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132部分

理想年代-第132部分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元洪一拍桌子,黑着脸派出他的几个心腹将领,还有立宪的几个有名望的士绅,先是解释,解释不通就只有弹压。但是赶走了一拨儿又是一拨儿。来得人越来越多,似乎有失控的迹象。
    黎元洪的亲信官兵,弹压起来都有些懒洋洋有气没力的。要不是黎元洪素来的威望镇着,这些官兵跟着他实在太久,谁也不知道,这些官兵,会不会跟着卷堂大散!此时的黎元洪,真是人心尽失。
    这还不是让这些黎元洪同穿者最为担心的。他们现在最担心地。还是冯国璋那头!
    现在冯国璋还在汉口,大炮还架在龟山没拆,对于武昌虎视眈眈。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各省援兵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武昌呢?如今武昌城闹成这样,和议眼看是谈不成了,现成的借口摆着,就是北洋头子袁世凯就是一万个不愿意,谁也说不准,北洋的主战派冯国璋会不会借势进兵,先把武昌城叫嚣得最凶的一锅炖了,袁世凯也无话可说。
    武昌到时候会变得怎么样不好说,但是先一件事儿,他们这些可是“造反”的人物,谋反的大罪是座实了。那时候,不要说身家地位了,连脑袋也保不住,说不定还要诛连九族!
    权位性命是最现实的东西,牵涉到这个问题,人的身段也就可以放得柔软无比。想来想去,权位和性命只能取其一。要么陪李想疯一回,死守武昌,等待援兵,看李想是否能创造奇迹,把北洋军赶出湖北,这样保住了权位,但是性命堪忧。要么再陪黎元洪跑一次卓刀泉,反正逃离武昌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声望也跌到谷底,性命无忧,却再难回到武昌的权力中心。要知道,上次黎元洪回城后,湖北革命党人,甚至连黎的最忠诚的学生、参谋长吴兆麟,对他擅自逃离武昌的行为也予严厉批评,总监察刘公、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这些革命党人甚至主张对黎通电劾之,因吴兆麟、蔡济民等劝阻,方才作罢。他们再跑一次,绝不可能这样轻易的善罢甘休了。
    只剩下这个两个法子,大家翻来覆去的都是心头滴血。想着好容易才翻身过来,整倒了多少革命党人,当爬到这个位置容易啊,还生生冒着“造反”天险。
    不过还能有什么其它法子?
    -WWW*69ZW*COM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142烽烟再起续


    请到;69zw;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不过还能有什么其它法子?
    黎元洪不断自问,脸色阴晴不定,已经顾不了红楼外头喧闹翻天。
    他并没有做错!几千年来的王候将相不都是这样做吗?深夜读史,反复揣摩,以史为鉴,当今能收拾中国河山的都非满廷中枢军政大权的权臣袁世凯莫属。怎么也论不到孙大炮和黄大胆,南方看似热闹,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他向袁世凯求和,保全武昌革命火种,不能上凌烟阁,还落得一个白脸奸臣的下场!
    如今武昌老百姓都把他说成,粗蛮的光头胖子,胆子怯懦躲在床底下的愚夫,革命后翻脸不认人、杀人不眨眼的变脸恶魔,“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的“坏人”。
    真是天大的冤枉!他敢对天誓,当初坐上湖北都督绝非自愿。
    当初武昌因为流言仓促举义,革命党人中的有地位的领导干事一个也不在,社与共进会明争暗斗,也都推不出声望能力足够资格的人选,双方谁出来当头,另一方都不会心服口服。而真正武昌功的李想还没有多少人望声誉,他聪明的不愿趟着潭混水,而别有用心的汤化龙等全国知名的立宪派大佬,趁机浑水摸鱼。所以,咨议局从早开到晚的政治会议选出了一个“ 第 156 章 ,回答乃是“定用都督之印”。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对他的推重和扶掖,已经明白无误地表示,“和议”是以他为谈判一方总代表,使黎元洪便更是有恃无恐,特别是洋人先后两次对他地位的认可,使他的地位变得无可动摇,他表现出一种急转直下的骄傲态度,对革命党人更是看不起。
    至此,他还对先前自己英文报上登声明“无条件议和”的“失态”有点后悔了。
    然而,令黎元洪美梦破碎,地位不稳的事情生了。
    辛亥年十月十二,在武汉的交战双方停战协定生效的那一天,南京却被革命军攻占了。
    这样一来,革命军阵营士气高涨,被汉阳、汉口失陷所打击而沉的锐气,重新出现。
    一个已经慢慢黯淡,在民众之间渐渐消失的名字,突然变得如日中天的耀眼。李想,李大帅又重新出现在所有人的视线当中。
    李想出震耳欲聋的大吼,将革命进行到底!被北洋阴云笼罩的湖北破开了云雾,民心士气瞬间沸腾!这无异于是给“忍辱负重,委屈求和”的黎元洪,一个响亮的耳光!
    李想就要借此王八翻身了。他又到底是什么地方错了?
    或许这个时代,真的是变了!
    以前的那些手段,什么帝王之术,什么屠龙之术,都变得这么的不切实际。
    会议室里沉默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在座着的人都觉得浑身僵硬了时候儿,就听见黎元洪呼出一口浊气。听到动静,早就等得焦躁,依靠黎元洪盘踞红楼军政府的心腹军官,立宪议员们立刻把僵硬的身子挺直了。
    只听黎元洪不紧不慢的说:“军心民气如此激烈,我们除了顺应民意,将革命进行到底,可是还有什么法子?孙部长,你瞧着呢?”
    坐在那儿地孙武一下跳了起来,内心翻江倒海,如今要顺应民意,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要知道民意里呼喊最响亮的就是要求李想李大帅督掌湖北大权!他黎元洪已经因为“和议”闹得比茅坑里的屎还臭,如今是不想放权也得放权,现在想干脆让贤李想,还能捞回一点脸面。可说是他孙武,绝不答应!他在武昌拳打脚踢,几乎把以前的革命老同志得罪的精光,驱逐李想,逼走黄兴,排挤蒋翊武、刘公等,这一切不光彩的事件都有他的身影,这样的努力却也只是这么一个不上不下的局面,这权位来得何其辛苦!怎能甘心放手!
    孙武双目冷光如电,直视黎元洪那小小的三角眼,阴沉沉的一笑:“黎督。现在想放手,未免想得太天真了吧?李想提着脑袋拼杀出的革命大好前程,可是您的手上断送的。他会不恨您?黄兴在孝感吃下那么大一个败仗,您敢说您没有在他后面扯过后腿?黄兴领导同盟会在鄂期间,处处受到制肘,他焉能没有怀疑?蒋翊武,刘公他们这些义的党人,在军政府里处处受到排挤,他们会不恨您?您听听红楼外面的流言,都是怎么说您的。一旦使这些人重新掌握权柄,他们会放过您?您自己好好考虑考虑……”
    孙武的话不止是针对黎元洪,字字都敲在众人的心头,一个个呼吸也变得沉重起来。为身家性命计,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只有铁了心的和袁世凯配合,把“和议”城下之盟的戏码唱到底!
    “黎督,《停战协议》可是在英领事担保之下签订的!咱们反悔,只怕引起洋人不快,造成外交纠纷,洋人找借口出兵干涉啊。太平天国的故事,就在眼前啊!”
    “黎督,北洋兵强炮利,大军压城,武昌危如累卵。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咱们第一个倒霉!”
    黎元洪嗤的一声冷笑,一眼扫过在座的所有人,他们在意的不是革命,只是自己手里的权柄。他已经体会到这个时代的变化,为这些人感到悲哀,也为自己迟来的觉悟而悲哀。都是注定要被时代所抛弃的人。
    他终于知道李想为以成为众望所归!
    他不紧不慢的说道:“说到底,还不是你们不争气!才被北洋军堵在家门口。我们是打不过北洋军了,既然有人愿意顶在前面,去将革命进行到底,何不由着他们去?我瞧着,不是少点麻烦事儿。咱们守着武昌城看热闹就是,长江天堑,你们还真以为北洋军长着翅膀能飞过来?大不了咱们在搬到洪山司令部去。南京都光复了,援兵迟早会赶到的,袁世凯又还能支撑满廷几天?”
    他顿一顿,又道:“革命党人的胸襟一向广阔,我再求求请,他们未必会为难你们。”
    “黎督!”有人顿时眼泪就出来了,毕竟是受他厚恩的多年心腹,看着上司下野,还在为他们着想,心里就忍不住感动:“这场革命,咱们同样是造满廷的反,同样提着脑袋拼上了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黎督现在还落这么一个下场,却里外不是人…………当初在汉口和北洋军拼杀,死了的好,死了的干脆,死了的还是革命烈士!”
    黎元洪无所谓的摆摆手,只是迎着孙武不甘的目光:“孙部长,放手吧,这场战事已经和我们无关了。这个战事本就不是你我起的头,是我们硬抢来的这份功劳,我们硬要搅进这场战事,打到现在,这不尴不尬的境地,已经不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就这样吧,看看李想能给这场辛亥年的战事,画上什么样子的结局?看看辛亥年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革命之路又将走向何方?”
    这一句话仿佛十二成功力的劈空掌一把打在孙武的心口,让他整个人都摇晃了起来,他机关算尽的心机,不择手段的努力,给黎元洪轻轻一句话撕得粉碎。他悲愤的看着黎元洪,看到的却是光头胖子淡然而无为的疲惫面容,黎元洪已经是心灰意冷了。孙武的脸色惨白如死人,行尸走肉一般地就走出了会议室。
    看着孙武落寞的背影,一个个心里都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儿。
    黎元洪却不动声色向属下吩咐道:“稍后,去找《大6报》的著名记者埃温德。丹格尔,我要再表声明,向世界各报馆表呼吁声明:请求广州、南京、上海向武昌增援!全国革命党联合起来!坚决反对保留皇朝!我赞成共和,将革命进行到底!我收回我在汉阳失守后明确表示过的接受袁世凯君主立宪的主张。”
    “黎督?……”黎元洪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
    黎元洪并不理会,“可有冯小戥的行踪?”
    “他一直都守在武汉。”
    “就请他来接收军政府吧。”
    黎元洪实在是心灰意冷。如果没有李想,也许湖北战事又是另一个结局,袁世凯的算计毫无阻力的执行,湖北已经没有有勇气去与北洋军死战,他毫无疑问的坐着革命功。历史,本就是这样的琢磨不定,充满变数,有着无数个结果。他只是抓住了历史的一个变数,而当上湖北都督。袁世凯同样抓住了历史一个变数,在北方翻云覆雨。李想何尝不是抓住历史的一个变数,而把历史彻底引向另一条结果。而如今的这个结果,是再也不干他什么事了。
    大家伙儿这个时候真是相对翻白眼,外面闹腾的声高,他们更觉着想哭。富贵权力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样拥有了又失去,干脆就从来没有拥有,心里过还好受些。
    正愁得没方儿没方儿地这个时候,就看蒋翊武、刘公、张振武、吴兆麟、蔡济民,甘绩熙等仓皇走了进来,帽子和军装被扯得乱七八糟,有几个脸上还有淤青,像是挨过板砖,一个个脸色也是晦气。他们都成了遭受央及的池鱼,赶来红楼的途中,很吃了一点儿亏。
    看见在座几位,呆若木鸡,还一副宰相气度不言不动,蒋翊武等人顿时气儿就不打一出来。
    蒋翊武拍着桌子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