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雷看到这一幕,赶紧下令让船只停了下来,原地不动等候自己的命令,此时此刻,天字号战船已经距离战场不到二十丈了,这点距离对于天字号战船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呼吸的时间就能够到达。
眼见着就能够上阵杀敌了,但是没有张雷的命令却是谁也不敢过去,包括乐秋姜玉阳等等在内的热血分子都急得抓耳挠腮,纷纷请求出战,但是张雷一直不为所动。
他看了许久的战局,发觉双方都是势均力敌,便下令道:“姜玉阳,你指挥一艘船去把刘香的船全部给炸沉了,用小船手榴弹就行,这大船不方便。有福建水师在的船就给留着。”
终于接到了任务,姜玉阳喜不自胜,应了一声就跑去准备了。说道:“那咱就去他们船上安装几个定时炸弹去,待会儿一起看烟花。”
张雷笑道:“好主意。”
乐秋有些着急了,便说道:“你看他都有任务了,那我呢,我要干啥?”
张雷撇了他一眼,说道:“你啊,你就擦亮枪磨利了刀,准备待会儿上去杀了刘香。”
“好嘞,那可不能反悔啊。”
过了一会儿的时间,姜玉阳来到张雷的身边,说道:“好了,待会儿咱们就准备看烟花吧。哦对了,现在战况如何了?”
张雷说:“现在看来双方是势均力敌,不过不久之前郑芝龙的那些埋伏的船只也全部过来了,他们参战之后局面对刘香有些不利,咱们还是看着吧,等待出场的时机。”
刚刚说了没两句话,就看见前面闪过一团团的火光,那些船底被安装了定时炸弹的船只瞬间分崩离析。不管是上面的大炮还是货物都沉入了大海里面去。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郑芝龙和刘香都是一愣,郑芝龙朝张雷这边看了一眼,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虽然不知道张雷是怎么做到的他不知道定时炸弹的存在。
而刘香却是心如刀割,那些船只上面装载的可都是刚刚劫掠而来的宝贝,这一下子就全部围了大海了。
一方面是刘香已经心灰意冷,一方面是有着张雷做支持的士气高涨的郑芝龙,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自然是不用多说。
一个时辰不到,刘香就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了。他脸上全部是血迹,长枪上的红缨也已经被鲜血浸湿了,身上有多处伤口。
相比较于刘香的狼狈,郑芝龙就显得好多了,他身上的盔甲虽然有些破损,不过看起来却并没有受多大的伤害。
“刘香佬,没想到有这么一天吧。”郑芝龙见胜负已定,刘香被士兵们围在中间,他不由得开心地笑了起来。
刘香见大势已去,叹了口气,说道:“今rì落在你的手中,算是不幸。”
郑芝龙刚刚要说话,一个水手来到他的身边小声说道:“大人,水里面太黑了,而且又很多尸体,所以我们没有找到……”
“什么?”郑芝龙声音提高了八度,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一下子抓住那个水手的衣领将他整个人都提了起来,说道:“怎么会找不到?再去。”
“是是是……”那个士兵吓得差一点小便失禁,郑芝龙一将他放下来,他就马上转身跑掉了。
已经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郑芝虎显然已经是凶多吉少了,刘香一听这话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不用去找了,早就已经被大鱼给吃掉了,哈哈。”
“你闭嘴。”郑芝龙怒吼。
刘香却是自顾自说道:“这已经是事实了,你的兄弟再也回不来了,你看,你就为了自己的yù望,落得了这样的下场,可笑,可笑至极。”
郑芝龙冲上前去将宝剑架在他的脖子上面,说道:“你害死了我兄弟,我要你下去给他陪葬。”
“唉,这么多年了,算算时间,斗了大半辈子了,今天终于还是你赢了。也罢,这辈子输你一头,下辈子我还是要讨回来的。”刘香说道。然后他突然之间抓住郑芝龙的宝剑,双手的鲜血流了下来,然后,他一下子将宝剑插进了自己的肚子,自杀了。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郑芝龙有些惊讶,他看着倒在地上的刘香双目圆瞪,似乎是死不瞑目,他心中也有所感触,蹲下来手掌拂过刘香的眼睑。
战事结束了,看热闹的张雷下令开船,大家都围拢了过去,他来到郑芝龙的身边,然后看见几个人抬着郑芝虎的尸体过来放在郑芝龙的面前。他整个尸体已经被水浸泡得有些肿胀了,看起来十分恐怖的样子。
张雷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道:“郑大人,节哀顺变。”
郑芝龙看着郑芝虎的尸体,眼圈已经是红红的了,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情绪,说道:“张大人先等我一会儿,我安排了这里的事情咱们再好好谈谈吧。”
张雷说:“待会儿你过去我的船上吧。”
郑芝龙点点头,张雷返回到自己的船上去,过了小半个时辰,郑芝龙便过来了,此时天sè已经开始亮了起来,大家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一片区域已经是一片狼藉了。
张雷屏退左右,和郑芝龙单独在船舱里面分主次坐了,张雷首先开口说:“对于令弟的牺牲,我表示十分惋惜,不过也还是希望郑大人能够振作起来,大明朝还需要你。”
郑芝龙说道:“万历四十八年,我和芝虎一起被逐出家门,流浪到了澳门,后来又到了扶桑,他勇猛果敢,武艺超群,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得力助手,咱们两个被称为‘龙智虎勇’,崇祯元年我投降明朝,任厦门水师游击,他也随我一起南征北战,却没想到今天会落得个这样的结局。”
“郑大人,人死不能复生,作为男人在战场上牺牲那是荣耀,相信他在天有灵也会欣慰的,现如今十八芝已经全归了郑大人您,整个海上的势力已经被你统一了,算是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希望今后郑大人还要多替皇上分忧,管理好大明朝的海域才是。”张雷说。
郑芝龙摇了摇头,说道:“十八芝是没有了,整个大海现在也算是安宁了,可是我也很累了,现在芝虎死了,我感觉到就好像是被砍了左膀右臂一样。”
张雷说:“我看郑芝豹将来会有大出息,以后也可以辅佐你。”
“希望如此吧。张大人,事情解决了咱们就回去了吧,以后事情还有很多。”郑芝龙说。(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五章 冯庸面圣
() 这一次带了这么多人过来,张雷的天字号舰队和郑芝龙的船队一起来围剿刘香,对于张雷来说是没有任何损失的,也就等于是这一次来就是看个热闹,现在热闹看完了,是到了要回去的时候了。
张雷将郑芝龙送出船去,然后浩浩荡荡地往广州返回,行了没多远,却是记起了海南岛,于是将乐秋给叫了过来,问道:“你们是刚刚换岗吧?海南岛那边怎么样了?”
乐秋说道:“那边情况还好吧,兄弟们都是按照您的吩咐做事,而且也没亏待他们,目前来说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去那边生活也比较安稳。”
听到这个话张雷表示十分欣慰,说道:“既然是这样那就好,这些药材在将来可都是有大用处的,叫他们好好管理。”
然后张雷他们回到广州湾,补给了燃料之后继续北上,到了松江府。这些宝船是不能够进京城去的,因为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能够给统治者带来威胁了。 。 。
舰队靠岸之后,整个码头周围的人都跑来看热闹,毕竟他们可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大船挤在一个码头里,把这码头都给塞满了。
当然张雷不关心这些,因为他是驸马,任何时候,有权就会有特权。
船队回来的消息早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张氏商会,于是在张雷到了总部的时候,各个股东基本上都已经到来这里等候了。因为张雷荣升驸马爷和将军,连带着这些合作者的身份也是水涨船高,现在大家都混得风生水起。于是对张雷也就更加尊敬了起来。
已经好久没有来过这里了的张雷看到这么多股东也都在这里。便说道:“这可是今年第一次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真是不容易啊,来来来,你们说说看,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呢?”
面对张雷,大家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是因为张雷常年和上位者接触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气质,他虽然年纪不大,是在场的人里面最小的。但是大家都他都是毕恭毕敬,他这一问起来,众多合作者便一板一眼开始向他汇报起来了。
听说大家的生意都很不错,张雷十分满意,因为这意味着自己能够获取巨额的利润,而对于其他的合作者来说,有了张雷在后面撑腰,开拓市场显得易如反掌,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听取完大家的汇报之后,又把大家留下来吃了一顿饭。张雷这才有了闲工夫,他对冯庸说道:“很久没有关心过张氏商会的账目了。拿来给我看看吧。”
冯庸现在已经是张氏商会的超级大管家,举手投足之间都已经有了大户人家的气派,他将一本厚厚的账目交到张雷的手上,说道:“这些就是张氏商会所有的收入支出明细了。”
面对那一本有一个拳头那么厚的大书,张雷在心中顿时把自己骂了个狗血淋头,这特么也太多了,看这东西简直就是找虐啊。
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张雷没有办法,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一点点地翻阅,不过看到后来的时候却也是来了兴趣,便看得更加仔细了。突然,他指着一处地方说道:“为什么这里的支出会突然多了这么多?”
冯庸凑过来一看,那里的数字是比平时要多出了很多倍,也难怪张雷会注意到,他说道:“现如今灾荒年年,许多地方都是颗粒无收,这些支出都是拿去做善事去了,施粥买米什么的,您不是说这种事情不用禀报您的吗?所以我就自作主张了。你是不知道,张氏商会的这几年的最大的支出就是救灾了。”
他这么一说张雷就明白了,他知道冯庸是不会说谎的,一来因为张雷已经是驸马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不敢欺瞒;二是救灾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隐瞒得了的,若是有心思的话一查就会知道。
“原来是这样,那就好,看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针你执行得很是彻底嘛,这个值得嘉奖。不过这灾荒有这么严重吗?最近几年老是出这样的问题,这不对啊,赈灾不是办法,得想个法子让老百姓们自力更生才是。”张雷对于崇祯年间的天灾估计严重不足。
冯庸说道:“您是不知道,现在大半个明朝都是颗粒无收啊,您看都多久没下过雨了?大家都是各自逃难,我都听说了好多人吃人的事情发生了,唉,真是老天爷不开眼啊。”
张雷转念一想觉得也是,如果不是实在逼得没有活路了谁会去造反啊?崇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勤政最爱民的皇帝,若是生在治世,恐怕会有一番大作为,无奈老天爷开玩笑,冰川时代可不是那么好度过的。
“那既然粮食都颗粒无收了,那咱们的粮食是从哪来的?”张雷突然想起来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巢县,所有的粮食都是从巢县运送出去的,因为推广了高产作物,所以有剩余的粮食。而且这样的天气还不足以对这些粮食造成很大的影响。”冯庸说。
张雷马上就明白了过来,说道:“那按照你这么说的话,我如果将那些高产作物推广到全国,岂不是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