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董卓布武 >

第108部分

三国之董卓布武-第108部分

小说: 三国之董卓布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人真是缓急不分。”李儒盯着尚站在堂上的中年人,眼中尽是厌恶,起着身子,走出列位,朝刘协恭敬道:“陛下,朝堂之上,遥侯却是孟浪了。臣请陛下消其封邑三百,迁往汉中。”李儒一下子就消除了这个家伙名义上六百封邑地一半。

“丞…。。丞相。”中年人的面色由先前的苍白转为惨败,似乎快要哭出来似的盯着董卓道。

天晓得,他的封邑才消了一半,今天又一半,他家怎么过啊。

果然,这就是后果啊。侯司不无可惜的看着这个朋友,哦,不。是以前的朋友。侯司身为墙头草的自觉可是很强的。

董卓无语地望着此人。却摇了摇头,刘协见情况明朗。也想尽快回去睡个回笼觉,于是点头道:“封丞相庶子为上党侯,迁遥侯为安逸侯食邑汉中。”

一场闹剧的后果是董家又多了一个侯爷,加上董曼的一个关内侯,董家一门可以说是三侯并存,在当世算是显赫之极了。

襁褓中的小侯爷。但这在董卓看来实在是麻烦的紧,对他来说,儿子封侯也没什么可喜的。对着四周善意的笑容,董卓回以的是平淡。

可是关于他们家的事儿,并没有如此结束。

王允从列位上走出,下跪,向刘协重重地磕头道:“陛下,弘农王日前留有遗腹子,请陛下赐名,但遗腹子不祥,应继其父王位降为为弘农侯,老臣愿为侯傅,教导成才。”

看来王允现在就为了董卓这个儿子穿保护衣了,王爵不要,求个侯爵。保住这个侯爷再说,免得董卓反口。

董卓头疼的看了看地板,怎么尽是这些事儿,自己定下的目标被搅和的一塌糊涂,封王就封王嘛,这老小子也好意思降为侯。侯与王的区别可大着呢。

刘协闻言一脸的喜色,但随即又有点疑惑,自己怎么不知道这消息?好像又有点印象,连日纵欲的后果,刘协可能对十天前的记忆也有些模糊了,何况是几个月前的。

但这不影响他地心情,喜悦地心情,为了弘农王这个“儿子”而喜悦,他们兄弟从上一代来说应该是血腥的,但到了他们却很和谐,可以说是手足情深。

思索了一下,扬声道:“就叫禅吧,至于爵位…。。。”他有些不明白地看着王允,能有遗腹子应该是喜事,怎么说成了不祥?心中还有些恼怒,这人实在是太下作了。为了讨好董卓,汉室什么的都不顾了。

“咳……,弘农王是陛下兄长,小王爷是陛下亲侄,王爵岂可轻易剥夺了,当复弘农王国,食邑万户。”说着,董卓还瞄了一眼王允,其中隐含威胁,又道:“弘农王尚且年幼,可暂居宫中,王大人可持节而立,为王太傅。”

至于刘禅这两个姓与名,董卓选择性的无视了,谁叫刘协的帝位曾今是他哥哥的呢。

用禅这个词儿,恐怕还是刘协心里的愧疚作祟吧。禅让与被废,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啊。往他兄长的脸上贴金呢。

董卓这一番话刚出口,不仅刘协满脸的诧异,就连满朝的文武的脸色也相当的精彩,可以用瞠目结舌来概括。

弘农王的事儿,瞒不住人的。而董卓废帝后过了几个月才杀了他,算是出乎有些人的意料之外的。

而现在董卓居然想杀父立子,这什么道理?这事儿相当的不合理啊。很多人明面上不敢做什么表情,但暗地里偶尔瞥向董卓的眼神都像是看怪物。

过了好一会,刘协才道:“丞相此言当真?”他也认为董卓这是说错话了。

“陛下,朝堂之上,臣岂敢孟浪。”董卓的脸不算谦恭,但还算温和,算是史无前例的了。

“好。”刘协有些疑惑,但还是拍案,下了最后的定论。弘农王一脉当存。

王允一脸的苦笑,董卓似乎真的不安好心呢。这王爵不要都不行。

父子两代,一王、二侯。其实是一家子的事儿全搬到朝堂上争了,一帮子的人全给董卓添乱。

儿子封王,董卓也没什么感觉。抬头看了看四周,尚书令蔡邕还有些发呆,正事儿啊。

无奈的叹息了一声,才于刘协道:“陛下,镇西北的马腾与韩遂,手下人不合,差点闹成兵变,未免民不聊生。臣请陛下封一人为镇西将军,一人为镇北将军,分别屯军于两地。”

再怎么贼寇,其实马腾他们身上还有朝廷的官职。董卓加他们的官。

两人本来分别屯军两地的,不知道怎么的又合在了一起,没多久,又因为帐下兵马的事,互相有了摩擦,韩遂连马腾的妻都杀了,说差点闹成兵变。

董卓说的委婉,其实已经是一团浑水了。

而他们控制的地区,经过几个月来的兼并,割据自守的太守自称主公,派使者向朝廷讨要官职的就有九个。

天下大的诸侯恐怕还没有十个。小小的一片西北,却有十一路诸侯割据着。

以前董卓控制下的西北面,再怎么说几十个太守也还算听话,名义上听从董卓吩咐的,现在好了,连横破纵后,还剩下九个,加上马腾二人,算是乱成一锅粥了。

两人火并之后,必定强征精壮。元气大伤是必然的,雍州可是他内定的粮仓啊。

现在这天气出兵也不是太好,董卓就想调停一下,使得西北的局势能够明朗一点,好等将来,董卓有机会一战而下。结果了这两个逆臣。

“准了。”刘协想都不想,就答应道。今天的早朝够久了,他连眼皮都快睁不开了。

这压箱底的事儿处理完之后,就没事儿了,刘协也快步走了。

董卓眯着眼,眼中尽是满意,这小皇帝。估计也闹不出什么事儿了。想着,董卓转身,就想离去。

但还没等董卓起身,一干子的朝臣就已经围拢了上来,董氏一门三侯,显贵的很啊。虽然他们不知道,其实连信任弘农王都是董卓的种。但也够他们祝贺的了。董卓笑着,一一的回礼,比之几个月前不知道谦虚了不知道多少。

第一百七十章 车也该换豪华点的了

虽然董卓之心已经说是路人皆知了,但一门三侯,却也显贵,茶余饭后,无数人艳羡不已。

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恐怕还承受不起,但董卓不仅承受了,而且对此还不是太过在意。

就算是董氏一门十侯,谁敢说一个不是。

卧在宜姬房内,逗着刚刚醒了的董嫖,听着小家伙清脆的笑声,董卓觉得浑身的肉的轻了几两。

小家伙也讨人喜欢,见着董卓就咯咯笑个不停。

自己生下的倒地不同。董卓最近闲来无事老爱往宜姬的房内跑,捏一捏小家伙的的嫩脸,把玩把玩小脚丫子。偶尔董潭姐妹俩结伴来看弟弟,董潭那小丫头的嘴都可以拖油瓶了,埋怨董卓不疼自己。董卓唯有苦笑。

躺在床上,脸色还稍显苍白的宜姬,一脸满足的看着父子俩。不过,宜姬的心中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眉头一皱,起唇问道:“丞相,阿嫖出生尚未足月,这封侯之事是不是太快了点?”

自己儿子封侯,她没有不高兴的道理,但却也太小了,还有一件事,如果的拖的久了,恐怕对儿子将来不利。想着自己的出身,宜姬的眉目间就隐藏了忧色。

董嫖的小脸忽然从欢笑慢慢的变成了苦瓜之色,眉头皱在一起,似乎快要哭出来一般。又饿了。董卓自从做了父亲后才知道小孩子一天要吃N顿。摇了摇头,轻轻的把董嫖抱到宜姬的面前。

左右侍女也都是机灵人,早已轻轻的把宜姬扶起并半靠在床头。

慢慢的把董嫖环抱在自己的怀里,宜姬伸手解开衣襟,露出内里雪白的淑乳,一点粉红内已经迫不及待的溢出了奶水,宜姬微微一笑,轻轻的把小家伙放在上面。

小家伙砸吧砸吧间。四周地空气内似乎也飘起了一丝浓郁之极地**味。很是诱人。

本来董卓地意思是想请几个奶妈子地。但宜姬不愿意。董卓也只好由着她。望着宜姬了罗衫半解地摸样。董卓出奇地没有**。只是一脸微笑地看着娘俩。

静立了片刻。董卓似乎才想起刚才宜姬地问题。笑道:“封个侯有什么。就是封王也不过是本相地一句话。你呀。什么也别担忧。只要好好地带好阿嫖就好了。本相出去处理一些事儿。你待会再睡一会。小家伙就交给侍女照料着吧。”

“听见了吗?”董卓面色转为平淡。对着四周地侍女们道。

“是。”侍女们低眉顺眼地应了一声。

董卓回身对宜姬笑了笑。直直地走出了房外。

“可是丞相,奴想的是世子,而不是侯爷啊。”一双美目幽怨的看了眼董卓的背影。宜姬悄悄地抱紧了董嫖,额头轻轻的抵在他白嫩的额头上,柔声道:“阿嫖啊。别人都说你爹爹是乱臣贼子,是奸佞小人。但是他在阿娘地心里却是个英雄,是个撑起我们母子一生的男人,你长大了一定要像你爹爹一样。”宜姬轻声呢喃道,声音轻不可闻。

这些话,她可以向董嫖说,但不可能向董卓说的。“哎。”宜姬愣愣的看着怀中的儿子,或许只有儿子立为世子,她才能安心下来吧。

女人的心啊。在有了儿子之后,顾着丈夫,但关爱却多撇向了儿子。

这些事儿,董卓是看不出来的,走出屋子,他的心充满的都是一些正事儿。

有鲜卑人地配合,长城以北的三郡百姓,大多被内迁回了雁门,加上南半部并州百姓的北迁。并州北部,也不算是赤地千里了,多少有了点人气,但这些人的吃穿用度,至少是今年,几乎是董卓一力供给的,要是没保障,谁愿意离家千里啊。

粮食到是好说,有搜过了匈奴人堆积的几十万石。坐吃山空也没关系。但一些铁器,农具、还有钱却是要紧的很。

左慈卖得多少年呢,都是北方蛮子造地孽啊。

一朝屠的痛快,灭族算客气他们了,还留下个烂摊子给董卓。要不是钟繇这个能臣在,有的董卓头疼的。

想到左慈,董卓的心情就缓和了很多,他卖书不是一本本的卖,而是一筐筐的卖,学问乃士族根本,他们舍得花钱,这种轻薄柔软的书,简直是上天赐下的。

先是带着一车车地书,十几路一起出发,一本本地书沿路全部送掉,然后自然是对那些好读的人说,这书洛阳有地卖,而且是独此一家。

这法子,还是董卓回头想出来的,董卓事后觉得钱在别人地方被运来运去,还是有点风险的,才想出了这个法子。

结果就是一家家好读书,又家境殷实的地方豪强们,或是士族们,载着一辆辆的钱,前来洛阳,购书。

钱有时候是以百万,甚至是亿来计算的。那一辆辆的车在诸侯们的眼皮底下本运到洛阳,但这些诸侯又不像董卓,统治完全靠着士族阶层巩固的,即使有心想拦住,却也实在没办法。

就算是时任陈留太守的曹操也被一辆辆的钱给弄得眼冒绿光,偶尔还有一次甚至在梦中惊醒,叮当响的钱啊。

只有一个郡地方的他,可是勒紧裤腰带招兵买马的,而人家董卓却是钱财滚滚而入,难怪他心里不平衡。

穿州过郡,一道道小的钱流,最终汇聚在了洛阳,几个月的时间内,赚取的钱就勉强的撑起了董卓的新并州。

这也才刚开始而已,偏远如扬州一些地方还有人刚得到消息的。打算乖乖的向送上钱,然后载回一筐筐的书。

还乐此不彼,读着一本本与竹简完全不同的,卖的也还在他们接受范围之内的“书”,爱不释手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

这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聪慧的地方,知道书里有遍地黄金,也是士族或豪强与普通百姓不同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