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汉帝-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寺也被洗劫一空,百姓们被杀害掳掠啊!现在我们还能勉强控制着拉萨,不敢丢布达拉宫啊,否则的话,我们怎么面对先人呢,就算是我们全部战死了,也要保住拉萨!”
“民力兵力,都还算充裕,应该可以给大军一些帮助,毕竟从内地调运军队和后勤,都很麻烦。贝勒爷你放心,回去之后我立刻给贝勒爷拉起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协助大军作战,我们肯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请贝勒爷放心!”
陈世青心思,西藏的人口很稀少啊,户部的档案上记载只有一百多万,虽然有一些没有被计算在内的黑户,但是这些人也多半是无法动员的,可以忽略不计。尼泊尔在新中国时代有三千万人口,而西藏只有两百多万,这还要算上大量的汉人移居,可见西藏这地方确实不适合生存呀。
32 海兰察
就现在西藏这点民力,还被人家尼泊尔掳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能够拿出多少力量支援大军作战呢?好在西藏虽然民力不强,但是整个地方广阔无边,好东西多的是,大军可以自行采集。
英国人对西藏的侵犯是很有历史的,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正式的武装侵略,倒是他们在支持印度和尼泊尔等势力对西藏进行掠夺式的进攻。其实想想这都是可以想到的,西藏他毕竟是处在这样的地缘环境之下,亚洲水塔的地位不可动摇,加上他处于两个大国地缘环境的缓冲地带,在印度搬到被统一前,他们不会对西藏有兴趣,统一之后就不一样了。
“贝勒爷,听说你的白虎营也很善于攀岩啊?”海兰察冷不丁的出现在了陈世青的面漆那,吓了陈世青一大跳。
海兰察是名将,这没有问题,而且海兰察这个人还是长期跟随福康安作战的,属于福康安派系里的人,和陈世青可以说是同出一门。
这几天的赶路十分的无聊,陈世青一直在研究对西藏的作战计划,这是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倒是没有和海兰察,奎林,德楞泰等人有什么交流。
“呵呵,这当然了,这可以说是我们白虎营的特战队一个重要的课程,不会攀岩的话,如何去面对复杂的环境呢,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作战呢?”陈世青笑道。
“那就好啊,贝勒爷你没有在藏地作战过,不知道这里作战和内地的不同。这里多的是悬崖峭壁,少的是平原丘陵,有的地方适合骑兵作战,有的地方就不适合了,这些郭尔喀人,真不知道是不是猴子变的,尤其就擅长在那悬崖峭壁之上作战,我们的八旗绿营都不善于这样的作战方式,总是吃亏。”
“而我们的藏民呢,虽然比我们更加的善于攀登,但是和郭尔喀人比,总是有差距,和郭尔喀人作战,我们是一直在吃亏的。这些个郭尔喀人,狡猾奸诈,又勇猛善战,我海兰察还没吃过这样的大亏呢,这一次跟着王爷和贝勒爷,大帅,我一定要报仇雪恨!”海兰察咬牙切齿的说道。
陈世青听的来了兴趣,急忙问道:“既然海兰察你这么了解这些郭尔喀人,那你不如给我说说他们的作战方式吧,我还对藏地那边一无所知呢,到了战场之上,都不知道让我们的白虎营如何的投入战斗。”
“海兰察,你说说你和郭尔喀人作战的经历,再给我介绍一下那边的作战环境!”
海兰察点头说道:“是,贝勒爷是这样的,我呢,因为是那边的参赞大臣,所以在这个地方有过一些战斗的经历。其实,也不一定就是和郭尔喀人作战,也和当地的一些叛乱藏民,苗民,彝民作战,只是,最难缠的,就是这些郭尔喀人了!”
“要是在平地之上,或者是坡地之上,我们都不怕他们,我们八旗大军和藏民的骑兵能踩死他们,他们也不善于应付骑兵作战。但是,他们这些人狡猾的很,总是喜欢盘符在高山之巅,总是会在悬崖峭壁之上和我们作战,让我们非常的吃力。”
“我们的人不善于攀爬,面对他们攀附在悬崖峭壁之上,我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弓箭射也射不过他们,追又追不上!他们是来去自如,而我们呢,只能击退他们,却无法歼灭他们,所以他们很容易卷土重来!”
陈世青听的是连连点头,这些家伙,倒是颇为类似蒙古人的骑兵作战模式,汉人和蒙古人作战的时候,最痛苦的就是只能击败,击溃,不能打歼灭战。因为这些蒙古人都是骑兵,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会被歼灭性的打击,所以他们总是可以在重新集结之后,再次发动新的攻击。
没想到,步兵也有翻身的一天,郭尔喀人作为步兵,却可以在高山之巅,把骑兵给逼得成为了不能追击,只能打击溃战的被动兵种。最关键的是,步兵追击骑兵,只要跨上战马就可以,而骑兵无论如何也不能跟郭尔喀人比攀岩的本领,如果勤学苦练攀岩本事的话,倒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人家比你熟悉的多,这也照样有制约在。
有了陈世青的特战队之后,确实是刺入尼泊尔的一把利刃,对付尼泊尔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地理环境,大规模的用兵是不切实际的,必须是小股部队的侵袭作战。这就给了特战队的发挥空间,特战队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打击尼泊尔,解决许许多多的困难,而如果出动大军的话,很可能被人家阻隔在险要之地,后勤跟不上,自己先崩溃了,人越多,死的越快。
“这些郭尔喀人正面搏杀的本事怎么样?”陈世青问道。
海兰察说道:“这些人如果是面对面的和我们搏杀的话,也是很可怕的,他们的纪律性非常的强,所以无论是什么环境下,都可以灵活的指挥调动军队。而且作战意志非常的强大,一旦出战,死活不退后,这样的战斗力,太可怕了啊!”
陈世青笑道:“那你可以放心了,有我的特战队在,他们再勇猛也不会比我们更勇猛了,不知道海兰察你对这次作战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见解吗?说说你的作战计划吧,我们一起参谋参谋,看看有什么地方不足的。”
海兰察见陈世青上来就有挑刺的心理,有一些的不悦,虽然陈世青战绩彪炳,地位显赫,但是他说话的口吻,实在是让人不太爽啊!没办法,这是一个官二代横行的年代,何况这家伙可是皇室的人,再大的不满也只好憋着了。
“回贝勒爷的话,在下的看法是,我们应该诱惑这些在藏地的郭尔喀人集中起来,一战建功,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在人数上并不吃亏,加上我们是骑兵,如果可以调动他们到平地之上作战的话,我们不但是可以把他们踏成碎片,而且,还可以轻易的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和财产,人口!”
“这许多不了解郭尔喀的将军,到了藏地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主动找郭尔喀人作战,其实这样是给了郭尔喀人发挥的机会啊!人家善于在高山之上作战,我们主动进攻,骑兵的优势被制约,高山之上又比不过人家,打得赢无法追击,打输了死路一条无法后退,这是兵家之大忌,贝勒爷,在下一点愚见,请贝勒爷指点!”海兰察自信的说道。
不可否认的是,海兰察说的并没有什么错误,他的策略也完全针对了郭尔喀人的弱点,确实可以压制郭尔喀人的发挥,但是,陈世青显然并不满意这个回答。这个回答,是正确的答案之一,却不是精妙的答案,不能真正的让郭尔喀人低头,更不符合他的特种作战模式。
“海兰察,你的看法很好,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看法。”陈世青笑着说道。
“请贝勒爷赐教!”海兰察低头说道,心思我倒是要看看你有什么见解,可别是和那些纨绔子弟一样的令人笑话的见解就好了。
“好,我是这样想的,郭尔喀人目前入侵我藏地的人,大约是一万人左右,他们这些人,分散在各个地方,可以说非常的分散。分散了之后,每一处的兵力都相对的薄弱好多,而且,最重要的地方是他们不了解我们这一次的变化,还以为我们的军队和之前的军队一样,不善于攀登追击,所以,他们有漏洞。”陈世青说道。
海兰察赞同的点了点头,陈世青倒是没有说错什么话,但是都是废话,这些还需要你告诉我吗,你的见解呢?
陈世青接着说道:“所以我的打算是,兵分两路,一路为正,一路为奇,我亲率白虎营,绕道到郭尔喀人的后方,堵住他们的退路,令他们进退两难!然后,我大军断断不可等待敌人集结,而是要以雷霆万钧之力,迅速的出兵攻击,吃掉他们分散在每一处的薄弱兵力,我就不信了,我们一万人打他们分散的几百人还会有什么悬念不成?”
“如果他们战败了,一路向后撤退,我就在后面等着他们,来多少人,我就吃掉多少人!比攀登悬崖峭壁,我白虎营绝对不会输给他们,比打仗,他们比我们还要差十万八千里呢!”
海兰察听了陈世青的话之后,不由得哑然失笑起来,虽然陈世青的看法非常的清晰明了,井井有条。但是海兰察还是觉得陈世青过于理想主义了,不利用自己的长处去克制别人,反而是要去和敌人硬碰硬,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再说了,陈世青的想法虽然都是在按照自己的路数策划,但是别人未必就会如同他所想象的一样,掉入他所设下的圈套里面。几百人断后?且不说人家退路多的是,漫长的边境线你封锁不住,你那几百人你真觉得是天兵天将了不成,还想着要阻挡人家一万多人的退路?
33 说干就干
陈世青和海兰察两个人并不熟悉,加上身份的限制,所以陈世青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真正想法,海兰察也没有针对陈世青有反驳的意见。两个人没有真正的交心,而陈世青也很容易的可以看出来海兰察的想法,并没有和自己真正的交心,但是,他选择了接受。
慢慢来吧,以后的日子还长,通过战争的洗礼,你会知道我不是一个纨绔子弟的。
在古代的这个物流环境下,其实从北京调兵真的不是什么合理的选择,这万里之遥,在古代的物流环境下,这真的是等你们来了,啥都来不及了,人家都可能已经撤离了。
但是没有办法,清军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加上他们有特殊的原因,就是民族成分问题,不放心汉人的地方统治,军权高度集中在中央手里。主力的部队,尤其是八旗兵,几乎一半都留驻在京城和京城附近的东北和内蒙一带,其他的就是驻守在西北大营和江南为主,基本上点是形成了,可是没有连成线。
而且除了京城之外,东北的八旗军,只管东北的防务,你就是江南丢了,他也不管。江南的八旗也只管江南,西北大营只管西北大营,蒙古亲王只管蒙古,所以他们因为没有越界作战的义务,就必须从驻京八旗挑人了。
可苦了这群孩子了,天南地北的仗都和他们有关,但是打的再厉害,也是京城那点四九城的地方盘着,出不去,走不了。
福康安正是考虑到了西藏是高山地区,不利于后勤交通大兵团作战,以及路途遥远不易调兵的问题,所以才提出了他的看法,就是少量部队出征。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在四匹马换乘的雄厚基础上,这支清军进展迅速,一个月的时间就到达了成都。
在成都,清军带上了三千名精挑细选而出的当地绿营军,也都是针对性的选择了马军和善于爬山作战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