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新传-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清军经过了几次三番的拖延之后被三桂率军追赶而上。立时,五万铁骑声势浩荡的冲杀向清军。此时清军早已被明军杀破了胆,远远的听到敌骑的轰鸣声便已胆战心惊。因此当两军再次对阵之时,心胆俱寒的清军只稍微抵挡了一下,便亡命逃窜。
就这样,清军的残部一路向南逃亡,三桂的铁骑则紧紧在后面追杀驱赶。几日过后,一直将清军追逐到大海边上,终于再也无退路可逃。
此时前有茫茫大海挡路,后有几万精兵追赶,而多尔衮的残部如今仅余下一万多人。要想杀回去突破明军的堵截无异于痴人说梦,在这种情况下,只得将全部的心神放在大海上。虽然清军都是在山林、草原长大,没有几个熟识水性。但当此危急时刻多尔衮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急令将附近的所有船只无论大小一律征收己用。并将那些船夫无论年幼俱都强抓而来,为己方划船之用。
眼看着追兵越来越近,而清军征收到的大小船只还不足己方一半人之用。多尔衮急怒攻心,双目通红,当下命令无论人多少,尽数上船。立时,清军纷纷扔下心爱的战马、兵刃及很多物资等累赘,尽可能的轻装上船。而平日里最多能坐二三十人的船只竟然挤上了上百人!
众人正在你争我抢,纷纷拥挤着向船上跳去的时候,身后马蹄声轰鸣,紧接着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遮天蔽日的涌了过来。清军将士人人面现惊惶之色,当下更加奋不顾身的争相上船,不时有人被挤的掉落到水中。
此时多尔衮早已登上了其中一艘最大的船只,见到此番情形,连忙下令高呼道:“快开船!快开船!”
顿时水面上热闹起来,船上的人再也顾不得别的,纷纷挥起了船桨,拼了命的向前划动。而那些还来不及上船的人,更是惊叫声不断,呼喝声不绝。
当三桂率军抵达海边之时,清军已经大部爬上了船只,并且纷纷开始远航。不过由于很多人不会划船,用力不均匀,再加上心中慌乱,动作生硬,很多船只依然还在水面上打转,还有的竟然缓缓的靠向岸边。更有甚者一些船上坐了太多的人,大家一番折腾之下,有几艘船直接倾翻,将上面的人翻进水中。
此时留在海边来不及上船的还有近四千余人,他们见自己的主子都已坐船逃之夭夭,自己再负隅顽抗已经是多此一举。因此他们不约而同的扔掉了手中的兵刃,跪地向三桂军归降。
而三桂则一面招呼手下负责接洽敌人的投降事宜,一面命手下将士向海中放箭,将那些还在海上扑腾的清军一一射杀方才罢休。接着,三桂命人将这几千降兵一一五花大绑的捆将起来,随后着人押到海边面向大海中远远航行的多尔衮残部。
此时双方的距离虽已越来越远,但两边的情形还是能够看见。只见三桂一声冷笑,随即猛地一挥手,紧接着就听“扑通”、“扑通”的声响相继传来,这几千名清军俘虏竟被三桂的手下一一捆绑着活活扔进海中喂鱼了!
多尔衮只看得头皮一阵阵发麻,自己一向以残忍不仁而自居,没想到今日同吴三桂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幸好自己征用了这附近所有的船只,才使得吴三桂没有船只而无法追来。否则如若自己落入到此人的手里,定然会死的很惨。想到这里,多尔衮不禁暗暗的为自己感到庆幸。他的心中还在筹划着此去躲向海外暂居,日后再返回国内。到那时再重整旧日山河,并伺机入侵中原,以报今日之仇。
正在多尔衮还在为日后作着美好打算的时候,忽然手下惊慌失措的跑来叫道:“陛下,大事不好!前方不知何时突然出现了一支水军将我们拦住,且有上百艘之多,都是清一色的战船,不知是何人所统领!”
多尔衮听了浑身一震,立时心中有一股强烈的不安。他立即走出船舱,向前方看去。
第九十七章 满清覆亡 下
果然,在前方的大海上,密密麻麻的足有上百艘战船,将己方各种船只挡在了面前。且对方的战船无论是大小、坚韧度还是作战配备以及机动性上都大大的优于己方的这些东拼西凑来的船只。多尔衮看罢眉头大皱,连忙吩咐道:“快,向左方驶去!尽快绕过前面的船阵!”
他虽然话说的简单,但真正做起来谈何容易!且不说前面的上百艘战船一字排开所占的面积之大,单凭着己方这些操控着原本尽是些渔船的水上生手,怎可能那么的得心应手!因此经过好一番费力,这些船只只是稍微偏离了一些方向。而此时对面的战船群已经快速凶狠的冲了过来。
距离越来越近,敌方的战船上开始发射过来强弓劲弩,清军战士站在没有任何遮掩物的渔船之上,只是被当成了对方的活靶子,纷纷惨叫着跌落海中。不是被当场射死便是掉入海中淹死。
随着双方的距离愈发的接近,由对方的船上开始弹射出一些重达上百斤的大石,这对于那些体积小的渔船来说无异于是噩梦。就算石头落下砸不到船身上,光是掉落在一旁水面上所激起的浪花就足以将小渔船掀翻。而对方战船利用自身充分的机动性,更是将水上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片刻之间,多尔衮的一方大小船只被打得七零八落,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大型船只。
多尔衮乘坐的是最大的一艘船,虽然未曾被对方击中,但面临的形势也万分危急。因为对方已经由开始时的一字型战阵,逐渐变化为半圆形,到此刻又以缓缓的变为椭圆形。眼看就要将清军彻底的包围在海上。
多尔衮急的直跺脚,不住的催促船夫加紧操控船只驶离包围圈。这支船上所有划桨的人员都是精通于水上的朝鲜船夫,被多尔衮精挑细选到此船上负责操控。可是面临这种形势,就算这些船夫再如何出力,也不可能敌得过对方的战船。
耳中轰隆声、落水声以及惨叫声、弩箭的破空声混杂成一片,多尔衮亲眼看着自己身边的船只逐渐的减少,到最后只剩下自己这唯一的一艘。被上百艘敌方战船团团包围在中间。
多尔衮呆若木鸡的望着四周密密麻麻的各色战船,一颗心跌落到谷底。完了!大清帝国刚刚正式建国几年便这么的覆灭了!当年的意气风发、雄心壮志早已随着接连的惨败灰飞烟灭。呵,没想到我大清纵横辽东战场几十年,到了最后却被一个年轻的小将一手摧毁!想到这里多尔衮不禁笑了笑,接着紧紧闭上了双目,不忍见到眼前的这副情景。唉,实在是太快了,快的令自己还来不及做出准备!这才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拥有几十万雄兵的大清就这样彻底从世上消失,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多尔衮缓缓睁开了双目,将手中的钢刀放到眼前仔细的打量。慢慢的,多尔衮双目中逐渐射出了一丝坚定之色。突然,多尔衮仰天长啸一声,高声喊道:“无三桂!我多尔衮纵是一死,也绝不会落在你的手中!”随后将钢刀放在颈前用力一抹,鲜血狂涌而出,多尔衮表情无比痛苦的缓缓倒下。
这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明清大战终于以多尔衮的横刀自刎而告终。也标示着三桂一方的大获全胜,而满清王朝则宣示覆灭。紧随着满清覆灭的还有朝鲜的李氏王朝。
望着战船编队缓缓的停靠在岸边,紧接着士兵不断的由船中走到岸上。三桂暗自得意,数年前的苦心经营而今终于有了回报。从今后世人又该晓得,自己还拥有一支无敌的水军。
这时只见一个发须皆白的老将率领着一帮人快速朝三桂的方向走来。三桂见了也是面露微笑,连忙迎了上去。随后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分开后,那老将道:“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虽然我们一直音信不断,但老夫却始终未能再看到你。今日有幸,上天终于让我们再次相聚,实在是快慰人心啊!”
三桂也笑道:“没想到这么多年没见,毛大帅还是风采依旧啊!”
那老将连忙摆手道:“哎,什么大帅,如今天下谁不知道你才是真正的吴大帅啊!而老夫充其量只是你手下的一名老兵而已!”
三桂笑道:“你毛文龙大帅要是成了小兵,那还要手下们怎么活!”说着两人相视大笑。
这员老将正是毛文龙,当年听从三桂的建议到海外发展。期间不断打击收拢海上的各支海盗队伍,渐渐的逐渐壮大。以他对水上独特的造诣,再加上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而今这支水军已经发展为一支具有数百艘大型战船和五万余正规水军的庞大水师。其实力强劲处绝不亚于大明整个水师。
三桂随即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总结了当前敌我的各种形势,并将毛文龙向众将作了一番引见。说他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此次能够得以全歼多尔衮的数万满清残部,多亏了他在海上的支援。否则多尔衮必将逃亡海外成为日后的心腹之患。
而毛文龙则非常痛快的向三桂及众将严明,从今往后,自己的这支水军将纳入到吴大帅的麾下,再没有毛大帅这个称呼。当初一直游荡在海外是因为情况特殊,而今天下大势已经渐趋明朗,因此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水军并入三桂军中。并当众向三桂下跪表示臣服效忠,令三桂大为满意,连赞毛文龙忠心可嘉。
随后,三桂将如何收归朝鲜于手上交代给毛文龙一番,并封毛文龙为朝鲜总督,统辖所部五万水军,全权负责朝鲜的诸多事宜。尔后,三桂班师返回山海关,开始为接下来迎战李自成作准备。
就在这时,漠北漠南蒙古共二十七部六十二个封建主聚会于山海关,宣布承认三桂为蒙古大汗的继承者,并上博克达•;彻辰汗的尊号。从此,整个蒙古诸部俱都臣属于三桂。
随后三桂接连发出一连串的号令。封哈衣侬为蒙古科尔沁部首领,并且任命他为满洲总督,统辖手下三万蒙古战士,全权负责满洲的诸多事务。任命额哲为蒙古察哈尔部首领,统辖一万蒙古战士,暂时负责蒙古漠北及漠南事务。任命图阿为蒙古总督,统辖五万蒙古战士,赶到山海关协助迎敌。任命祖大寿为辽东总督,统辖七万步兵,协助自己迎敌。自己则沿用崇祯所赐的封号平西侯,亲率骑兵五万,坐镇山海关,静候李自成的消息。
而此时在北京城内已然是乱做一团,到处都是火光冲天,李自成的大军已经从攻破的城门疯狂涌入。紧随其后的徐过强所部更都是黑衣黑甲,犹如乌云蔽野。而一些犀利的炮火羽箭,不住的往城内射去,而大明的守军阵势早乱,哪里抵挡得住?
正在这时,忽然间大风陡起,黄沙蔽天,日色昏暗,雷声震动,大雨夹着冰雹倾盆而下。城上城下,众兵将衣履尽湿。已冲入城的大顺将士,纷纷在城中四下里放火,截杀官兵。各处街巷中的流氓棍徒便乘机劫掠,顿时百姓的哭喊惊叫声连成一片。
而此刻崇祯放走了三位皇子,脑子好像清醒了很多。在贴身太监王承恩的不断催促下缓缓站起身,看向宫内的其余众人。除了王承恩外,还有十几名王承恩手下的小太监。
此时,北京城的九门均悬起了白灯,标志着京城已被全部攻占,城上已经不再有明军设防。
崇祯自知命必不保,便挥手遣散了众太监,只有王承恩至死都哭着不走。崇祯感其忠心,遂不再驱赶。二人在宫中坐了片刻,听着紫禁城外到处是炮火声,喧闹声。崇祯叹了口气,随后站起身来,向宫外走去。王承恩也紧跟着走了出来。君臣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