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265部分

理想年代-第265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其美叹道:“我也有点弄不清楚,其实那方面都行。我只想知道你心中究竟有什么计划。刚才在席上,表面上各人都客客气气,其实敌意甚浓,话里有话。”接着目光移到他脸上,沉声道:“你要小心汪兆铭,适才他向克强兄多次暗示你是个很有野心的人,手段有些卑劣。”
    看得出,陈其美对汪精卫也无甚好感。
    李想苦笑无言。
    一旦卷入这政治的洪流去,千种万样的烦恼危险亦随之而来,教人防不胜防。
    陈其美低声道:“你对将革命进行到底,究竟有多少成把握。袁世凯手握北洋雄兵,对此正虎视眈眈,又有洋鬼子撑腰,还掌握多条和议线索,绝不容许任何人破坏和议,免得破坏了目前对他有利的形势。”
    原本的历史上,李想认为袁世凯得以顺利地窃取国家政权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力行“新政”,卓有成效。小站练兵他全盘推行西洋练军规范;戊戌维新中,他积极侧身其中;施行“新政”时,他大办实业,多次领衔奏请停废科举制度;“立宪”运动时,他盛赞责任内阁制,并率先在天津搞起了地方自治。这些革旧布新之举,朝野上下历历在目,赢得了很大的声誉,甚至“新政”功臣张之洞,在临死前都向朝廷力荐,说袁“才堪大用”。这也是当前南方有影响的立宪会人物,满廷的旧官僚们,还有一些革命党人,他们一起坐南朝北的原因之一。
    第二,*的全力支持。袁世凯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屈膝顺从的政策,早为*所欣赏,他在“新政”中的身体力行,又使他博得了一个积极学西方的形象。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孙中山、清政府和袁世凯三者之间,毫不费力地选择了袁世凯,1911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宣称:“我们对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敬”,并表示将给他“一切外交援助”。12月,英、法、德、美4国政府决定立即向袁世凯提供财政援助。袁世凯对*势力的奴颜顺服态度,也迅速取得了*的垂青,*势力的扶助推举,也是袁世凯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三,袁世凯善搞阴谋,耍手腕。袁世凯是搞阴谋的老手,自“出山”以来,他始终采取利用弱点、制造矛盾的手法来达到自己的夺权目的,他先以清政府来压南方革命势力,继而又借革命党来胁迫清政府交权,进而又迫使孙中山把大总统拱手相让,这种左右开弓,一石两鸟之法,他玩得炉火纯青,在社会大变革中,大耍阴谋,并运用自如,也是他夺权成功的因素之一。
    对上袁世凯这样厉害的活曹操,李想难免会底气不足,只好坦白的道:“这仍是未知之数。唉!——李平书有和你说过些什么吗?”
    陈其美道:“你该清楚他们这些商人的秉性,即是心里一百个愿意,但还是不忘装腔作势。上海商务总会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虽然请我来求你再给他们宽限一点时间,但是你不宽限,也还是一个结果。”跟着拍拍他肩头道:“放手去干吧!我会为你说好话的。幸好你是革命党人,大家比较亲近一点。”
    李想一个灵醒,愕然道:“陈督的意思是…………”
    陈其美目光落在鱼池中太湖石假山上的一丛残雪上,冷哼道:“对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历来抱着敌视态度,一直力图摧折我们民族的崛起。袁世凯之辈,虽表面开明,意图恢复中华,振兴国家,骨子里还不是大地主,大买办,列强面前的一跳狗吗?假若你能将革命进行到底,我定会大力支持,你明白吗?”
    李想精神大振道:“明白了!”
    眼见暮色苍茫,倦鸟归巢,上海千家万户炊烟袅袅,飘飘渺渺四散升空,两人心中都似有无限感慨。
    陈其美一闪眼,瞧见一个两个姗姗来迟,年长的一个像是汤化龙的模样,心知他是故意来迟,不由轻轻叹息一声,老远就招呼:“那不是汤化龙么?你现在才来?”
    “我等这小子去了。”汤化龙指点身后的一个小伙子,就是去汉口接汤约宛的那个小伙子丁文江。汤化龙因见陈其美和李想一起,不知是个什么来由,但也没有给便宜女婿李想什么好颜色,只是拉着丁文江介绍道:“丁文江,江苏泰兴书香世家,15岁东渡日本留学。后由日本远渡重洋前往英国,在剑桥大学学习,之后又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获双学士。今年五月离英回国,回国后在滇、黔等省调查地质矿产。现在上海南洋中学讲授生理学、英语、化学等课程,并编著动物学教科书……”
    李想听汤化龙的介绍,眼前一亮。丁文江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李想不可能没有听过他的大名。
    丁文江不仅建造了中国地质学的基础,还擘画了它健康发展的路径。在中国地质事业初创时期,丁文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学术界的政治家”角色。他创办了中国最早成功的专门地质教育机构——地质研究所,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地质调查机构,也是中国最早的科学研究机关——地质调查所,他还在该所确立了绵延至今的研究精神。在丁文江的领导下,中国地质学成绩卓著,早在19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除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人种学、优生学、历史学、考古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李想狠狠的看了丁文江一眼,几乎使人怀疑这位李疯子是不是有某些怪异嗜好,才笑道:“非常高兴能认识丁先生!”
    李想笑眯眯的看着丁文江,越看越喜欢,这个时候的丁文江还真是年轻的过分啊!
    陈其美也笑道:“你们来迟了,错过恩晓峰小姐精彩绝伦的表演,实在可惜。”说罢又道,“克强兄念叨你好几次了,听听里面多热闹,和李帅咱们一同去闹闹。”
    “那就走吧。”李想见汤化龙点头,一起跨过大门,走进大厅。
    李想转脸对丁文江道:“你在南洋中学任教,以你的才学竟然只是一个中学的老师,实在可惜!武昌两江学院已经改组为新式的两江大学,明年开春正式招生,现代学科的师资力量却是奇缺,丁先生如不嫌弃,就来武昌,我一定倒履相迎。”
    丁文江还没表态,黄兴就迎了上来,微笑着看住了李想,说道:“汤先生刚刚跟我说了,丁先生九月份曾应京师学部留学生考试,只是因为南北战争而逗留在上海,这次考试对他很重要。”
    “我认为完全不不要去参加那个什么考试…………丁先生,你的实力已经不逊色于一位大学教授,倘若还在民间徘徊,值此国家正事用人之际,不为国家去做点贡献就太不值得了。”李想笑着摇摇头:“我个人希望你能够来武昌两江大学,大学会设立配套的研究所,提供科研的同时还能培养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家着重地是未来的研究,来武昌,你会发现前途无量。”
    “李大帅,中华民国实业协会即将在南京成立,我们实业协会也有意图征召这位丁先生任协会会长。无论如何,丁先生都应该是中央优先征召的对象而不是地方。”一个李想不认识的年轻人横插了一杠子,语气很不满地说道:“虽然黄先生推荐我任会长,但是我认为丁先生的才学更胜于我,这个职位只有他才是当之无愧!”





298谁在说笑了


    这小子一口湖北腔,李大帅非常不友善的撇了一眼敢和他抢人的这小子,冷笑道:“你又是哪路神仙?”
    “他是我们同盟会推举的即将在南京成立的中华实业协会的会长李四光。”令人李想异常讨厌的汪精卫也插了进来,他一只手矜持地抹了抹自己的梳的油光整齐的头发,另一只手轻轻摇晃手里的酒杯,随时随地都摆出一幅帅得掉渣的造型说话,“但是对于李四光先生刚刚的提议,我表示尊重,我非常的欢迎丁文江先生担任这个要职。”
    李四光是谁?中国人都知道!
    “是李四光先生!幸会,幸会!”李想的态度立刻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一个箭步夸上去,满脸堆笑,亲热的拉着李四光的手,“一个中华实业协会会长,对于您,不止是大才小用,还用错了方向!有你和丁文江两位先生,两江大学完全可以成立一个地质学院。另外,顺便告诉您们一句,湖北的科学研究院也即将在汉阳开展建设,两位去两江大学执教,主持一个研究院是少不了的吧?中国落后西方科技百年,两位先生,我很想让你们加入我的研究院,改变我们国家落后的现状,开始我们科学强国的道路。”
    李想还不知道,李四光在日本留学七年的时间里学习的是造船,不是地质。在那里,他还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李四光回国后 第 312 章 团一统两湖财团,又收复汉口租界,夺取中国 第 312 章 君鸿钊、翁君文灏在此任教和从事研究的。”
    “地质研究班?全国性的科学院?”黄兴和宋教仁都眉毛微微一蹙,有点不大明白李想开出那么好的条件,他为什么要退而求其次的主动留在南京折腾?南京政府内外交困,现在哪里有这个精力和金钱来开办烧钱的科学院?听说南京国库现在穷得只剩下十块钱,军人的工资都没得发。
    “李大帅在武汉大办教学科研,我很欣慰。但是中国不止一个武汉,教学必须普及全国,科研必须为所有国民服务。既然李大帅今天能够在武汉创办科学研究院,那南京的中央政府是不是也可以在开办一所更大的研究院呢?”丁文江看着大家沉默的样子,越说越没有底气,“这是我多年以来的愿望了。”
    果然,李大帅一个湖北的土皇帝,还不入两位大师的法眼!
    短暂的沉默之后,李大帅悻悻的说道:“我在武汉创建的科学院内部按专业分工,下设地质、农林、生物、化学、化工、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工、矿冶、医药、物理等十三股。计划还要出版有《科学》等专业刊物。科学院其宗旨是:联系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绝不会只局限于地方!武汉科学院必定会在历史上起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在它的影响和推动下,我相信近代意义的科学技术会在中国发展起来。”
    “黄元帅,我们强烈要求李四光先生主持中华实业协会,这是早前已经确认的事情,不可变更!”顾忠琛一脸义愤填膺地站了出来,虽然他不知道丁文江和李四光留在南京会有什么好处,反正不能便宜李疯子。他又说道:“丁文江先生在南京组建地质研究所的事情,我坚决支持!”
    “对!我们全力支持!”立刻有许多敌视李想的人连成一气,同时附议:“国民教育有开“开民智”一说,不就是提高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丁文江先生,你能告诉我,开办地质研究所和科学院需要多少预算?”黄兴的脸上一阵阴晴不定,看住了丁文江问道。顾忠琛他们叫嚣的凶狠,是不知道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有多么紧张?
    “我没有算过,”丁文江的脸上很平静:“地质勘探和研究班需要的设备,有四十万够了,经费有十万足够了。成立科学院,像李大帅说的建立十三股,我估摸着四百万预算勉强可为。这样吧,我回去列个预算送给您?”
    “那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