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起苍茫 >

第120部分

龙起苍茫-第120部分

小说: 龙起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战爆发前,兰芳将确保建立起一个规模相当的工业体系,加上四川等西南数省的工业布局,将来的战争红利是很可观的。也许战争红利的大头还是在金融上,对战胜国的借款与国债持有,回报是最丰厚的。但李秉衡只能通过在美国财团插上一脚,分得一块蛋糕。

兰芳,并不能走这条路。对德国等战败国借款,无疑是自找死路,对英法等战胜国借款,到时候恐怕血本无归。兰芳并没有美国那样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实力,况且毕竟是一个华人国家,与列强国家有着天然的矛盾,别的不说,光是在中国国内的租界、海关、驻军以及香港等问题,到时候恐怕仗有的打。当然这是后话,将来局势有变也说不定。

一战爆发后,恐怕兰芳将首先从同盟国身上找到大量的订单,当前与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打好关系,建立需求市场以及针对性的工业布局,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李秉衡眼里,奥匈帝国是个极有战争潜力的国家,虽然种种原因使得这个老大帝国战斗力不堪一击,但是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个多民族的庞大帝国,经济发展增速远远超过了老牌强国,政治形势也比其他多民族国家要安定。李秉衡要做的,就是与奥匈帝国在工业上形成互补,帮助对方在今后的几年中不走弯路,并弥补对方的缺陷,尽可能的使对方在一战前变得更加的强大。这样的话,又能减轻德国的压力,兰芳也能从中得到大量的订单,得到不少的利益。

而巴尔干地区将是今后几年中吸引整个世界注意力的地方,为了阻隔德国与奥匈帝国跟奥斯曼帝国最大限度的联结起来,这个地方也是矛盾最尖锐的地方。一战前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及零星的战争,将会是兰芳军工产业的机会。目前根据欧洲国家设计的枪械与武器生产线正在不断的扩张,目前收到了德国等国家大批订单,而巴尔干地区将是这些武器的又一大机会。

眼下与奥斯曼帝国与奥匈帝国形成良好的关系无疑是迫切的,也是符合将来的利益的,更何况在德国人的居中联络下,双方有望在无畏舰建造上取得新的进展。

由于兰芳在造船行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上的水平并不高,极大的影响了当前的造舰计划。德国已经派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工业援助团,对兰芳的相关行业进行升级,以确保兰芳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

霍亨佐伦亲王随行的还有一个更加规模超过以往的工业援助团,他们受到德皇威廉二世的号召将在兰芳尽可能的迅速在各个行业进行指导。

当然,德国人并不是全无好处。兰芳目前的工业成本相对很低,尤其是重工业。数百万的土著被集中起来在婆罗洲、苏门答腊以及苏拉威西各地对矿山、铁路以及其他交通设施、国家公用工程建设,低廉的人力、富庶的资源,加上兰芳在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得工业成本低,回报高,利润足。

这就使得不仅同盟国集团,连美国等国家也很乐意在兰芳投资开办工厂。兰芳对南洋的超强控制力使得这些国家将这个并不强大的伙伴视为重要的海外市场与资源来源地,甚至希望兰芳能够再强大一些,强大到可以在亚洲范围与协约国力挺的日本抗衡,在满清对协约国的既得利益产生巨大的吞噬力。

当前的一系列的在兰芳上演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利益的体现。

在坤甸进行了一系列考察的孙中山对目前兰芳与英法等老牌强国关系冷淡甚至敌对,却与德国等国家走的太近表示了担忧。

第150节 三巨头密室会议

最近琐事很多,又要给老婆买车又要准备宝宝周年庆,实在没办法维持前一段时间的二更,看到收藏总是起起伏伏,动力不够啊。大家多给点支持,给我点码字的动力吧。

“德国的工业实力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英国,根据他们的教育与科技水平来看,他们的工业潜力是英国的数倍。其实协约国有理由在全世界制约德国的发展全力打压德国在殖民地上的获得,以遏制德国的迅速崛起。不然的话,假以时日,德国必将是世界第一强国,当然前提是取得足够的殖民地以作为他们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兰芳的迅速崛起给了德国人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那就是进入香料群岛,而不是仅仅参与瓜分几内亚与附近的一些群岛。他们之所以不遗余力的帮助兰芳实际上也是在帮助他们自己,以兰芳为支点,渗透到苏门答腊与爪哇,进一步通过华人势力在英国人与法国人的传统范围取得利益。看看我们的槟榔屿与怡保离越南、缅甸的距离就知道,德国人从未向兰芳提出不平等要求,就是为了取信于我们,通过我们完成他们的太平洋战略。抛开被瓜分的非洲不讲,亚洲是最大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也是列强国家争夺最激烈的地方。中亚、西亚将是打通大陆生命线的焦点,而我们中国是最大的一块蛋糕,南洋则是资源宝地与海洋战略要地。德皇威廉二世虽然对兰芳青睐有加,但背后还是德国的战略家们在向我们示好。通过我们在南洋获得利益,又能利用我们与国内割不断的血脉关系以及目前经济上政治上的联系取得之前没能取得的利益。这也是殊途同归,还不用大费周章甚至是使用武力,只要对我们进行政治投机与经济投机,将来总能有所回报,这也是德国对革命党人的态度转热的根本原因。”李秉衡向孙中山与陈其美详细介绍着最近与德国关系升温的根本原因。

“任何政治活动最终还是要回到经济上来,光华,你这句话让我获益匪浅,如今想想,许多过去种种都是茅塞顿开。从前光凭着热血与勇武,如今也得学学你,多动动脑子。”陈其美指指自己的脑袋,笑道。

孙中山游历多年,也都明白这些道理,若有所思的问道:“光华,那如果欧洲真的爆发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大战,谁会是胜者?如果德国战败,我们会不会受到牵连?”姜不愧是老的辣,这句话直指根本,显然他并不看好德国。

李秉衡见谈到正题,早晚都要将这些向他们讲清楚,以免将来布局时掣肘,连忙笑道:“现代战争打的是国力,德国人的工业实力与军事实力都无人可比,但并不能转化成战争潜力。如果德国能速战速决,迫降法国,歼灭英国皇家海军登陆英伦三岛,然后掉转头对付沙俄,那么很有可能赢得这场战争。如果形成僵持,那么战争很有可能持续几年,协约国的殖民地、人口、资源,到时候将成为决定性因素。即便日本不介入欧洲战场,其他国家不参战,协约国也能磨死同盟国。我并不看好同盟国,现在与他们拉近关系只不过是为了在将来的战争中得到好处而已。德国人只不过是个饵,英国人乖乖的上钩了,美国人乖乖的上钩了,其他列强国家也跑不掉。至于欧战结束后协约国会不会借故对兰芳进行清算,我可以说,这是肯定的。列强国家不会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兰芳出现,更加不会愿意看到一个独立自主的华人国家取代满清政府,取代他们间接的在中华大地上的统治权。将来我们革命必将要推翻满清政府,我们如何处理与列强的关系,如何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列强在华的特权是否要废除?过去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是否要废除?海关、租界、军港还有香港与澳门,是否要收回?”眼神炯炯的望着对方,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振聋发聩。

在大部分老一辈革命家的眼中,只要推翻满清政府,民族与国家就能真正的独立自主。而国家富强之后,随着国力的强大,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都会得到妥善的处置。许多人都没有想过革命成功建立民主国家后如何面对与列强的关系,如何着手脱离列强的控制。在他们的眼中,列强都不是不可正面相抗的,丝毫不容冒犯的。

李秉衡靠着击败荷兰人在兰芳立国,又与荷兰人势不两立,接着又招惹了世界霸主英国。在他们眼里是大逆不道的,是将华人拖入火坑的罪魁祸首。眼下英国大军齐集北婆罗洲,革命党人中对李秉衡有意见的人未尝没有幸灾乐祸的心思。

孙中山从来就没有想过革命成功后就能立刻收回所有列强的特权,真正的独立自主,而是想过凭借列强的力量建设国家,至于要向列强收回国家主权,那是国力强盛之后才能考虑的。这一点在革命党人中是广泛的共识,中国目前还很贫弱,根本没有与列强抗争的能力。

但是在他们眼中极度疯狂的李秉衡已经证明了列强不是高高在上顶礼膜拜的,也不是不可战胜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荷兰被打的一败涂地,连泗水被炮击后都不敢采取任何进一步的反击措施,爪哇的华人地位大为提高,荷兰人也好土著也好都不敢再试图发起针对华人的暴乱。英国人的舰队被炮击后也没能拿兰芳怎么样,英国人的舰队就近在咫尺,但一直停留在新加坡港。

孙中山紧皱着眉头,粗壮有力的手指骨节在桌子上轻轻的敲着,浓密的胡须随着沉稳的呼吸上下翕动着,反复的思考着李秉衡的话。

陈其美一直以豪雄自居,对自己将来在中国政坛睥睨纵横颇有自信,但向来没有从国际形势的演变背后看中国问题,也一直没有这个觉悟。李秉衡的话让他一股热血从脊椎骨往上冲,到了脑际又回了下来,似乎有若隐若现的念头没有被抓住,仿佛又抓到了什么,迟疑着问道:“光华向来沉稳,那时惹了荷兰人,我就觉得不对劲,后来打了英国人,我当时就怕惹了大祸。现在看来,光华似乎早有预谋?”

李秉衡爽朗大笑道:“我有这个胆子布这个局,就有胆子让他们跟着我这个局走。而且,这个局很快就会结束,新的局又会展开。英士,不妨就在坤甸看着英国人战败后乖乖的坐到谈判桌上,我让你去跟他们交交锋,试试这些不可一世的英国佬在你跟前吃瘪时的心情,不爽你来找我,哈哈,哈哈。”

陈其美从他的笑声中领略到一种张扬自信的霸气,像是一直在幕后操控有朝一日走到前台时的那种畅快,心里一动,忍不住问道:“如果到时革命成功,民国得以建立,你会如何处理满清遗留的烂摊子?”

这个问题牵涉到了将来在国内的布局,以及当前与同盟会等革命党尴尬的关系,不是很好回答。看了一眼同样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孙中山,微笑着说道:“其实列强的军事威胁并不可怕,如今更是两大集团对立,我们正好从中上下其手。在列强的仇恨彻底化解之前,或者说在他们的矛盾彻底解决之前,我们必须要尽快完成革命并且建立民国,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当然列强并不愿意放弃在华既得利益,到时候免不了一战。我们的生死大敌就是日本,作为英国的狗腿子,列强银行团为了扶植它对付中华在它身上下了大本钱,将中华崛起可能扼杀的侩子手必然是日本。”

见到两人愕然,知道目前许多革命党人对日本都有不同的好感,孙中山就在日本待了很长时间。国内学习日本的呼声到现在还是很有市场,每年去日本留学的人数就远超欧美。知道跟他们多说无益,也不涉及机密,只是将日本小国寡民,岛国闭塞,资源匮乏,必须从大陆掠夺并且占据大陆才能生存下去的大路货道理讲了,也不管对他们有多少触动。

有时候作为这个时代唯一的知道历史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