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273部分

理想年代-第273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兴迈开大步,身后是宋教仁、汪精卫和沪军都督陈
    其美,这时候能有资格走上船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只有这几个大人物。黄兴这时候不忘捎上李想,足见他并没有因为两人思想有别而不待见他,反而还大力提携他,是真心看得起他。
    李想连忙从客串保安的身份中解脱出来,屁颠屁颠的跟着黄兴屁股后面欢迎着这位革命先行者的到来。
    终于可以看到国父的庐山真面目!
    鼓乐齐鸣,码头有自发的民众播洒着鲜花。
    黄兴老脸乐得开花,在李想,宋教仁,陈其美的拥簇下,众星拱月一般登上海轮。
    孙中山先生矜持的看着最亲密的战友走来。
    “欢迎你回来!我最亲密的战友,革命的领袖!”黄兴满脸上全是开心和兴奋,紧紧的拥抱住了孙中山先生,竟然众目睽睽之下,恶心的,狠狠地,亲了亲孙中山先生的额角。
    “克强兄!你们完成了革命壮举!最伟大的革命!”孙中山先生的脸上也掩饰不住的开心。
    “孙中山先生!”李想也凑了过来套近乎,“导师?……”
    孙中山先生脸上的笑容顷刻间凝固了,说道:“你是?……”孙中山先生左看右看,也记不起有这样一个年轻英武的学生。不过听过他一次演讲,就自称他学生的大有人在,但是能出现在这里,应该不是普通人。
    “学生……李想……”李想还在盘算是不是把自己强大的履历也报上,让孙中山先生再高兴高兴,就被汪精卫打断了。
    “算了算了,这些事情回去再说,这里呆久了不是个是。先生,我们还是快上岸吧。”汪精卫冷冰冰的目光和李想碰在一起,激起一团火花。
    啥雞巴人?李大帅差点被噎死。
    孙中山先生还是朝他微笑了一下,让李大帅又稍微心头暖了一暖。伟人就是伟人,这一笑就是区别。
    周围地宋教仁和陈其美遗憾的朝他耸耸肩膀。
    “呸!”李大帅立刻一脸的无所谓,心里说道:“看你老子什么时候给你点颜色看看。”
    黄兴、陈其美、宋教仁、汪精卫、李想,就像五虎上将簇拥刘皇叔一样簇拥着孙中山先生,在欢呼声中登上码头。
    孙中山在码头一露面,立刻就被中外记者团团围住,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
    “孙逸仙先生与日本政府有关系吗?”记者见孙中山的随行人员中,有好几位日本人,就问道。
    “我们将与各国政府都有关系。我们将建设新政府,岂有不愿意与各国政府友好的道理?”孙中山显示站在沪军都督陈其美准备的汽车旁,微笑地回答着。
    “先生是不是中国民主共和国大总统的候选人?”这是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我还不清楚。”才从船上下来呢,怎么可能清楚。
    “先生带有巨款来沪供革命军使用吗?”有些报纸宣传孙中山携带回大批款项,并买回三艘军舰,两艘飞艇,其驾驶皆为留英学生,因此,孙中山先生甫经上岸,许多记者就纷纷询问他。
    孙中山笑着反问道:“为什么问这个呢?”
    “人们都说,革命军的成败,就是要看军饷充足与否。”
    孙中山严肃地答道:“革命不在金钱,而全在热心。予不名一文也,所带者革命之精神耳!”





308绝无和议可言


    一个清脆的女声情不自禁振臂高喊:“革命精神万岁!”
    这句口号霎时间响彻在码头的天与还之间。
    李大帅和陈都督站在孙中山身后猛撇嘴,孙中山先生果然不该大炮本色,下船就朝着万众期待的人们猛轰一炮,赢得掌声如雷,口号震天。
    李想在人群里四处寻找,立刻找到了刚刚发声的女生。女生很年轻,容貌明艳,杏眼的光凌厉精炼,苗条纤瘦,却透着一股隐隐的女强人之气…………美丽年轻的女强人似乎感觉到被人注视的回望过来,李想赶紧的把目光错开。
    一个记者拥到孙中山面前,有礼貌地问:“孙先生,现在南方的革命军正和清政府的代表在上海会谈,请问先生对此有何意见?”
    孙中山已经知道,一个星期以前,在*列强联合袁世凯和立宪派共同策划之下的南北议和,已在上海英租界正式开始。*千方百计地迫使南方的革命势力与袁世凯妥协,也放出了不少狠话,搞了无数小动作,给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设置了重重困难。他一听记者问对待此事的态度,立刻斩钉截铁地回答:“革命目的不达,决无议和可言!如果要议,那只能商议推翻清王朝,尽快实现全国的统一和民主共和!”
    “将革命进行到底!”金鹰卫三百猛士像绷紧的弹簧放开,立刻带头呼喊起来,声音如扑面而来的海浪声,一浪高过一浪。
    革命党人精神为之大振。和陈都督一样吊儿郎当的李大帅收起玩世不恭的痞子劲,不自觉的站直了身子。
    记者的问题没完没了,孙中山也不可能在码头把记者提的问题全部回答,黄兴悄悄朝陈其美和李想示意个眼神,他们立刻会意。
    两人排众而出,护在孙中山先生两旁,两人身后的小弟们有样学样,金鹰卫三百猛士,还有上海商团的志士,猛虎下山般一拥而上,用身体将中外记者挡住,马上为孙中山先生挤出一条人巷。
    黄兴扯着嗓门喊道:“记者朋友们,请把你们的问题留在孙中山先生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提问吧,到时候先生一定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答复。”
    黄兴陪着孙中山朝陈其美准备的一辆黑色小轿车走去,车子旁边站着一位留一溜黑密胡子的中年男人,旁边就是那个喊出“革命精神万岁!”的容貌明艳,杏眼的光凌厉精炼,苗条纤瘦的女孩。她的目光有点不怀好意的掠过李想,然后像一个淑女一样温柔的看向孙中山先生,一点也不像刚刚作河东狮子吼的彪悍女强人。
    李想朝她翻了个白眼。
    孙中山一眼就认出了小轿车旁边的中年男人,只叫了一声:“查理!”就激动的朝老朋友跑去,两人热烈地紧紧拥抱到了一起。
    查理就是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嘉树。
    孙中山向随行故人扼要介绍道:“查理,我的老朋友,同盟会的理财人。”说着转身对宋嘉树说:“你的秘密身份也该结束了!向天下人亮出你的本来面目吧,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对革命的巨大贡献吧!”
    当即其他人纷纷前来与宋耀如热情握手。李想瞄了一眼宋耀如身边这个正在装淑女的美女,不用介绍,应该就是宋家大小姐!
    直到这时,一直羞怯地站在一旁装淑女的宋家大小姐霭龄才低低地叫了一声:“孙叔叔…………”
    就站在孙中山身旁的李想一阵汗毛立了起来…………
    孙中山却是惊愕又诧异地回首望着这位一身穿上了一件白底粉花真丝旗袍,额上的头发压低了梳在后面,脚上的鞋子是一双风韵绰绰的半高跟,青春气息逼人的年轻姑娘,一时没反应过来,不知道该怎样称呼她。
    宋嘉树返身过来,急急地向孙中山介绍说:“这就是你的侄女蔼龄啊…………”
    “啊!”孙中山惊叫了一声,虽然身在国外,对于宋耀如这个能干的大女儿早有耳闻。她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回国之后,与父亲宋耀如从事的革命活动,并很快崭露锋芒。作为父亲的秘书和助手,她把父亲的案牍整理的井井有条,事务安排的有条不紊,辛劳的宋耀如终于能够轻松点了。不过,她的才能绝不仅限于秘书,为同盟会募款时,舌绽莲花,说动沈缦云捐赠一百万元;广州起义时,她施展高超的外交手段,取得了青帮头目、同盟会员陈其美的帮助,为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孙中山先生向宋大小姐伸出,还像小时候摸摸她的脑袋,笑道:“这么大了,没想到,没想到!在我的印象里,你还是那个扎羊角辫。穿灯笼裤的小姑娘呢!”
    宋大小姐低着头感受孙中山先生温暖的大手,脸红了一下,刚要张口,孙中山又认真地说:“哦,蔼龄同志!谢谢你了,这两年就是你在协助查理先生与我联系,你每次提供的情况又准确又生动,每封信和电报都写得像篇优美的散文哩!”
    李想看着心机深沉,演技精湛的宋大小姐,实在恶心的不行,赶紧打断道:“导师,上车吧。”说着,把车门拉开。
    “我们去哪里?”孙中山先生随便问道。
    “去爱俪园吧。”一个和尚不知道怎么混进来的,他向孙中山行礼说道。“爱俪园哈同夫妇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爱热闹,喜欢结交各类朋友,不管政治信仰,不问是何出身。罗迦陵就曾去北京晋见过下了台的皇太后,拜了皇太后的母亲为干妈,结果成了一名清宫编外的皇亲国戚。先生来上海,哈同夫妇闻讯后,立刻情我务必将先生接到爱俪园里来,并在园中举办盛大宴会为先生接风。”
    “禅师。”孙中山先生竟然双手合十还礼,然后就像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是那个上海滩著名的“地皮大王”吗?”
    和尚点点头道:“他还是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和英美租界工部局董事,是寓沪西人中最显赫的人物之一。这样一个显赫的西人支持革命,支持先生,我们不能不给他这个面子。”
    哈同于一八七四年由香港辗转来上海谋生。他先为老沙逊洋行看大门,办事勤快,谨慎、谦让,颇获好评。此后,参与该行鸦片买卖、放高利贷及房地产经营,升为地产部经理,个人积蓄日渐增多。中法战争爆发,上海市面有些混乱,一些洋商纷纷迁往海外发展,人去楼空,房地产价格猛跌。看准这个机会,哈同倾囊而出,以低价购迸今南京东路一带大量房产。不久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洋人又趾高气昂的回来,租界又恢复往日繁华,这些房产价格大增,哈同在上海地位陡升。一八八七年,哈同担任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一**七年,担任英美租界工部局董事,由此成为寓沪西人中的显赫人物。一九零一年,哈同在南京路开设哈同洋行,注册资本二百万两,经营房地产及进出口贸易。哈同倚仗英、法*在上海的势力,拉拢清政府官员和北洋军阀,经营房地产。哈同很会经营,他的手法有:置地建房出租,收取高额租金﹔凡租赁店铺房屋者,额外增收大额租金﹔出租土地供房地产开发商建造房屋,契约期满将房屋收归己有,继续出租渔利﹔以抵押贷款循环获利,即以甲地道契向银行抵押贷款购乙地,再以乙地道契向银行抵押贷款购丙地。随着上海逐步开发,地价不断上涨,赢利越来越多。他曾花费六十多万两银子、用四百多万块铁黎木铺设南京路,促使房地产大幅度增值,在上海传为盛事。南京路两旁的大楼、里弄,凡是以“慈”字命名的,如慈淑大楼、慈裕里、慈庆里、慈顺里,都是哈同的产业,成为上海著名的“地皮大王”。民间流传着这祥的歌谣:“哈同,哈同,与众不同。看守门户,省吃俭用﹔攒钱铺路,造福大众。筑路,筑路,财源亨通。”
    和尚向孙中山介绍了爱俪园老板哈同的情况,尤其介绍了哈同在上海租界工部局董事会上,力阻将邹容引渡给清政府;在上海光复中,哈同夫妇资助革命军军饷等事迹后,孙中山慨然同意到爱俪园去。
    “这个和尚是谁?”李想偷偷的问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