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227部分

理想年代-第227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闹!”冯小戥朝他们翻了翻白眼。“大帅要我谈判是干什么的?”
    “扯淡,我又不是战争狂人。问题可以和平解决,自然是和平解决的好。只怕道时候,那帮小东洋又会动武就是了,因为我知道他们正在找机会挑事!不过动武是我们的强项,真打起来,你得注意,别波及其他租界,只能打小东洋的租界。”李大帅脸上露出老奸巨滑的笑容。“打完了,西洋人自然回来劝架,小东洋的吃相太难看,大鼻子洋人都防着他们。”
    “你不说小东洋我都忘了,又来了两个家伙,一个叫池边吉太郎,一个叫长安英彦,整天躲在租界神神秘秘的?”金兆龙忽然想了起来。
    “做的好。这段时间,不可以放过任何可疑的人物。”李大帅一阵赞赏,“哼!革命风潮如此汹涌,东京的空气必然不快!”
    “我来之前,撤退的北洋军已经绕过广水城,主要是北洋军疯狂的占领了广水周边据点,所以李西屏师长没好下手。”曾高汇报了一下北洋军的情况。
    “回去了好啊,也帮我宣传宣传。让宵小们寒心。”李大帅点点头,李西屏做得不赖,革命军即使离开他,也能保证正常运转,这是成熟的表现。
    “你说,要陪汉口华商看看灾情。那都是一群铁公鸡,你能从他们身上拔下毛?”梅迪关心地对李想说道。只要一想到白雪覆盖的街上一群难民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她就心慌心急。
    “以前在刘园摆鸿门宴的时候,我就有这样的觉悟了。倘若他们不识相,还像上次只拿出个十八万块大洋的话!我操!我一定会扒了他的皮糊一个灯笼!我管他是不是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高层家属!”李大帅一想到那次还不如华商集资修建的华商总会办公大楼的钱的十分之一的募捐就怒不可遏。
    坐在最后一排的赵又诚涨红了脸,猛的站起,“大帅,我现在就回家,老爷子不肯开仓借粮,我,我……我带兄弟们我家粮仓杂开!”
    “坐下。”看这败家子的小样,李想反而笑了,“还轮不到你出面,这个恶人我来当!”
    “另外,我想去一趟申江,和同盟会好好沟通一次。我相信孙、黄两位革命家的人品,我带着诚意去,他们不会感受不到。有我的全力支持,也许可以改变和议的结局!”
    李想的话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样冒险疯狂的想法,也只有他敢去想!
    一个个嘴巴张开的比脸盆还大,傻傻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李大帅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不能放过任何的机会,改变着可悲历史的机会!不然,我会一辈子后悔的。南北和议,孙、黄正是欠缺像我这样有势力的支持者,所以袁世凯和列强才敢明目张胆的给他们施加压力,才会这么有恃无恐的要求南北和议!我靠!南军其实是有实力和北洋军叫板的。有我在军事财力上支持他们,保证他们在洋人在袁世凯面前腰板硬的起来!我操!什么概念?哼哼,而且,有了孙、黄两块金子招牌,我喊将革命进行到底!谁敢不服,我打谁!我要让袁世凯什么也捞不着!”
    “你不是要求挺他们的腰板,真正的目的是要借他们的金子招牌?”大家都很奇怪地问道。
    “还不是一回事。都是为了革命大业嘛。”李大帅哈哈大笑。
    这货也太奸诈了吧?大家冷汗齐刷刷地下来了。
    “就是太危险了!黎元洪都不愿意去南京就职!”刘歆生说道。大家齐齐点头。
    李大帅模了模鼻子:“带上宋缺的金鹰突击队三百猛士,就算敌人十万大军为追堵截,我也能脱身!何况还有中统,军统暗中接应保护。”
    宋缺拍拍胸膛,这事他可以保证。金鹰突击队本来就是按照李想设计的特种作战新概念组建,只是训练还差了一点,但是绝对不缺少实战!
    “如果同盟会和孙、黄两位先生真的接受你,他们将可以再你的帮助下,无论是那个战场,击败袁世凯!可是现在,我负责任地说一句,希望有点渺茫。”刘歆生很是诚恳地说道,“但是,我赞成你去一趟,和他们碰碰面。事可为则为,不可为则不为。别勉强,就图个心安理得。”
    “我赞成。”管家小妹深呼吸了一口,异常坚定地说道。
    “附议……”
    “附议……”
    “附议……”
    “那还用说?”
    这些家伙,骨子里其实也充满疯狂的冒险精神!
    (兄弟们的推荐和点击是俺码字的原动力,请赐予俺力量吧!)





246不谈国事上


    上海。
    眼见天色渐渐昏暗,伍庭芳真有点等急了。一席丰盛的酒菜早已放凉。桌旁坐着温宗尧,默默审视着手中玲珑剔透的玉杯,王宠惠背着手观看墙上挂着的一副米芾手书,钮永健则与旁坐的汪兆铭窃窃私语。谁也无心去吃。
    民军公推外交总长伍廷芳,为议和总代表,温宗尧、王宠惠、汪兆铭、钮永建为参议。又黎元洪派胡瑛、王正廷等为武昌代表,参预和议。除黎元洪派来的两个人,其余的也都来齐了。
    “你有些什么想法?”伍庭芳不住,开口问温宗尧,“这一会儿,连报信的怎么也不来了?”
    温宗尧正在苦苦思索,听得伍庭芳发问,便沉吟道:“黄大胆今日去惜阴堂,是赵老头送出来的信,黄金荣的得意门徒杜月笙也亲眼见了,这是不致有误的,不过……这半日不见信儿,杜月笙又突然不知下落,肯定事情有变了。”他站起身来,“天色将晚,不比白日,我们应该派人去探听一下。”
    听到这话,王宠惠便扭转脸来,汪兆铭和钮永健也停止了说话,抬头瞧着伍庭芳。
    武昌起义爆发后,赵凤昌通过电报局 第 260 章 人力物力,足为武汉之声援也”。其后赵又访问上海商会,通知外交使团,革命军一定会保护外商在沪利益,洋人绝不能干涉革命军,免生冲突引致大乱。各国公使最后集体决议,“清廷已病入膏肓,不会有所作为,各国不会主动帮助清廷”,同时宣布“严守中立”。
    彼时全国陆续已有湖北、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贵州、江苏、浙江等11个省份先后宣布独立。满汉之间的斗争逐渐转变为南方与北方汉人之间的斗争,南方的主力是张之洞创建的湖北新军,北方的主力是袁世凯的北洋系,袁世凯亦开始实行“以南压北,以北压南”,既谈讲和,也兼用兵,以剿促抚,软硬兼施之计。一来可用南军名义逼清朝退位,二来可为其争总统大位做好威权铺垫。当南北会谈转移至上海时,南北双方不约而同,以“惜阴堂”为消息中转汇集中心。
    湖北方面,新军是武昌起义的主体力量,其领袖与赵凤昌关系密切,而北方,袁世凯等人也与赵凤昌等人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赵凤昌的妻弟洪述祖在袁世凯政府中也是高级幕僚,赵凤昌的老友张謇与袁世凯关系更非同一般。在某种意义上,“惜阴堂”参议者便代表了“东南财赋”,这是“惜阴堂”意见举足轻重,无论孙、黄还是袁世凯,乃至外国人必予重视的原因之一。
    在上海的黄兴,有空就去找赵老头子摸摸茶杯,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汪兆铭见伍庭芳目光直往自己身上扫,忙道:“不碍事,又不是 第 260 章 ,革命意志坚定,相信兆铭兄出入袁宅是为了劝袁宫保反正,世人也未曾对兆铭兄有过任何怀疑。只不过和唐绍仪私下碰个面,有何惧怕?”
    汪兆铭反驳道:“兄弟曾谋刺摄政王,坐过满廷的牢,我会党中人谁不识我玉壶一片丹心?而伍先生并非我会党中人,会党之中的激进人士,难免会对他做出不好的揣测,甚至引发某些激进的行为。”
    伍庭芳也是摇头,觉得钮永健一向精明,这个点子却出馊了。王精卫说言“某些激进的行为”也就是“炸弹环侍之”的刺杀。当初陈其美跪在伍公馆外,求他去当这个外交部长的时候,他就怕出现这一天。
    钮永健并不在意,“哼”了一声,将手中玉杯轻轻地放在桌上道:“你道我是傻子!给唐绍仪去传个信,就说庭芳兄请他过来一叙。不就变成唐绍仪主动来找,岂不什么麻烦也没有?这等进退裕如、万无一失的良策你们看不中,岂不怪哉?”
    伍庭芳听到这里,如同拨开眼中浮翳,一迭连声道:“对,就是这么着。”
    伍庭芳其实本不想趟着混水,所以他不求有功,但求安稳。能平安的糊弄一天是一天,他虽然名位南方和议总代表,其实他的话对这场南北和议无足轻重,关键人物在惜阴堂蹲着呢!要不然,他们怎么会傻傻的等在这里一起,等着惜阴堂传来的动静?
    汪兆铭深知此事重大,怔了一下方道:“也好。”
    温宗尧略一思索,便很爽快地说道:“很好,就是不知道唐绍仪愿不愿意来!”
    正在这时,门官走了进来,垂手回道:“外头来了两个人求见老爷!没说姓名!”
    “不见!”伍庭芳将手一摆,现在哪有心情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人物。
    那门官答声“是”回身便走。没出几步,钮永健灵机一动,忽然叫道:“你回来!来人什么装束?”
    门官答道:“一个穿洋装,没辫子。一个留着辫子穿长衫!”
    钮永健转脸对伍庭芳道,“此人八成是唐绍仪和杨士琦了。不敢报上姓名,也是为了掩人耳目。是非之人于是非之时造访是非之地,他们还真会选时间,省下咱们不少麻烦!”见伍庭芳点头,便吩咐管家,“请他们进来!”
    杨士琦长袍飘风,步履从容昂然登堂,很有名士风度。唐绍仪一身洋装,非常显精神。
    他们又对伍庭芳他们团团作了一揖,唐绍仪还别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汪兆铭,再泰然自若地站在厅中说道:“诸位都在这里,这更好了。绍仪从京城而来,带有共和诚意。”
    这里,很多人已经不是 第 260 章 还能说明问题,它包含着南北之间,全部忧虑、焦急和惶惑不安。他们只是表面上却显得十分镇静。
    武昌起义后,中国出现了南北两种不同性质的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派也面临着两种抉择,即是挥师北上,以武力推翻清朝政府,还是通过争取掌握清廷军政大权的袁世凯反正,从而逼迫清帝退位。这样的矛盾,构成他们今日全部的忧虑、焦急和惶惑不安。
    唐绍仪和杨士琦也打量着伍庭芳。只见他身着赭色湖绸袍子,也未系带,足下穿一双黑缎官靴,手里捻着一串墨玉朝珠,显露出一副潇洒自如的神态,但另一只扶在椅背的手却紧攥着,暴露了心中的严重不安。
    唐绍仪干笑一声,这老同学,老同乡,竟然一身遗老的打扮。陈其美当初是吃猪油蒙了心,才会跪门求他当这个外交部长!
    唐绍仪南下前,袁世凯就面嘱他到上海后,先晤张謇探其意旨。张謇早已被袁世凯拉拢。唐绍仪到上海,果然第一个晤的便是张謇。唐绍仪先代袁世凯致殷拳之意,并询问整个局面,应如何措理,愿听张的指示。谈得入巷,唐绍仪露出口风:若推举袁世凯为总统,则清室退位,不成问题。
    张謇立刻回道:“所谓南北议和者,依照现在形势,乃是袁项城与同盟会要人之谈判;与苏、浙两省,并无多大关系。苏、浙之独立,乃被动而非主动,目的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