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311部分

理想年代-第311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云山点点头:“精锐西军,仍延续马占鳌降清时的格局,即以马占鳌之子马安良为首,辖制马海宴之子马麒,马麟和马千龄之子马福禄,马福祥。马占鳌降清时,马千龄无军职,后为朝廷镇压回民起义才自组民团成军。诸马先隶属于董福祥的甘军系统,后独立一系,为清廷东征西讨,特别是抗击八国联军时,诸马为当时清军最英勇之部队。”
    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河湟回民起义。一八六三年,即同治三年,受陕西、宁夏回民起义影响,甘肃河州莫尼沟大阿訇马占鳌起兵反清,青马先人马海宴此时投身军中,为马占鳌得力战将。一八七二年,马占鳌等太子寺一战“黑虎掏心”大败湘军,之后力排众议,在马海宴、马千龄的支持下,挟胜而求抚,率众归降朝廷。随后起义军被朝廷收编,重要头目封以官爵。此事件奠定了河州诸马崛起的基础。
    张云山继续介绍:“马家精锐西军是家族世袭统制的军队,其高层骨干大都以家族宗法、姻亲相联系。其实上上下下只知有马家,不知有朝廷。部队士兵主要来自甘省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部队都有随军阿訇。马家西军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和奋勇精神以及残爆行为。”
    “西北回民起义中,左宗棠对回民痛剿,马家怎么还能保存这么强的实力?”林铁长不解的问,这段历史,他不怎么清楚。也是时代的局限,讯息不够发达的原因。
    “被痛剿的是在甘肃宁夏府闹事的马化龙。”张云山道:“马占鳌在甘肃河州地区的闹事,他们是在大败左中棠西征湘军后主动请求招安的,有魄力有能力之骨干和河州回民力量都保全下来,在这场战事中,实力未受损,反而在随后的发展中得到增强。”
    “马家西军再强能强过北洋军!”林铁长一拍桌子,冷哼一声:“李大帅在制定安西革命军向西北进军的部署时,总揽全局,为加强安西军的兵力,决定将原鄂州第一兵团划归安西革命军。”
    大军西调,用心可鉴。其实,这一重大决定早在鄂州革命军进入陕西期间就已敲定。
    “我这次来西安前线办两件事,一是反攻潼关,二是来带兵的。夺回潼关以后,第一兵团将调西北战场参加对安西军西征,争取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全部光复大西北,平定西北边疆危机。”
    潼关战役顺利结束,彻底摧毁了北洋军窥视陕西门户的念头,由守进入攻。
    之后,南京政府对《鄂州约法》的修改,也让陕西民军首领彻底认命,乖乖服从鄂州统治。这样,在大决战开始时,西北战场革命军总兵力不但在数量上由两万人增至十万人,与长庚,升允的兵力旗鼓相当,扭转了西北战场攻防,而且由于进行了整编,原陕西革命军的六个哥老会都督三大势力分别组成第一、二两个大兵团,奠定了大兵团作战的基础,形成了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的有利条件。
    因此,无论是满廷偏安一隅的如意算盘,还是长庚和升允暂谋偏安,徐图恢复的痴人说梦,都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车轮的前进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住的。
    灿烂的阳光温暖和煦,屋檐下悬垂的冰凌闪亮异彩。
    民国曙色初露,三千万西北人民正引颈翘望。革命光复战争的隆隆炮声正如阵阵春雷,在大西北上空滚过。
    “挺进!挺进!向大西北挺进!千百万受苦受难的同胞在等待我们”
    安西革命军正向着大西北驰奔而来,歌声嘹亮,铁流滚滚,征尘蔽日。一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新生与腐朽的殊死较量,即将在中国的大西北82138213这片辽阔而苍凉的黄土地上展开。
    太阳底下,一个军官穿着崭新的军装,抹着防护油反复擦拭着步枪,已经油光锃亮,嘴里哼唱着《血染的风采》歌曲。
    唱到动情的时候,他拿出女友的照片给他身边的一个战友看。
    他经历过武昌首义和阳夏保卫战争,在京汉线参加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他在黄村率领士兵突围的时候中弹,令他本来就伤痕累累的身体更加虚弱。他那一次负伤之后被秘密转移到汉口中西医院。在风景秀丽的中西医院疗养时,他接到了复员的命令。他不想离开这支光荣的部队,疗养院一位女护士的爱情安慰了他的伤感,爱情在汉口刚刚来临的和平生活中显得格外温馨。
    当爱他的姑娘向他提出结婚要求的那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消息:西北边疆爆发严重危机,李大帅组织安西革命军西征。
    当他在汉口的大街上奔走的时候,他听说自己的老部队,甘肃的同乡被编入安西革命军。他虽然伤没有好利索,但部队同乡们向着战争,向着还没有光复的家乡的方向开进,使他产生出一种冲动,他能够意识到的是:国家的边境正出现危机,家乡也还没有光复,这时候的部队正需要他这个了解甘肃情况,而且勇敢的老兵。
    他的口袋里此刻还揣着那个女护士写给他的信,也许太肉麻,他都不敢拿出来,可又当珍宝一样收藏着。中西医院的护士,思想果真是开放,表达感情也和洋人一样大胆火热。
    我亲爱的:
    一想到你要离开我,我的心就像撕裂了一样!
    自从见到你,我才晓得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但,我毕竟还有些过于注意个人幸福,你的批评是正确的。
    你说得对:“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愿意打仗,可是为了中华民族民主共和,为了中华民族的和平幸福,我就要去打仗了。”
    谁知道什么时候能相见,但我要等待,等待,等你胜利归来。我为你织了一条围巾,请带着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我想总会有点儿时间的,亲爱的,千万写信来,哪怕只是一个字也好
    那条围巾是白色的,上面清丽的字迹绣着四句诗:“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
    姑娘的美丽令战友羡慕不已,他问道:“为什么不结婚?”
    他苦笑道:“万一死了多对不住人家。”
    战友狡猾地试探:“是不是不太喜欢她?”
    他的脸一下庄重无比:“死了我也恋着她!”





25暗流


    李想对手下大将林铁长主持的西征并不怎么关心,或许说是对鄂州革命军的能力非常放心,所以他更关心的还是南京局势每时每刻微妙的变化。
    袁世凯正加紧在革命阵营中做分化工作,以求孤立孙中山的南京政府。指使在徐州的张勋的部队向南发动进攻以威胁南京,便是其动作之一。但张勋的进攻不但没有收效,而且在北伐军的反攻之下,被迫放弃徐州,退到了济南。民军声焰愈张。
    张勋的迅速败退,也使袁世凯看清楚了,用战争解决问题是对革命阵营有利的。因此,袁世凯还是暗自采用战场以外的方法来对付南京政府成立后的局势。
    虽然他使唐绍仪和伍廷芳的会议停止下来,但他并不放弃停战议和的旗帜。他自己出面同伍廷芳通过电报继续进行谈判。袁世凯和伍廷芳的来往的公开电报中虽然还在谈召开国民会议的问题,但这不过是迷惑人心的烟幕,其实这时谁都不准备召开这样的会议了。杨度在幕后运动之外,实质性的谈判,他们是经过密电来进行的。继续留在上海的唐绍仪也和伍廷芳秘密联系。他们之间谈判的实质问题就是:在什么条件下结束清皇朝,同时取消南京政府,使一切权力都归于袁世凯。同这种谈判相配合,袁世凯的后台列强和他在革命阵营中的朋友们一致动员了起来,从各方面造成南京政府的困难,迫使它只能走到袁世凯所设计的圈套里去。
    唐绍仪为此深为焦虑,杨度又不见了踪影,成天的往惜阴堂跑也无看不清局势,很想有人到南京去看看民党的真实情况,就与冯耿光和章宗祥私下谈起:“你二位最好能到南京去看看,相机对他们解说解说。”
    唐绍仪认为冯耿光和孙中山、胡汉民本有渊源,并有乡谊,冯耿光又熟悉北方的军事情形,章宗祥则是懂法律的,共同走一趟很有道理。
    其实冯耿光与孙中山、胡汉民并无深交,又非同盟会会员,只是在留学日本时期孙中山到东京宣传革命的时候,他们欢迎过他,以后仅有数面之雅。这在当时是一种风潮,留学日本的学生都去了,也是非常平常不过的事情。所以冯耿光和章宗祥听完之后,对此事立刻表现的有些踌躇,心里暗想:“认为你们专命的信使都折冲不了的问题,我们去又当如何?”
    唐绍仪也看出来了,微笑道:“二位此去,确实有些好处。不仅要向他们解说,也要知道他们些确实的情况和表示,所以还须劳驾。”
    当然也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唐绍仪自作主张的替袁世凯给他们许了不少好处,他们就答应了。
    冯耿光思付道:“我们南京方面人地生疏,若贸然前往,恐有未妥。”
    唐绍仪微笑道:“汪兆铭曾经表示愿为写信。”
    这时候冯耿光和章宗祥才恍然大悟,感情他早就计划好了。
    此时铁路交通的秩序尚未恢复正常,唐绍仪即请沪军都督府为他们洽办专车,但沪宁刚才通车没有几时,每天不过一个车头来往开驶,所谓专车实则是一个车头挂个三等车厢,车厢既不整洁,站上也很凌乱,一切行车手续也不完备,沿途大小各站连个打旗的铁路员工也没有。
    他们拿着汪兆铭的介绍信,连夜登上去南京的列车。
    车行大约有十来个钟头,天蒙蒙亮才到了南京。下车后,临时总统府派车接他们。
    曙光初现,南京街上,沿路见到些南军军队踏着步晒早晨的太阳,军械、服装简陋不全。隆冬天气,大部分都穿着单衣,有的穿着毛织面红里子的“一口钟”,看得出是临时在市上买来的,也不过三元钱一件,单薄得很。所以革命军士兵们瑟缩伛身,显不出一点威武,与李疯子在上海租界横冲直撞的那些装备精良的百战威武之师不可同日而语。
    冯耿光和章宗祥在太平天国的天王府里,在那个具有一段史话的石舫,见了孙中山。
    “欢迎,欢迎。”孙中山笑呵呵的上前和他们拉拉手。
    简单寒暄之后,才知胡汉民是秘书长,冯耿光与胡汉民本来熟识的,招待起来就更加殷勤了。
    一行人走到西客厅里的大总统办公厅,也就是端午桥在两江总督任内的宝华庵。
    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放着一面大长方办公桌,孙中山和胡汉民各坐一面,东西对坐办公,一切设施都很简单朴素。
    孙中山、胡汉民和他们谈了约一个钟头,多是闲谈扯蛋,初未涉及优待满蒙条件一事。
    “不知不觉已经谈到十一点多钟,咱们吃完在继续谈,怎么样?”孙中山很诚恳地留他们吃饭。
    在大办公桌的旁边一个小方台上,四人四面就座,菜饭是地道的广东家乡味,香肠、咸鱼等寥寥四菜一汤。
    饭后孙中山就对他们说道:“我一会去检阅海军,我们一齐去好不好?”
    “荣幸至极!”冯耿光和章宗祥正想深入了解南军虚实,就一口答应了。
    孙中山原穿休闲长袍,说着就进去换了一套中山装。冯耿光和章宗祥两个人是穿着灰鼠皮袍,一身非常满遗的打扮。
    孙中山热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