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209部分

极品御用闲人-第209部分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柱国自上任户口尚书以来,可谓劳苦功高,这位掌管大宋最高财政权地老臣,感念王钰知遇之恩,一直兢兢业业,克尽职守。他身为最高财政大臣,手中掌握的银钱,何止千万,可他大到百万两,小到数十两,必然斤斤计较,哪怕是皇室用钱,也得师出有名。即使有王钰的谕旨,他若是不同意,照样不会盖印。

王钰在户口衙门口站了好大一阵,心中拿不定主意,要如何才能说服这位财神爷,让他把钱拿出来?他是个文官,对这用兵之事,肯定持反对意见。而且这次要的钱,跟以往不同,从前打仗,军费开支无非就是三五百万贯。而且作战周期不长,最多几个月而已。

然此次对外用兵,一来规模庞大,二来耗时多久,没有人能预料得到。往乐观上说,打个三五月,可万一战事不利,这场战争持续几年都是有可能的。要知道,现在面对的不是日穷西山的辽国和西夏,而是强悍的女真蒙古。如果这样,那军费开支,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打?不打?打?不打?”王钰像个失了魂一样在户部衙门口转 悠,嘴里念念有词。如果不打这一仗,坐山观虎已经是泡影,那么可以预料得到,女真蒙古,必然有一方会强大起来。按眼下地情况来看,金国倒成了坐山观虎之势,他们恐怕非常乐意看到大宋与蒙古打成一片。打,必须得打!而且得往死里打!

想到此处,王钰再不迟疑,撩起四爪金龙袍,大步踏入衙门。

“王上要钱?”户部后堂,许柱国这位财神爷招待王钰的,不是京城地雪罗,而是民间最普通不过的苦丁茶,又苦又涩,据说这是他当初任鄂州知府时,时常饮用的。王钰虽然是苦出身,可到底过了这么久的富贵日子,一时倒还有些不适应。

“不错,要钱,要大钱。”王钰咂巴着嘴。

“敢问王上,要钱何用?多大数目?”许柱国已经察觉到,这次王钰来,恐怕一张口,至少会把国库掏出一半。否则,以摄政王之尊,不会亲自到户部,向自己开口要钱。可他想错了,王钰说出的这个数目,就是把国库掏空,再把他这把老骨头砸来卖了也不够。

“至少五千万贯。”王

惊人。

许柱国被一口茶呛得连连咳嗽,五千万贯!老天爷,今年的财政总收入,确有突破八千万贯的趋势,可除去官俸,河工,赈灾,军费以及所有支出外,国库最多剩下六到九百万两。这已经是最为有利的发展态势,收支平衡。

可王上一张口,要五千万贯,而且是至少,就是把户部拆了,也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钱。

许柱国擦拭着胡须上的茶水,试探着问道:“王上,恕臣多嘴问一句,您要这么多的钱,作什么用?”

“打仗。”王钰轻描淡写的说道。许柱国一听,果然不出所料,王上是不会为其他事情来向自己要钱的,除非打仗。

“打仗?不是刚刚打过了么?王上又想打谁?”许柱国这一番典型的文官口气,让王钰感觉到了事情的为难。

“女真,蒙古。”王钰如实回答道。

“就算是对金用兵,也不会用这么多的银两。莫非,王上是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许柱国脸色渐渐变了,他从王钰短短四个字里,听出了一些意思。如果猜测得不错,一场世所罕见的大决战,已经在这位摄政王的心中酝酿。

“不错,一劳永逸,这个词用得好,本王就是想把该打的仗,在我们这一代都给他打完了,不要再给后代儿孙留下麻烦。不要让我们地下一代。还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日夜担心着战争的恐惧。打仗,就得花钱,就免不了劳民伤财,这个道理本王懂,你如果想劝我,大可不必,我只问一句。给还是不给?”王钰行事,一向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 水。

“王上应该问,有还是没有?”许柱国苦笑道。

此时,王钰的流氓性格表露出来,一瞪眼。大声说道:“那本王管不着,你是财神爷,我把户部交到你手里,钱怎么来那是你的事。”

许柱国没有再反驳,王钰决定的事,从来不会更改,与其徒劳的劝说他放弃主张,倒不如好好想想,这钱该怎么弄。

“三年!”许柱国拍案而起。

“什么三年?”王钰吓了一跳。

“请王上给微臣三年时间,臣一定替王上筹集五千万贯军饷!”许柱国掷地有声。完全不像是在开玩笑。

这回,倒轮到王钰傻眼了。答应了?几乎没有费什么口舌,就这么容易的答应了?

“但臣有一个条件。”许柱国适时地补上了一句。

“本王就知道。这天下没有便宜的事,说吧,什么条件。”王钰笑问道。

“这一次,微臣要循一回私,替我义子向王上讨要一官半职。”许柱国的话让王钰大吃一惊。不会吧?你许大人为官清廉,当了财神爷,每天都还是清粥小菜,布衣素食。现在倒是不怕犯忌,当着本王的面跑官要官?慢着。你这不是在要抰本王吧?

无视王钰渐渐难看的脸色,许柱国继续说道:“臣的义子,王上当年在鄂州时是见过地。去年的恩科,他参加武举,中了第三名,武探 花。至今还在兵部挂着虚衔,没有补到实缺。”

狗日的,这世道是变了啊,连这样的大清官都学坏了。罢罢罢,谁让本王有求于你,看在你多年为国尽忠,而且你那儿子又有些本事的份上,给个实缺吧。

“说吧,要几品官,什么职位?”王钰感觉心头老大不舒服,这让人要抰的滋味可不好受啊。

“几品官都无妨,微臣只有一个要求。王师北伐之日,希望我的义子能在最前线冲锋陷阵!”许柱国沉声说道。

王钰一惊,此时方知这位老臣用心良苦。站起身来,欲言又止,好一阵,方才劝道:“许大人,你膝下并无子嗣,那义子是你唯一的依 靠,倘若百年之后,还要让他送终。沙场无情,刀枪无情,倘若有个闪失,怎生是好?”

“王上,臣受您知遇之恩,虽衔草接环,无以为报。王上兴师,讨伐外族,本当效命于疆场,奈何年老体迈,不堪重用。幸得一子,武艺出众,可代老臣报王上大恩。若得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则为我许氏一门莫大的荣耀。”

王钰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更何况这十几年地宦海沉浮,早把什么人情世故抛之脑后。可此时,他却不得不为这位老臣的忠义之心所感动。国家有如此贤臣,何愁不能中兴?

绥靖二年年末,大宋军界经历一场地震似地人事变动。十二个卫戍区,有一半的指挥使,监军被更换。而黄河以北地五大卫戍区,指挥使全部被调离。林冲,呼延灼,萧充,李焉,种师道全部被召回京师。而南虎九虎将,以及南府十三太保,除镇守广西的杨效祖外,全部被免去现职,回京待命。

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会察觉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已经在酝酿之中。

这些被调回京城的将领,几乎全部出自王钰门下,而且多是幽云系出身,是王钰当年管辖幽云时培养的嫡系。如此之大的规模,王钰难道是想把天给捅翻么?

金国马上察觉到了危机,一面想尽办法探听大宋虚实,一面调兵遣将集结幽云前线,随时防备大宋发起突然袭击。刚刚归国不久的完颜亮被金帝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领中书侍郎,比当年地王钰升得还要快,他的身边,立刻聚集了一批主和派地大臣。整个金国,惶恐难安,在接连吃了大宋败仗之后,当初横扫辽国的勇气,已经没有剩下多少。再加 上,连年的征战,就连经济实力傲视天下的大宋都吃不消,更何况刚刚建国不久的大金?此时的金国,元气大伤,正是百废待兴之际,此时若展开决战,无意以引火自焚。

完颜亮上奏年少的金帝,陈述目前国家种种困难,最后得出结论。一方面,要想尽千方百计避免战争,为国内发展赢得宝贵时间。另一方面,要作两手准备,军事上不能马虎,把事情往最坏的地方想。

金帝批准了他的意见,召回草原上的完颜宗翰,兀术,胡沙虎,把全国军队的三分之二,集结在王钰当年饮恨的平川关之北。并紧急征调塔塔儿部骑兵两万八千余人,驰援前线。

就在金国紧锣密鼓的作着战争准备的时候,他们完全没有察觉到,已经掉入王钰设下的陷阱之中。

第六桶 第一百七十五碗 岁月场惊现李清照

的金环巷,不说是天下尽知,也算是小有名气,特别京城走动的达官显贵以及富商大贾。究其原因嘛,不外乎此地有两宝,粉头和雪罗。所谓的粉头,也就是妓女,金环巷大大小小的妓院,有二十三所之多。尤其是这飘香阁,出了一位李师师,徽宗皇帝的相好,当今摄政王的堂姐,死后还被追封为瀛国夫人。可算是历代妓女之中的佼佼者了。

这第二宝嘛,就是雪罗茶,位列天下四大名茶之首,茶叶呈卷筒 状,第一泡,茶叶伸展,碧绿如玉。但这第一泡不能喝,等到了第二 泡,那茶叶完全展开,如海棠一般,茶水也变成墨玉,此时饮用,口齿留香。

光凭这两宝,还不至于让金环巷名动天下。关键是在政和年间,这金环巷出了一位大人物,也是金环第三宝,王小宝。本朝相父摄政王,丞相,靖王千岁王钰,当初就是到这里来投奔他的堂姐李师师,凭借李师师与徽宗皇帝的裙带关系,扶摇直上,先后出任太常少卿,幽云都总管,兵部尚书,右仆射,以至今日的摄政王。

金环巷沾了王钰的光,如今已是天下闻名,南来北往的客商如果滞留京城,必到金环巷一游,寻访当年摄政王的足迹,到茶馆听听书,品品茶,完了再到妓院里头寻花问柳,不亦乐乎。

可李师师逝世以后,准确的说,是她被王钰接到当初的宝国公府奉养之后,这金环巷虽然美女如云,却再也没能出一个像她那般艳名远播的花魁来。直到最近,同样在飘香阁,又出了一位奇女子。

据说,此女年方二十有三,貌美如花。若只是貌美,则不足为奇。奇的是,这名女子不但精通韵律,吹拉弹唱无所不通,而且工诗词,能曲赋,于丹青书画,金石 刻,都颇有造诣。且对时政,见解独到,当真是位巾帼红颜,不让须眉。

她一到飘香阁,立时成为红牌,京城的达官显贵,上层名流,趋之若 。挥金如土,只为一亲芳泽。可偏偏这位新花魁眼界极高,寻常人等,哪怕你捧着金山银山,她也不为所动。要见她,有一个规矩,得对上她一副对子,光对出来还不行,必须得合她的意,才有可能让你见面。

据说,这幅对子本来不是什么绝对,京城才俊之士颇多,能对上这副对子的人不少,却没有一个合她的意。至今,也没有人能一亲芳泽。偏偏这飘香阁,又是当年瀛国夫人的旧居,摄政王亲自关照过,谁敢在这里撒野?

而她这副对联是怎么样呢?其实也不长,“日本东出,普照中华大地”,就十个字。可就是这么十个字,难坏了京城的才子们。今天,飘香阁又摆出擂台,广邀京城名士齐聚一堂,破花魁这副对子。

不到傍晚时分,那飘香阁门前是车水马龙,官轿私轿停满了一地,老到长须及胸,少到弱冠而行,各种身份,各种阶层的人纷纷赶到。也的是抱定决心,非要一睹芳颜,有的纯粹是为了瞧热闹。不过,这人一多,天下就小了。

“咦?范大人?您也来……”

“哎呀,常侍郎?您也……”

“心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