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臣 >

第212部分

明臣-第212部分

小说: 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意地是两人虽然意见不同。却能和平相处。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两者相比之下。朝廷之中地纷争就显得功利许多。不再是纯粹地观念之争了。

“我想亲自了解一下各地地灾情情况。而且张大人邀我同行。我也不便推脱。”俞大猷有些歉意说道。

“真羡慕你,我是想去,可是聂知县也不让。”徐阶摇头叹气起来。

“你明年就要准备参加制试了,聂大人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俞大猷微笑说道,心中何尝不羡慕徐阶有这个机会,可是自己是军户出身,注定要继承先祖之位,参加科考的念头早民已经被打消了。

“我自然明白,可是心有不甘啊。”徐阶轻叹一声,从小背负父母及乡邻期待的他,身上没有压力才怪。

“放心,到时候我会给你修书的。”俞大猷看看了已经起程的队伍,连忙微笑拱手行礼说道:“子升,后会有期。“后会有期,一路保重啊。”徐阶也爽快的回礼,又不是什么伤离死别的,两人自然不会作哭啼之状,一礼之后,两人洒然挥别。

大半个月后,苏州府城门前,一干官员们早早就来到这里等候钦差大臣的到来,鞭炮乐队也已经准备妥当,乡绅百姓也召集起来了。

不久之后,从远从走来一支队伍,前面有百多锦衣卫在开路,后面还有数百衙役在保驾护航,中间自然是一顶装饰华丽的轿子,慢慢的奔着城门方向而来,接近城门之时,百多锦衣卫威严而整齐的分列站好,十分恰巧的挡在城门官员们的跟前。

“下官苏州知府马文焕见过钦差大人。”见到轿子停下之后,官员们自觉的正好官帽官服,在为首官员的带领下,恭敬的行礼拜道。

“起来吧。”轿子之中传来和煦的声音,而在一旁边服侍的轿夫们,也非常知机的掀开轿帘,将里面之人扶了出来。

“李大人辛苦了,城中已经备好驱乏茶水,请李大人移驾。”马文焕向前迈了几步,来到钦差前面,客气的引手说道。

“张侍读如今在何处?”钦差李大人轻微点头,随后询问说道:“皇上有口谕命本官带给张侍读。”

“张大人也在城中驿站恭候李大人。”马文焕答道,心中却有些惶恐,朝廷两个钦差都来到苏州府,怎么接待也成问题。

“马大人在前面引路吧。”李大人似乎也有一丝迫切之意,随意和其他官员寒喧问候几句,马上急着进城了。

马文焕自然不敢有所异议,客客气气的在前面带路,不久之后就到来一座豪华富丽的府邸园子,畅通无阻的进去内宅之后,张信已然微笑的迎了过来。

“宗易兄,你可来晚了,知道你下江南后,我可是一直盼着你来呢。”这并不是客气虚言,知道朝廷已经商议好,让李时带着粮食下江南赈灾之后,张信可是分外的高兴,数着黄历看李时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知道你在苏州,我可是马不停蹄的奔了过来,连茶水都没有喝上一口,你还嫌晚啊,早知道我就在扬州多待几天。”仔细打量张信后,李时心中顿时舒了口气,满面微笑的打趣起来。

“知道你会如此说,我早就已经被好酒宴,就等你来了。”张信轻笑说道,知道李时在扬州是办正事,数百船的粮食等着他分配到各府县呢,本来打算亲自过去的,可是却收到李时已经前来的消息,张信也只好作罢,懒得再跑一躺了。

见到两位钦差大臣和睦相处,在场的官员纷纷放松下来,不约而同的拥着他们到后园之中落席坐好,这里自然已经准备好酒宴,以及助兴的歌舞,直到傍晚时分,酒宴这才散去,苏州的官员们纷纷告退离去,而李时理所当然的留了下来。

“子诚,见到你平安无事我就放心了,前些时候听到你遇刺的消息,传闻你身受重伤,我心里可是担忧不已。”李时拍着胸口说道。

“这是哪个家伙造的谣啊,当时我可是毫发无损的,怎么传到京城就变得身负重伤了。”张信有些哭笑不得,还好没有说自己受伤死了,不然在已经安然到达京城的绿绮肯定忧心不已。

“谁知道,反正消息就是这么说的,皇上听闻后也忧虑不已,立即传下圣旨,让我下江南接替你,好让你回京城休养诊治。”李时说道,语气之中带有几分羡慕,什么时候皇上也这般恩宠自己,那自己了不往此生了。

“我说怎么我这个钦差还没有当上多久,朝廷又派一个钦差下来,害得我以为皇上不满意我在江南的所作所为,准备命我回京治罪呢。”张信玩笑似的说道。

正文1

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京

“你也知道啊,不知会朝廷一声,就砍下一个四品知府的脑袋,不知道有多少御史参你专权、擅杀,如果不是皇上护着你,而且费学士也在旁为你说上几句好话,恐怕现在你真的有麻烦了。”李时叹气说道。

“宗易兄,你没有目睹常州的情况,不然你也会愤然的。”张信认真说道:“如果还可以重来一次的话,我一样会这样做。”

“见到灾民们的情况后,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这些贪官污吏确实该杀。”李时赞成说道,隐瞒灾情不报,趁机夺取百姓财物田地,射杀前来求助的百姓,无论是哪一条,都足以将他们砍杀抄家发配。

“宗易兄,不是我妄加诽谤,只是有些朝廷的大臣们,长年身居高位,恐怕早就已经忘却民间疾苦,丝毫不理会百姓的死活,只关心自己的前程。”张信低声鄙视起来。

“子诚,这话你可不能乱说。”李时小心翼翼的说道。

“本来就是如此,江南灾情如此严重,不思为皇上分忧,安置灾民百姓,却还在为兴献帝仪注名份争论不休,简直就是本末倒置。”张信愤然说道,自己将这件事情都上报这么久了,现在才运来粮食,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死去,他们有闭心有精力作口舌之争,还不如多把心思放在赈灾上面。

李时苦笑,不知道怎么回应张信。沉默片刻之后才肃容说道:“子诚,皇上口谕,让你放下江南之事,尽快回京。”

“微臣遵旨。”张信站起朝北拱手,随后坐下轻松说道:“既然宗易兄已经来到江南赈济灾民,这里也没有我什么事,我自然也该回京了,正好能赶上皇上大婚。”

“子诚好运气,可惜我只能错过了。”李时叹气说道,似乎非常遗憾。

“宗易兄不用泄气。等你回京城之后,我会把当天盛况为你转述一遍的。”张信微笑说道,心中还真有几分急切,不知道绿绮是否平安到家了。当初为了掩人耳目,张信悄然在常州附近下岸后,毕竟皇家船队实在太引人注目,况且时间紧迫,宫里急用绸缎,也耽搁不得,干脆让五艘大船先行回京。

考虑到巡视各地地辛苦,张信自然不能让绿绮一同随行,极力劝慰之后。善解人意的绿绮这才答应下来,虽然说有陆炳和一些锦衣卫在旁保护,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可是在没有确认之前,张信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那就要谢谢子诚了。”李时笑道。

两人聊了一些趣事之后。见天色逐渐暗淡。已然夜深人静。也就相互告别。返回自己地房间休息。毕竟李时劳累了一天。刚才宴会之时虽然没有贪杯多喝。可是在苏州官员们地热情敬酒之下。还是有几分醉意地。根本没有精神和张信秉烛夜谈。

翌日清晨。当李时宣布张信准备回京复命后。苏州府地官员心中高兴不已。虽然这么久没有再见张信处置过任何官员。可是前车之鉴就是眼前。谁敢放松警惕。要知道那些锦衣卫还在各府县盘旋着呢。官员们不是笨蛋。一想就知道是张信授意地。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巴不得张信赶快回京。

“志辅。有兴趣随我进京城吗?”客厅之中。张信微笑询问起来。

因为张信从来没有摆过架子。所以俞大猷在他面前也放得很开。哪怕张信就坐在自己地对面。俞大猷也没有太多地拘谨。可这回闻言却着实椤住了。以俞大猷地聪明才智。自然能听出张信言下之意来。可是他从来没有过这个心里准备。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回复张信。只好在一旁默默不语。似乎在权衡其中地利弊。

“俞兄弟。只要你答应一声。到京城之后。锦衣卫之中自然会有你一席之地。”知道俞大猷祖上是跟太祖皇帝打江山地有功之臣。王杰对他自然另眼相看。而且见他身手不错。而且待人有礼。心中也有几分爱才之心。见到张信似乎有意招揽俞大猷。王杰当然也要在一旁帮衬起来。

“志辅,你早晚要继承祖上百户之职,只不过没有经过考核而已,依我来看,以你的能力承袭百户那是理所当然的。”张信微笑说道,言下之意不言而喻,虽然说军户官职世代相传,可是也要经过兵部考核地,如果没有通过考核的话,那么就得不到应有的俸禄和待遇。

俞大猷心动了,虽说他的祖上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户官,但是传至其父时已历五代,与其他军户一样,家中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俞大猷也是自幼家贫,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勤学不辍,自从父亲死后,向为家中的男丁,俞大猷只能支撑起这个家来。

想到家中的清贫情况,白发苍苍的母亲,俞大猷心中一颤,正欲开口答应下来,可是却忽然迟疑起来,听张信的意思,让是自己进锦衣卫任职,可是大明上下谁都知道锦衣卫地名声,若是家中的亲人好友知道自己成为锦衣卫,那么他们将如何看待自己。

“志辅,你不必急着回答我,回去再好好考虑一下。”张信微笑说道。

“大人,在下告退。”俞大猷拱手点头,脸上带着几分挣扎之色离去。

“这个俞大猷真是不识好歹,随大人进京即可保他前程,有什么好犹豫的。”王杰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锦衣卫的名声太差了。”白了王杰一眼,张信悠悠地回房。准备走人了,当然要收拾好行李。

两日后,苏州城外河渡前,李时携着苏州府上下官员礼送张信起航回京。

虽然说皇家船队已经率先运绸缎走了,可是以张信地身份地位,根本不用自己直说,苏州府的官员们已经为他准备好一艘豪华的大船,而且还备了划桨百多百船工,就是希望张信一路顺风,早点离开江南之地。

“宗易兄。小弟告辞了,来日京城再见。”甲板之上,张信轻笑挥手,轻快的走进船舱。

在船工的指挥下。大船很快就起锚扬帆,见到大船真的消失在北方天际,苏州府的官员们却没有感到多大地喜悦,眼前还有一位钦差要应付,在还没有了解这位钦差地性情脾气之前,他们还要继续绞尽脑汁呢。

“王杰,随行地护卫安置好了没有?”船舱一晃动,张信就明白这是起程了,心中也有一些喜悦。随口询问起来。

“已经安排妥当。”王杰神态自若地说道,待在江南的这段时间里,经常乘风破浪地,王杰早就已经习惯船上地摇晃,丝毫没有开始下江南时眩晕的感觉。

“志辅最后还是出现,真是可惜了。”张信叹气说道。船都已经起航了,而俞大猷却没有露面。

“俞兄弟说,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要尽孝,只能辜负大人的一番心意了。”王杰也在一旁叹息起来,为俞大猷放弃这么好的机会感到可惜之极。

“算了,以他的才华,日后早晚要进京的。到时候看他怎么躲。”张信一笑。也没有再计较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