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无法继续说下去了。大家对她群起而攻之。嗯?什么?狠狠揍我们一顿!这个俾斯麦将被枪托赶回老家去。她说完了没有,这个法国坏女人。
“嘘!”罗丝·米尼翁提醒她们,她听到她们吵吵闹闹,心里挺怄气的。
她们现在又想到那具僵尸,大家倏地住嘴了,觉得有点尴尬,面朝死者,她们都怕传染上天花。外面马路上,又传来了声嘶力竭的口号声:
“进军柏林!进军柏林!进军柏林!”
于是,她们决定离开旅馆,这时走廊里有一个人叫道:
“罗丝!罗丝!”
加加吃了一惊,赶紧去开门。她出去一会儿又回来了,说道:
“亲爱的,是福什利在那边,他现在呆在走廊的一头……他不肯过来,你一直呆在尸体旁边,他正在生你的气呢。”
米尼翁终于撺弄新闻记者上楼来了。吕西仍然呆在窗口,俯着身子,瞥见那些先生们站在人行道上,抬着头,向她做手势。米尼翁气急败坏地挥舞着拳头。斯泰内、丰唐、博尔德纳夫和其他几个人张开胳膊,脸上露出焦虑、责备的神色;而达盖内却不愿把自己牵连进来,他反剪着双手,一个劲儿抽着雪茄。
“我说真话,亲爱的,”吕西让窗户开着,说道,“我答应过劝你下楼的……他们正在楼下叫我们呢。”
罗丝悲痛地离开了那只装劈柴的箱子。她嘟哝道:
“我就下楼,我就下楼……当然罗,她现在不需要我了……我要叫一个修女来……”
她转过身子,没有找到自己的帽子和披肩。她不由自主地往梳妆台上的脸盆里倒满了水,她一边洗手,一边说道: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的死给了我一个沉重打击……过去我们两人关系很不好。唉!你们瞧,现在我竟痴心起来了……啊!我头脑里想得很多,我真想也死掉算了,世界末日来临了……对,我现在需要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尸体开始在房间里散发出臭味了。大家在里面呆了很久,还没有注意到这股气味,现在都惊慌起来。
“赶快走吧,赶快走吧,我的小宝贝们!”加加连连说道,“这里不卫生。”
她们向床上瞟了一眼,便赶忙往外走。吕西、布朗瑟和卡罗利娜还未走出房间,罗丝在房间里看了最后一眼,想把房间收拾得整齐一些。她把窗帘放下来;她觉得点灯不合适,应当点一支蜡烛,便点燃壁炉上的一座铜烛台,把它放在尸体旁边的床头柜上。明亮的烛光顿时照亮了死者的脸。太可怕了,女人们都吓得浑身发抖,于是拔腿就跑。
“啊!她变了样了,她变了样了。”罗丝·米尼翁悄声说道,她是最后走的。
她走出房间,把门关上。现在只有娜娜留在那里。她在烛光下仰着脸。她现在已经是一具尸体,是一摊脓血,是扔在垫子上的一堆腐烂的肉。脓疱侵蚀了整个面孔,一个挨一个,脓疱已经干瘪,陷下去,像灰色的污泥,又像地上长出来的霉菌,附在这堆不成形状的腐肉上,面孔轮廓都分辨不出来了。左眼已经全部陷在糊状脓液里;右眼半睁着,深陷进去,像一个腐烂的黑窟窿。鼻子还在流脓,一整块淡红色的痂盖从面颊上延伸到嘴边,把嘴巴扯歪了,像在发着丑笑。在这张可怖、畸形的死亡面具上,那秀发仍像阳光一样灿烂,宛如金色溪水飞流而下。爱神在腐烂。看来,她从阴沟里和无人过问的腐烂尸体上染上了毒素,毒害了一大群人,这种毒素已经升到了她的脸上,把她的脸也腐烂了。
房间里空荡荡的。从大街上刮来一阵凄凄狂风,把窗帘刮得鼓起来。
“进军柏林!进军柏林!进军柏林!”
娜娜译序
爱弥尔·左拉一八四○年四月二日生于巴黎,祖先是意大利人,父亲弗朗索瓦·左拉是意大利威尼斯人,是一个从军队退役的建筑工程师,后来定居在法国,是普鲁旺斯—爱柯斯运河的设计者。左拉的母亲埃米莉·奥尔里是一个手工工人的女儿。左拉两岁时,全家迁居爱柯斯城,他在那里度过了童年的六个年头。左拉七岁时,父亲患肺炎离开人世,从此孤儿寡母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一八五八年,全家迁居巴黎。一八五九年左拉在巴黎参加中学毕业会考失败,加之家境贫寒,他不得不中断学业。一八六○年,这个二十岁的青年,被生活所迫,在巴黎海关堆栈找到一个工作,月薪六十法郎,可是不久又丢了工作。在失业期间,左拉穷得经常到当铺典当衣物,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仍坚持写作,写了一些诗和短篇小说。一八六二年,左拉进阿歇特出版社当小职员,开始在发行部干打包裹差使,由于他很有文学才华,被调到广告部任职,不久又被提升为广告部主任。其间,他结识了很多作家和新闻记者,并为出版社写些散文和中短篇小说。一八六四年,他把几篇小说汇成一集,名为《给妮侬的故事》,在赫兹拉可阿书局出版,一八六五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克洛德的忏悔》。这本书被官方斥之为有伤风化,警察搜查了他的办公室。一八六六年一月三十一日,左拉辞去了阿歇特出版社的工作,专门从事写作。他除了创作,还作为新闻记者、专栏作家为《每日要闻》、《费加罗报》写评论文章。这一年,他把发表的评论文章搜集成集出版,名为《我的恨》,这本书的矛头直接指向统治阶级、保守派、资产阶级学究与庸人。
直至一八六八年,左拉接受了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泰纳的艺术哲学、吕卡的遗传论、克洛德·贝尔纳的实验医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自然主义文艺创作理论。这时,他开始构思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那样多卷本的巨著,这部巨著写的是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与社会史,它就是《卢贡—马卡尔家族》。
《卢贡—马卡尔家族》左拉原计划只写十部,到一八九三年完成时,实际上写了二十部。一八七○年,家族史小说的第一部《卢贡家族的发迹》开始在《时代报》上连载,后因普法战争爆发而停载,一八七一年十月,这本书正式出版。继《卢贡家族的发迹》,左拉又连续发表了《贪欲的角逐》等五部长篇。然而,这几部作品出版后,销路平平,在社会上并未引起较大反响。一八七七年,家族史小说的第七部《小酒店》问世,这本书销量空前,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使左拉一举成名。一八八○年,他发表了长篇《娜娜》,这次他获得巨大成功,这本书大为畅销,销售量达五万五千册。
一八八○年后,左拉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家族史长篇,一八九三年,《帕斯卡医生》问世,至此,左拉的大型家族史小说二十部全部完成,历时二十三年之久。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几部理论著作:《实验小说论》、《自然主义戏剧》、《我们的戏剧作家》、《文学资料》、《自然主义小说家》、《战斗》,以上论著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实验小说论的创作思想,构成他的自然主义创作思想体系。
左拉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出发,把他的文艺理论推向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轨道上来,即把科学的方法介绍到文学中来。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进而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科学似乎是万能的,能解决一切问题。左拉研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泰纳的《艺术哲学》、吕卡医生的《对遗传的哲理与生理考察》、克洛德·贝尔纳的《实验医学研究导论》、意大利医生塞·隆布罗素的《犯罪的人》、勒都诺的《情欲生理学》等学术论著,他在上述学说论著的启发和影响下,创建了与传统文艺观有所不同并有明显发展的自然主义文艺理论。
《娜娜》是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中的第九部,早在写《小酒店》的时候,左拉就有创作《娜娜》的想法。《娜娜》于一八七九年十月十五日开始在《伏尔泰报》上连载,一八八○年二月五日载完。一八八○年出版后,畅销空前,后来连续再版了十次。
女主人公娜娜是《小酒店》中青年锌工古波和洗衣妇绮尔维丝的女儿,名叫安娜·古波,乳名娜娜,生于一八五二年,十五岁时浪迹街头,沦为下等妓女。十八岁时,被一家下等剧院游艺剧院的老板博尔德纳夫看中,被他推上舞台,主演下流歌剧《金发爱神》。可是她毫无艺术才能,嗓子像破锣,在舞台上连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于是博尔德纳夫便让她裸体上场,以吸引上流社会的淫徒色鬼,从他回答编剧福什利的一段话就可看出他的动机:“难道一个女人要会演会唱才行?啊!我的小老弟,你也太迂拙了……娜娜有别的长处,这是真的!这个长处抵得上任何长处……你等着瞧吧,只要她一出场,全场观众就会垂涎三尺。”娜娜裸体上场演出,果然令观众心醉神迷,顿时轰动整个巴黎,第二天上流社会的色鬼便纷至沓来。她与这些绅士们厮混的同时,仍然不停地出去卖淫,老妇人拉特里贡经常来给她拉皮条。她开始与达盖内相好,这个在女人身上花掉三十万法郎的公子哥儿,在做股票交易中破了产,连买花送给娜娜的钱都没有。不久,她就把目光转向银行家斯泰内,她得到他的供养,住到他为她买下的一座郊外别墅“藏娇楼”里。她在那里同时接待贵族小少爷乔治·于贡与王室侍从缪法伯爵。斯泰内破产后,她又转向缪法伯爵,与此同时,她迷恋上了丑角演员丰唐,不久,与丰唐结婚,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并把缪法伯爵逐出家门。可是好景不长,丰唐是个阿巴贡式的人物,生活中分文不拿出来,还把开始放在一起的七千法郎收回,并且经常虐待、殴打娜娜,不久,丰唐又与意大利歌剧院的一个女演员相好,成了她的情郎,娜娜反被赶出家门,她不得不再次沦为娼妓。后来,通过别人的撮合,娜娜与缪法恢复了关系,她的一切花费均由缪法提供,俨然是个皇后,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但是她只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待缪法,享有充分的自由,于是淫徒色鬼又云集门庭。她挥金如土,一掷千金,她接待的男人,一旦钱财耗尽,便被她拒之门外。一天,娜娜倏然失踪,出走的原因是与剧院经理博尔德纳夫发生了口角。有人说她去了开罗。过了几个月,又有人说她迷住了当地总督,住在深宫里;也有人说她与一个黑人鬼混,搞得钱财殆尽;还有人说她到了俄国,成了王子的情妇。一天,她突然从国外回来,下火车后,径直去姑妈家里看望儿子,从儿子那里染上天花,不久病死在一家旅馆里。
《娜娜》是左拉的自然主义家族史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中影响最大的五部长篇中的一部,从创作方法、文艺观点来看,它是典型的实验小说。自然主义是从现实主义演变、发展而来,它具备现实主义的写实特征,就写实而言,它比现实主义更进一步;自然主义对环境、景物、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比现实主义更客观、更具体、更细腻,正如左拉回答一些人对他的批评时所说的那样:“我说出我看见过的东西,我把它记录下来,如此而已……我的作品不是党派和宣传的作品,它是表现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