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

第197部分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第197部分

小说: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jīng锐主力进攻北京。
    袁世凯的计划堪称完美,他是想让南方军全力进攻北京,然后随后而来的北洋新军援军就会将这两股北上的南方军jīng锐围在直隶之内,而袁世凯则可以利用北京城中的几万守军来个中心开hua,将北上的南方军jīng锐聚歼在直隶之内,这样就可以达成袁世凯一直以来想要重创南方军的目的。
    不过,袁世凯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虽然吃了这么多的败仗,但是他却仍然没有总结出关于南方军的一些作战特点,那就是永远不要小看南方军!
    这一次也不例外,就在袁世凯的如意算盘打得山响的时候,前线突然再次传来几个不好的消息。
    这一日,袁世凯刚刚准备休息,突然,梁士诒一脸惊慌的走了进来,袁世凯顿觉不妙,只听梁士诒哭着说道:“大帅,刚刚前线来消息,聂士成的西线军已经越过了涿州,马上就会bī近房山,而东面,有一个步兵师兵力的南方军也已经越过廊坊,即将进入通州,朱连杰的那三万大军更是势如破竹,已然达到平谷了!”
    袁世凯有点不可置信的盯着梁士诒,问道:“我不是在平谷和y…田布置了两万jīng兵,怎么可能连三天也守不住呢?”
    ps:今天的第二更,不好意思,熬到现在才写出来,各位久等了。

建国之战 第一百零八章 紫禁城之战(二)
    梁士诒抹了一下眼泪,说道:“大帅,那平谷和y…田的两万大军根本就抵挡不住朱连杰大军的攻势,特别是他们那个由孙传芳率领的先遣团,剽悍之极,只用一个团的兵力就将我们一个师给打的四散而逃!”
    袁世凯听到这里后,骤然觉得浑身无力,双目无神的瘫坐了椅子上,他很明白现在的处境,如今北京三面被围,凭借北京城中的这点兵力,根本就不足以阻挡气势如虹的南方军。
    他的那个中心开hua的计划也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就算后续的援军赶到也无法挽回此时的局势,只怕那时这北京城早就落入了南方军之手了。
    “咳咳……”袁世凯再次猛烈的咳嗽起来,梁士诒赶紧找到一个手帕递给了袁世凯,谁知还没递到袁世凯的身前,袁世凯就“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梁士诒大惊,连忙上前一步,问道:“大帅,你怎么了?大帅!”
    此时的袁世凯已经面如金纸,刚刚的那个晴天霹雳让他气血上涌,这才一口气没有匀上来,吐出一口鲜血。
    袁世凯虚弱的说道:“马上收拾东西离开北京城,顺昌平沿着张家口进入内m…ng!”
    “是,大帅!”梁士诒赶紧下去命人收拾东西,准备撤离北京城。
    袁世凯此时心里很明白,此时不走的话必定会被围紫禁城,那么他苦心经营数年之久的局面瞬间就会破灭。
    逃到m…ng古之后再转道进入山西、陕西,那里有他提前留的后路,只要他能够顺利进入山西、陕西,那么他就可以依仗当地地形复杂,依托有利地形和南方军继续抵抗到底。
    到时候再收集各部,那么南北之战还可以再打上几年,毕竟袁世凯有二十余万北洋新军,只要袁世凯在位一天,那么这二十多万北洋新军就可以退居西北数省,和南方军划界而治。
    袁世凯对进来的梁士诒说道:“准备好了没?”
    梁士诒答道:“都准备好了,马上就可以走了,不过,唐绍仪似乎有话对您讲啊!”
    “让他进来吧!”袁世凯摆了摆手。
    “是!”梁士诒答道。
    少顷,唐绍仪一脸忧s…的趋步上前,问道:“大帅,你真的要撤离北京城?”
    这时,袁世凯脸s…渐渐恢复了血s…,缓缓站起来,苦笑道:“少川,军情危急,此时不走,恐怕会折戟于此了。”
    唐绍仪问道:“那这城中的数万新军呢?”
    袁世凯痛苦的说道:“此时此刻,唯有丢车保帅了!”
    唐绍仪咬着嘴点了点头,说:“好吧,大帅,我知道了。”
    “但是,我有个请求,我希望能够留在北京城,继续指挥城中新军,为大帅争取脱困时间。”唐绍仪淡淡说道。
    袁世凯闻言,心中顿生感动,在这危困之际,他的其他幕僚都是想着如何随他一起逃离北京城,唯有唐绍仪一个人愿意留下来独挡气势汹汹的南方军。
    袁世凯眼睛微红,此时此景,唐绍仪的重义让他微微动容,每个人都知道留在北京城意味着什么,一旦南方军破城,作为北京城新军主官的唐绍仪绝对是凶多吉少。
    唐绍仪这是用自己的x…ng命来帮助袁世凯争取脱困的时间,袁世凯知道唐绍仪已经抱定了必死之心,多言相劝也是徒劳。于是袁世凯紧紧握住唐绍仪的双手,感动的说道:“少川,谢谢你了!你要多加保重啊!”
    唐绍仪木然的点了点头,同时心中叹道:“慰亭,我这也算是报答了你的恩情了吧!”
    袁世凯说完,在梁士诒的搀扶下朝m…n外走去,大m…n口已经停好了装满金银细软的马车,一字排列足有上千米之长。这些都是大清朝国库中仅存了金条和白银,是袁世凯准备东山再起的资本之一。
    唐绍仪早年留美,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归国之后曾在天津税务衙m…n任职,随后即被委任为驻龙山商务委员,即驻朝鲜汉城领事,在朝鲜期间,当时作为朝鲜总理jiao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凯曾对他极尽照顾。
    在结束了出使朝鲜近十年的外jiao生涯后,袁世凯便被擢升为内阁总理,手握大权的袁世凯开始重用唐绍仪为天津海关道,并将唐绍仪视为自己的心腹之一。
    唐绍仪重情重义,袁世凯对他又有知遇之恩,所以,他觉的在这个最后的时刻应该为袁世凯做点什么,至少这样,他的心里会舒服一点。
    看着袁世凯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野中,唐绍仪微微谈了一口气,暗暗道:“这也许是历史的必然,大清注定会消亡在袁世凯的手中。”
    此时袁世凯只带了一千人左右的护卫队,其他的北洋新军则全部划归唐绍仪指挥,唐绍仪坐镇总理府,命令全军固守北京城,为袁世凯多争取一点时间。
    就在袁世凯的马队刚出北京城的时候,南方军的三路大军几乎在同时赶到了北京城外,近七万南方军将北京城包围的水泄不通。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袁世凯已经逃离北京城的消息传遍了北京城,上午那些还愿意和北京城誓死存亡的北洋新军将领们纷纷开始动摇起来了。
    一些人甚至已经开始着手收拾细软,准备临战之前趁1u…n逃跑,更有甚者,几个守卫城m…n的北洋新军守将开始商量投诚的事情。
    毕竟此时北京城中满打满算只有四万新军,而围在北京城外的南方军jīng锐足有七万之众,近两倍之敌,力量对比悬殊,几乎没有多少人相信北洋新军能够守住北京城。
    落日西沉,北京城外旌旗猎猎,七万南方军严阵以待,只要主帅一声令下便可以随时攻城。
    不过,唐健迟迟没有下达最后的总攻命令,原因是紫禁城乃明清两朝古都,是中国大地上存数不多而又保存完好的古城,况且紫禁城、颐和园等地之中有无数的华夏珍宝,唐健并不像看到这些华夏珍宝毁在他的炮火之下。
    所以,唐健从上午开始就对城中的守军做起的政治攻势,凡是愿意弃械投降的他表示既往不咎,愿意参加南方军的他表示欢迎,愿意回家种田的,他可以送路费。
    这一次的对峙一直持续到入夜,两军气氛紧张,随时都有可能爆自戊戌政变后的最大一次对紫禁城的军事行动。
    这一夜注定不会平静,不管是城中的北洋新军还是城外的南方军都分外紧张,两方只有一方稍有异动,整个北京城就会陷入战火之中,一场血战在所难免,北京城中的老百姓躲在自己的家中祈祷这场战火能够避免,不然整个北京城就会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紫禁城,光绪帝的寝宫。
    此时光绪帝神s…寂寥的端坐在寝宫的窗台处,眼睛出神的眺望着苍穹之中的一轮残月。
    不知道是不是连上天也感觉到了整个北京城中的肃杀之气,就连那轮残月散下的光辉都显得异常清冷。
    不知道为什么,越到这个时候,光绪帝的内心就显得越加平静,北京城即将陷入战火,他梦想中想要振兴的大清王朝的希望也注定会在这一夜泯灭。
    光绪帝此时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他倚重的人了,梁启、谭嗣同,曾经他最看重的两人,死的死逃的逃,就连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康有为也生死不明,整个紫禁城中唯有他的老师还陪在他的身边。
    已经年过古稀之年的帝师翁同龢,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来到光绪帝的身边,柔声道:“皇上,您现在还在执著么?”
    光绪帝回头起身,将翁同龢搀扶到自己的身边坐下,苦笑道:“呵呵,执著?我执著了这么多年了,到如今还不是一场空。”
    翁同龢已经老了,古稀之年的他看的比其他人更透一些,这位“中国维新第一导师”,曾帮助光绪帝拟定并颁了《定国是诏》的帝师已经将政事看的轻如鸿m…o。
    翁同龢淡淡道:“皇上,您是生不逢时啊,倘若皇上生在康乾盛世,必定是位彪炳古今的一代明君。可是,皇上可生在了内外jiao困的1u…n世,老佛爷霸占朝纲数十年,虽然借唐健之手除掉了老佛爷,可是前驱虎,后却迎来了狼,皇上的中兴之梦注定无法成就,唉,可惜了啊!”
    光绪帝闻言,扑在翁同龢失声痛哭,光绪帝无时无刻不想着抵御外辱,富国民强,做一代中兴明君,可无奈大清已经是风雨飘摇,就像一个年迈老人走入了末路,就算他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了。
    光绪帝幽幽的问道:“老师,你说唐健能带着大清子民驱除列强走上强国之路么?”
    翁同龢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叹道:“唉,大势所趋啊,希望唐健不要成为第二个袁世凯啊!”
    就在这时,北京城外突然火光四起,枪声大作,震天的喊杀声由远及近,是南方军攻城了!
    光绪帝喟然长叹,说道:“老师,已经开始了啊!”
    翁同龢盯着远处的火光,微微笑道:“呵呵,是啊!这大清注定会在今夜灭亡!”
    光绪帝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翁同龢说道:“老师,希望您能够陪学生走完最后一程,好吗?”
    翁同龢爽朗的一笑,说道:“哈哈,老臣已入古稀之年,生无可念,今日能陪皇上走到最后也是老臣的福气啊。”
    光绪帝感jī的看了翁同龢一眼,然后将他慢慢搀扶起来,最后两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紫禁城数百年的宫闱之中……
    ps:今天的第一更!

建国之战 第一百零九章 义薄云天
    “唐大人,不好了,南方军攻城了!”一个通讯兵连滚带爬的跑进了总理府银銮殿。
    唐绍仪则独自一人端坐在银銮殿的正厅之上,手里端着一杯还在袅袅冒着雾气的热茶。
    “怎么回事?”唐绍仪问道。
    通讯兵焦急的说道:“东m…n的守将率所有守m…n的新军投诚,南m…n和东m…n都遭到了南方军猛烈的炮击,估计是撑不久了!”
    唐绍仪淡然道:“恩,我知道了。”
    通讯兵对唐绍仪的漠然从容疑hu…不解,南方军都快攻进城了,可是唐绍仪却一点也不心急,还一个人在大厅之中悠闲的泡茶自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