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156部分

理想年代-第156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有黑鼠。这叫事务反常即为妖,父亲大人,咱们走着瞧吧!”说着一拱手,转身就出去了。
    这个儿子,还真是沉不住气。养气的功夫不修好,这个家业他怎么有能力接管?袁世凯恨铁不成钢的一声苦笑,和杨度的目光一碰,“皙子,怎么看?”
    杨度略微思索:“袁公,大公子,恢廓大度,气宇冲和,然往往忧形于色……”这个“忧形于色”,不就是城府不深的好听说法?这个杨度,还真会掉文。但是“恢廓大度,气宇冲和”八字评语,却是让袁世凯老怀大慰。
    袁世凯心中的一丝不快消失了,舒展了疲倦的一笑:“累啊,太累了啊,幼樵。看着他能忧形于色,我也是真的……羡慕。”
    袁世凯微笑的望着天花板,三角眼里射出的是慈爱的光芒。
    “袁公,”杨度认真地说,“大公子与朱芾煌君交最密,余识朱君,亦袁君介绍。而朱君也出死入生于议和。大公子还与汪精卫君义结金兰,汪君在同盟会中地位崇高,计谋金水桥炸摄政王事件,虽然失败,但是更是使他成为青年党人的偶像崇拜。如今因为大公子,然间接维持,婉言几谏,故能收效无形。汪君支持和议,民党中也是影响力巨大…………”
    真是本性难移。在垣上隐居多年来袁克定就好结交,有侠气,三教九流,民党中人,立宪中人,他都能称兄道弟。如今的随着他的复起,他也天上人间的地位变化,并没有消磨掉他的任侠之气。杨度说起话来,虽然有点夸大,但袁世凯喜欢听。他心里暗暗赞许,脸上却无特别的表示。
    “大公子先使靳云鹏君南下,游说冯、段二公,刺探北洋上下的心意。又与与廖宇春君计定,于十月十五日,廖宇春君由保定府属姚村陆军小学堂,专足致书于北京同志夏清贻君。夏君江南名下士,现充京师红十字会员,对于江南立宪人士,汤化龙,程德全等影响巨大。廖宇春君的‘草莽小臣私议吁恳皇上效法尧舜奏疏’一篇,精彩绝伦!”杨度说到这里是真的颇为动情。“中国草莽小臣,奏请大清皇帝陛下,效法尧舜华盛顿,以成千古之美德,而拯中国汉满同胞事…………瓜分之祸,迫于眉睫…………陛下仁慈隐恻,何若顺天应人,效法尧舜华盛顿,以存危亡之中国,汉满同胞,将涕零感激,讴歌皇仁,千秋万岁。且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子舆氏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是观之,昔尧舜以揖让,而成官天下之美德;华盛顿以血战,而创共和合众之先声。其光明磊落之襟怀,大公无我之伟抱,较诸后世之君主,以天下为一姓之私产,其名义之广狭,相去奚啻霄壤哉。我中国人民,蜷伏于**政体之下久矣,晚近以来,民智渐开,国家政治之思潮,种族强弱之观念,蓬蓬勃勃,有不可遏止之势…………”
    “袁世凯一代伟人,陛下不能用,其心之觖望,非一日矣。一旦事急,畀以全权,相依为命,先不问其心之真伪如何, 第 180 章 。我也看过。”听到杨度念“袁世凯一代伟人”,袁世凯就彻底的沉醉了,即使看过多遍,也忍不住再重听杨度念一回。
    (最后,诸位看官如果看了还满意,就点个推荐,收藏个,光景会加倍努力回报诸位的支持。)





167谁的剧本


    入夜之后,李想绕室彷徨。虽然在军事会议上他很潇洒的做了甩手掌柜,可回来之后却守不住心绪烦乱。他既为革命军的前途担忧焦虑,更惦念武胜关、平靖关的战局。如不能将两关敌人困住,袁世凯万一增派援军入鄂,就不是李西屏部能否撤出战场的事了,他辛苦拉扯的三个师团将面临灭顶之灾,还得走一场十万五千里长征的可能…………
    虽然这都是假设,袁世凯不可能放下北方防御不顾,再添兵湖北。江浙联军他得防,山西阎锡山更要防,京门之地也要防着小东洋,袁世凯的敌人比他多。但是一切都有万一,他做的事情,本来就是极大的冒险,会有什么后果根本无法测度。不过,如果袁世凯真添师南下,民党面对这样的好机会,阎锡山和黄兴必有所动作。虽然他要去走一回二万五千里长征,但是革命却有人将至进行到底…………
    那么这焦虑烦躁使他辗转反侧,终不能眠,又是从何而来?他披衣而起,来到天井。
    夜幕下的花西静极了,只有偶尔传出的犬吠在夜空里久久回荡。战后的花西,呈现久违的一种安宁。
    李想望着深邃的天空,静谧和黑夜的大幕,像裹着黑袍的死神向他亮出镰刀,他心里有些不安起来。
    李想对北洋军在湖北城市兵站据点,京汉铁路线构成的占领,使其兵力不足与分散的弱点看得很清楚。这个判断,曾高等也都赞同,不会有错了。
    而为坚持扩大京汉铁路线破袭战役战果,争取改变敌寇某些县城,创造 第 181 章 结了三千五百多人,其中一部约千人于明日进抵,大悟、广水的北洋军千多人汇聚一起,已重新占领李店,由孝感方向北进的北洋军已增至两千多人,估计敌人企图南北夹击革命军于京汉铁路沿线,驱逐革命军离开京汉铁路。大帅是担心,各作战区有任何动摇?”
    宋缺也急忙道:“大帅,您神了,咱们刚刚得到的情报,您怎么就知道了?您是怎么办到的?大帅请放心,一切都按部就班进行,咱们革命军,无论面临什么敌人,不会有任何动摇的。”
    “大帅又不是神仙?少扯淡。”曾高冷冷道,“革命军的决心,大帅也是绝对信得过的!”
    “这确是个新问题,但是不是自己心不安宁的问题。我对你们的革命决心,也从来没用怀疑过。”只是再这样找不到症结所在,自己的阵脚先就要乱。――李想咬着牙思忖半晌,突然道:“南京又有什么消息?”
    “您到底有些什么想法?”宋缺耐不住,根本不知道怎么就扯到南京去了,开口问李想,“南京隔咱们十万八千里的,等他们的援兵,还不知道何年月去呢?”
    李想正在苦苦思索,听得宋缺反问过来,便沉吟道:“我今日就在想,袁世凯要的和议,他会与谁去议?南边现在就是两个人有这个资格,一个黄兴,一个黎元洪。黎元洪签了《停战协议》,上海集团虽然反对,但是反对不是这个《停战协议》,只是反对黎元洪那个临时中央大都督的名义,他们还是承认这个《停战协议》的。上海集团的意思,我看就是想把和议谈判拿到手上。如今,南京光复,临时政府不要考虑,肯定会设在南京,沪、汉之争也就没有意义。而且汉口陷落,武昌危及,黎元洪威信一落千丈,再难代表南方党人……革命的中心必将移往南京,袁世凯现在的谈判对象由黎元洪变成了黄兴,谈判地点也将由鄂汉变成了沪宁临时政府所在地。这样看来,湖北战局也变得不再如先前的重要。”他站起身来,在房里转圈,“现在南京的情况如何?南京的革命意志如何?我们应该派人去探听一下。”
    听到这话,曾高便扭转脸来,宋缺和周吾也抬头瞧着李想。
    曾高见李想目光直往自己身上扫,忙道:“大帅,情报我这里倒是收到一些,却没有您思虑的这么深…………”
    李想挥手就打断他的请罪致辞:“你们参谋部刚刚搭建,人手只有这么几个,各种战略计划全是出自你们之手,每天没用几个小时休息的。我也是闲的蛋疼,操这份闲心,胡思乱想的想到这些。”
    有这样理解部下的大帅,曾高都耐不住小小的感动一把。
    “南京城内军心本来不稳。张勋待军不均,素来厚于江防军,薄于巡防军。每战必令巡防军冲前阵,少却则令江防队以炮击之。城中缺米,江防军有食,巡防军则无粮,苦战数日不得食,甚惨。张勋走后,胡令宣和巡防营统领张联升、赵,荣华等,各率残部投降,开城门迎联军入城。镇军林述庆部从太平门入城,苏军刘之洁部从南门入城,徐绍桢率联军总司令部从马群开拔入城。张勋率残部向浦口溃退,遭柏文蔚部截击,缴得枪械饷银甚多。柏文蔚借机扩充了部队。”
    宋缺是从来不去关心离他遥远的看不到的南京哪里的情报,听到之后,他嘘了一口气,道:“胜得漂亮!最怕的是不胜不败,弄成僵局,就像现在湖北这个一团浆糊的样子。”
    “着,就是这话!”周吾双手一合道,“咱们湖北当初人心能够统一,也不会有这样的僵局。”
    “错!南京人心一样一团乱麻!比当初的湖北好不了多少。”不等周吾继续,曾高大声截断道,“原新军 第 181 章 太炎以及沪军都督陈其美立即复电:此间已公推程德全移驻江宁,为江苏都督,并推林述庆为出征临淮总司令。东南要人,本党英俊,共表同情。德全即日赴宁,北征尤为重要。此时对林述庆动手,若去其兵劝,非闹得镇军兵变不可,前线将士必然也会有意见,毕竟林述庆是光复南京的大功臣。不如由在沪的各省议会代表开会,让原来的江苏总督程德全换个身份,继续当这个南京都督,凭他在江浙多年的积威,这样也可以稍稍镇住江浙联军。而推林述庆为出征临淮总司令,主持北伐。而且,江苏议会立刻有了回应,江苏省议会全体议员复电称:江苏本为一省,宁苏分治,原属满廷弊政,今既改为共和,一省之中应只设一行政总机关,俾民政有所统一。而宁苏相较,自以驻宁为宜。程德全平昔行政,注重民事。现在金陵光复,拟即请程公移驻宁垣,抚绥保定以慰全省民望。此中意思极为明白:你去北伐,还是个总司令,带着你的几个人离开南京。其实明升暗降,江苏虽然是他流血打下的,但是转眼已经变成旧官僚程德全的掌中物。”
    早在联军集合于镇江进攻南京之前,徐绍桢见林述庆欲另立联军总司令部,曾电致上海总机关部,力辞总司令职。上海总机关部便改举程德全为总司令,以徐绍桢副之。那时候进攻南京,前途未卜,程德全可不会傻的去做这个总司令。他便自称无军事学识,通电力辞,但允许亲赴前敌抚慰各军,后来其实也没去,扯淡,前线危险。上海总机关部以军事紧急,电请徐绍桢以国为重,勉任其难,徐绍桢不得已,遂率联军向南京进发。南京光复,这回程德全屁颠屁颠的满口答应。
    李想略一思索,便想通了。说道:“当初在汉口,同盟会也是准备这样来架咱们吧。只是咱们自觉,自己老实的离开了汉口。”
    “当时,他们应该就想这样办吧!”曾高道,“但是,林述庆却没有咱们的自觉。”
    “事不宜迟,趁他还没有失势,赶紧联络他一起北伐。”李想低头思忖了一会儿,最后觉得宋缺那个没脑子的提议也不错,便说道,“同盟会和程德全眼下不能与林述庆翻脸。我以为还是可以联合,至少也可以牵制一下袁世凯,等革命风潮再次鼓吹起,就不是求和派可以左右德了。”
    “这个见地极是,”曾高眉头紧锁,“只是迟了,林述庆实在不知进退,而同盟会,立宪派的动作有太快。”
    李想同样是眉头一皱,似乎自己今夜放不下的心思要被印证,急忙问道:“怎么回事?”
    曾高恍然大悟,似乎明白李帅夜不能寐的原因,肯定是预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