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第6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还被百姓拿来当做货币使用。如果仅靠政府一家之力,受限于交通跟国力,很难在三五年内彻底清除了货币市场上仍在流通的前朝货币的影响力,除非总统府干脆下令立刻废除前朝货币,令全国所有正在流通的前清制钱跟铜元成为非法货币,其他书友正常看:。
倘若真这么做,那么国内受到损失最大的,毫无疑问将是百姓跟中央威信力,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拿自己的未来政治生命去打赌,否则看看盛宣怀吧,一个铁路国有彻底废了他的政治生命,就算是之前通过南北和谈上位,现在已经轻易不在人前出现,还要往外大量的撒钱捐赠教育、捐赠河南灾民等等义举,尽可能的修补自己早年留下的骂名。这就是民主时代的好处,百姓们的意志能够上达天听,若是放在前清时期,就算他弄得天怒人怨,只要不得罪皇亲国戚,基本上也最好暂时偃旗息鼓一阵,过两年后还不是官复原职,甚至还能更上一层!
过渡内阁中既有效忠于新总统的革命派系,也有周学熙、徐世昌等守旧派,他们中便是有人跟新总统走近,依旧不能掩盖自己大垄断官商的底子,如果财政部真要实行废除铜元法案,毫无疑问梁士诒等几位最少也是手握数百万资本的大家将能吃到最大的一块蛋糕。他们本身便是内阁高层,第一时间掌握了这一消息,得到了肯定之后便能回去立刻布置,至少能够趁机渔利一笔。
也是因此,徐世昌等才会担心,这会不会是新总统故意弄出来的陷阱,挖好了坑让他们自己往下面跳。
“不然,铜钱是大宗货物分量极大。不说各地货币十分分散,而且长途贩运之运输费用也是一笔巨大开支。我们财政部讨论了大半夜,认为要鼓励地方诸位乡绅帮衬收购,加快财政废除前朝货币的动作,自然也要对诸位有所补偿。这也是我们所选的九处收购点都是交通便利发达的地方。等将来时机成熟,可在各省都设点兑换以作为政策的深入执行。”
李汉点了头,徐世昌等将信将疑下也没有再继续表示反对。经过表决,众人都赞同胡瑞霖的建议,又一项法案就此通过了。
李汉道:“明日我一并发布总统令,公示禁止市面上所有前清时期制钱、铜元流通。一律收兑,收兑标准由财政部根据各地行情拟定,诸位也要多多劳心盯紧,至少要令市面上保持一成左右的溢价,否则价低伤民,非我所愿。至于辅币我倒有不同地意见,由于辅币需要经常性流通,磨损极大,纸币远不如金属币来得耐用,金属辅币之发行还是大有用武之地,只是需要在金属成份上动动脑筋。”
“本来国币条例拟定中有发行十进位银辅币的意见,是不是仍旧如此执行?”
“可以换个思路嘛,不一定要在铜、银上面做文章。”李汉笑吟吟地说,“可以用铝!”
中国乃是缺铜大国,用同这种贵重战略金属制作需要大量应用于国家流通货币领域里,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了制约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不利因素。每年为了保证有足够的铜币投入市场,政府都需要花钱一大笔钱用于对外采购铜矿,不仅如此,也给洋人留下了机会趁机通过控制上海铜市交易价格,控制中国财政跟货币流通。所以很早之前,李汉就考虑效仿后世,用铝制作辅币代替铜了。一百年前铝这种类似用银又不一样的华丽金属刚被化学家们提炼出来,它的价格极其高昂。当初纵横欧洲的拿破仑大帝大宴群臣的时候,众人都用银碗,唯独他用铝碗以示尊贵。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铝的价格虽然仍旧不菲,但是已经下降了许多。而且,最最关键的是,李汉早就通过跟德国之间的关系,令麾下冶金公司掌握了大规模制造纯铝的技术。并且通过德国政府,向德国杜拉公司购买了‘杜拉铝’的生产技术转让,也掌握了铝合金的生产技术。这无疑为铝工业跟制作铝辅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是纯铝太过柔软,惟有配合铝合金后不仅质轻而且极其坚硬耐磨。用铝另一个好处是来源单一,容易控制,我国除湖北目前有铝出产外,别处均无,可以有效防止滥铸、私铸。当然,究竟行不行还要请财政部试铸之后才能下定论。”
这个时代的因为国内不产铝,加上国际上也没有多少产业能够用到率,使用用途的稀少导致远东便是日本也只出现了铝工业萌芽,世界上除了德美两国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年产二十万吨以上铝的工业基础,英法两国若不是近些年来在无线电上加大了投入,恐怕现在连年产十万吨铝的规模都不能达到。国内仍处于铝贵的时期,尚有些古玩点高价出售铝制碗具等作为访友馈赠的工具,其他书友正常看:。对于政府使用这种极其相似于银的金属,诸位阁员均是点头同意,认为可以暂且试试。
剩下的重点难题,自然是储备银行券法币化问题了。纸币又是当前国内货币跟财政领域一个令人棘手却又不能忽视的问题。甲午战争失败,中国彻底失去了亚洲第一强国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后,列强也终于放下了对华的最后一点忌惮之心,开始将这个国家当做自己的殖民地来对待,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深。它们所开设地银行都非法发行了大量纸币。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以中国货币为单位。其中又分为银两票和银元票两种。如汇丰银行发行地1元、5元、10元、50元、100元地银元票。及5两、10两、50两、100两地银两票;德华银行和麦加利银行也发行有银元票和银两栗。花旗银行同样发行了几种不同面额地银元票。另一类以外国货币为单位。主要有日本于日俄战争时期在我国东北发行地军用票。横滨正金银行发行地日本金票。华俄道胜银行发行地金卢布票等。
户部银行成立以后,也曾在各地分行发行银两票、银元票、钱票(即以制钱标明面值)等三种钞票。银两票地面额自l两至1000两共二十八种。银元票分l元、5元、30元三种。钱票有2、3、4、5、10吊等五种。这些纸币发行后无论银行及户部收解款项及各省交纳钱粮赋税均可通用。其中银元票流通地数额很大,流通地区遍及等地。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之后。所发行地纸币种类大体上与户部银行所发行地差不多。但因为币制紊乱,各地银两成色、银元种类都不相同。因此大清银行总分行所发行地各种银元票和银两票都必须注明某处通用银元或某行所在地成色以示区别。其兑换办法一般都是某地分行发行地纸币只有那一处分行才能兑现,这种局限性制约了本国纸币的发展。
而且,满清政权发行纸币也只是为了掠夺民财,养肥自己罢了。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六年里,前清户部银行(大清银行)前后累计发行纸币超过三亿元以上,另一家拥有货币发行权的交通银行也发行了超过一亿元以上的纸币。当然,这两家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也是流于表面,至少在国内少有商贾跟百姓认它,多是使用汇丰银行、比利时银行、德华银行等洋人银行发行的银两、银元票,书迷们还喜欢看:。所以,倒也不需要财政部耗费多少心力去收拾前朝留下的烂摊子。
西部储备银行近些年来依靠着李汉的支持跟雄厚的财力,过去两年间已经发行了高达八千多万的储备银行券。其中市面上流通超过三千万元,由于信誉昭著、分行广泛,虽然没有国家法定纸币之名却已经有了其实。
李汉抬起头来:“方才我看了财政部的资料,虽然繁杂,但大意却是两个,第一,各国在我国设立银行,发行钞票。扰乱我国金融市场;第二,我国不懂发纸币究竟如何操作,各地以为生财之道纷纷滥发……”
“总统所言极是,纸币发行较之银、铜货币发行更为混乱。”周学熙皱着眉头一一道来:“各外国银行的纸币在我国境内流通,不仅使国内币制更加紊乱,而且严重影响了各地的金融物价。例如外钞势力最大地港纸,在粤桂几省市场上一时竟处于主币的地位,两广金融物价、人民生活莫不受其严重影响。然各列强久已发钞,一概停用未免不太现实,况且洋人恐怕也不会甘愿,理应当小心处理。”
“打铁先需自身硬,欲使百姓拒用外国纸币,光靠一纸空文无济于事,反而会引发外交危机。”汤寿潜接过话茬,“首先我本国纸币必须争气,倘若我国货币信誉昭著、兑换方便,百姓必喜用本国之物。这等道理,不仅商品如此,货币也是如此。”
“西部储备银行发行的‘储备银行券’名声极佳,无论百姓、商贾都认它,不如就以此为我国之纸币。”梁士诒小心建议道,“我听说西洋各国都只有一种纸币,法国即是法郎,美国即是美元,英国即是英镑,只有我国林林总总居然有上百种货币,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他嘴上虽然如此说话,实际心里老大的不甘愿。他是交通银行的总裁,虽说现在官股被移交到了财政部名下,但他的总裁之衔一日不掉,凭借多年的经营,这交通银行便等于他的半个私人银行,货币发行权被夺,他心里会甘愿才怪。
李汉道:“诸位的意见和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货币之铸造、发行权应该掌握在中央之手,任何银行、地方等不能有所逾越,其他书友正常看:。方才我看财政部的资料,也说大清银行是代国家发行纸币。今后,我们要将这个代字去掉,专门成立银行进行货币发行,这方面西部储备银行有经验了。我主张日后西部储备银行改名‘中国国家储备银行’,主要承担两个使命:第一,专属发行货币、债券,根据市场确定指导利率,统筹金融市场;储备银行券可暂时作为国家专门发行新货币,储备银行本身不参与吸收存款、放贷等日常业务。第二块内容是储备银行作为国家银行负经理国库,监督各商业银行、钱庄等金融机构以及募集国内外债之责。内容有二,其一为存款保证金制度,凡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必须缴纳一部分比例存入储备银行,不计息,单纯用作对各行存款之保证,将来一旦发生挤兑,尚有国家信用和准备金可以救济一二。在日常经营中,也可为各商业银行提供短期拆借和专项借款,利息可略低于市场;其二为再贴现制度,即以国家信用保证各票据地顺利流通,防止恶意票据。总之,日后储备银行将不得经营具体业务,专门负责国家货币发行跟国库等。”
“如此甚好。”梁士怡不愧是梁财神,马上就转过弯来。储备银行若是只负责发行货币跟经营国库,那么交通银行虽说失去了货币发行权,却依旧掌握吸收存款等特权,失去了这家中央银行的竞争,凭借着拥有全国第一的营业网点,未来这国内第一银行,恐怕还是交通银行的囊中之物。
“只是,在下不太明白这准备金率该如何计算?”
“我对金融方面自然比不得诸位,准备金地比例究竟如何,日后还需各位多多讨论,我只是提出一个建议,具体还要诸位去商议。我提议就由财政部和几个大行的总裁、经理负责碰头商议,标准由你们定,然后请总理审核。不能太低,太低起不到保障作用,也不能太高,太高会妨碍正常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