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靖难天下 >

第141部分

靖难天下-第141部分

小说: 靖难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日前。兵部发出一系列命令,都督宋忠调延边各卫兵马三万驻守开平。燕王部下原都指挥使关童的蒙古骑兵转属宋忠,关童被调入京。另外永清左卫驻彰德,都督徐凯练兵临清。都督耿献练兵山海关。这次调动,连我们地沈阳中卫也给调到了开平。如此一来燕王的精锐已经全部调离北平周边,北平已经给朝廷的兵围得跟铁桶一般。”杨荣介绍道。

啊,怎么竟然将瞿卿的沈阳中卫调走了?这可是辽东地基干部队啊。杨荣这么一说,朱植倒有些着急了:“等会,沈阳中卫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把他们调走?”

杨荣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宋忠调各边镇兵马,燕王、晋王、代王、宁王北方各镇都调了人马,咱们辽东自然不会少了。铁大人来信说,本来他想让定辽前卫调过去的。。。可是杨文唯恐派的兵不够,最后决定让沈阳中卫出马。不过请殿下放心,瞿卿依然担任指挥使,他掌握着部队。应该问题不大。”

朱植心中烦闷,杨荣哪里知道宋忠这三万人马在日后靖难之役开始之后,是第一批杀向北平平叛地王师。瞧瞧这名字。宋忠,送终。我靠,他带的兵马焉有不败之理。他打不打得赢朱植不担心,只是要是白白搭上他的一支精兵。可就心疼死了。

朱植口中喃喃道:“不行,我辛辛苦苦经营出来的辽东兵马一个也不能便宜了别人,勉仁,你赶紧想个办法,让沈阳中卫归建。”杨荣觉得有些奇怪,虽然沈阳中卫是朱植嫡系,可是也没必要那么大动干戈吧,只是朱植吩咐到了,这个主意还是要想的。

其实对于朱植来说,建文那些个策略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历史书上都有,朱植也记得。其实如果作为建文来说,这两手可是釜底抽薪,一来将朱棣的起家兵力抽走,二来找了两头警犬监视,怎么想都是万无一失。可是……朱植心中轻叹,摇摇头道:“勉仁觉得朝廷这样安排是否妥当。”

杨荣道:“从目前来看,朝廷这样做基本将燕王的羽翼剪除得差不多了。不过据无间的谍报称燕王最近以勾逃军为名,招纳了不少亡命之徒,看来燕王反心已现。只是就目前来开,属下不认为燕王有多少机会。”说着杨荣眉头拧成一股绳。

朱植知道,在杨荣的战略构思里,燕王永远是顶在前头地大树,只是照目前这种形势看,燕王的买卖怎么都不像能做成的,杨荣自然忧心忡忡。

但朱植总不能告诉他,到时候燕王地买卖一定能成,而且还做得很大吧,只得安慰他道:“哦,无间那边看来效率不错嘛,但既然无间都知道了,锦衣卫不可能不知道吧。”

杨荣道:“我们无间有一名探子的姐夫正好是王府侍卫营地小头目,而且他只能探听到关于兵事的消息,其他也无能为力了。这可是无间最重要的五名探子,费了多少时间才安插到这样一个,每年至少要花费五千两银子。就锦衣卫,能成什么事?殿下把锦衣卫想地也太神通广大了。”

看着杨荣数落锦衣卫,朱植知道这两年无间在杨荣的领导下,情报工作做得颇有成绩,朝廷的一些要害部门,诸如吏部、兵部、五军都督府,最重要的连内廷太监中都安插了钉子。不过这些都是用钱堆出来的,每年喂全国一百多名探子就得十多万两银子,每一分都是朱植从自己王庄里抠出来,有时候还挪用一些修建水师的公款。

朱植道:“这些年,无间的工作发展得不错,勉仁劳苦功高啊。”

杨荣道:“殿下别夸我,这些都是用钱填出来的,今年幸亏有了前元那笔银子,否则属下得头疼死了。”

朱值突然想起湘王的事道:“无间中的“鼹鼠”小组一定要把门给守好了,别我们探听别人那么欢快,自己的事却被人窥探个清楚。”杨荣连忙应了下来。

扯完闲篇,朱植又道:“勉仁觉得,咱们什么时候回去比较合适。”

杨荣道:“殿下这一去就两个月,水师的船自三月初三来到京城之后,还一直泊在江阴等候。刚才在里面的时候,殿下没有跟皇上提到回藩的事情吗?”

朱植道:“没有,皇上哪里顾得上这个,他脑子里一天到晚就是如何削藩。”

杨荣道:“不仅仅是削藩,皇上还有其他精彩的作为呢。”

朱植知道建文帝不是一个昏庸无道之人,上任伊始参之历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条,天下莫不颂德焉。听从方孝儒的意见,诏行宽政,赦有罪,免除农户拖欠的地租。诏兴州、营州、开平诸卫军全家在伍者,免一人。天下卫所军单丁者,放为民。你瞧,一方面收拢民心,一方面收拢军心,的确有点明君的样子。

只是,此人有些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当上了皇帝不但赶紧削弱自己叔伯们的权力,还着急改祖宗的章程。首先他把六部的官品级上升,原来只是二品,他把尚书的品级升为一品。这不过是小CASE。最傻的是,他还听信了方孝儒那个混儒的唆使,按照《周礼》的记载,对六部官职名称进行了纷繁的变更,一些沿用了千年的官名却改成了《周礼》上的官名。比如把什么侍郎改成左右侍中,名字变了职务没变,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还有一点,方孝儒居然撺掇着建文恢复井田制,幸亏以杨靖为首的一众大臣制止了师生俩的胡闹,事情才平息下来。但这些所谓新政的做法,却在后来给了燕王“恢复祖制”起兵的借

听着杨荣的介绍,朱植苦恼地摇着头,没办法,吃错药的人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勤政爱民的心是好的,只是他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的位子是否稳当。

杨荣最后道:“黄子澄此人好高骛远,昏招迭出,外事不安而动内政,根本动摇,焉有不坏之理。可惜皇上偏偏又如此信任此人。”

朱植道:“哼,今日在宫中与此人吵了一架,谁知道他又要给我下什么绊子。”

杨荣道:“事不宜迟,殿下可借口金州港口冰层开化,请皇命回藩。”

朱植拉开窗帘望着窗外,南京的大街小巷中人来人往,没有一个人关心着这个国家朝政的变化。

正当朱植想着如何进表辞行的时候,一个从辽东送过来的消息如同及时雨一般撒在了朱植的归路之上…………北山女真南下侵扰。扎哈齐的小儿子费扬古在北山女真的地方修养了四年之后,向他姥姥家借了三千人马拼凑上自己的两千人马,不过扎木凌的劝阻兵发达真。

费扬古虽然违背了父亲的叮咛,南下争雄,但他也深深知道,以北山女真的实力万万比不上辽东。因此他只采取了烧杀掳掠的骚扰战术,绕过达真,以轻骑南下兵锋甚至达到剌鲁北疆。

庄得率领剌鲁卫迎战,可是费扬古打了就跑,根本没有办法捕捉北山女真的主力。考虑到自己兵力不足,庄得已经请辽东都司派兵增援。铁铉将此消息写成条陈送上京城,这个消息来得不迟也不早,刚好和朱植回到京城的日子相近。

所有辽东的奏陈同样会送到辽王府一份,朱植拿着奏陈递给杨荣,两人正筹划这事,如此一来,万事具备,东风不欠了。

第三卷 谁主沉浮 第三十四章 龙出生天(4)

建文元年四月二十,诸事皆宜,利在东南。

辽王之藩,上亲送至下关码头,亲赠七绝勉之,辽王以“临江仙”应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大学士刑部尚书杨靖评曰词意婉转慨叹,尽显精忠之情;时人或评曰,辽王词暗藏铿锵,隐有帝王之气。

面对大江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处境的孤单寂寞,让朱植来到明朝之后第一次偷了后代的诗词。当朱植当着送别君臣吟诵的时候,大家并没有惊讶于词作的精美,反而众人寂静一片,陷入了滔滔江水的沉思之中。

朱植乘坐的福船缓缓驶离下关水面,岸上送行的仪仗若隐若现,朱植站在船艉挥手告别了这个围困他两年的京城。龙困浅水,虎落平阳,终于抛在了身后,前面已是海阔天空。

白术站在他身边,泪水仍然未干,这是一个母亲最疼的时候,离开年仅三岁孩子,白术哭得死去活来。以儿子为质,这是千古以来最流氓的政治法则,但即使一个现代人也无法逃脱这种宿命。白术作为一个母亲痛苦万分,作为一个父亲的朱植何尝不是满腔悲愤,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却不得不做出这样一件让须眉折腰的事。这口窝囊气让朱植无论如何也吞不下去。

但没有办法,连燕王也将三个儿子送入京中为质,这样一来,朱植被迫做出点表示。老丈人郭英通过活动。让世子得以返京,最终没有办法,只能要二子贵燮留在京城,由他奶奶抚养。

当时。朱植都不知道该怎么和白术讲,可是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当白术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她地反应让朱植惊讶,白术紧咬着嘴唇,一言不发,下午就收拾行装亲自把贵燮送进宫中,交给奶奶。

一直等到大船开动的时候,白术的眼泪才喷薄而出,朱植将妻子搂在怀中。小心安慰。感受着抽噎的白术,朱植心如刀绞。

船终于离得远了,一个黄发碧眼地人突然从船舱里钻出来。是萨里尼!朱植没有想到他竟然亲自率领舰队前来迎接,萨里尼身边还有一人。正是水师指挥同知璩义。两人三两步跑到朱植跟前,萨里尼单膝跪倒:“尊敬的王爷和王妃,末将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一直坚强地安慰着白术的朱植,在老部下面前突然忍受不住了,眼眶一阵潮湿:“好,好,老萨,璩义亏你们还记得我。”说着话连忙把两人扶起来。

见朱植流泪,两人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萨里尼哽咽道:“两年了,两年来,辽东水师上上下下无日不在思念殿下。这两年水师闷出个鸟来,天天窝在港里无所事事,现在好了,殿下终于要回辽了,老萨代表水师全体将士欢迎殿下回驾辽东。”

最后的话声音特别大,传遍了整艘战船,全船地水兵军官齐声高喊:“恭迎殿下回辽,辽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声浪从福州号传递到后面的泉州号上,喊声压倒了汹涌的江水。这是自己的水师对统帅的期盼,刚才还因儿子的事耿耿于怀的朱植,此时此刻终于有了些精神。

远方的航道上,两艘“朝代”级战列舰正扯起风帆,这是停泊在江阴水面,护送辽王回辽的舰队。远远望去一溜彩旗在桅杆上挂起,旗语显示:恭送辽王回藩。两支船队越来越近,突然“大明号”的右舷冲着江岸一边“嗵、嗵、嗵”响起一阵炮声,接着停在后面地“大汉号”的右舷也次第响起了炮声。

朱植船上的水手不明就里,有些紧张地冲上炮位,萨里尼对甲板吆喝一声:“这是大明号放地礼炮,你们这些没用的家伙。命令,左舷上空药,回礼。”甲板上一阵轰笑,大家井然有序地在火炮官地口令下,上药放炮“嗵、嗵、嗵”两边战船你来我往,江边沙滩上惊起鸥鹭一片。

萨里尼有意放慢两船速度,让两艘“朝代级”在前面开路。舰队调整好船位,以二十里的速度朝长江口驶去。站在船艉的朱植,突然感到特别地踏实,这是自己的船,自己的地盘。

朱植安顿好白术还有两个子女,叫上杨荣、萨里尼和璩义钻入后舱船长室。本来按计划是由璩义率领两艘福船来南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