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吊唁是假,来探我大金虚实是真。”皇太极故意这么说,想看看多尔衮的反应。
“那不是正好向他们展示我大金雄风。”
皇太极也正有此意,微笑着连连点头,他想了想又道:“其实,如何对付明朝,我倒是想与你商量一下。”
虽然多尔衮想尽早加入商议军国大事的行列,可突然听皇太极这么说,还是感到意外:“和我?难道你不和大贝勒们商量?”
“总还是要和他们商量的,可我还是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我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你可就莫怪我胡言乱语了。”
皇太极失声一笑,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先汗的崩逝多少是明朝害的,你说我们该处理和明朝的关系?”
多尔衮又扫了一眼袁崇焕的文书,似随意一般:“我们议和吧。”虽然多尔衮知晓皇太极的心思,可这个想法也的确是他自己的想法。
“议和?明帝欺我太甚,为何要议和?”皇太极话虽这么说,可语气却是慢条斯理的。他把一旦提出议和后,诸贝勒会提出的质疑,直接抛给了多尔衮。
“因为我们没有准备好。”多尔衮毫不犹豫道,“明朝毕竟根基深,底子厚,我们一时半会是拿不下的,稳定我后方才是要事。要是为了急于进攻明朝,打乱了自己的步伐,那就得不偿失了。”
皇太极望着多尔衮,满是赞许:“多尔衮,在众兄弟子侄中,有些人无条件信我,只要我说什么,他们绝不会说个不字,有些人怕我,即使心里不同意,也绝不会说出口,也有些人虽敢跟我叫板说话,但有时目光狭隘,只为一己私利。但是,你与他们不同,对我来说你这样的人尤为重要,而我也更需要你。”
“你是大汗,我当然听你的,你要我谈看法,我当然老老实实说我的想法。”多尔衮不为所动,应付的话,说起来极为顺溜。
皇太极苦笑,他多希望多尔衮能不要把旧事放在心上,以至于造成两人隔阂,可现在看来渺茫难料。
看来还是得慢慢想办法化解他的怨恨。
“看来我还得找个人给我写议和书。”为了转移话题,皇太极随口道。
“这点小事,你愁什么。你最近不是提拔了许多汉官吗,随便揪一个来写了,那个什么范文程,写几封言之无物,光有表面功夫的信,他们最在行了。”
“有道理。”皇太极笑着点头,“说了那么多,我还没问你来见我什么事呢。”
“就是上次射箭输给你的事,我想着不能让你老念我输了耍赖。”
“哦?你打算做什么?”皇太极期待道。
“其实也是些平日里玩的,不过虽是玩耍,也得练练身手。年纪大的都跟出去打仗了,留下些年纪小的,也不能在家闲着,有几个已是布库好手,我让他们演给你看。”
“好,既然你有心,我就当休息了。”
多尔衮早已做了准备。皇太极和多尔衮到时,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已在场子里等候多时了,在等人时,他们就耐不住性子,已是两两捉对玩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打得汗流浃背,满脸通红。
他们一看到皇太极,立刻停下叩头行礼。
皇太极挥了挥手:“你们尽管试身手,我也就随便看看,不必拘礼。”
多尔衮向众人示意开始,少年们当即分成了两人一组。
双人布库就好比他们骑马打仗,一个人在底下充作马,另一人骑在他背上,两对人在圈内打斗,把对方退出圈外或把上面的人摔在地上即为胜利。
虽然场上的都是少年,可一个个打得卖力,皇太极也看得开心。
多尔衮瞄了一眼皇太极,但见他不断拍手叫好,全情投入。
有一位少年在这群人显得有些特殊,他生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几乎要超过了同年龄的人,他的力气也不是一般的大,凡是跟他对打的,两三下就被他掼倒在地。
皇太极也注意到了他,将他招至了跟前。
“你叫什么名字?”皇太极问道。
少年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回大汗,我叫鳌拜。”
“鳌拜?这名字有点耳熟,你是费英东的侄子?”
“正是。”瓜尔佳鳌拜,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侄子。
“不错,费英东家的后代果然有出息。去吧。”
少年们又继续斗了起来,汗水洒在地上,他们的脸迎着太阳,熠熠生辉,他们朝气蓬勃,他们象征着未来。
对皇太极来说,这一幕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看到多尔衮一直盯着自己看,皇太极起了玩心,身子靠了过去,低声道:“多尔衮,为什么你都不问我到底想要什么彩头?”
多尔衮没好气地横了一眼,腹诽道,你想说你就直接说了,还要来问一句做什么?
“我知道你记恨我,但是这一次,我还是得反过来向你要一个承诺。”皇太极正色道,“但凡遇事我们仍然能好好商量,就像今天一样,可以吗?”
皇太极放低了姿态,带着些请求。
多尔衮回视他,郑重地点了点头。
因为不论有再大的仇恨,他们对清王朝的付出,内心的雄图霸业,是一样的。
“我也下场玩一把。”多尔衮拍了拍扶手,下了场。
趁众人不注意时,鳌拜凑到多尔衮身边,神情中带着几分窃喜:“十四阿哥,我的表现怎样?”
多尔衮微微颔首,满意道:“干得不错。”
前世,镶黄旗人鳌拜是豪格一派的中流砥柱,强烈反对自己继位,这一世定然不会再让他有违逆的念头。
十几天后,代善大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皇太极非常高兴,在他们凯旋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但随后他也立刻宣布镶白旗不再另设旗主,归他所有,改为正黄旗,而原来他手上的正白旗改为镶黄旗,由豪格来领,多尔衮三兄弟的两黄旗改为两白旗。
也不知道是不是多铎的话触怒了皇太极的缘故,他这个决定做得迅速又突然。
或许这个消息对其余人来说,都会认为是再正常不过,但对阿济格和多铎来说,就无法接受了。
“把我们两黄旗改成两白旗也就算了,那镶白旗他就这么拿去了?连个说法都没有?”私下里,阿济格粗声粗气地说道。
多铎当然也是跟着表示不满:“我就知道他想霸着镶白旗。”
“你们不要再说了。”多尔衮听不下去,“他把镶白旗给任何人都不会给我们的,而且其他大贝勒也不会同意的,额娘就是因此遭到记恨,这个问题你们俩个怎就想不明白?怎还纠缠不休?额娘拿她的命换了我们几个的命,你们再总这样出言不逊,早晚有一点丢了脑袋,辜负了额娘。”
被多尔衮一吼,两人再也不敢发出抱怨之声,虽说阿济格要比多尔衮年长很多岁,但只要多尔衮发话,都是听他的,多铎就更不用说了。
多尔衮冷声道:“不要把你们的仇恨写在脸上,这样无济于事!”
“那……那你说我们要怎么做?”阿济格不知所措。
“昨天蒙古的厄参台吉是不是投奔你来了?”多尔衮忽然问道。
“是啊,怎么了?”
“若是大汗要把他编入其他旗下,你别硬拦着。”
阿济格要极了面子,满心不愿意:“凭什么?是他自己来找我的,而且我都答应他了。”
“理由和不要妄想镶白旗一样,我们要增强实力,但完全不必靠急于收纳这么一点点人。我们没有人可以依靠,所以至少做到表面恭顺,不要给人罚我们的机会,这样才有机会翻身。”阿济格曾经因为厄参投奔一事惹怒皇太极,不但最后人没要到,反而还被罚钱罚物,得不偿失。
多尔衮清楚地知道,把握好平衡,在平衡中寻找机会,才是至关重要。
几句话说得阿济格和多铎只有听从的份,就连迟钝如阿济格,心中也生出凄凉。
无依无靠的三兄弟,如履薄冰,只有小心再小心,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以图发展。
多铎吞吞吐吐了半天,又说道:“哥,那你不想做旗主了?”
旗主当然是要做的,多尔衮心里也早已有了决定,只是这个决定不想让他两兄弟知道。
“慢慢来吧。”多尔衮敷衍了一句。
看着头脑简单的阿济格,对将来始终处于茫然无知状态,多尔衮的脸色黯了几分。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事情多更新时间比较乱,不好意思啊。。。(其实好像就从来没有不乱过。。。
64
64、携手共进心有灵
转眼便至次年天聪元年;多尔衮始终小心谨慎;并督促着他两兄弟不要犯错;尤其是阿济格;几乎金国每一次的军事行动他都参与其中,逐渐累积战功;只要不犯浑,就能慢慢在军中建立威信。而多铎似乎也太平了许多;不再动不动就和皇太极起争执,虽然多尔衮知道他心里还满是仇恨,但只要不惹事;就天下太平了。
四月里,浑河水面上的冰渐渐融化,一些不畏寒的鸟儿在湖面上追逐嬉戏,忽而钻入水中捕鱼,忽而扑着翅膀低空飞行,不时传来几声长鸣,悠扬清逸。
近岸边的水浅处还结着薄冰,洁白晶莹的冰反射着太阳的光芒,闪花了眼。
多尔衮站在岸边,用脚使劲踩了踩冰面,似乎在试这冰的硬度。
“那边危险,你过来,掉下去可不好了。”皇太极骑在马上提醒道。
多尔衮后退了几步,又找了一处已化开了的地方,就着河水洗了洗手,随后回到马上。
太阳就要落山,两人如同漫步一般,迎着夕阳行走在浑河岸上,背后拉出两道长长的影子。
“今天察哈尔的使者来,说袁崇焕正在日夜赶工,修筑大凌河、小凌河、锦州等城,与前不久从明朝那逃来的人密告的一样,看来确有其事。”皇太极忽然说道。
多尔衮料到他带自己出来就是为了说这事,等了半天他终于开口了。
“你和袁崇焕的书信往来也快半年了,你想拖时间,他也一样想拖。”多尔衮答道。
“你怎么看,我们接下来改如何应对?”
他还未与其他大贝勒商量,就先来和自己说,多尔衮多少还是感到有些意外,至少可以证明自己的看法对他来说是有分量的。“你想要打?”多尔衮反问。
皇太极点点头:“明军善守城,攻城本就是我们八旗军的弱项,一旦这些城池修好,我们要攻起来,就更难了。”
“在你看来,宁锦二城究竟是个什么地位呢?”
皇太极扭头看他:“你说呢?”
多尔衮跳下马背,捡了个石子,坐在了地上。
皇太极不由得笑了笑,也跟着下马,盘腿与他相对而坐。
多尔衮在地上画了圆圈,在圆圈的右上角画了一个点,又在这个点的右上角又画了一个圆点,口中依次指着这三个圆说道:“这分别是山海关、宁远、锦州,袁崇焕很聪明,他先建了宁远城,把防线向前推进了二百里,又在宁远的基础上,建了锦州,宁锦连成一线,像一把尖刀似的往我大金的疆土上插,对袁崇焕来说,宁锦二城意义重大。”他说着,又在宁锦两点上画了一个尖锐的三角。
皇太极环抱双臂,看着他画出的地图,一言不发,不置可否。
多尔衮瞟了他一眼,话锋一转:“可对我大金来说,却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句话显然说中了皇太极的心思,他毫不吝啬地露出笑容。
多尔衮继续道:“就算我们占了宁锦二城,若要派兵驻守屯田,对我们来说根本得不偿失。我们后方还有尚未收服的蒙古部落,还有烦人的毛文龙,我们不像明朝有那么多人,一旦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