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来,不过离的有点远,李愔他们根本听不清对方在说些什么。
其实说起来,当初王安之所发疯,就是因为他父亲和王氏族人的逼迫,甚至后来在王安发疯之时,还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这若是放在李愔身上,就算是不恨自己的父亲,估计心中也会有个疙瘩。
不过这对极为讲究孝道的古人来说,父母就是父母,哪怕父亲做的再过分,做儿子的也不敢有任何的怨言,王安估计也是抱着这种想法,在重新列入王氏门墙之后,第一个就是想要祭拜父亲,并且还亲手做了一篇李愔看不懂的祭文,十分郑重的将这件事告诉父亲。
“王兄,王傅为了分化五姓七望,竟然放下当初的的仇恨,如此博大的心胸,实在是让人心生敬佩!”李愔看着远处的王安,十分感慨的说道。
就在王安答应辅佐李愔的第二天,他就提出主动要与太原王氏和解,先将自己的身份恢复,然后再也太原王氏的身份进入齐王府,如此一来,李愔就和太原王氏有了一层非比寻常的关系。另外李愔还通过王安之口,向太原王氏的族长王通做出一个承诺,虽然这个承诺在李愔看来,只是一个画出来的大饼,但是对于太原王氏来说,却是一个根本无法拒绝的承诺。
听到李愔的话,王况看向远处父亲的目光中,也带着一种崇拜之色,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说道:“殿下,父亲昨天对我说,人生最多不过区区百年,他马上就要到知天命的年纪了,剩下的时间实在不多,根本没空理会以前的那些仇恨,只要能帮殿下,其实也是帮他自己,完成年青时的那个心愿,其它的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六章 长安流言
五姓七望并非一个整体,七个大世族虽然联系紧密,但每个都是单独的个体,彼此之间甚至也有排名,其中博陵崔氏力压清河崔氏,排在第一位,而排在最末的,正是太原王氏,而且这些年太原王氏一直在走下坡路,其实若是真的论起实力,可能还不如五姓七望之外的一些大世家,不过因为习惯使然,人们依然认为太原王氏为七望之一。
可是太原王氏虽然名列五姓七望之一,但在七望内部,却没什么地位,这点从联姻上就可以看出来,比如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陇西李氏与范阳卢氏。
这些世家都是世代联姻,可唯独将太原王氏排除在外,虽然偶而也有联姻,比如王安的妻子王夫人,就是出自清河崔氏,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太原王氏在七望之中,根本没有固定的联姻对像,有不少王氏女子都是外嫁给其它世族,比如文心那位名义上的母亲,还有后来李治的那位王皇后,都是出自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之所以没落到如此地步,并不是因为族中人才凋零,相反,王氏是七望之中族人最多的氏族,甚至在大唐这个年代,王姓也是天下第一大姓,庞大的人口基数内,涌现出的人才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别的不说,光在大唐历史上留下显赫名字的,就有王勃、王维、王昌龄等人,当然了,现在这些人都还没有出生,不过这也说明,太原王氏中人才辈出,不但不比其它任何士族差,甚至还要强上一些。
但是拥有如此多的人才,太原王氏却为什么排在七望的最后一位呢?对于这个问题,李愔还特意请教过王安,而王安听后却是露出一个苦笑,看的出来,他对太原王氏还是有些相当的感情的。
经过王安的解说,李愔总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其实太原王氏之所以没落,其实还是和族中人口有关,因为太原王氏的族人实在太多了,虽然没有经过确实的数字,但最少也有十几万,这还不算那些比较远的旁支人口。
如此庞大的人口,只有宗族这种古老的管理方式,根本就没办法管理,因此太原王氏看似是个整体,但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松散的士族,除了王氏长房以及其它血缘近的支系外,对其它大部分王氏族人,根本没有什么约束力。如此一来,太原王氏能管理的族人其实十分有限,比七望的其它六家还要少。
另外在大唐立国后,李世民不遗余力的对他们这些世家大族进行打压,其中就数太原王氏最倒霉,因为太原是老李家的发家之地,在这里的势力也最雄厚,以李世民为首的李氏皇族,对太原周围的土地矿产等进行侵占,使得这些原来属于王氏的财产不停的流失,收入大为减少,甚至使得财政都出现了问题,这才不得不大力发展族中的工商业。
王况一手掌握着太原王氏族中的商业运作,对这个情况最清楚不过,而且据他这个内鬼说,现在太原王氏的财政收入中,光工商业就占了六成多,而且大部分都和李愔搞出来的新兴产业有关,比如石炭、水泥、罐头等等,都在王氏产业中占着大头。
搞清楚了太原王氏族中的情况,再有王安这个谋士,自然很容易就想到拉拢分化太原王氏的计划,先是王安主动示好,然后李愔又给了太原王氏一个承诺,其实这个承诺很虚幻,那就是只要在这次打压工商业的行动中,太原王氏随时将最新的消息透露给李愔,那么李愔以后就会大力支持王氏,只要他们王氏的人才,都会得到优先使用。
这个承诺看似好像对王氏没什么好处,毕竟李愔只是一个亲王,手下再怎么缺人,可也用不了多少。不过王通却不这么想,因为在他看来,大唐所有的皇子之中,就属李愔最有可能继承皇位,若是等到他坐上皇位,然后优先录用太原王氏的人才,到时王氏的势力肯定大涨,就算比不上崔氏,但肯定也不会一直都是垫底的了。
当然了,只是这么一个虚幻的承诺,还不足以打动王通,另外李愔还送给王氏不少的商业优惠,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虽然现在太原王氏的财政有所好转,但还是处处都缺钱,对于李愔送来的利益,王通实在不忍心推出去,最后终于答应做李愔的内应,不过他只负责传递消息,其它任何实质帮助都不会做,而且他们该打压工商业时,也绝对不会手软,对此李愔也表示理解。
做完正事之后,李愔又在太原呆了几天,陪着文心她们将周围玩了个遍,直到李世民派人催他,这才启程回去,当然了,在太原这几天,他和太原王氏在表面上并没有多少交往,只是依照礼数拜访了一下,随后再也没有明面上的接触。
带着王安夫妇回到晋州,本来王况已经做好和族中决裂的准备,没想以父亲却和族中和解,而且李愔又和王通达成协议,所以他依然留在族中,做为双方的联络人,不过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太久,等到李愔从长安返回登州之时,王况就会带着自己的势力,和父亲一起辅佐李愔,至于崔玉,则带着货物北上,到草原上赚那些胡人的钱去了。
到了晋州重新坐上船,一路倒十分的顺利,到了蒲州地界时,李愔他们再次下船换马车,沿着大唐第一条修建的水泥大道,也就是长安到洛阳的那条大路,一路飞奔向西,很快就到了长安城下。
夕阳西下,当李愔的看到着已经阔别一年多的长安城时,心中也是一阵激动,自己来到唐朝之后,正是在这里,让他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而且也是在这里,让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在登州发展的如此顺利。一别年余,今天总算是又回来了!
李愔他们从西城的通化门进到长安,这里刚好离李愔的齐王府最近,而进了长安城之后,李愔也没有丝毫停留,一路到了府邸之后,立刻紧闭大门,一路上没有与任何人有过接触。本来程怀亮他们还准备给李愔搞一个迎接仪式,不过却也被他拒绝了。如此低调的进城,除了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外,甚至有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齐王李愔已经回到了长安。
李愔之所以如此低调的进城,主要原因就是他在之前收到一个消息,那就是在李世民回到长安后,立刻就得知了李承乾和李泰在长安做的好事,结果大怒之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两个已经看看的儿子大骂一顿,丝毫没有留任何的情面。
老子骂儿子,本来是件挺平常的事,特别是李世民这种不做当爹的人,骂儿子更是家常便饭,不过他这次骂的却有些不一样,骂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儿子胡作非为、不顾大局也就罢了,可最后却又把李愔拉进来做了对比,将李愔在登州所做的功绩一件件摆出来,将将两个嫡出的儿子骂的是一无是处,最后甚至还指出,自己带着李愔在高句丽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可是他们两个却在后方争来斗去,与李愔这个弟弟一比,他们哪里有一点身为哥哥的样子?
李世民骂完之后倒是痛快了,不过他在大殿上骂的那些话,却给李愔惹来无穷的麻烦,本来所有人都以为,李愔和李泰是李世民最宠爱的两个皇子,可是经过这件事后,所有人都知道,原来当今皇帝陛下最宠爱的皇子是李愔,难怪在战场上只让他一人随行。
虽然受宠并不代表着一定会继位,但是李愔却与李泰那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小胖子不同,从他当初与河间王等人合办酿酒厂开始,李愔就用利益为自己编织了一张人脉大网,再加上他为人谦和,见谁都是笑的一团和气,才学更是没得说,因此朝中无论文武,对他都有着极好的印象。因此若是李愔能坐上皇位,自然是众望所归。
如此一来,长安城中关于李愔的流言就开始流传开来,版本虽然五花八门,不过大部分的传言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李世民这次特意让李愔从登州回来,其实就是为了找机会废掉太子,然后将李愔扶上太子之位。虽说这只是传言,但却被不少人传的有鼻子有眼,甚至在大唐高层之间,也都在讨论这件事的可能性。
而当李愔得到这条消息时,却是哭笑不得,他早知道自己这次回长安肯定麻烦缠身,但没想到这还没到长安呢,先是接到五姓七望准备打压工商业的消息,然后在半路上又被人袭击,好不容易快到长安城了,却又遇到这么一档子事,难道老天还觉得事情不够乱,非要把所有事情都搅成一团才感觉好玩?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七章 幕后真凶与李愔的报复
得知那条流言之后,李愔找来王安商议,结果两人一致认为,他们这次回长安,一定要保持低调,而且尽量不要与任何身份敏感的人接触,毕竟流言可是能杀人的,特别是在皇位更替这种事上,无论如何也要小心再小心,所以他这一行才像做贼似的回到长安。
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自然是进皇宫向李世民报到,然后将在魏州那晚遇袭的情况,详详细细的对李世民讲了一遍,同时还将审讯的结果讲了出来,不过李愔最后还表示,虽然所有证据都指向李承乾,不过他却认为,此事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李世民听后却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这才拍拍李愔的肩膀说道:“六郎,这件事情幸亏是你遇上,这才没有让对方的诡计得逞,若是让你四哥遇到,那还不知道会出多大的乱子?”
李愔听后先是一愣,接着立刻一脸焦急的问道:“父皇,听您话中的意思,难道已经知道了谁是这件事的幕后主使?”
李世民听后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