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推翻清朝当总统 >

第129部分

推翻清朝当总统-第129部分

小说: 推翻清朝当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蝴蝶理论自有其颠扑不破的一面。

然而在这片古老的大陆上,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意大利和英国、法国、俄罗斯以至于后来参战的美国大打出手,却没人会想到战争为什么来的如此突然和不可避免。

新式的武器层出不穷,同时新式的战术也越来越多,与之相对应的是伤亡人数的与日俱增,城市在炮火中颤抖,大地千疮百孔,蓝天上也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惨烈厮杀。

范云先作为中国志愿飞行队的队长,已经在战斗中击落了四十一架敌机,成为志愿飞行队中首屈一指的王牌了。

怒火…18的确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战斗机,性能优越,火力强大,尤其是低空盘旋和爬升能力,在范云先的眼里,还没有哪一种型号的敌机能与之抗衡呢。

然而这毕竟是人操纵的机器。说穿了,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更何况,天空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危险。

战争是收割生命、破坏一切的毁灭之神,同时也是激发创造,涌现灵感的躁动灵魂。虽然就飞机的先进性而言中国志愿飞行队占据着绝对领先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很快随着英法等国地狂热的科学家的工作而不那么遥遥领先了。

就在昨天,志愿飞行队的一名成员在空战中被击中,当范云先发现的时候。他只看到那架飞机被打残地躯壳翻着跟头栽向地面,驾驶员没有跳伞,可能在飞机被击中的时候已经中弹了。

当时范云先被两架英国飞机纠缠着,一架在他的头顶盘旋,试图寻找机会俯冲攻击。而另一架则在范云先的身后紧紧咬着不放。

上方的敌机首先俯冲下来,机枪喷着火舌,打出了一个5发长点射,范云先向右急转弯改变了航向,小角度的急速转弯立刻拜托了尾追的英国飞机,但是俯冲下来的那架飞机却咬住了他,并再次利用高度优势实施了小角度俯冲,从正面进行攻击。

范云先猛推操纵杆。林雷怒火…18像泥鳅一样从英机地下面滑了过去。英机迅速拉起飞机急跃爬升,但范云先的怒火…18已经占据了高度优势,并在盘旋机动中不停地向英机射击。子弹击中了英机的发动机和机翼。他惊慌失措,盘旋下降企图逃脱,刚才被范云先摆脱地英机则准备救援这个倒霉的家伙。可是范云先不会就此收手,他一个急转弯便绕到了这架飞机的后方。打坏了他的水平方向舵,接着一个连发点射,子弹打中了那架飞机地座舱,发出“噗嗤噗嗤”的响声,英国飞行员的头部中弹。鲜血在空中飞洒,胸口喷出的鲜血染红了他脖子上系着的白色丝绸围巾。

当范云先地飞机从后面赶过来与其平行飞行的那一瞬间,他看到了那名英国飞行员。

淡褐色的头发,被风吹的向后飘舞,露出了他那光滑的额头,他的双眼紧闭,嘴唇抿着。脸上带着一丝平和。子弹打中了他的后脑、脖子,使得他地头向一侧歪着。象是在熟睡。

他还非常年轻呢,甚至像个孩子。范云先地心里突然冒出了这个念头,但是很快他就转过脸去寻找刚才那架受伤的飞机,天空中已经没有机枪响起时那种尖利怪异地声音了,不过他眼角的余光,却看到这架失去了飞行员的飞机先是向左滑行了一小段,然后就毫无规律的翻滚着向下栽去,发动机尖啸着,拖着浓浓的黑烟,直到最后在地面上迸射出一团橘黄色的火焰。

然而最先中弹的那架英国飞机毕竟逃脱了。

对于英国飞行员这种舍命救助战友的行为,范云先在心底也颇为感慨,战争无疑是残酷的,而身为其中的一员,过多的去想其中的残酷并非明智,然而这种战友之间的友谊,生死相托的信任,直面死亡的勇气,又是多么让人感慨,哪怕这种行为出自你的敌人,也同样能够获得对手的尊敬…………这一点,毋庸置疑。

中午的时候,范云先正呆在机场附近的指挥部里,这里的情形和他呆过的所有指挥部大同小异:进进出出的穿着油污皮夹克的飞行员,墙上东一张西一张地挂着地图。桌子上堆着文件、图囊、甚至是某个损坏的发动机小零件。几个作战参谋和国内新来的观察员在抽烟聊天,内容不外是:天气,地面炮火,德国同行闹出的笑话,以及对手们的新战术。

一名传令兵匆匆忙忙的进来,径直走到范云先的面前,向他敬礼,“上尉,您的命令。”

虽然他的声音在闹哄哄的指挥部里并不大,却一下子让周围听到的人都停了下来。

签了字之后,范云先仔细看起了命令,然后抬起头,看到人们探寻的目光,咧开嘴笑了笑:“恐怕你们得给我举办一个欢送会啦。”

“什么?您要离开了吗?”德国联络官梅肯少校头一个惊异的问道。看到范云先肯定的点了点头,他又接着问道:“为什么?您在这儿干的非常出色!”

“谢谢,可这是命令。”范云先简短的话显然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好奇心。

人们在窃窃私语的时候,范云先已经开始和副队长交接指挥权了,一年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副队长已经换了三个。

“有点突然啊。”副队长谢锋比范云先年轻,他是第三批志愿飞行员,空战记录虽然比不上范云先的多,可也有击落敌机二十二架的记录了。

范云先笑了笑,他脸上的那道明显的伤疤闪着光亮,“是有点,不过命令上写的也很简单,我也猜不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年多的战争生涯使得这个年轻的飞行员多了几分成熟与稳定,他的热情虽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而耗干,却慢慢的沉淀下来,成为一种更加持久的动力,这种动力激励着他不断的创造着新的记录,还使他逐渐成为了整个志愿飞行队中的灵魂人物。

“是因为美国人的参战吗?”谢锋一边在各种文件、条令上签字,一边随口问道。

“当然不可能,他们不见得比英国和法国的飞行员好到哪儿去。”范云先拉开桌子抽屉,找出自己的个人物品…………几本历史类的小册子、私人飞行日志、作战经验汇编等。

“我想你大概很快就会回来吧?”

“很难说,不过我倒是希望这样。”

“我们也是。然而欢送会到底没有开成,下午的时候天气放晴,飞行队又接到了作战命令…………这总是不可避免的。

从前线到柏林是段不短的旅程,好在沿途有可供降落和加油的机场。范云先驾驶的是一架银雀3型运输机,座舱很狭窄,座位也不多,大多数时候挤的都是从前线返回的德国情报军官。

中国志愿兵团在德人中口碑不错,特别是志愿飞行队和坦克突击营,由于大多数德人对这支神秘的亚洲军团如何行事所知寥寥,这也就更加激起了他们对于中国志愿兵团的各种猜想和对各种传奇式的留言的传播。

当范云先赶到驻柏林使馆的时候,他意外的在走廊里碰到了老熟人…………李云。

他们是在“唐风”号上认识并成为朋友的,李云虽然看上去非常严肃、冷漠,甚至带着一些傲气,但实际上范云先与他相熟之后才发现,他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只是有时候有些固执罢了。作为朋友,他绝对是你可以放心把后背交给他的人。

李云也是突然接到命令奉召来到柏林的。

“你怎么看?”由于距离接见还有一段时间,两人就在走廊边的小会客厅里坐下来聊天。李云点了只烟,轻声问道。

范云先不吸烟,摇了摇头,“你没发现使馆有点不一样了?”

“什么?”李云被他突兀的话弄的有些懵了。

“上次你来这里是什么时候?”

“三个月前。”李云回忆了一下。

“我是半年前。”范云先转过头,低声说道:“难道你来之前没有发现这里的戒备比以前更严了吗?”

“现在是战时啊。”

“半年前也是战时。”范云先微笑道。“而且你觉得咱们两个同时被召回柏林,会是一种巧合么?”

他脸上那种高深莫测的表情使得李云立刻明白了他话里的含义。

“你小子,观察的倒是挺仔细的,我说怎么突然多了好多生面孔呢。”李云拍了拍范云先的胳膊,低声说道:“会不会是……”

没等他说完,使馆中的一名卫兵就向他们走了过来,并请李云跟他走。

范云先笑着对李云摆了摆手,同时心里想到,也许他和自己想到一块去了。

第三十一章 前进吧,坦克!

“任何战斗中双方的实力都由许多因素组成:兵力、火器、后勤、指挥官、士气、训练、突然袭击和偶然性……实力相近才能称作战斗,实力悬殊对于弱者一方只能叫做自杀,对于强者就近乎屠杀了。”李云坐在真皮沙发上侃侃而谈,丝毫不因为面对着总统而拘束。

林云的神色有些疲倦,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经常感觉到疲惫、焦虑,而这种疲惫和焦虑又使得他的神经更加的脆弱…………经常失眠,也许是那次刺杀的后遗症?他握着一支铅笔,随意的在纸上涂抹着,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全神贯注的听下去。

“当我们的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敌人的面前时,所引起的恐惧和惊慌而产生的混乱,远比我们的火力甚至是突破所能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由于在谈话之前,林云就告诉他随便谈谈感想,或者是任何他想谈的东西,所以章然讲起来就有些随心所欲了…………至少不是干巴巴的书面汇报式的报告。

“无论是哪个敌人想起坦克攻击的情形,就一定会联想到在战斗中,在格布特和索尔斯战役中的出现的钢铁巨怪,他会想到无数盘缠交错的铁丝网在坦克的重压之下,象稻草一般被碾得粉碎;他会记得那些坦克是如何突破堑壕,把机关枪碾成废铁;他还会记得坦克犁过战场时,从排气管中喷出的红色火焰,形成一种恐怖的景象。”

林云眯起眼睛,动用自己的想象。从而在脑海中临摹出了这副战争画面,他是如此专注,以至于当章然地话音嘎然而止的时候,他还没有从这残酷血腥的画面中走出来,在他的笔下。胡乱涂抹着横七竖八的线条,象极了一幅二十一世纪地抽象画。

“接着说。”当林云发现自己竟然沉溺于想象之中而忘记了对谈话者的目光交流,便急忙提醒李云。

“基于这种威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敌人的士气,并且提高我们的作战效率,我认为在坦克使用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坦克的集中使用;第二,在选择攻击的方向上集中火力;第三。应该和步兵共同行动,遂行诸如强攻阵地、消灭据点等任务。”

林云笑了笑,“我看过你关于这方面的报告。”

李云点了点头。说道:“是的。”

“任何武器地威力都是相对的,要看与其对抗的武器威力如何。林雷”林云看着李云,后者地表情严肃起来,或者说。在很认真的听着。

“如果坦克面对优势的敌人…………拥有更多的坦克或更先进地反坦克武器…………那么它一样可能被击败或是威力减弱,但如果情形正好相反,那么它同样可能获得惊人的成功。所有武器的威力也不能仅仅由敌方的力量强弱来决定,另一方面还要看你自己是否愿意最大限度地利用最新的技术革命成果,使你总是领先于时代。”

“诚然。你刚才所说地坦克运用所应遵循的战略战术,的确出自实战,然而你是否考虑过另外一种情况?比如当敌人拥有的反坦克武器…………在你的报告中曾经指出过,当敌人的反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