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内-第16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不喜欢这种情况。
柳俊,俨然已经成为A省很多问题干部头顶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现在好了,刘书记终于发威了。
就说了,中央不会容许有人这么胡闹的嘛。
至于新任的统战部长刘丹泉,大家倒并不怎么关注。尽管大家还不大清楚刘丹泉的政治理念,不过,想来不会和柳俊是一条道上的人。至不济也不会像周成培那样,跟着柳俊和刘飞鹏唱对台戏。不然,何必多此一举?
当然了,这都是大家的猜测,内情到底如何,普通干部又怎能知晓得那么清楚?
至少在秋水酒店的包厢里,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周成培和柳俊有说有笑的。
周成培就要离开A省,柳俊在秋水酒店宴请他一家子吃个便饭,算是践行。其实照很多人的想法,柳俊这么做,又是“不该”柳俊在A省太强势,已经引起中央的不安了,做出了明确的反应。这个时候,就该保持低调,与周成培划清界线。还请他吃什么饭啊?明着告诉别人,你们“拉帮结伙”但柳衙内行事,一贯出人意表。
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他又岂会在意?
如同靳有为说的那样,牛人都是这么个德行,任何事都不能影响他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哈哈,这就是晓慧吧?我听说过你,很有才华的青年导演,很不错啊。”柳俊笑着说道。
在这位传奇省长面前,周晓慧多少有点拘谨,脸红红的说道:“多谢省长夸奖。我……我还做得很不够……”照说,周晓慧自幼生长在官宦家庭,父亲官至副部级大员,自己又在演艺界工作,独当一面的导演,见过很多大世面了。但在柳俊面前,周晓慧就是忍不住紧张,都不敢和柳俊的目光相对。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紧张什么。
柳俊看上去,是如此和气。
柳俊微笑道:“不急,事业要一步一个台阶的来,步子不能迈得太快。你现在已经独当一面了,这就是很好的起步,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成为大导演的。”和小羽在一起的时候,小羽偶尔也会跟柳俊提到周晓慧,说她很有才华,虽然年轻,在导演这个岗位上,颇能胜任,已经展现出一定的天赋。
当初凤凰影视公司安排周晓慧这个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小姑娘担纲挑大梁,主持一部电视剧的拍摄,引起了很多人的震惊。说白了,这就是一个“交易”柳俊不动声色的将周成培绑上了自己的战车。不管周晓慧是不是才堪大用,周成培在A省一天,或者说柳俊在A省一天,周晓慧均将是凤凰影视力挺的对象。
胖大海还担心小羽年轻,分不清轻重,专门跟小羽谈过这中间的“利害得失”只要是对俊少有利的,就不要在意钱。
其实小羽是很聪明的,经过这些年的磨练,早已不是当初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这个又何消胖大海吩咐?不过周晓慧自己好本事,那就再好不过了。皆大欢喜。
柳俊知道了这个情况,也自高兴。
周晓慧红着脸点头,低声说道:“是的,柳省长,我记住您的话了。”周成培在一旁听着柳俊和女儿的对答,满脸笑容,心里头暗暗叹气。女儿还以为她被凤凰影视公司看重,真的是因为自己的才华呢。
当然这个事情,周成培是绝不会对周晓慧提起的。他对这个女儿,满怀宠爱,雅不愿她受到什么伤害,哪怕是无心的伤害,都不行。
因为女儿的关系,自己都受了“牵连”但周成培不后悔。
他很清楚,政治上,潮起潮落,有进有退是很正常的事情。别看这回是被调整了,也不见得就是坏事。至少对于柳俊来说,他现在是“有功之臣”为了柳俊,他受了“委屈”相信柳俊会记住这一点的。今天柳俊能够请他全家吃饭,就是很好的证明。
当初周成培也是经过再三考虑,才最终决定向柳俊靠拢的,也不仅仅是因为周晓慧的关系。周成培五十几岁,在别人眼里,他的分管工作有点“冷门”没有过硬的后台,政治前途基本上就这样了。能够副部级终老,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天大的造化。周成培自己可不是这么想的。到了他这个级别,年纪又还差几年才到线,谁心里没有一点想法?
周成培决定向柳俊靠拢,严柳两位巨头的存在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周成培对柳俊行事作风的剖析。柳俊跋扈也罢,强势也罢,另类也罢,都不是周成培最关注的。他真正在意的,是柳俊的“念旧”和“归功下属”的作风。
周成培也是文科出身,受我国古典文化传统的影响比较深。在他看来,上位者只要具备了柳俊这两个优点,就是值得追随的。
那种过河拆桥的领导,才真的值得警惕。
“成培同志,对于你自己以后的工作安排,有什么想法?”酒过三巡之后,柳俊很随意地问道。
“不知道组织上是怎么考虑的。作为我个人来说,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周成培谨慎地答道。其实这个事情,才是他比较焦虑的。调令里并没有明确他的新职务,只说另有任用,也就是说,他暂时被“挂”起来了。由此也可以推断,这次调整,是非正常的,有大人物硬生生的一手促成了此事。不过周成培担心,这个时候向柳俊提“条件”会引起柳俊的反感,以为自己在要挟。
柳俊摆了摆手,说道:“干部调配,当然应该服从组织安排。我们这也是闲聊。我个人的意见呢,你以前从事党务工作和统战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如果今后能够从事一下经济领域的工作,可能更加合适。应该全面发展嘛。”周成培不由大感欣喜。柳俊既然这么说,肯定会有所安排。
“是的,省长,如果能够从事经济领域的工作,那就太好了,我正想补上这一课。”周成培恭谨地答道。
第1875章 刘丹泉的立场
柳俊从秋水酒店回家的时候,才知道新任统战部长刘丹泉已经到了常委院十八号楼,就在客厅坐等,正和严菲笑语盈盈的,似乎聊得很投机。
刘丹泉这是遵循着惯例,上任之初,先期拜访班子里的同志。尤其是刘飞鹏和柳俊这两位班长家里,是一定要露个面的。
照说柳俊不在家,她就不应该登门。但她是女同志,却没有这个顾忌。省长不在没关系,可以和省长夫人聊聊嘛,一样的可以联络感情。
只是刘丹泉再也没有想到,柳省长的夫人,竟然是如此的美丽迷人。纵算同样身为女性,刘丹泉也几乎立即就对严菲入了“迷”当真是我见犹怜。
刘丹泉知道柳俊的夫人是严玉成的千金,心里头暗暗纳罕,真闹不明白,威严厚重,令人望而生畏的中纪委严书记,怎么就养了如此美若天仙的女儿?
汽车声一在门外响起,刘丹泉和严菲就同时站起身来。
“省长回来了!”刘丹泉朝柳俊微微鞠躬,礼貌地说道。
“呵呵,是丹泉同志,你好。”对于刘丹泉的拜访,柳俊倒是不感到意外,微笑着和刘丹泉打招呼。
根据官方资料介绍,刘丹泉今年五十岁,不过看上去,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好几岁,头发略略烫了一下,乌黑油亮,看不出染发的痕迹。中等个子,身材很是标准,不胖不瘦,穿着整洁的天蓝色女士西装,整个人显得十分精神,脸上总是带着和善的笑容,倒是和她的身份十分吻合。
做统战工作的干部,表情不能太过严肃。
和郭继贤在清江棋院手谈过后,柳俊就知道,将是刘丹泉过来接替周成培的职务。底下的干部不知道刘丹泉的底细,柳俊还是比较清楚的。当然这种清楚,不是指官方履历。
严格来说,刘丹泉不能算是那边的人,倒是和老年家关系比较近。刘家老爷子,是年老爷子的老部下,据说战争年代,曾经给年老爷子做过贴身警卫。后来在大动乱中,刘家老爷子不幸遭难,年老爷子对他的子女,给予了很多的关照。从这个角度来看,刘丹泉也要算是世家子弟。
调走周成培,因为某位大人物的坚持,已经成为定论,郭继贤很隐晦的告诉柳俊,这个结果难以改变了。言下之意,此事连李治国主席都是赞同的。不管怎么说,刘飞鹏作为省委书记,明确表示了不满,李治国主席也要考虑他的感受。顾及方方面面的感受,是上位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柳俊也明白向郭部长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希望接替周成培的人选,主要是出于工作层面的考虑。
至不济,也不能又给放一个那边的嫡系过来。
有些时候,该坚持的就一定要坚持。
所以最终是刘丹泉来了。
老年家传统上,是和那边比较亲近的。“锦官城”一役,迫使老年家让步,保持中立。但那只是指的大方向,就个人感情而论,年家兄弟对柳省长没有丝毫好感。将刘丹泉放到A省来,明面上是不偏不倚,实际上,刘丹泉向柳俊靠拢的可能性极低。
柳俊甩老年家巴掌的事情,京官里头,谁不清楚?
对于刘丹泉的任命,刘飞鹏无疑是极其满意的。这说明,他的“进言”起了一定的效果。别看柳俊手段了得,也只能在A省一隅之地呼风唤雨,对于高层政治,可还差点火候。
中央表明态度之后,A省的政局,随之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不要说原本紧跟刘飞鹏的干部不会首鼠两端的持观望态度,就算是原先邰惟清留下来的“嫡系”想要向柳俊靠拢的某些人,现在又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了。
刘书记已经确立了他在省委常委会上的优势,官帽子攥得牢牢的,应该跟着谁,还不清楚吗?
柳省长虽然强势,总也不能把A省所有的刘系干部,全部抓到大牢里去。再这样搞,只会让A省绝大部分干部“团结”起来,一起和柳省长掰腕子。
刘丹泉未到A省之前,自然也对A省的政局现状,做了一定的了解。刘飞鹏与柳俊不和,在高层并非什么机密,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京官都很清楚。刘丹泉对自己在A省应该如何定位,想必也早就有了一定之规。
不过此时,两人第一次私下接触,自然一切都是客客气气的,宾主尽礼。
“省长,我对您是久仰大名啊。十年前,您作为百名优秀县委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的时候,我就是您的听众。”刘丹泉和柳俊握手,笑容可掬地说了一段和当年省委组织部长,现任中组部副部长王德裕一样的话语。只不过那时候王德裕是省委常委,柳俊不过是新提拔的玉兰市委副书记。现在正好颠倒过来。
刘丹泉这句话一出口,自己也是暗暗吃惊。
十年前,眼前这位封疆大吏,还仅仅只是一位县委书记罢了十年这位的升迁曲线,不是一般的陡峭。
这种吃惊,甚至让刘丹泉对自己即将要采取的某些策略,产生了怀疑。这样一个人,自己真的要和掰腕子吗?纵算是间接的掰腕子,也是风险极大啊。
柳衙内的“刚勇果决”或者贬义一点说,他的“狠辣”在整个京师官场,都是传遍了的。
根据刘丹泉的履历来看,那个时候,她是某国家部委的副司级干部,在人民大会堂做听众,很是合情合理。自然,也有可能刘丹泉根本就没有参加过那个表彰会,只是刻意奉承柳俊一句罢了。
不管以后大家在公事上怎么相处,私下里不必搞得太紧张。这也是在首都大衙门里呆惯了的官员,特有的为人处事的方式,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