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二世-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邹宏不置可否。不是他不想,而是他在犹豫。
“女儿,陛下确乃良配,更重要的是陛下如今不过弱冠之龄,假以时曰必将超越始皇帝陛下。族中长老也一直在劝为父寻得机会送入宫中,然为父却一直未曾答应,你可知为何?”
“父亲……”
“事到如今,女儿你倒害羞起来了!美女配英雄本乃天作之合,更遑论当今陛下实乃人中龙凤。”邹宏摸着颌下的花白胡须,自顾自的道。
“当初同诸子各派咸阳小聚之后,为父下定决心让我阴阳一派退隐山林,就此避世不出。可是你可知为何一年前为父会让你和你兄长两人来这咸阳求见陛下?并不惜寿元为陛下占得一卜、还将我阴阳一派珍藏数百年的轩辕神剑呈送给陛下?”
(未完待续)
第七十三章 元宵节
大秦历五十三年正月十五,这也是胡亥登基为帝的第三年。
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纷纷扬扬的雪花就开始从苍穹上飘落,不过一个时辰原本细小稀疏的雪花就变成密密麻麻的一片片鹅毛般大小的雪花从天下落下,不过几柱香的时间整个关中包括关外的山东等地已经尽皆被厚厚一层洁白大雪所覆盖,银装素裹,如梦似幻。
偏偏鹅毛大雪似从九天之上倾覆而下,片刻不停,拼尽全力洒落人间。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大秦历史上第一个元宵节变得格外不同。
从胡亥登基以来,自祭天求雨成功之后,似乎连老天爷都同原先不一样,开始格外的眷顾大秦,眷顾迫切想要过上安宁生活的数千万大秦黎民。
两年的时间,除五十一年那场大旱过后,无论是关中还是关外山东、山西、江南、江北乃至南越数郡,都是风调雨顺,没有涝也没有旱。
奔流不息的黄河和长江,也在这两年变得格外温顺,即便到了汛期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决口之事。除了五十二年夏天三天的暴雨,让长江和黄河几处险滩有些决口的趋势外,再没有一处简陋的堤坝发生险情。
好在胡亥早有准备,被俘的三十万项梁降兵,在修筑完善陈郡、砀郡、泗水、东郡这四郡因为项梁大军毁坏的道路之后,二十万人分别赶赴黄河和长江两条大河仅有的几处险滩防洪堵堤。所以在大雨初来的时候,几处险滩附近已经准备了大量的沙袋和砖石以供不时之需。
胡亥最担心的就是一旦降下大雨之后,没有任何堤坝设施的黄河改道和长江决口。这对正在休养生息的大秦而言,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好在天公还算作美,没有出现胡亥最为担心的事情。
楚地降兵仅剩的十万人,如今正在淮河跟随尚坊墨家工匠勘探淮河地形,加固堤坝。而连接淮河两岸的第一座桥梁。想来今年就能够动工开建。
有了治理淮河的经验再加上在淮河上搭建大桥的技术积累,想来不远的将来就算在河流量和宽度上都要远超淮河的黄河和长江等众多的大河上修筑堤坝将会容易的多,就算修筑桥梁想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胡亥从来没有小看华夏先民们的智慧。而且他深信自己一定活着看到那一天出现。
年余的风调雨顺。再加上这一次的大雪,无不预示着大秦历五十三年至少在现在看来又将会是一个好年景。在胡亥已经连续减免天下税赋三年的前提下,百姓们的生活想来将会比五十二年更要好。
瑞雪兆丰年,这是老天赐给大秦最好的礼物。
黑色做为大秦国色。作为咸阳乃至关中所有大型建筑的主色调,同已经包裹住整个咸阳、关中的白雪银妆交相辉映,在这个雪夜显得格外的庄严和肃穆。
咸阳城。一条条的街道上一盏盏由尚坊依照胡亥画出来的样式赶制出来的无数灯笼早在正月十四晚上就已经由专人挂上了咸阳城的大街小巷。
兰池宫前的兰池岸边包括兰池内,同样也被放满了各样的灯笼,无边的落雪之下,更显得如梦似幻。
到了正月十五,天没有黑无数盏或挂在树上或挂在屋檐下的大大小小的灯笼就已经尽皆被点燃,从天而降一刻没有停歇的纷扬鹅毛大雪衬着柔和的或橘黄色、或红色的灯光,今夜的咸阳城注定将会是一个不夜城。
咸阳宫广场上。更是布满了小则巴掌大小,大则数丈乃至**丈的各种模样的灯笼。
出现在咸阳城各处的所有灯笼,胡亥只是提供了最简便的样式,有了胡亥提供的思路,再加上尚坊有着无数的材料。当然最重要的是纸,剩余的灯笼都是尚坊工匠发挥自己的想像制作出来的。
在点缀咸阳宫广场的无数样式各异的灯笼中,有九盏灯笼最为显眼。其中六盏灯笼分别是龙、凤凰、朱雀、玄武、两只模样不同尽皆肋生双翅的猛虎等六种形状。
显然,这六盏灯笼都是借鉴了皇帝的五支嫡系大军白虎、青龙、朱雀、玄武以及虎贲军的标识制作出来的。
剩余三盏矗立在六盏灯笼中央的三盏尽皆高达九丈的巨大灯笼分别是玄鸟、英烈塔以及一副异常巨大的巨幅大秦地图!
玄鸟灯笼神异非常栩栩如生;高达九丈的完全用竹子和纸张制作出来的英烈塔模型上,每一层都布满了无数各式身穿铠甲却散发着迷蒙光芒的秦军兵卒模样的小人灯笼,他们是大秦的支柱。
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最中央的那副高达九丈宽达六丈的巨幅大秦地图灯笼了。每一个郡都用一种不同颜色的纸张裱糊起来,散发着别样的光芒,尤其夺目。
毫无疑问,英烈塔灯笼和地图灯笼都是胡亥弄出来的玩意了。显然,尚坊工匠们忠实的执行了胡亥的要求,而且制作出来的效果还远远超出胡亥的预期。
天不黑,无数的咸阳百姓包括从关中各郡赶来咸阳的百姓就已经出门,开始赏灯了!咸阳城无数的世家贵族、富户府中的公子小姐们,也都盛装三五成群的走出府门,与民同乐。
大秦皇家学院杂学院的学子们,也在咸阳宫广场上搭建了舞台,进行着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的表演。俳优、角抵、脚戏、杂耍等等,轮番上场,不时引得围观百姓的阵阵欢呼声。
无数的孩童在雪地中无忧无虑的奔跑着,打着雪仗,娇嫩的声音穿透重重雪墓,回荡在咸阳城不夜的夜空中。
走在咸阳宫广场前大道上的胡亥,看着一个个顶着大雪出行赏灯、面带笑容、精气神十足的百姓,耳畔簌簌的雪音无声落下,听着孩童们欢快的呼声,心中突然前所未有的满足。
同李嫉、丽妃、虞姬几女吃过大秦版元宵,胡亥就出宫了。虽然几女都想同皇帝一起出来夜游咸阳城连带着赏灯,因为即便他们在宫中也听说了皇帝为了这第一次的元宵节准备了满城的灯笼,不用看,光是想想漫天的大雪中看着布满咸阳城的各式灯笼,就已经心旷神怡了。
可是,几女都是大腹便便,自然不能出行。所以依然是胡亥一人便装出宫了,当然胡亥身边少不了龙冰和龙雪两个娇艳的双胞姐妹花。
第七十四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
同身材高大的胡亥相比,同样穿着由胡忠敬献上来的珍贵皮毛制作出来的皮帽、披风的两女,犹如身材娇小玲珑此刻看起来更像两只可爱的毛茸茸宠物。
当然,即便两女真的是宠物,也只能是胡亥一人的宠物。
胡亥收回遐思,回头就发现龙冰和龙雪两姐妹正圆瞪着亮晶晶美眸看着咸阳宫广场上汹涌的人潮中时隐时现的各式灯笼,两女眼中那亮晶晶的好奇和惊讶之色,让胡亥哑然失笑。
到此刻胡亥才想起,自己这个活了两世的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忽略了两女的年纪。要知道,过完这个年两女也才不过是刚刚到行笄礼的年纪。
十六岁,在后世的华夏,刚刚正是如花的少女岁月。可是因为天天跟在自己身边,两女似乎根本没有所谓的少女时光,更不用说她们曾经在黑冰台受训的那七八年时间了。
漫天的鹅毛大雪一刻不停的落下,这出来才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在胡亥的皮帽和披风上就已经积下了厚厚一层。两女的身上同样如此。
胡亥骤然停步,让一直好奇的看着四周的龙冰和龙雪两女一时没收住脚步顿时齐齐撞在胡亥身上。
“啊!陛……”龙冰和龙雪两女同时发出一声低低的娇呼。
“嘘!”
胡亥将手放在嘴边,示意两女噤声。
看着同时慌忙用白嫩嫩小手捂住红唇的两女,胡亥心中忍不住一荡。两女那如受惊的小兔子般娇俏可爱的样子,实在是通杀一片。
好在胡亥周围一直有大批龙卫府亲卫不动声色的分开行人,将胡亥以及龙冰和龙雪两女护在中间同周围汹涌的人群隔开,否则怕是周围的男人们看到哈喇子要流一地了。
胡亥赶紧撇开自己的眼光,然后用手轻轻拂下两女头上和肩上的雪花,感受着那雪花在手掌中融化带来的冰凉感觉,火热的心缓缓平静下来。
“你们两不用跟在朕身边,想看就自己去看吧。朕今天出来本就是为了赏灯,去吧!”胡亥微笑着看着龙冰和龙雪姐妹俩,柔声道。
龙冰是姐姐,虽然只比龙雪大上那么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但是她却要比龙雪要成熟了许多。刚刚胡亥看着自己姐妹两人那一瞬间的失神和眼中的炙热,龙冰看的一清二楚。
从懂事起,龙冰就知道自己姐妹两人如果不是在黑冰台中,怕是早就成为某一权贵家中的玩物了。这就如很多因为种种灾祸而进入黑冰台的死士一样,他们不仅不怨恨黑冰台让他们失聪变哑,反而很多人都对黑冰台抱有深深的感激。
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没有黑冰台三老,他们说不定早就死在了某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从当初作为四个唯一的女死士派到胡亥身边开始,龙冰就知道自己姐妹两的命运将会是什么。已经到了皇帝身边,这天下,再也不可能会有任何一个人敢要她们。
紧张和期待过去了许久,年轻的皇帝没有对自己姐妹两人有任何非分的动作,更不要说临幸了,紧接着两女就被调去保护丽妃和虞姬了。
庆幸之余如果说不失落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随着龙娇和龙媚两女怀孕,咸阳宫由御林军以及大批龙卫府女姓亲卫接过咸阳宫的曰常保卫,自己姐妹两人再次被皇帝调到了身边。
很长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皇帝对自己姐妹两人除了曰常的事物处理外,根本没有做出任何符合他皇帝身份的事情。让龙冰一直以为皇帝根本看不上自己姐妹两人。
可是刚刚皇帝那一瞬间的失神以及替自己姐妹两拂雪的动作都告诉龙冰,皇帝不是看不上自己姐妹两人,而是皇帝在控制自己。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是却让龙冰心中一下开朗了许多。
龙冰看了一眼龙雪,然后低下头不说话。
灯笼是好看,但是呆在皇帝身边似乎要比灯笼好的太多。
看到姐姐的动作,心灵相通的同胞姐妹,龙雪自然紧紧跟随姐姐的脚步。虽然很想去。
对于龙冰用沉默表示拒绝,胡亥知道即便自己再说下去,这两个小妮子也不会离开自己单独去赏灯,虽然她们都很想去。
“呵呵,那好,朕陪你们两人赏灯!走!”胡亥笑着转身朝前行去。
龙冰和龙雪两女连忙亦步亦趋的紧紧跟在胡亥身后。
咸阳城今夜的人流异乎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