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黑旗 >

第106部分

黑旗-第106部分

小说: 黑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千里吧?电话线传到哪里,就能打到哪里。”

磁石电话的一个特点就是信号不容易延伸,电话线越长,通话质量越差,而柳宇关心的是磁石电话总机:“我说德斯蒙啊?就两台电话?总机没到?”

德斯蒙笑着说道:“我去催过了,迟点就到。还有四台电话,一部总机。”

作为一家洋行地老板,他是很清楚那家洋行的软肋。一百部电话再加上这么多地总机、电话线本身就是一笔大买办了,甚至可以这么说,这是在远东最大地一笔电话相关业务。

但是谁都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电话必将在全世界普及,就看谁能不能占得这块蛋糕的先机。

根据欧洲和美洲传来地消息,仅仅两年时间,许多大城市已经有几百个电话用户了,整个国家都有几万个电话用户,而且接下去还有着爆发性的增长。

而根据欧洲方面的经验。谁拿下一个大客户的第一笔单子,他地后继订单、业务维护、售后都要交给自己来做。

而眼前这么一个大客户,谁不敢断定他们会带来多大的业务量,是一千部,还是一万部?甚至是几万部?

光是这一笔业务,都够自己这家中等实力的洋行吃喝一辈子了,所以他们当即就调来了十二部电话机和两部总机,比柳清要求地还要多一些。

大家仍是排着队在通话,而现在又有新的花样了。那便是建话,通过电话总机,十二部电话机的小型网络经过手工接转开始了相互通话。

经世易和杰肯等几个干部站在跟着技术人员学习接线业务,很快他们就成了人工接线员,不过出错不少,但是大家都很开对于闭塞的人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件工具,而是一场革命,对于只接触步枪的农民来说。他会在生活上。在军事上彻底改革一切。

江凝雪细声地说道:“阿宇,电话机真好!”

有了电话机。即便柳宇出门在外,她也能每天都听到他的声音,而杰肯则是站在远方啧啧赞道:“确实是个宝啊!”

现在的电话线还不够长,但是到时候在野外展开电话机,别说是几个步兵营,就是几个步兵团,都能指挥自裕,何况对于炮兵而言,电话机简直是提升战斗力的超级大杀器。

就连柳宇都不知道,在通讯方面,他已经胜过了中法战争的法军一筹,也胜过了几十年后地大部分中**队,即便是建国初期的解放军,也无法象他这样奢华到电话机指挥到步兵连队的地步。

大伙儿都想到了无数使用电话改变自己生活的方法,江凝雪更是亲口向柳宇要求了:“等回到山西,我的房间要一台电话。”

“专线电话,给你装一台专线电话。”柳宇自然答应了:“我每天都打电话给你。”

他们这对小夫妻是睡下了,但是洋行的技术人员和细柳营的众人却是直到深夜都没睡。

这些人甚至就地尝试了一下野战通话,结果大伙儿一致公认,有了这个东西,指挥上完全可以跃升一个地步,杰肯一边接线一边说道:“接下去我看通讯排要吃香了。”

经世易瞅了一眼,这不是明摆的事:“对了,这么好的东西,大清地军队怎么没见着?”

在中国想要建设一个完善的电话网络或电报网络,都是相当漫长的过程,中国电报网的第一次大建设才刚刚开始,至于电话网,大清朝的官员还没有这个意识。

倒是洋行的技术人员在言语中听出味来:“听说你们还要电报机?”

“我们统领原本是想买电报机的,可是发现现在有电话机了,就暂时把钱挪到电话机上了。”

电话机更简单,也更容易操作,不象电报机那样令人望而生畏,但是技术人员却不怎么看:“电报机也有电报机的好处,现在近用电话,远用电报,方是上上之策,需要不需要到我们洋行看看。”

经世易当即开口道:“问题是,我们没有懂电码啊。”

“这不是问题,我们到时候会派人随你们一起去装电话机,到时候让他们捎几台电报机去……嗯,你们有人通英文吧?”

英文教育和法文教育在细柳营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之中,这个时代没有罗塞塔那样优秀的学习软件,但是时代地压力迫使细柳营不少人都能说上一门勉强入关地外语。

而现在,这就能派上用场了:“当然有人!”

“那好!我们可以提供全套的服务,包括训练译电员,我建议你们还是购买一些电报机地好,当然如果电话和电报合在一起的话,我们还可以提供更优惠的价格。”

何止是优惠的价格,第一笔单子即使只有微利也可以干,电信业务从来是后继梯段大捞大捞,只要拿上这第一单,以后细柳营和黑旗军的业务就只能找他们了。

他们并不知道,柳宇已经动了仿制磁石电话的主意,毕竟这方面的技术难度不是特别大,即使不能自制,便是组装也应当能组装得出来。

至于电话线,他已经决心想办法把双绞线弄出来——这个时代的电话线还不是双绞线,因此通话质量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不过他更心的是德斯蒙的承诺:“怎么,你要给我什么样的意外惊喜?”

德斯蒙笑了:“当然不可能是军火,我是正当商人,本本份份地做生意,决不搞什么歪门邪道。”

听说这话,对于他所推荐的东西,柳宇就更感兴趣了,他只知道那肯定是好东西。

德斯蒙也笑了,为了弄到这玩意,他可是费了非常大的精力。

ps:最后一天了,虽然更新不如意,但是还是向大家泣求月票

【第七十七章 拉床】

德蒙斯搞得神神秘秘,真叫柳宇好奇:“到底是什么东西?”

“跟我来!”德蒙斯已经摸清了柳清的底牌:“一定要你满意!”

说着,他就一施礼,一转身,把柳宇**门去:“我带你们统领去见识下好东西!”

他的好东西放在一百米外的仓库里,这个时代的香港还没到寸土寸金的地步,因此德蒙斯很容易就租了一个大仓库,这个仓库围了一道围墙,还有几个看守盯着。

现在门口的看守又特意多了两个,其中还有一个荷兰人,算是总负责人了,他们死死地盯着四周。

在香港有法国领事,但是即便是法国领事也没有勇气在香港暗算柳宇,德斯蒙关心的还是这批货的安全:“你放心,这批货运到山西去绝对没问题,你猜猜是什么?”

库门被打开了,采光不怎么好,柳宇不由眼皮跳了跳,他看到仓库里面放置着好几台机床,都上好了黄油,要害部位还用油纸包过了:“好东西啊。”

细柳营这些年弄到了不少先进的机床,其中不缺乏相当不错的产品,所以他们形成一个小小的工兵体系,从锻制生铁到出钢,然后用钢材制造工兵铲、军工器材等等,现在他们甚至还能生产一种高难度的产品…刺刀钢。

但是先进的机器,特别是象水压机这种的高级机床,细柳营还是没有,因此柳宇需要更多的机床,特别是镗床,但是德斯蒙摘下了礼帽,得意自许地说道:“这不是普通的机床!您再问问。”

他把礼帽放在手中,说话间意气奋发,柳宇也看得出来了,这几台机床似乎和普通的车床、冲床都不一样,但是细细看去。又不知道是什么用途。

不过也不是细柳营急需的水压机,当即问道:“难道是镗床?”

“不!”看着那形状不同寻常地机床。德斯蒙笑咪咪地说道:“这是……拉床。”

他笑咪咪地又补充了一句:“不是普通地拉床。而是军用拉床!”

他刚一说完。柳宇便不由脱口而出:“枪管!”

德斯蒙笑得更开心了:“这后面是铣床。还有……”

他做了一个总结:“这是一全套出枪管地机床。最好地。最先进地。即便是上海地江南造船厂。恐怕也没有这么先进地军用机床了。”

柳宇却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一回来香港。别地不说。这是这玩意就值了。

要知道轻兵器有个讲究,就是制造子弹,以弹壳制造难度最大。而步枪当中,枪管的难度最大。

八路军抗战八年,一直到抗战接近结束。才制造出合格的步枪弹壳,而他们制造枪管,同样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制出一些堪用地步枪枪管。

枪管比不得其它部件,绝对不能含糊,特别是这个年代还能划出膛线,生产的难度就更大了。

在另一个时空,大名鼎鼎的化隆造可以自制一切枪枝部件,但是惟独枪管不行。用普通机床加工枪管,那么这枪管打上两三发就发卡壳变形,不能再用了。

化隆造使用的枪管,是中州机械厂这个兵工厂的几个下岗工人利用厂里的专业机械制造出来的,当时被公安称为“3677”专案,原因是3677根枪管流失到青海,而且一根枪管的长度是53厘米,足够制造四把54式手枪了。

而在这个时间段,李鸿章在屈膝签订了中法条约之后。越南人却在一个月之后发动了大起义,其中有一路义军也曾仿制过法制1874年步枪,所有的一切都仿制得很成功,但是惟独枪管没有膛线,所以射程根本打不远。

而要制出带膛线地合格枪管,那是轻武器制造中最困难的一件事,在南北战争之前,许多人得用钻头来钻,而在现在。德蒙斯特意弄到了一套完整的军用机床:“亲爱地柳。告诉你一件好消息,有了这玩意。你可以制造出士乃德的枪管了。”

为什么要在恩菲尔德1853年的旧步枪再改造出士乃德,那完全是因为柳宇根本制造不出合格堪用的枪管,他的工业水平也只就是能制出勉强堪用的刺刀钢而已。

但是现在不同了,柳宇明白他其中的意味:“这就是说,我可以制取士乃德的新枪?”

“没错!”德斯蒙很喜欢和聪明人谈话:“有这套设备,我相信你每个月能加工出一百根合格枪管,废品不算。”

柳宇想得更远,只要有了合格的钢管,他什么步枪都可以尝试仿造,即便是最先进地步枪,也可以尝试尝试,不过在那里之前他还有一个大问题要解决:“那枪管钢怎么办?”

“放心好了!枪管钢我也替你买好了。”

要加工出合格的枪管,一是要专业的拉床、铣床等专业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除此之外必须有要合格的枪管钢——这一点,柳宇同样办不到。

要知道终清一世都没有生产出好的枪管钢,直到北洋时期才生产出少量枪管钢,到了所谓黄金十年的时代,国民政府统治下的钢铁工业大退步,枪管钢又成了大问题,所以柳宇抱定买的决心:“有多少地量!我要足够加工三千根枪管的量,嗯,还要加上废品率。”

即便有先进的机床,也无法保证枪管就能一次成型,必须考虑废品,不过德斯蒙想得很周全:“老天爷,三千根的量,哪来这么多啊!不过我辛辛苦苦,替你筹了一千根枪管钢。”

象这种制造枪管的拉床、铣床和枪管钢,不但产量很少,而且在任何国家都属于管制品,谁都清楚有了这玩意,就能制造出新枪来——步枪的其它部件对工艺的要求低得多,柳宇的刺刀钢也勉强可以凑合了。

而且制造枪管,普通的拉床、铣床还不行。一定要军工上特制地拉床、铣床,至于德蒙斯弄到地这批货色,他也是费了很大力气才到手。

从天**兴开始,香港就是远东军火的最大集散地,为了殖民地地繁荣,英国人一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情况一直到北洋的十年禁运才暂时告一段落,但很快又伴随南京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