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边戎 >

第104部分

边戎-第104部分

小说: 边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十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下)

离过年还有十来天,七将军终于回来了!

杨应麒还没入城,先派人找来林翼,两人就在郊外一处小池旁一边钓鱼,一边叙话。杨应麒按下正事不提,先问林翼:“你阿大还好吗?”

林翼心中奇怪,心想七将军怎么问这个?却仍点头道:“还好。”

杨应麒道:“我是听你阿大病了好几个月,所以问起。你让人告诉你阿大:养好身体要紧,钱赚少些无所谓,等将来……将来你长大了再赚回来。”

林翼哦了一声,杨应麒这才开始询问津门和朱虚山这半年来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林翼从头叙说,杨应麒对津门的事情并非完全不知,但这时再次一一提起,问得极为仔细,尤其对鸽书上看不到的事情更是关心。

将近一年不见,林翼的眼光见识显然又有不同,对津门各个方面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管宁学舍内部的变化则更加让杨应麒喜出望外。当他听李阶评价自己“精明能干,娴熟世务,奈何根底不深,学问不纯”后,不恼反喜,说道:“咱们管宁学舍真的来高人了!这下好了,学舍方面的事情我有托付的人了!”

林翼问道:“李先生说七哥学问不纯啊,你不生气吗?”

杨应麒笑道:“我的学问本来就不纯。杨朴他们被我唬倒了,所以不敢这么认为,这个李阶……嗯,这位李阶先生却是有真学问的人!阿翼,你说我要是请他做管宁学舍的山长,大家服他不?”

“当然服!”林翼见杨应麒如此评价李阶,不但增加了对李阶学问的自信,更增加了对杨应麒的敬佩,说道:“其实大家早有此心,只是李先生他推辞了。”

杨应麒道:“好!这件事情等我见到他之后再跟他提。”抛了鱼杆,骑马入城,城内民众望见,彼此走告,夹道来迎。

杨应麒在马上四向作揖,大声道:“大伙儿!我回来了!”

一个汉部的老部民在众人推举下拿着一大包东西走近,一脸乱七八糟的表情:“七将军啊!你终于回来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捧上那一大包东西:“这是大家凑钱给你准备的!您一定要重振雄风啊!”

杨应麒听到“重振雄风”一词暗道不妙,却不敢多问,又不敢推辞,更不敢把那包东西打开来看,谢过了手下让从人拿好。杨应麒随机发表了一场激励部民的小演讲以后,在掌声中向大将军府而来。

人群也渐渐散去,正要进府,忽然一人吟道:“天下唯我不识君!”高昂清朗,声音有些熟耳。

杨应麒回头一看,大喜道:“邓大哥!你怎么来了?”原来却是在汴京结识的太学生邓肃!急忙翻身下马,执手欢迎。

两人相携进府。他们兄弟七人连同狄喻,只有折彦冲在津门有座大将军府第,其他人来到津门也都住在这里。杨应麒回来本该先去见大哥大嫂,但既然有朋友来到自要先行招待,便派人去内府告知。

杨、邓两人坐定,童子奉茶。杨应麒再次问邓肃如何会来津门,邓肃道:“上个月我忍耐不住,作诗讽喻花石纲暴政,惹怒了权贵,被朝廷赶出京城。本要回福建老家读书种田,后来想起你的邀约,便来看看。谁知到了清阳港才发现天下之势已非汴梁书生所能想见!我游荡了几天,坐船出海来到津门,一加打听,才知道我在汴梁见到的杨应麒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竟然是金国汉部的七将军!嘿嘿!这次我和明仲走眼可走大了!”

杨应麒微微一笑道:“邓大哥,不是我故意瞒你,只是我身份有些特殊,上次去汴京也是瞒着公家偷偷去,因此呆在东京不敢声张!还请大哥见谅则个。”顿了顿问道:“大哥来津门也有几天了吧?觉得这个小港如何?”

邓肃沉默半晌,问道:“有件事情,我要先问你,然后才好说话。”

杨应麒忙道:“邓大哥请说。”

邓肃又沉默了一阵,这才道:“你们汉部,到底是要干什么?”

杨应麒给邓肃问得一时无法回答,过了好一会才道:“邓大哥,我这么跟你说吧。我们兄弟几人,还有汉部最元老的部民,大多是汉家儿郎。大宋疆域北不过燕云,我等流落北国,无所依归,诚不得已。这些年来靠着自己的打拼在金国内部取得一席之地,身在胡地而不失汉统,甚不容易。我们依附女真而起,所以大金是我们的宗主之国,赖以荫庇;但大宋却是我们父母之邦,根源所在。因此我们朝大金以忠信,怀大宋以恩情。我们兄弟几人促成大宋大金海上之盟,便出此意。”

“真的只是这样么?”邓肃道:“你这番话若放在太平盛世,我信。放在今天,我却不敢轻信!”

杨应麒沉吟道:“然则邓大哥的意思是……”

邓肃道:“观汉部的建制与行径,便知你们志向不小!”

杨应麒道:“志向大小,要看时局!我等之愿,是让汉部民众丰衣足食,上下同乐。但我们绝不消极退守!当抗争则抗争,当进取则进取!一切以有利部民、无妨大义为依归!”

邓肃默然,杨应麒又问:“邓大哥,如今大宋朝廷自弃良才,不知大哥意欲何往?”

邓肃道:“不是大宋弃我,乃是朝廷受奸人所误!”

杨应麒道:“有天下者非一君,而是万民。治天下者不能唯独夫而诺,当由举国贤士共同努力!如今大宋朝廷君昏相庸,内外谄媚,虽萧曹房杜不能展其才。人生寿数能有几何?与其在中原困局虚耗岁月,不如在边地给民众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一生也不算白过。”

邓肃眼神闪了两闪道:“你这是要招揽我么?”

杨应麒道:“不敢!只是大宋贤大夫多圄于眼前,圄于大宋,不能放眼万世,放眼万国!我只是希望邓大哥你能多看看多听听,然后再做决定。”顿了顿又道:“当初在汴京时,我的本意就是请邓大哥来津门读书饮酒。便请先由小弟安排住下。这里有书有酒,有山有水,在此小住,履殷商箕子之迹,被大汉管宁遗泽,讲盛唐英雄故事,此亦君子独善之乐,不知邓大哥意下如何?”

邓肃听到这里才笑了笑道:“也好。”

正好内府公主来请,邓肃听杨应麒说了完颜虎的身份,心中打不定主意,不知要以何种礼节去见一个北国公主。

杨应麒见状,便对完颜虎派来的侍女道:“邓大哥才来津门,等过几天安顿下来,我再作安排。”之后又派管家领邓肃在厢房住下。

安顿好邓肃以后,杨应麒忽然想起汉部部民送给自己的那一大包东西,拿出来打开一看,不由得两眼翻白,差点气得昏过去。原来那包东西竟然都是大大小小的壮阳药物以及壮阳药方,尤其惹眼的是那堆千奇百怪的条状事物,杨应麒认了好久,才分辨出其中几样分别是虎鞭、牛鞭、鹿鞭、熊鞭、狗鞭、马鞭、驴鞭,此外认不出来的大鞭小鞭金鞭银鞭不知有几种!众鞭品类之繁多,药方疗法之奇特,令人瞠目结舌。而部民呈献礼物时那句“愿七将军早日重振雄风”,尤足以在杨应麒房中绕梁三日!

——————下一章《东南东北乱局纷》又:大家给点面子吧,上了vip以后推荐排名直线下降,唉,点击也就算了,但推荐靠那么后实在是丢脸啊。

第九十一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上)

邓肃和陈正汇刚到达流求时一样,一开始对汉部都保持着一种大宋知识分子的矜持与优越感。他在津门作客,与折彦冲、杨开远等相见以朋友之礼,折彦冲既无“礼贤下士”的造作,邓肃也没有高攀权贵的心态,彼此都觉得十分自然。邓肃能吟诗,会击剑,和折彦冲杨应麒都很谈得来。

这日杨应麒与邓肃喝酒闲聊,一开始多谈***民情,少涉军政要务。后来渐渐地扯到学术上,杨应麒忽然想起李阶来,便对邓肃道:“管宁学舍今年来了个了不起的人物,北国儒生本来自诩学问不逊中原名家,但自他来到后,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

邓肃问起此人姓名师承,杨应麒将林翼的转述说了,邓肃想了一想笑道:“原来是他!”

杨应麒问道:“邓大哥认识他?”

邓肃道:“此人是元佑君子李深先生之子,十六年前策进士举礼部第一,魁冠南宫!”

杨应麒大喜道:“策进士第一,魁冠南宫,那是状元之才了!这样的人怎么会来津门!”

邓肃叹道:“他虽然考了第一,但因是元佑党人之后,而当时朝廷正大贬元佑党人,所以夺了他功名,逐出京城。此事在太学多年传扬,我们这些后生小子们无不忿忿不平!”

“原来如此!”听到这里杨应麒忍不住想感谢现在在汴梁朝堂尸位素餐的皇帝宰相们!这几年流入汉部的士子与农民,几乎全是赵宋的遗贤与弃民。要是读书人在中原有官做,农民在中原有饭吃,谁会来这边隅之地呢?忽然想起李阶和邓肃是同乡,便问道:“说来李阶先生也是福建人,邓大哥以前可曾交往过?”

邓肃道:“论起师承、年龄,他都比我高了半辈。虽然彼此也算同乡,只是缘浅,未曾会过。”

杨应麒道:“我以往一回到津门,第一时间便去朱虚山。这次因为不愿匆忙去会他,所以才把此事推了又推。难得邓大哥刚好与李阶先生有些渊源,择日不如撞日,不如现在便到管宁学舍瞧瞧,如何?”

邓肃道:“甚好。”

这日清晨下了一场好雪,杨应麒和邓肃骑马踏碎乱银,在朱虚山山门下马,杨应麒详悉朱虚山各处馆舍位置,知道李阶住在立雪楼,也不用侍从跟随,自引邓肃步行来寻。一路上邓肃暗暗品度津门的山川河流、建筑布局,或点头,或摇头。

杨应麒见他点头多,摇头少,笑道:“看来咱们这朱虚山布局还算可以,再多些文气便好。”邓肃笑而不答。

望见立雪楼时,但闻琴声如思,随风而来。两人立足听了一会,杨应麒小声笑道:“李先生想家了。”

邓肃不语。

又听一会,杨应麒赞道:“李先生胸中大有丘壑。”

邓肃亦不语。

再听一节,杨应麒暗暗皱眉,心道:“怎么琴声中有闪烁之意?他心里藏着什么事情么?”

看邓肃时,见他仍不语。

琴声转调,忽而变得激昂,激昂中又暗藏离骚,杨应麒心道:“今年年成不错,复州上下一片太平,怎么他心中却有此调?似有不常之志!”从此开始留心。

邓肃却忽然咳嗽一声,铮的一声,琴弦断了。许久,立雪楼内才有人道:“什么人在外面偷听?”

杨应麒看了邓肃一眼,朗声道:“明州杨廷应麒,南剑邓肃志宏,前来访朱虚先生。”

门内哦了一声:“原来是七将军来了,有失远迎!”门呀的一声,一个人走出来,杨应麒细细看他,见他双眉有飞扬之态,鼻梁隐突曲之节,至人中而归和顺,藏于几缕稀疏短须中,心道:“大宋人物,与辽南的‘土产’果然大大不同!”

三人礼见毕,李阶引入书房,煮酒待客。杨应麒环视了他这间书房,见书籍多,地方小,说道:“管宁学舍的学吏不识大体,太待薄先生了。”

李阶却笑道:“这楼名字起得好,我甚喜欢!至于屋子的大小精粗,却未曾在意。”

浊酒温了,三人把酒赏雪,杨应麒讲些商务算学、航海天文、辽东地理,李阶随口应答,畅如流水,又道:“书楼于商务、天文的资料甚多,但辽东地理的图案卷轴却大都只是存名,我无从着手,甚是可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