之知识习俗,以及一切事业,切实进行,力谋善果,即为吾中华民国国民之本分。
    本总统解职之后,即为中华民国之一国民。政府不过一极小之机关,其力量不过国民极小之一部分。其大部分之力量,则全在吾中华民国之国民。本总统今日解职,并非功成身退,实欲以中华民国国民之地位,与各国民之力量,与四万万人协力造成中华民国之巩固基础,以冀世界之和平。望贵院各位参议员与将来政府,勉励人民,同尽天职,使中华民国从今而后,得享文明之进行,使世界舞台从今而后得享和平之幸福。”
    孙大总统演说完毕,全场掌声雷动。
    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印交还参议院,参议院议长林森、副议长王正廷,命全院委员长李肇甫接受了大总统印。林议长代表参议院致辞:
    “中山先生发宏愿救国,首建共和之纛,奔走呼号于**淫威之下,濒于殆者屡矣,而毅然不稍辍,廿年如一日。武汉起义未一月,而响应天下三分有其二,固亡清无道所致,抑亦先生宣导鼓告之力实多也。当民国尚未统一,国人急谋建设临时政府于南京,适先生归国,遂由各省代表公举为临时大总统,受职才四十日,即以和平措置使清帝退位,统一底定,未忍生灵涂炭,靡诉于兵戎;虽柄国不满百日,而吾五大民族所受赐者已靡有涯矣,固不独成功不居,其高尚纯洁之风,为斯世矜式已也。今当先生解临时大总统职任之日,本院代表全国,有不能已于言者;民国之成立也,先生实抚育之;国民发扬光大也,尤赖先生牖启而振迅之;苟有利于民国者,无间在朝在野,责任一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