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少帅 >

第263部分

极品少帅-第263部分

小说: 极品少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进行阵演,但林曦这个书生王爷第一次带兵,在第一项大比中就胜过了老四,特别觉得振奋,怎么都要拉着云铮去庆祝一番,是为了感谢云铮对他的帮助。云铮就有些无奈,却也不好坚持推辞,只得答应,想自己一个人去也就是了,凭自己的内力修为,自然不会影响明天的精神。

林曦只要云铮能到,倒是也不去管其他鹰扬卫的将领是不是出席,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一个皇室王爷,跟边军将领打交道太多容易引起误会,不管皇室内部还是云家内部都会不痛快,所以倒也不多话。只是这家伙之前去了两次妙玉坊,对青楼有些情有独钟起来,便又想找个青楼过去潇洒。云铮上次那个馨儿还没安排妥当呢,这次哪里敢再去青楼,万一去的地方又有什么新规矩,再往家里带,哪怕是林玉妍再大方,他自己也觉得不是个事。赶紧拉了林曦过来,是明天还要阵演,今天就找个酒楼好了。

林曦虽然有些不乐意,不过之前已经讨论过一次阵演可能出现的情况,知道明天的阵演自己和云铮本就是出于劣势,要是真个发挥不好,到时候输了就有些不好了,那不是把今天的优势都给葬送了么?想了想,便也应了。

这一次的宴会,鹰扬卫只有云铮这个都指挥使去了,但凤舞卫却是整个高层全部出席,原先对云铮态度比较冷淡的几位将领,因为这次的胜绩,也对云铮热情了不少。当然,中央军和边军之间的隔阂,不可能是这样一件事情就能打破的,所谓热情了不少,也就是喝酒的时候态度不像以前那般冷淡,多了些欢颜笑语而已。

酒宴并无大事,连云铮暗自担心的被某些人找茬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倒是让他有些意外,林老四这次居然变老实了?

亥时将尽之时,云铮才在白衣卫的护卫下回到鹰扬卫的临时驻地,此时明月高悬,晚风微凉,云铮酒意临头,望着月光,总觉得憋了三分诗意,当时便想诗兴大发,来“几句明月几时有”或者“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类,幸而忽然想起这样的名句,还是在日后重要的时候“即兴”发挥出来效果比较好,总算是忍住了。

回到帅帐才发现,云逸等人都还没睡,正在商议明天阵演的阵势变化和其他安排,酒足饭饱的云少帅脸皮并没有变得更厚,竟然有些不好意思,感觉好像自己吃了独食似的。带着些许酒意,呵呵一笑:“还在商量呢?嗯,怎么样,商量出了什么结果了没?”他喝了点酒,随意了许多,自顾自地往主座上坐了去。

云逸鼻子动了动,深嗅两下,一脸陶醉:“陈年竹叶青,至少有十年……不过,这庆功酒喝竹叶青,会不会清淡了点?”

云铮一摆手:“明天你要是能让咱们鹰扬卫阵演也拿一甲,你就是要喝玉露琼浆,我云铮就是搭梯子上天宫也给你借点尝尝!”

云逸哈哈一笑:“少帅这梯子倒是神物,都能搭到天宫去了。”

徐邵扬也笑了起来,不过比云逸矜持得多,他道:“今天见了鹰扬卫的行军,只怕有些人真要传言少帅乃是神人了。”

云铮哈哈大笑:“上回那‘论战太学’和‘金銮赋文’之后,他们不是就我是文曲星么?后来妙玉坊之事过后,六王爷,传闻龙翔凤舞两卫中又多有我是武曲星的。嘿,现在这次……只怕不知道又要换个什么星了哟。”

云逸手往天上一指:“北极中天紫微星……”

场中之人面色齐齐一变,云铮虽然酒意上头,也反应过来,严肃打断道:“噤声!你没喝酒,难道也醉了不成?”

无怪乎云铮肃然而惊,要知道,这紫微星可不是一般的星辰,乱不得的。北极中天紫微大帝,又称北极大帝、北极星君,乃是四御之一。全称是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中的第二位神,其地位仅次于最高尊神“三清道尊”和玉皇大帝。北极是北极星的简称,又称“北辰”、“天枢”。居于紫微垣内。《后汉书》卷四十八谓:“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称紫微宫,原先那个世界历史上的北京皇宫,皇帝所住之城称为紫禁城,也是由此而来。道教认为,北辰是永久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对它极为尊崇。《晋书?天文志上》谓:“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北极,北后最尊者也;其细星,天之枢也。”并以之为“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唐代孔颖达《书?命中》疏:“北斗环绕北极,犹卿士之周卫天子也,五星行于列宿,犹州牧之省察诸侯也,二十八宿布于四方,犹诸侯为天子守上也,天象皆为尊卑相正之法。”

至于紫微北极大帝的来历,《太上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引《北斗本生经》曰:“昔龙汉初劫,有周上御国紫光夫人于上春日,游玩至温玉池边,方脱衣澡盥,忽感莲蕊九苞,一开发,化生九子,夫人护抱鞠养宫中,志愿性成圣哲,佐辅乾坤,诸子洎壮冠乃各修,园地功行俱满,白昼冲天,并受得三清贵职矣!天皇大帝,长子也,紫徽上宫纪纲,元化众星主领。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极中目明堂布政下土。”

按照这个法,紫微大帝乃是玉皇大帝的二弟,也是真二八经的“天之子”,但是玉帝平时要统帅天宫不会下界,能够下凡的“天子”便以紫微大帝最是尊贵。故而在贵胄之间,通常认为北极中天紫微大帝下凡转世则必为天子,譬如前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就被认为是紫微大帝转世。大魏乃承唐国祚,极尊道教,此时云逸一句玩笑云铮乃是紫微星,自然是个很严肃的事情,尤其是云家地位特殊,而不管是云铮还是他云逸自己都是位置很敏感的人,这种话要是不小心传了出去,那麻烦可不是一般的大。

云铮摆了摆手,道:“此时休要再提,且明天阵演的安排如何。”

云逸松了口气,扫视了云淞等人一眼,倒是没有看见太大的异样,才道:“明日之阵演,方才末将等粗列了一个办法,请都指定夺……”

云铮静静地听着云逸的安排,一点酒意早已在刚才惊走了,现在脑子里清明得很,想着明天阵演的事。

古代作战,没有后世那么先进的单兵武器,靠的就是人海战术。用阵法将军队编组起来,才有可能聚合起强大的战斗力来。古代的通讯设施落后,大规模编组也有利于将帅的集中指挥像秦军的军阵,所有士兵眼睛都紧盯着自己队列前方的军官,上峰号令一下达,则众人闻风而动。如此一来,庞大的军队也能够做到千军万马如一人那样,进退有据,有张有弛须知,古代可没有步谈机和对讲机啊。

再者,还有一些特殊兵种,也必须列阵作战比如弓兵和弩兵。他们必须在统一指挥下排成密集的队型,才能将手中远射兵器的威力发挥到最大。所谓“万箭齐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具体的实战条件下,比如野战步兵抵御敌方骑兵的冲击,如果想避免被敌军铁蹄各个击破的厄运,最有效的应对之策就是按照一定的队型进行兵力排布,组成一个环型的密闭防御圈外面是半蹲姿势的重甲步兵,稍往里是站立状态的盾牌兵,再往内则是受到严密保护的弓弩手。步兵的长兵器一律朝外以抵御对方骑兵的冲击,同时己方弓弩手进行拦阻射击……这时候,阵型的威力就充分显现出来了。(看过外国古装战争片的书友,肯定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步兵阵型有深刻影响吧。)中外古代军事家,对阵型的理解和运用都有其独特之处。即便到了后世的近代,欧洲各**队在普遍装备火器的情况下,不是依然讲求阵型的实战运用吗?中国古代作战更是非常讲究阵法即作战队形,称之为“布阵”。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克敌制胜。

不过云铮穿越前一直觉得中国古代的那许许多多的阵法都是扯淡,完全是假的。这个观点直到穿越之后,集成了“云铮”的知识才得到改变。后世之所以很多人会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阵纯粹是扯淡,那其实是误解了。造成这一误解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的演义和影视将古代的阵法儿戏化了。如“一字长蛇阵”啦、“六丁六甲阵”啦、“九宫八卦阵”啦、“八门金锁阵”啦,白痴的编导、虚假的道具、不合格的群众演员,再外加一个蹩脚的导演,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假!所以也难怪后世的许多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战阵也都是假的。

事实是,战阵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在冷兵器的战争中效用非常之大。

嗯,今天还有一章,之后这几天估摸每天都是8以上,这样的话,兄弟先暂时性的把单章字数改回4。下个月再恢复每天5的单章哈。



卷三 关山雪满北风急 第33章 阵演(二)

云铮当年作为一个文科学生,很喜欢逛一些历史论坛,其中经常发现喜欢历史和军事的朋友常常问起有关“阵形”的问题。什么是“阵形”,用“历史语言”简单地说,“阵形”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它是人类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热兵器时代。氏族社会时,人类的战争表现为部落冲突,当时还没有军队,也没有什么指挥,战斗大多是一拥而上,如同群殴,自然也就无所谓“阵形”。随着历史的发展,奴隶制国家出现,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和掠取奴隶(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开始编制有组织的军队,并且采用一定的队形,这就是原始的“阵”。“阵”是在军队产生的过程中,因为组织军队和指挥战斗的需要而出现的,融合了古代军制学和战术学的成果。东方战阵的起源,当然是从中国开始。

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神那里学到阵法,当然这只是传说,有据可考的是在商朝后期。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到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从“三师”的命名来看,已经采用固定的阵形。公元前年,武王伐纣,“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陈”通“阵”,可见在这个时候,肯定是已经有“阵”了的。

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

古中国的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韬》、《吴子》和《孙膑兵法》。《六韬》又称《太公兵法》,相传为西周姜尚所著,据考为后人伪托,成书在先秦或者汉初,至今尚无定论;《吴子》是战国名将吴起的兵法,略为可信。以上两部兵法主要介绍了车阵。战国以后,步骑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要编成,阵法又有了变化和发展,后世出土了《孙膑兵法》,里面讲述了十种阵形(方阵、圆阵、锥行之阵等),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时代的《尉缭子》本来也有“阵形篇”,后世已经失传,但云铮这次很欣喜的发现,这本书在他们云家的兵书典藏里面有。

秦汉以后,历朝的军事家对阵法的发展还有:三国魏武帝曹操著《孟德,有专章讲述行军布阵之法;(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武侯八阵”流传后世,影响极广。《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深研阵法。南宋岳飞留有兵法残篇讲授阵法。明代戚继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