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江山 >

第326部分

一品江山-第326部分

小说: 一品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凳虑笫堑乃担⑻频囊徊坷罚褪歉髦侄曰嗜ǖ奶粽绞罚∏∷得鞣鸬浪枷氲奈弈

到了五代十国、军阀混战、弱肉强食是到了极点’今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社会仿佛回到了丛林时代

宋太祖因缘际会,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后周政权他看到若不能改变这一现状,确立伦理秩序,宋朝也会很快被权臣取代所以一立国,他就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巩固内部统治上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儒学捧起来定为国教,希望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忠君思想能为天水一朝维系江山万载

但汉儒之学已经纰漏百出,之后数百年,又没有杰出人物补救自己都站不住脚,如何担负其历史重任?

好在宋朝科举只考儒学,把所有读书人都转变为儒生儒生们在学习儒家典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去思考,去完善这们学说他们很快便抛弃了汉儒伪学,只是破旧容易立难,从赵二兴儒教到现在一个甲子,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却仍然没有出现一个赢得广泛认同的学说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共同的价值理想,缺乏凝聚人心的道德力量,必然思想混乱、人心不一,国家也就无法强大百弊由此生焉因此整个士大夫阶层迫切期望,有人能立说,对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的体系,做出有效论证只有证明儒家学说是站得住脚的,人们才会真心相信它它才能起到收拾人心、重振纲常的作用

很显然,谁能建立起被广泛认同的学说,谁就会成为活着的圣人,到那时,挥一挥衣袖,便会掀起漫天的狂风轻轻咳嗽一下,就会引来天下人的聆听到那时,你的话就是纶音仙语,连皇帝都不得不听,你的观点,就会是千万人的思想,整个世界都会因你的心意而变

圣人之位空悬,引多少儒者竞折腰?多少年来,无数大儒皓首穷经、讲学一生,为的就是将自己的学说推为显学,问鼎圣人之位

尽管目前还无人成功,不过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王安石的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已经走在了前头

而在这六家之中,无疑是同气相生的濂学、关学、洛学组成的道学一派,信众最为广泛但目前影响力最大、呼声最高、最耀眼的却是王安石的学

这十几年来,王安石几乎无一日不著书、不讲学,早已经门徒广大信者众多了虽然他一直偏居一隅,但他的学说和名声,早已经传遍天下,满朝公卿无人没拜读过他的文章,许多人都是他坚定的支持者,所以他才会得到那么多破格的推荐和提拔,所以他蓬头垢面、不徇人情,会被人们看成是他非凡的表现,这里面的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这就是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任命,一直在地方耕耘十几年的收获……王安石的学为何如此受欢迎?是因为他切中时代脉搏,并非空谈之学,而是通过发掘先王经典中的微言奥义,为现实社会的改革提供思想指导与理论依据谁都知道,大宋已经病了,需要改革,不然会出大问题,但是庆历政失败后,整个社会陷入迷茫和停顿,需要一个人来指明方向,王安石应运而生,自然势不可挡

前年,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准备,踌躇满志的向朝廷上《万言书》,积极倡言改革,并提出了完整的计划虽然这份《万言书》官家留中不发,但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为天下所周知

那些对国家现状不满、希望改革的朝野人士,全都被这份《万言书》吸引住了,那‘详尽可行’计划,让人不得不相信,他就是大宋改革的设计师,也是改革能成功的唯一人选

这种情绪渐渐酝酿,从去岁起,要求王安石回京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就连陈恪远在大理,都接到王韶等人,要他上书为王安石摇旗呐喊的书信

想不到这才一回京,章惇竟然又来做说客,可见王安石的影响力,已经到了何等程度

“兜了半天圈子,你到底想说什么?”陈恪终于笑起来道:“推荐王公入朝?我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可没那个本事”

“先不要急着往外推”章惇压低声音道:“听我把话说完”

陈恪点点头,便听章惇道:“其实,这次进京,我本不该找你,而是去找刘内翰的”刘敞现在任翰林学士,他也是赵宗实的老师

“子厚……”陈恪微微皱眉道:“你已经牵扯这么深了么?”

“做大事不惜身,认准了就要全力去做”章惇却满不在乎道:“仲方,大宋朝未来的希望,在王介甫身上,毋庸置疑”说着端起酒杯,略略激昂道:“介甫,担天下之圣贤也但孤傲执拗、地位不高,急需能人佐助,方成大事我愿肝脑涂地,辅佐他为大宋闯出一片天地”

陈恪只好端起酒杯,与他共饮

“这是不是说,你答应帮这个忙了?”章惇目光炯炯道

“我若不答应,你便去找刘敞,然后到赵宗实门上求助么?”陈恪似笑非笑道

“不错”章惇点头道:“这是我们本来的想法,但一来,你我是至交好友二来,我心里不爽他们三来,我认为,他们不会重视王公所以自作主张,先来找你,看看你身后那位,有没有这个念头……和胆量”

“……”陈恪与赵宗绩的关系,已经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天下人早把他们视为一体在章子厚这种聪明人面前掩饰,反而会疏远彼此的关系但这件事来得太突然,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尽管这似乎正是他和赵宗绩苦苦寻找的强援,但必须要把可能的后果想清楚了,才能给出答复

想到这,他坦诚的望着章惇,缓缓道:“我不能为他做什么决定,所以我需要问问他的意思”

“我现在想知道,你的态度”章惇就像一把宝剑,仅剑芒便刺得人生痛

“子厚,大宋朝已经陷入泥潭,确实不改不行”陈恪轻轻点头道:“子厚,但不知,王介甫的革之举,准备从何处入手?”

章惇一喜,沉声道“王介甫说,要中兴大宋江山,道路只有一条:效法尧舜,行先王之道”

“何为‘先王之道’?”陈恪问道

“尧舜之道,至简不烦、至要不迁、至易不难可概括为六个字:‘变法度,易风俗’”章惇声如金石道

“变何法?易何俗?”陈恪追问道

“变朝廷过时无用之法,易朝廷因循苟且之俗”章惇沉声道

“谈何容易?”陈恪轻叹一声

“事在人为”章惇的声音越来越低,说出的话,却越来越大胆:“我们都认为,要想成功,须有明君贤臣,光有贤臣,若无明君,虽皋、夔、稷、契之贤,亦将一事无成”顿一下,压低声音道:“故而,我此次前来,是斗胆为王公择君的”

“大宋朝只有一位君,那就是当今官家”陈恪已经了然,这章惇没有说实话,他肯定早就跟王安石有瓜葛,而不是他所说的,只认识两个月而已

“当今官家因循守旧、怯懦无为,已非臣子献身之主”章惇不屑道:“我们的目光,放在未来,放在下一任身上……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http://。Qisuu。

第三一九章谁主浮沉(下)(第二更)

'奇·书·网]更新时间:201311020:59:38本章字数:4947

官家这几年为了诞下龙子,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女人肚皮上也不是没有成效,三年时间,接连八位皇女诞生,却没有一个带把的尽管谁也不敢说,皇帝就一定不会生个儿子出来……毕竟,宫里现在,还有几个怀着身孕的,不到出生那一刻,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希望

但谁都知道,希望,已经很渺茫了可等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也是鱼虾已空的一刻,只有先下手为强宫里宫外,朝野之中,一切有野心、有想法、有贪念的人,都已经打起了小算盘

提前和下一任皇帝搞好关系,就成了人们渐渐不再避讳的话题……

“现在看来,赢面在赵宗实身上”章惇直言不讳道:“如果你们没有一争的信念,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过,将来我必尽力保全你一家”

强,太强了,这章惇以前还尽力收敛,如今拔剑出鞘、气场全开,给陈恪的压力,竟然有韩琦的神韵

他根本不容你苟且,是或否,必须给出答案

再含糊下去,就要被这厮小觑了,陈恪心中冷笑,端起酒杯道:“借你一句话,事在人为”

“干”章惇点点头,与他碰杯饮下

搁下酒杯,陈恪方接着道:“但我也不是为一己私利,我们这位,确实比赵宗实合适”

“怎么讲?”章惇眉心一动

“我也不说,赵宗实是为了当皇帝装出来的圣人样子”陈恪沉声道:“我只知道,我们这位,时刻都惦念着恢复燕云……”

能有这个想法,双方就能尿道一壶里去章惇满意的点点头,道:“我等你的好消息”顿一下道:“但是时间不等人,不要让我等太久”

“没问题”陈恪点头笑笑道:“不过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喜欢赵宗实么?”

“原因很简单状元本该是我的,”章惇淡淡道:“刘敞那厮为了给赵宗实造势,把刘辉……就是那个刘几排到了我前头”

“原来如此”以章惇睚眦必报的性格,自然不会再去奉承刘敞

酒足饭饱后,陈恪送章惇回自己的外宅休息……章惇本来是住会馆的但陈恪力邀他到家里去住,章惇也就没推辞

马车缓缓行在大街上,厚实的车壁,隔断了外界的声音车上的两人都有些酒意,便安静的闭目养神

但其实,两人的心思,都在飞快转动

对章惇来说,他来找陈恪,确实是自作主张,一来他不喜欢赵宗实并对陈恪极有好感就像他说的,他觉着陈恪与王安石,才是未来能改变大宋的人

但最重要的,还是他本身天生喜欢冒险其实出发前,他是奉命来联络赵宗实的但半路上听到赵宗绩和陈恪出使辽国,大获全胜而归的消息,竟临时改主意,背着王安石选择了赵宗绩

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投机,其行为手段就是传说中的‘烧冷灶’,或者叫‘冷门下注法’

这一手非同小可,输赢之间全靠当事人的眼光准、胆子大,有双识英雄的慧眼如果押中了,自然大赚特赚、跟着主子平步青云,因为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加让人感念但冷灶的意思,就是大家都不看好大家都不看好,自然有不看好的原因,失败的可能远大于成功的

一旦失败,则万事休矣,毕生抱负全都成空……

但是富贵险中求,章惇相信自己的眼光,他冷静的分析出,自己去讨好红得发紫的赵宗实,是不会有什么回报的最重要的是,赵宗实将来,一定会倚重那些扶他登极的老臣,王介甫还是没有用武之地

所以他毅然决定,去依附第二顺位、没有什么根基、看似希望很渺茫的赵宗绩他在做这个决定时,凭的是敏锐的直觉——一个越常人的非凡存在,能够非常清晰地感应到,另一个与之相似的人的存在就像一头狼,很轻易就能知道对面那头野兽的危险系数一样

尽管他不了解赵宗绩,但他了解陈恪,知道这样的人杰,绝不会在毫无胜算之时,还与那赵宗绩一起瞎折腾他相信陈恪之所以不放弃赵宗绩,一定有他的道理所在

陈恪那边,却在仔细的盘算,这学党人到底有多大助力……尽管他知道,这一定是股不小的力量,否则也不会在十年后席卷天下,把整个华夏都搞得面目全非但是赵宗绩急需的,是现成的助力是能帮他登上皇位的力量

这不是小瞧了学党人,毕竟官家是不太喜欢王安石的,赵宗绩若违逆赵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