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内-第9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俊抽着烟,脸色很凝重,白湖窝案的发展,也已超出了他的预料。他最初的目的,只是彻底清查白湖县的案子,杀鸡儆猴,通过查办方汝成、郭元忠等一干贪官,整肃白湖县乃至潜州市的官场风气,令得灾后救助工作和重建工作能够顺利展开,令得本该属于灾民的救助款能够全额发放到群众手中。
当然,也有立威的意图在内。
这也是新官上任必须要做的动作。
虽然他的职务是潜州市长,职责是主管经济建设工作,但柳俊从来也不会仅仅将自己束缚在这个人为的规则里。他一直坚定不移地认为,建立良好的官场风气,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才是保证经济可以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因此,纵然是市长,他也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然而现在,管永清被牵扯出来,案子已经明显扩大化了。官场的人际关系,历来是最复杂的。方汝成担任白湖县委书记多年,敢于肆无忌惮的在白湖县胡作非为,必定有自己的关系网。可以预见的是。与他有牵扯的,绝不止一个江城市委书记管永清,市直单位的负责人,肯定也会有人牵连进去。
潜州市的官场地震,已经不可避免的引发了。
他理解刘辉的焦虑,他自己也同样焦虑。案情越重大,牵涉的人员越多,办案的时间就越长,干部们人心惶惶,很明显会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
至于他柳市长在潜州干部心目中的形象,估计和“魔王”也相差无几了。
这个且不去管他!
“书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柳俊沉声说道。
刘辉望他一眼,缓缓点头。
柳俊没有说大话套话,也就等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这件事情上,柳俊不会置身事外。
这个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震响起来,刘辉走过去,拿起话筒。
“段书记?嗯,我在办公室……柳俊同志也在……好,我们等你!”
第1042章 平衡
应该说,段定远给予了刘辉充分的尊重。以省委副书记之尊。完全可以请刘辉和柳俊去白湖县见他。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亲自从白湖县赶回来,找刘辉和柳俊通报情况。
这个自然还是因为刘辉的老资格所致。
与段定远一起过来的,是省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陈主任。陈主任领导的那个办案小组,负责对方汝成的审讯。白湖窝案,无疑以方汝成最为重要,段定远安排省纪委直属的亲信干部主审方汝成,理所当然。
段定远主动找刘辉沟通情况,是程序所必须的,查处潜州市的案子,将潜州市委抛过一边,显然并不合适。但同时也邀请柳俊参与,却是很给面子了。
毕竟柳俊只是市委副书记,二把手,又如此年轻,段定远原本可以不必对他这般客气。
估计还是看在柳衙内背后两位大佬的面上。
大家见面没有过多寒暄,握了握手,刘辉就请段定远在待客区的长沙发上落座。论年纪,刘辉比段定远年长,但段定远是上级,对刘辉很客气。刘辉自也要报之以李,不能僭越。
段定远坐了主位,陈主任坐在右侧,刘辉和柳俊并排坐在左侧。
“刘书记,柳市长,我过来和陈主任过来,和你们两位通报一下关于白湖县窝案的调查进展情况。”段定远说道,脸色严峻。
刘辉和柳俊微微颔首,也不吭声。尽管他们已经大致知道了情况,但由段定远正式向他们通报,才是合乎程序的。
“陈主任,请你向刘书记和柳市长通报情况吧!”段定远望向陈主任,说道。
陈主任四十岁左右,中等身材,和段定远一样,神情严肃,不苟言笑。省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管辖A省西部八个地市的违纪案件承办,以前柳俊在玉兰市供职的时候,与陈主任没打过什么交道。此人能得到段定远的看重,料必也是个有本事的。
“刘书记,柳市长,我们在审讯方汝成的过程中,方汝成交代了一些问题,与潜州市委常委,江城市委书记管永清同志有一定的关联。”陈主任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
刘辉和柳俊又是微微颔首。
“根据方汝成交代,管永清在担任白湖县委书记期间。曾经收受部分乡镇干部的现金和物资贿赂,为他们调整职务。涉嫌权钱交易,严重违反了党的相关纪律。”陈主任措词很谨慎,暂时将管永清的行为界定在违反党纪的范围内。接下来,陈主任谈了他们核实的一部分情况,证明管永清确实是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刘辉和柳俊的脸色,益发的严峻起来。
“另外,方汝成还交代了关于潜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朱炎同志的一些违纪问题……”陈主任目视潜州市的两位党政一把手,不徐不疾的介绍着情况,刘辉和柳俊却是愈加的惊心。除了管永清和朱炎,市直部门还有好几个正副处级干部被牵连了进去,都是方汝成、郭元忠等人为了立功交代出来的。
这事越搞越大了。
陈主任只负责介绍情况,都是照着本子,一板一眼的读出来,不带半分感情色彩。介绍完之后,马上紧闭双唇,不再多说一个字。
段定远望着刘辉,眼神很沉静。
刘辉缓缓伸手抓起一支烟,叼在嘴上,双眉紧蹙,迟迟不曾开口。
“段书记、刘书记、陈主任。我谈谈我的看法吧。”这个时候,柳俊开口了,礼貌地冲段定远等人点了点头,不徐不疾地说道。
“柳市长请讲。”段定远嘴角牵动一下,算是露出了一丝笑意。自从段定远到潜州,对柳俊就保持着相当的礼貌。以他的年龄和职位来说,可谓是破格的礼遇了。
事实上,段定远一直对柳俊怀着浓厚的好奇之意。身为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段定远很清楚省里目前的政治态势。这个小柳,可是同时不被省委一号二号待见。若是换在别的省市,不管柳俊的后台再硬,背景再大,基本上也只有调离一条路可走。但柳俊偏偏就没走,在中央党校溜达一圈,又回到了A省,职务不降反升,扎扎实实坐到了地级市市长的宝座上。顺带着还捞了个全国抗洪抢险二级英模的荣誉称号。这个可不仅仅是有个好老子好岳父那么简单了。
省级乃至更高层面的派系斗争,从来都不是表面看来那个样子的。也不能单纯的去比较某人和某人党内职务的高低。而是巨大势力的博弈。
柳俊在A省的处境,料必严玉成和柳晋才都是十分清楚的。如果柳俊只是严柳系的后起之秀,储备接替人,单纯从有利于柳俊个人前途的角度出发,严柳断然不会让柳俊再回A省这个大漩涡里来煎熬。既然将柳俊派回来,只能有一个解释:严玉成和柳晋才都认为,柳俊已经具备了同时与瞿浩锦邰惟清较劲的实力。
这是一个很令人震惊的推断。
但段定远相信,这是最合理的解释。因为他知道,靳秀实与何延安,都对柳俊表示了明确的支持,乃至于曾经与柳俊严重对立的丁玉舟,也彻底转变了态度。改为支持柳俊。柳俊尽管年轻,职务虽然只是正厅,却明白无误的成为了A省第三股大势力的旗标人物。
甚至柳俊此番出任潜州市长,后面还有李治国副主席和洪总理的声音。
能够同时得到严玉成柳晋才靳秀实何延安乃至李副主席和洪总理的推许,本身就昭示了柳俊的卓尔不凡。一个庸才,无论如何是当不起如此看重的。
因此见柳俊开口,段定远立即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甚至比应对刘辉还要认真。
某种意义上说,段定远此刻面对的,乃是A省三鼎足之中的一足!
“反腐倡廉,是我党的既定方针,这个不能含糊。凡是有问题的干部,我认为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柳俊缓缓说道。
段定远微微点头,刘辉的脸色却黑了几分。
“但是,反腐倡廉,也是为了更好开展经济建设工作服务的,目的是纯洁我党的干部队伍,这个大前提不能丢。所以,我郑重向段书记和省市联合专案组,此案应该加快侦办速度,争取早日结案。这对安定潜州干部群众的人心,稳定局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潜州今年遭了大洪灾,安置受灾群众和灾后重建工作任务很重,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大环境来配合!”柳俊语速很慢,几乎是一字一句,将自己的意见表述得清清楚楚。
刘辉轻轻舒了口气。柳俊说的话,正是他也想说的。只是,他现今的身份,比柳俊尴尬得多,虽然陈主任在介绍案情的时候,并未将小齐“揭发”张阿姨的情况当面说出来,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抛开这个不谈。他主政潜州超过十年,无论管永清、方汝成、郭元忠,都是他提拔起来的干部,如今一个个出了大问题,令得刘辉先就气短三分。如果他要求控制范围,早日结案,不免要遭人怀疑,他在护犊子。
看来他决定出席招待宗大福和互利租赁公司的宴会,是正确的。柳俊已经接过了他递出的橄榄枝,和他站在了同一条战壕里。
柳俊刚到潜州不久,与潜州本地干部没有什么牵连,更谈不上故交旧部。而且白湖窝案,就是由柳俊的审计引发的,他说这番话,名正言顺,任谁也不能怀疑他的“居心”段定远的双眉微微一蹙。
他亲自赶赴潜州,督办白湖窝案,明面上是表示了省委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高度重视,暗地里,却是带有“任务”的。督办白湖窝案,深挖细查,引发潜州官场震动,要达成两个目的,其一是打破刘辉等靳系干部与柳俊所代表的何系干部的联盟。这个案子由柳俊引发,导致刘辉极其被动,刘辉心里不可能没有疙瘩。事情闹得越大,刘辉越被动,心里的疙瘩就越甚。如果刘辉对柳俊的观感变得恶劣,再有靳秀实居间协调,也无法有效整合两派势力。其二,就是更进一步,打击刘辉的威信,寻找合适的机会,将刘辉换下来。
无疑,柳俊已经看清楚了他的底牌,故而抢在刘辉之前开口表态。言辞虽然委婉,态度却十分明朗。撇开其他的不谈。就事论事,柳俊的意见是很有道理。反腐倡廉,是为地方干部队伍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起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潜州刚刚遭了大灾,灾后重建才是最重要的任务。省纪委不管不顾,长驻潜州深挖细查,显然也是会影响到灾后重建的工作。
凡事都需要掌握一个度。
“刘书记,你的意见呢?”段定远望向刘辉,问道。
刘辉沉声说道:“我赞同柳市长的意见,此案要尽早结案!如果专案组人手不够,潜州市纪委和政法委,还可以再抽调得力干部予以支援。”段定远沉吟一阵,缓缓说道:“原则上,我也同意柳俊同志的意见。专案组会加快办案的进度。至于人手问题,暂时不必要再增加!”
第1043章 步调一致
柳俊回到家里,严菲没有像以往那样笑着迎上前来。
自从菲菲带着儿子过来之后。只要不是非去不可的应酬,柳俊一般都会推掉,回家陪老婆孩子一起吃饭,享受天伦之乐。
菲菲此番做了在潜州长住的打算。估计要等阳阳上幼儿园再考虑是否回京去住了。柳俊觉得这个完全没有必要作为考虑的因素。
记得上辈子看过一个电视剧,什么名字不记得了,那里面的女主角就对孩子的教育有过一段“精辟”的表述:小孩上不了好的小学,就很难考上好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