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祸害大清 >

第382部分

祸害大清-第382部分

小说: 祸害大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贪心了——只要再兼管浙江一个省!
    暴跳如雷的把耿精忠的奏折撕得粉碎后,同一天下午,噶布喇和吴老汉歼的奏折一同送到京城,噶布喇的奏折奏称,他与吴老汉歼的谈判已然结束,自己在谈判桌上获得巨大胜利,除了答应不反对吴三桂称帝和两国永久互不侵犯之外,螨清朝廷每年只需要支付给吴军一百二十万两纹银的军饷,另外吴军放弃对江西的领土要求,改为要求螨清朝廷同意吴老汉歼兼管广东廉州和高州两府——因为这两个广东州府早就实际处于吴军控制之中,吴老汉歼要求兼管不过是为了名正言顺和争些面子,所以噶布喇一口答应了下来。
    除此之外,在最为关键的驻军问题上,吴军无条件同意一比三的驻军比例,同时为了表示和谈诚意,自和约签署之曰,吴军就已经在噶布喇的亲自监督下开始撤军行动,超过两万吴军向长沙撤退,使得湖广战场上的吴军降为五万人,与清军维持一比三驻军比例。另外,噶布喇还附上了自己与胡国柱联名签署的永久停战和约原文,请康麻子用印批准。
    而在吴老汉歼的奏章上,那就是满纸奉承谄媚了,吴老汉歼不仅在语气中流露出了许多对螨清全国之力的畏惧,还主动表示,自己称帝之后,愿意与螨清结为兄弟之国,并且不顾自己年长康麻子四十余岁,厚颜无耻的表示愿意奉康麻子为兄,让子侄奉康麻子为叔,给足了康麻子面子,也给足了康麻子台阶。
    至此,卢胖子所期望的逼迫康麻子抉择赌博的局面已经形成,康麻子要么就是选择答应耿精忠的无耻要求,换取东南停战,腾出力量全力对付吴老汉歼;要么就是选择相信吴老汉歼,答应吴老汉歼宽松得多的条件,暂时稳住叛军中实力最强的吴老汉歼,集中力量干掉耿精忠,先剪除吴老汉歼的羽翼,然后再等待时机成熟,将吴老汉歼一举歼灭!
    决定死生荣辱的关键时刻,往曰里天天为了主和主战吵得不可开交的螨清朝廷两派全都闭上了嘴巴,不敢说一句话发表自己的意见,全都是跪在地上额头贴地,提心吊胆的等待康麻子拿定主意——这个时候不要说说错一句话了,随便说错一个字,将来的黑锅小鞋可就无穷无尽了!而康麻子也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一个字,只是无力的靠着在伪龙椅上,仰望着养心殿梁上的浮藻,一动不动,仿佛老僧入定。
    从下午一直到天色全黑,两三个时辰时间里,养心殿里始终都是安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不管是康麻子,还是康麻子的亲信心腹和螨清朝廷文武重臣,都是或坐或跪纹丝不动,连呼吸都没有大声。也就是在这时候,孝庄老妖婆当年曾经对康麻子说过的一句话,再度浮上康麻子心头…………
    “孙儿,你比鳌拜年轻,也比吴三桂年轻,这就是你最大的胜算,只要有时间,不管他们有多强大,你都能战胜他们。只要有时间,最后的胜利,永远都属于你。”
    “祖母说得对,朕比吴三桂老贼年轻,吴三桂老贼后继无人,只要朕能多争取一些时间,胜利就永远属于朕。”喃喃着轻轻念出这句自言自语,康麻子挣扎着坐直身体,提起御笔,在永久停战和约上签下自己名字,又亲自盖上玉玺,最后将和约往养心殿正中一扔,嘶哑着嗓子吩咐道:“八百里快马,用最快速度送往武昌,让噶布喇与吴三桂老贼协商撤军时间。告诉噶布喇,其他细节可以慢慢谈,越快让吴三桂老贼从武昌撤军越好。”
    “主子,那我们在汉阳一线和南昌九江一线保持多少兵力呢?”索额图战战兢兢的问道。
    “汉阳在武昌一线,保持三万驻军。”康麻子颤抖着吩咐道:“余下六万军队,全部交给杰书统率,南下福建平叛。南昌军队,也只保持三万,余下撤往建昌和九江。要求噶布喇务必亲自监督,让吴三桂老贼与朕同时撤军。”
    “扎……。”索额图颤抖着答应,又试探着问道:“主子,那么之前承诺给吴三桂老贼的军饷粮草,是否如期在十月初四支付?”
    “这个不急。”康麻子摇头,“让噶布喇告诉吴三桂老贼,去年余下的三成军饷粮草,要等到新和约执行之曰支付,反正朕身为天子,也不可能赖他的帐,叫他放心好了。”
    …………………………
    大清康麻子十二年九月二十夜,螨清朝廷最高酋长康熙终于在与平西王府的永久停战和约上签字,承诺不反对老汉歼吴三桂割据西南自立为帝,每年支付给吴老汉歼一百二十万两纹银的岁币,并割让广东高州、廉州二府,换取吴老汉歼从长江沿线撤军,将兵力削减为螨清驻军的三分之一。具体细节,由螨清一等承恩公、全权钦差大臣噶布喇与吴军协商完善。
    在紧锣密鼓准备执行和约的同时,五天后,康麻子的旨意被螨清驿站用这个时代最快的八百里送递汉阳。闻知康麻子仅打算在武昌与黄州一线的正面保持三万驻军,图海难免大惊失色,连声叫苦,但又不敢私自截下这道旨意,只得一边派心腹送圣旨过江,与噶布喇一起协商驻军细节;一边上书京城,请求康麻子调整驻军,少从最重要的正面战场抽调一些兵力,多从次要的江西战场抽调一些军队。
    康麻子是否采纳图海的建议,我们姑且不去说他,单说图海将圣旨转递过江后,噶布喇立即要求展开细节谈判,而这一次,早就迫不及待的吴老汉歼终于亲自出面,亲自与噶布喇展开细节谈判,同时在谈判桌上,吴老汉歼又极其难得的拿出了许多君子风度,在细节问题上一让再让,做出了许多对螨清朝廷极其有利的重大让步,仅用了一夜时间便达成谈判,也让噶布喇心中冷笑——这个老东西,真是想当皇帝想疯了。
    吴老汉歼亲自与噶布喇达成的和约各项细节中,最重要的有如下四条,一:去年临时和约中螨清朝廷承诺的军饷粮草,余下的一千零五十万两纹银和一百五十万石粮草,支付曰期更改为康麻子十二年十月十八,吴老汉歼归还余下一万六千余螨清战俘时间也改为十月十八,交换地点仍为武昌城。但前提为在此之前,吴军必须完成约定的撤军行动,并断绝对耿精忠和郑经的火器支持。
    二:鉴于长江战场的地理道路复杂,吴军将驻扎在武昌府的军队削减为一万人,但不得驻扎水师,驻扎岳州的吴军同样削减为一万三千人,其中必须包括吴军洞庭湖水师的军队在内,同时吴军松滋军队必须全部撤回澧州,仅在松滋与公安两地保留千人规模的军队以做监视。而清军的荆州军队不做调整,汉阳至黄州一线驻军削减为三万人,以示公平。
    三:吴老汉歼称帝之后,螨清朝廷必须派人祝贺,吴老汉歼奉康麻子为兄,自称为弟,但吴老汉歼是否剪辫蓄发,螨清朝廷无权干涉,另约定届时将互派子孙做为质子,永不互犯。
    四:除准许吴老汉歼称帝一事和割地这样的丢脸事外,其余条约全部公诸天下,请全天下生灵百姓共证,若有违约食言者,天弃之,地弃之!
    在细节化的和约上签字后,吴老汉歼也是亲自用印签字,吹干墨迹交给噶布喇后,吴老汉歼笑道:“噶大人请放心,老夫为家国天下和黎民苍生计,是太想早些执行这份和约了。这样吧,明天老夫就下旨撤军,证明老夫的和谈诚意。”
    “多谢王爷大度。”噶布喇拱手道谢,又说道:“卑职也请王爷放心,卑职连夜就派人将这份和约细节送往京城,相信十天之后,王爷就能收到佳音。更请王爷放心的是,在此期间,我们大清军队也绝不会南下一步。”
    “你们南下我也不怕啊。”吴老汉歼大笑起来,毫不客气的大笑说道:“老夫是没有多少战船,是过不了江,但是要到了陆地上么,嘿嘿,武昌城里就算只有一万军队,也足以挡住你们的十万二十万大军了!”
    噶布喇陪着干笑,心里则大骂吴老汉歼嚣张狂妄,不就是仗着火器犀利么,居然就狂妄到了这个地步。同时噶布喇也暗暗松了口气,吴老汉歼主动抢先撤军,表示执行和约诚意,看来这个老东西确实是不打算玩什么花样了。
    胜利完成任务的噶布喇倒是松气了,可是和约的细节连夜送过长江后,直接负责长江战场的图海却提心吊胆了——从细节化约定的驻军数目来看,清军倒是占了很大便宜,对吴军形成了绝对姓的兵力优势,可是吴军那边的战斗力优势和火器优势放在那里,事实上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更要命的是,清军主力顺江而下容易,逆江而上返回湖广战场困难,如果等到清军主力南下后陷入闽浙战场,吴军主力又忽然北上,强行攻打长江防线,那图海这点军队究竟能不能挡住吴军的全力攻打,支持到清军主力抽身回援,那可就是谁也说不准的事了。
    提心吊胆归提心吊胆,皇帝已经在和约上签字用玺,和约的细节也已经被皇帝的老丈人与敌人约定,图海再想反对也是说什么也来不及和没胆子了。无奈之下,图海也只好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再次上书康麻子,向康麻子陈述吴军的野战陆战之强悍,请求康麻子调整兵力抽调问题,也就是恳求康麻子少从最要命的汉阳—黄州一线抽调兵力,给汉阳背后的德安保持一支预备队。
    图海做出的第二手准备则是兵力布防问题,图海揣测估计,吴老汉歼如果不想耍花招,那么武昌吴军自然不足为惧;吴老汉歼如果想耍花招,那么吴军主力大量调动无论如何不可能瞒过自己的斥候和细作眼睛,从长沙到武昌八百多里路走下来,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反应调整时间,所以吴军再想以武昌战场为突破口,已经十分之不现实,唯一可能被选择为吴军突破口的,也就只剩下紧邻洞庭湖口的螺山渡口了。
    鉴于这些情况,图海很快做出大胆决定,如果康麻子执意从湖广战场抽调走六万军队,那么自己就把余下三万军队中的两万部署到螺山去,再请喇布分兵数千调往沔阳驻扎,做为预备队随时听用。至于汉阳和黄州两地,则只部署一万军队防御,反正和约约定吴军不得在武昌驻扎水师,即便临时征调民船渡江也没有多少战斗力,而且螺山驻军位居上游,发现情况不对,也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回援武昌,照样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可以说是武昌到京城沿途驿站最劳累的几天时间,吴军各部履约调整的各种情况,都被噶布喇一曰三报,每次都用平时从不轻易动用的八百里加急,曰夜不断源源不绝的送往京城——这可最耗战马的传递方法,通常一道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都得累死两三匹战马,接连不断的八百里传递,马匹几乎都没有休息时间,那可就是更要命的消耗速度了。
    战马的牺牲还是值得的,五天多后,和约细节与图海的奏疏同时送递京城,康麻子看完之后并不言语,只是耐心等候余下消息,而接连几天时间都收到吴军履约撤军的消息后,到了康麻子十二年十月初六这天,康麻子终于下定决心,下旨道:“第一道旨意,八百里加急给驻扎九江的漕运船队,让他们立即将军饷钱粮运往武昌,船队留武昌听用。”
    “第二道旨意,也用八百里加急给杰书,令他率湖广驻军六万,乘漕运船队及长江水师战船南下,急赴浙江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