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狂人 >

第453部分

民国狂人-第453部分

小说: 民国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商人在两江地区的生存活动空间。
    自从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日本趁着中国动荡的局势,对中国内地的各种矿产资源进行疯狂收购和掠夺。北方太远王进管不着,可是如今两江地区已经完全是他的势力范围,他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情况继续下去,让日本人用从中国采掘的矿产壮大自己!
    由于王进的行事手法低调,在外面闹哄哄乱成一团的时候,几乎悄无声息做完了这些动作。等到日本人从其它省份的纠纷中腾出手来的时候,却是已经发现在两江地区日本商业势力几乎被排挤怠尽,就算想再动手也晚了!
    “八噶,真是一个无耻之极的混蛋……”日本人怒骂。
    “王进这个混蛋,把老子害得这么惨,竟然闷声不响的捞了这么大好处。真是个阴险小人!”这是其它省份都督的集体意见。
    他们这一次,可确实被王进给坑惨了。不说‘排日’浪潮给市面上带来的萧条,在日本侨民和当地民众之间爆发冲突时,军政府在处理时是多么的为难和郁闷,就是交恶了日本人也够他们以后好好喝上一壶的。
    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安徽依旧有条不紊的继续发展,并没有受到最近一段时间风潮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最近动荡不安的局势,不少外省富豪拖家带口定居安徽。王进的名头虽然不怎么好,但是在保境安民上面还是很有口碑的。
    又是一年的梅雨季节,王进不放心淮河水患,辞别家人每日奔波于淮河两岸。在从淮北回合肥的半路遭遇伏击,幸好随身所带的亲卫团战力不凡,在慌乱一阵之后迅速稳定住阵脚,牢牢的将王进保护起来。
    激烈的枪声惊动了附近民兵,在民兵武装赶到之后两面夹击,轻松将伏击敌人全部剿灭。可让王进恼火不已的是,伏击敌人竟然拼死顽抗竟然无一俘虏。问不出幕后的主使,只能将一腔怒火发泄到内务部和社会部头上。
    王都督遇刺的消息像风一样吹遍整个安徽,传播到大江南北。外人对于此事心态不一,有震惊,有愤怒,有默然,有幸灾乐祸,甚至还有不少遗憾的。但是不管他们是何种心态,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纷纷发电慰问,不让人后……
    王进没有理会外人到底是什么心思,安徽境内竟然一下子出现近三百全副武装的敌人,想想都让人觉得不寒而栗。在处置了负责安徽安全工作的各部官员之后,在王进的强力手腕之下,安徽进行了一次规模浩大,轰轰烈烈的户籍整理行动……

第二百二十五章 户籍

    天空艳阳高照热浪滚滚,春末季节便让两淮大地有了夏日的炽烈……
    **子镇通往黄山县城的土路上,一行车马缓缓前进,卷起一片片土黄色浮尘。
    “我说老石啊,小石头的身体刚刚好些,吃得消吗?”一位身着土灰色衣裳的壮年大汉,手里牵着一男一女两名小孩,扭头冲着身边驾驶牛车的老汉担忧道。
    “放心吧大牛,没问题的!”驾车老汉拍了拍牛车车身,回头看了一眼窝在车上的妻子儿女,粗糙的老手挥了挥:“大牛,让你家两个娃上车,大热天的走起来多累啊?”
    叫大牛的汉子也没客气,一手一个提着儿女放上了牛车。安置好孩子后他摸了一把脸上的油汗,揪了揪一路同行的乡亲们,有些不满的嘀咕道:“军政府这也太急了吧……”
    “嘘,你少说两句,小心祸从口出!”赶车老汉吃了一惊,瞪了一眼大牛轻甩了几个响亮鞭花,不满道:“军政府免费替咱们办理户籍和身份证,这是好事一件啊,你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没有,当然没有不满的,只是觉得时间太赶……”大牛摸着青茬脑袋一脸憨笑。
    “就你事多,我还觉得时间太晚了呢!”赶车老汉一脸的憧憬:“安徽公民的正式身份啊,我石老汉可是盼了一年多时间捏。本来还想着要是再不能入籍的话,咬咬牙拿出全家的积蓄请村长帮忙打点一下,没想到瞌睡军政府便送来了枕头……”
    急急赶路的石老汉和大牛一家,还有同行的乡亲们,都是**子村最近一两年来逃难而来的流民,就连**子村也是当地少量土著和外来流民共同组成的新村庄。
    要说在**子村的生活,比起之前颠沛流离强得太多。不仅仅生活安稳,在当地乡老和田庄的组织下,也不愁没有活计,每月除了填补家用,还能剩余上百铜子。虽然日子依然穷苦,但是比起之前朝不保夕可要强得太多。
    日子有了保障,心思便活络开了。尤其是本地户籍与暂住居民之间的天大差别,而很不幸的是他就是那暂住证拥有者。本地户籍所拥有的福利保障政策实在让他眼红不已,哪家流民不想尽快成为本地户籍拥有者?
    不说本地户籍所拥有的那些福利政策,单单就医疗保险和子女上学的便利,就让家里有不少小孩的石老汉眼红不已。想想吧,只要能够拥有本地户籍,小病能报销一半,大病更是能报销六层以上,而且上学全免学费,只需要提供中午的午餐费用即可,这对于日子才刚刚好转的贫苦家庭而言,是多么大的臂助根本不用多说。
    可是此时的安徽已经不是当初百废待新的摸样,对于外来人口的管理严格了许多,不是有几个乡邻亲朋担保就能入籍的时候。石老汉虽然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遇到不少以往的乡邻,也一直在想办法帮助家人入籍,但是刚刚挣拖温饱的石家,可没有这样大的财力疏通上下。
    是的,想要入籍安徽,除了符合条件慢慢熬资历之外,还能用白花花的大洋和大量的投资轻松入籍,当然还要有同样身家地位的人担保才成。石家和**子村的新居民们都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只能强忍住心头的羡慕嫉妒恨,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暂住居民,花费更多的代价和努力,享受本地居民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和福利。
    不就是一人花几十文钱帮家人买保险,送孩子上学虽然要上交不菲的学费,但在家里日子变好的时候,咬一咬牙也就过去了。中国的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有一丁点可能,他们都愿意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投注全部身家!
    不得不说,保险真是个好玩意。本来思想传统老旧的石老汉根本就看不上这些,来到**子村的时候对于村民们津津乐道的保险摸不着头脑,也根本不愿意投钱参与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在他看来钱还是留在自己手上放心。
    可是不久之后村子里发生的两件事情,却彻底的改变了他的看法,在询问过知情人士的意见之后,毫不犹豫的将刚刚赚到一点余钱帮家里人全部买了一遍保险。
    话说在**子村有两户人家,一家姓李一家姓张,李姓人家是本地人士,而张姓人家则和石老汉家一样都是流民家庭。就在石老汉家定居下来刚刚才三个月,李家和张家的小子同时得了重症。
    两家的家底其实差不了多少,可是李家由于买了医疗保险,李家小子在黄山县城里最好的医院接受治疗,而且花费还在李家的承受范围之内。有医疗保险支撑着,治疗的绝大部分费用都有保险公司承担,没过一月就治好了病。
    可是张家就不同了,没买保险就只能自家承担。县城医院不菲的开销根本就不是没什么家底的张家人能够承受得起,找了乡下的土郎中勉勉强强将病拖住,不至于迅速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俗话说久病拖垮家,张家也因为孩子的病症被拖得家徒四壁穷困不已。最后要不是村长看不过眼,找到部队里的战友还有乡镇帮忙申请贫困救助,将孩子弄到县城医院救治,这才保下一条命来。
    可就算如此,张家已经欠了一屁股外债,他们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估计都得在温饱线上挣扎,想要脱贫致富估计得要很多年之后了……
    这样残酷的现实,在加上村长适时的宣传鼓动,再是个傻子也知道买保险以防万一。石老汉和大牛家也是在那时毫不犹豫为家人买上一份保险。花费不多,能用一块大洋的价格为全家买个心安也好不是?
    只是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前几天刚刚传出督军遇刺,紧张的气氛还没过去就接到了村长的通知,他们这些居住超过一年的暂住居民,在有本地居民作保的前提下,居然能够加入安徽户籍拉……

第二百二十六章 各方反应

    石老汉一家和村民们随着**子村村长抵达黄山县城,拥有本地户籍的村民直接到军政府户籍部门报道,然后由军政府工作人员统一组织安排照相登记,最后在警察局做完档案就成功完事,只等着日后警察局颁发身份证即可……
    像石老汉这样流民家庭可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在村长的带领下首先要到民政部门登记报备,然后在警察局由担保人签字画押,警察局盖章确认之后,最后拿着警察局盖章文件到户籍部门申请入籍**子村。这还仅仅是入籍而已,至于身份证神马的还要多等上几个月才能办理,在这期间想出远门还得村镇两级行政部门的介绍信。
    不过,虽然手续烦琐让人疲惫不堪,但心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流民家庭却是个个精神亢奋,迫不及待的想要尽快领取到那一份土黄色户籍小本本。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以后生活的希望,也是子孙后代生活和发展的保证……
    安徽大佬王进遇刺,外界所有人都想要知道王进的反应。至于是什么人刺杀王进,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明白人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现在就要看安徽的反应还有王进是如何应对的,是不是能顶住强大的鸭梨奋起报复?
    可是任谁都没有料到,安徽最初始的反应并不是对日本人进行疯狂报复,而是轰轰烈烈的对内部进行大整顿。单单就是对上千万人进行户籍重新登记还有免费的身份证办理,就足以让其它势力惊得目瞪口呆,这得花多少冤枉钱啊?
    可能普通人对此还没什么感觉,只是认为安徽军政府没事瞎折腾。可是各地军阀和有一定行政管理经验的人就不这么看了,他们心中除了吃惊还是吃惊,上千万人的户籍还有身份证办理和档案建立,其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还有财力,想想都让他们觉得砸舌不已。
    不说其它,单单上千万份户籍本就是一笔可观的开支,更别说几百万张免费照片,花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照相对于这时代的人来说绝对是个奢侈的活动,可是安徽硬是眼都不眨一下为旗下子民免费提供照相机会,尽管安徽收购了德国和美国几家规摸不小的照相机和胶卷生产企业,可这笔开支依旧让知道内情的人士砸舌不已。
    安徽的富裕再一次震撼了所有的军阀势力,有钱,实在是太有钱了……
    “狗日的王进……”袁世凯愤愤不平骂道。怎么也掩饰不住眼中的羡慕嫉妒恨。想想真是泄气得很,北洋家大业大地盘大,不论是在资源还是人力方面都比安徽要强上太多,可看看日子过得有多紧张,时常还要向洋大爷们卑躬屈膝的请求贷款维持生计……
    他就不明白了,安徽搞的那一套也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啊,怎么能有钱到这种地步捏?想不通啊想不通,一股深深的挫败感涌上心头。
    和袁世凯有相同想法的不在少数,各地军阀心思各异看待安徽的举动。黎元洪急忙和安徽联络感情,最近两次被日本公使烦的时候,他和安徽的关系搞得有点僵,他可不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