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348部分

理想年代-第348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宋缺冲前控球急进,井勿幕回身狂奔,已追上不及。
    一个凶猛的抽射,球进了!喝采声如裂岸惊涛般,欢呼之声叫得比轰雷更要激烈。
    宋缺一面欢容沿着边线狂奔,返回西场,一脸不下于巨星的表现**,观众无不看得如痴如狂,呐喊打气。人喊鼓响,震动广场,场内场外的气氛炽热至极点。
    赛完足球,李想又在安定城转了起来。
    小城很小,横竖两条街。熙来攘往的人流,说明百姓早已适应了这战火纷飞的岁月,说明百姓早已经适应革命军的三大ji律八项注意。李想看到不禁欣慰。
    拐过一个弯,听到很多小孩吵吵嚷嚷的声音。
    “老伯,这些娃子们是学生吧?他们怎么不上学?”李想指着前面一排整齐土木结构房屋,像是校舍,问校门口的一个精神矍诼的老人。
    老人银须白发,头上戴着回族老人常戴的白布帽,只散穿一件半截白衫,背着手一蹶一蹶地走着。
    “是啊!”老人点头笑道,“这是安定小学校,可是官府忙于打仗,很多先生跑掉不来上课了,学生娃子们就只有在操场上打闹嘻笑,这些学生娃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
    “这成什么样子嘛!”李想给老人递上一根中华烟,老人看了这种奇怪的东西一眼没有接,李想自己点上吐出一口烟说:“十多岁的娃娃不上课,整天打闹,将来怎么办?以后还要做国家的主人哩!不学知识,没有文化,怎么做主人?”
    李想生活在一百年后,但深知在校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知道当世中国只有普及文化才能彻底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他望着这一群不谙世事的娃娃们,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怜悯之情。如果说当年他们没有学上是因为条件不允许,但如今呢?安定已经光复,清廷落后统治的历史在这片土地结束了,孩子应该学上了。
    ~~~~~~~~~~~~~~
    川岛速浪接到肃亲王紧急召见的电话,迅速来到了肃亲王官邸。
    寒暄之后,肃亲王对川岛速浪说道:“我准备火速迁往天津,再转去东北,我想阁下和日本官员及家属马上准备撤退为好。李疯子的鄂州革命军的蓬勃发展,其实我们都知道,他在甘肃连战连捷,报纸上全是谎报,就是李疯子一人对朝廷来说,威胁已经很大了,可是更大的威胁则是来自朝廷军方,来自袁世凯,来自北洋军心的不稳,统军的将领也表示了主张君主立宪的意见,这真是严重的打击,加诸于风雨飘摇中的朝廷。湖广总督段祺瑞致电内阁、军咨府、陆军部,报告所部多有与革命党勾通,共和思想已不可遏,无长久维持之信心。”
    肃亲王懊恼的拍着桌子,拿出从内阁朝来的电报念道:“昨夜四镇参谋忽电传来谓施统带云:二营目兵鼓噪特甚,求立即调往后方,以免意外。一、三营亦有染等语。今晨陈统制来,求即调开,有刻不容缓之势。询其所以,吞吐不言。瑞见其情急,当准将该标调至李家寨,即派员密访情形。据称:该标目兵已与革命军勾通,约今夜叛去,四镇亦有云云。侧闻共和思想,近来将领颇有勃勃不可遏之势,征之今日事,益信其然。但瑞职责所在,惟有旁引远喻,力为维持,未知能持久否?惟十九标又去,力益单弱,彼若环攻,惟有尽其力之所有,成败利钝未敢料也!祺瑞。歌。”
    肃亲王放下电报抄纸,苦涩的笑道:“朝廷震惊之余,还没有回音,段祺瑞再致电内阁,以民心、军心趋向共和,已与各路将领熟商,拟即联衔,陈请代奏。”
    川岛速浪也震惊,接过肃亲王抽出段祺瑞再致电清内阁的电报,一看,触目惊心的写道:“恭读上月初九日懿旨,政体付诸公决,以现在人民趋向,何待再卜,不禁沸泣久之。迩来各将领不时来言,人民进步非共和不可;且兵无饷补,饷械俱匮,战守无具,败亡不免,稍一迟回,东、皖、豫亦无完土,即皇室尊荣,势必因之而减,瓜分惨祸,将在意料之中。我辈死不足惜,将何以对皇室?何以对天下?已与各路将领熟商,始则责以大义,令其镇静,而竟刺刺不休,退有后言。昨闻恭王、泽公阻挠共和,多愤愤不平,要求代奏,各路将领亦来联衔,压制则立即暴dong,敷衍亦必全溃,十九标昨几叛去,业经电陈,是动机已兆,不敢再为迟延,拟即联衔,陈请代奏。”
    川岛速浪推测,肃亲王算是下决心跟日本人了,主要是受像袁世凯之类官员反水的影响,总之,肃亲王的话和段祺瑞两份电报使川岛速浪很震惊,并马上表示反对。
    “这不合适!肃亲王阁下,这样做非常不合适!”
    川岛速浪策划肃亲王逃出北京。松jing清助大尉、多贺宗之少佐、木村植人大尉等人进行了种种研究之后,订出了如下的具体方针,决定照此行动。一、松jing清助偕同喀喇沁王,暗暗逃出北京到内蒙,然后聚集有力的蒙古人,招募若干兵员,赴满洲领取武器之后,转运到喀喇沁、巴林两地王府。一、木村植人偕同巴林王,暗暗逃出北京去巴林,招兵训练。一、多贺宗之调拨武器,在满洲交与松jing,暂时回北京之后,立赴喀喇沁王府,俟武器到达时,在蒙古举兵起义。这些方针,由川岛一派志士们和少壮军人以及后来参加的薄益三与胡匪头目左宪章等人付诸行动。蒙古王公从北京脱身,已经顺利成功。但是另方面武器弹药的运送则颇费周折。严寒饥渴,财政困乏,土匪袭击,加诸中国官宪的压迫,诸多苦难相继而来,使输送队大受阻隔。不知道奉天将军赵尔巽怎么探知川岛等人行动,竟然严命驻守郑家屯的统领吴俊升以武力拦劫这批武器弹药运往蒙古。输送队一行,在塔克夏堡与吴俊升所部骑兵发生激战。不只多数伤亡,且一行人等全部被捕,拘押在达喇〔尔〕罕王府。多贺少佐滞留在奉天期间,得知这些人危急消息后,立即驰往长春领事馆,汇报情况,请求急速援救。结果,使这些人得免于死刑,无事返回长春。恰在此时,参谋次长福岛安正给川岛浪速拍来电报:“至急归国。”川岛接到这封电报时,心想,或许陆军将予以有力援助。
    川岛速浪认为眼下肃亲王只要在北京久顶一下,他回到东京多拉一点援助,必能事半功倍。
    “肃亲王阁下是清廷柱石,敌人还没有接近,李想也只是在西北战场,袁世凯和段祺瑞毕竟还是清朝的臣子,北洋军还是清朝的军队,您这时候逃亡,您想过这对国民和军队的士气的影响会有多大呢?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都还在紫禁城呢!”
    “不,川岛先生,我并不是为了个人安危而离开北京的。”肃亲王说道,“正是因为考虑到国民和军队的士气的问题,才想到离开的。万一袁世凯翻脸,太后和皇上落入了袁世凯的手里,那么只要我逃出去了,只有宗室有人逃出去了,大清国就不会完的!”
    肃亲王这样回答川岛速浪,但川岛速浪认为为时尚早,坚持不应现在撤离。
    肃亲王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而川岛速浪也反复重申自己的意见,二人辩论了一个多时辰,结局肃亲王稍做了让步,说如果觉得现在撤离北京不合适,可考虑先搬进东郊民巷,另外今晚暂时不行动。
    川岛速浪离开肃亲王官邸返回东郊民巷的日本大使馆,北京城沉浸在漫天星光的夜晚里,马车踏雪的咯吱声音显得格外的响。
    夜风偶尔送来几声犬吠,川岛速浪在车中长叹了一声,市民大都已经安睡,当然也有一些感到不安而无法入眠者,李疯子正在步步紧逼,吹气球似的发展壮大,而作为清廷的肃亲王和他们的那些养在鸟笼子的宗室却在考虑流亡川岛速浪放下车窗帘子,靠在椅背里闭上了双眼,中饭晚饭还没有进食,疲劳和失望郁积在胸中,这些人做傀儡的好材料,可是这样的材料有什么用





65战场上的新生命


    夜幕徐徐降临,气温急剧降落,滴水成冰。寒风不止的咆哮,李想揉揉冻得通红的鼻子,加快了往司令部回走的脚步。安定城静静地迎来了寒夜。随着时间推移,气温下降,踩在雪地里的脚步声也发生了变化,反映着地面的积雪转化为冰雪的过程。
    安定城为了警戒,残破的夯土城墙上装上了矿灯改造的探照灯,通明雪亮的灯柱在夜空下扫过,四周城墙没有被照到的外界则是一片漆黑。不时扫过的照明灯将团成一团坐在雪中的难民的身影浮现出来。革命战士抱着枪利用这种方法戒备乘夜潜入的敌人,不过没有发现移动的身影。
    清军的一路败退不止使学堂的学生没有了先生,也制造了大批的难民。这些为了逃避马安良的强迫“随军”的难民,从四面八方而来,但是西北偏远的一个小小安定城实在容纳不下这么多人,难民在前一天夜里就依附在安定残破的城墙根下,那天,安定刚刚光复,这一天整整一天就在风雪中煎熬着。
    望着难民的惨况,所有人的心中都不忍去看。难民中只有少数人有牛车或毯子挡雪,基本是毫无遮拦的站在雪中,炊事无法进行,许多人只能忍着饥饿,或者啃些干粮。难民要忍受着寒冷、疲劳、饥饿的三重苦难。而在这种严酷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发现有人死去,李想不得不感叹国人的忍受力,中华民族绝对是世界最坚忍的民族。李想暂时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战士们的口粮中抠出一个馒头给他们,派徐宗汉带领的战地医护人员到难民那里去送了点药品,有病倒的难民送去战地医院治疗。
    战后恢复,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过鄂州革命军已经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系统,那些“给国民革命安西军提供帮助的民众”和“有可能协助肃清清军士兵或回民西军的民众”,被编入了国民革命安西军两支民兵联队的队伍中。
    街旁的柈子叠得齐齐整整,一垛接着一垛。突然从沿街几家干店门口,静静畏集的难民中间传来了奇怪的声音,好像在叫着什么,李想听不太懂兰州方言,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能感觉到那是一种求助的呼声。
    因见沈佩贞立在檐下张望,她也看到李想,李想便好奇的上去问道:“怎么回事?”
    “一名孕妇临产了。”沈佩贞紧张的说道,又补充了一句:“可能是在冰雪中坐了一昼夜导致的提早生产。”
    李想愣了一下,这事他帮不上忙,只能祝愿这位母亲能顺利生产。几个巡逻到这里的战士似乎也同他们李大帅的想法一致,抱着枪关注着那边的动静。
    沈佩贞焦急等待的人终于出现,严珊珊和梅迪正往这边跑来,拿着准备好的热水、消毒液。
    李想和几个巡逻战士傻傻站着,听着里面母亲痛苦的呻吟,看着沈佩贞她们几个女孩子跑进跑出的忙碌,又帮不上忙,空急得的满手心的汗,心都提到嗓子眼。蓦然,新生儿的声音传来,李想和几个巡逻的战士,还有周围的难民,情不自禁的一起发出了由衷的欢声。
    李想挤了进去,看到徐宗汉女士抱着一个用安西军的用毛毯包裹的小东西,立刻凑过去,伸手就想掀开来看看。
    徐宗汉轻巧的闪开了,瞪了李想一眼:“毛手毛脚的,干什么?”
    李想无限感慨的说道:“战场是个死亡世界,在这里迎来了新生命,真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