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东顾-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哥,你明白吗?现在的普拉蒂哈拉王国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为了我们的家园,美丽的恒河不再遭受战乱,我才出此下策,邀请两个敌国来攻打信度河,重立我们在普拉蒂哈拉王国的威望。现在落到这个地步,我们完全失败了,你说我们这样回到国中,国中的那些贵族还会服我们吗?等待我们的将是一场无止境的内战和百姓们的生灵涂炭。”说到这里,雅珠勃卡卢王妃不由大哭起来,随着信度河的呜咽声,回荡着这片土地上。
而现在的南循国正在讨论怎么收拾这支残了的普拉蒂哈拉王国军,讨论的人少了王继业,却多了一个从北宜国来“追讨损失”的石忠国。
听完高晨的情况介绍和目前面对的局面,石忠国冷冷地说了一句,“这还不好办,叫薛裕娶了这个雅珠勃卡卢王妃,反正已经娶了一个,再多娶一个又何妨!”
高晨张得圆圆的嘴巴几乎可以放得下一个鸡蛋,薛裕却在那里喃喃说:“也不看一下模样就叫人娶,万一其丑无比,那我终身的幸福不就完蛋了吗?”
“知足吧!就是丑八怪也不怕,反正你已经有了一个漂亮老婆了。就是娶回当奶奶贡起来也没关系,这太划算了。娶了她,安抚恒河流域的贵族,再联手打击普拉蒂哈拉王国的老巢-五河流域的贵族,原普拉蒂哈拉王国的地盘不就归你了吗?这么划算的买卖再丑也娶了!”石忠国高声说道。
高晨愣了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普拉蒂哈拉国王好像还没死,我们现在就在这里算计着娶他老婆,继承他的领地,有点那个吧。”
石忠国瞪了一眼高晨:“听了你的故事还以为你多厉害,毕竟还是一个毛孩子。普拉蒂哈拉国王在我们手里,说他自杀了,他就自杀了。现在想他死的不止我们一家。他现在是非死不可了!你看着办吧!”
一转头,却看见薛裕在那里扭扭捏捏的说道:“这样的话,我怎么跟我老婆去说呀!”
石忠国不由抬腿就是一脚,“心里都乐开花了,还在这里装正经!”
第二天,在普拉蒂哈拉国王“自杀”后,薛裕、石忠国率领从北宜国带过来的二万人马和南循国剩下的一万五千人,迅速地包围了还在信度河边徘徊的普拉蒂哈拉王国军。
接下来,是我们的高晨出马了,要求同雅珠勃卡卢王妃谈判。
准备下点力气去劝服雅珠勃卡卢王妃高晨万万没想到,雅珠勃卡卢王妃在听完“一,雅珠勃卡卢王妃嫁给薛裕,其家族效忠南循国。二,联手铲除五河流域的贵族势力,土地人口重新分配。”后,只加了第三个条件,雅珠勃卡卢王妃家族效忠南循国,薛裕必须保证他们的优越地位和恒河流域的安宁。在得到高晨的保证后,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投降,嫁给薛裕,帮助他继承普拉蒂哈拉王国。
一脑袋浆糊的高晨回来后,把情况一讲,石忠国嘿嘿一笑:“这个女人不简单,不过她能认清形势最好!”
第三天,雅珠勃卡卢王妃宣布投降。兴平四年一月十六日,在南循国都城路阳,薛裕娶了雅珠勃卡卢王妃,将其改名为卢雅珠王妃。在婚礼上,其家族率领恒河流域数百名贵族向薛裕宣誓效忠,领取新的爵位。
在十几日前,石忠国率军进入五河流域,大施辣手,将所有同原普拉蒂哈拉国王有关联的数千贵族及其家眷尽数斩杀。
而高晨借口下信度河十二国贵族(除了亚多驮思塔国)在战事中暗中勾结敌人,“企图卖国”,将他们的土地人口收走大半,分封给了南循军有功之士,彻底稳定了下信度河,把整个信度河抓在了手里,然后准备开始蓄谋已久的改革。
至此,天竺依然是三国鼎立,不过其中的普拉蒂哈拉王国换成了南循国。
第五部 弹指数年 第十七章 印度王国
(更新时间:2007…4…26 11:50:00 本章字数:7264)
薛裕娶了卢雅珠王妃,得到了五河流域和恒河上中游流域这两个新地盘,而卢雅珠王妃的家族又投靠到了一个强势政权的门下,势力和地盘得到了巩固,而石忠国得到了一大堆战利品,两只眼睛都笑眯缝了。
唯独剩下个高晨好像什么都没捞到,不仅如此,高晨还要主持善后工作,巩固南循国在信度河的势力,并尽快接手五河流域和恒河流域这两个地盘。
但是高晨似乎什么怨言也没有,卷着袖子开始大干起来,完全不管南循国的国王应该是薛裕。而这时的薛裕也正好一二三推得干干净净,一边再度一个新的“蜜月”,一边因为分赃不均,同石忠国“大打出手”。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为南循国搭建一个政治体制,这才是高晨来南循最重要的任务。如何搭建一个稳定有效的政体,保证和争取南循在天竺乃至南亚大陆的统治权,是非常符合大秦的利益。
高晨还记得在来天竺之前,曾经向刘镇宇请教的情景。
高晨清楚地记得,大王一直在那里出神地思考着,仿佛在那里与天主在交流。高晨坐在旁边,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
高晨是不曾想到,现在的刘镇宇在那里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回忆在那个世界读到的对印度,也就是现在这个天竺的一些资料。
过了好一会,刘镇宇将想到的东西整理了一下,开始缓缓说道:“天竺这个地区,人口众多,有无数的互相隔离而等级森严的种姓。由于地理环境的缘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色彩。最典型的就是它强烈的宗教色彩,无论在那里你都可以看到宗教和神话的痕迹,就连严肃的历史也是如此。”
刘镇宇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天竺这个地方的人有一种非常离奇的浪漫主义和人本主义东西,所以出了个佛教,一度影响到吐火罗,安西和大唐。现在他们自己信奉的应该是新的婆罗门教,但是在婆罗门教下,还有数不清的各门各派,有的甚至教义完全对立。这又是一个特点。由于各自信奉的宗教教义问题和五花八门的语言问题,现在的天竺完全没有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概念,这一点你要好好的记住。”
“大致情况就是这样,你去以后,为南循国组建一个有效的国家机构和经济政治体制。不过你要掌握几点。”说到这里,刘镇宇不由顿了一顿,仿佛在选择什么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信度河、五河流域这些地方必须是未来南循国的基础。这里由于多种文明和宗教在此地来回交汇斗争过。所以这里的人们受婆罗门毒害较少,民族人口结构也非常复杂,因此这里必须改为信奉新教的地域,无论用什么办法。而越往西,单一民族和宗教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也越大,如果要把它也改成新教地盘,我想阻力太大了,短时间里是实现不了的。所以必须尊重他们的习俗和信仰,以不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为主流。但是必须在暗中进行对他们的文化、思想的渗透,要一直持续不变,要用‘和平演变’的方式让他们忘记他们的文明和传统!”刘镇宇慢慢地说着。
到最后,刘镇宇压低了声音,“最重要的一点,你要造成一个局面。那就是如果南循国不再拥有对天竺的统治时,那么天竺也不会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和国家。”
望着刘镇宇眼中闪烁的光芒,高晨的心中不由暗自敬佩,大王真是高瞻远瞩呀。
所以一直以来,高晨一直在思考该为南循国建立一个怎样的体制。虽然自己是一种充满疑惑的创新,但是高晨不是很担心,因为他明白,如果自己做的不好或者不完善,大王会也有能力纠正的。
高晨首先宣布,根据大秦国王陛下的训令,拥有新地盘,势力迅速膨胀的南循国改名为印度王国,并选定了新都-河阳,这座叫Lahore(即现在的巴基斯坦的拉合尔)的在唐玄奘描述中的“巨大婆罗门城市”,被高晨毫不犹豫地选作了新都。
印度这个国名在唐玄奘的书中就有了这个叫法,大家也就没什么异意,而且是刘镇宇指定的,自然欢迎。
不过大家没想到的是河阳的选定是高晨一手策划的。当日刘镇宇只是要求当南循国新立国后,首都必须搬到新统治中心去,以保证对新领地的消化和巩固。高晨看了半天地图,终于发现位于五河流域腹地,离信度河和恒河流域都不远的拉合尔。
这座婆罗门的重要城市,历史悠久,是五河流域的中心城市。在石忠国进驻清剿残余敌对势力时,这里的贵族和相互勾结的婆罗门寺院首当其冲。北宜国王石忠国在这里可没有那么多顾虑,下起手来是毒辣无比。
石忠国将河阳(原拉合尔)城连同五河流域其它的贵族和婆罗门寺庙僧人杀得干干净净,由于他们是普拉蒂哈拉王国的中坚分子,所以他们的灭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其它势力在投入新主子的怀抱时,对于这个敏感的问题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石忠国在五河流域是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临了拍拍屁股,抬腿就走,自顾自地找薛裕要“辛苦费”去了,把五河流域甩手丢给高晨。
高晨等五河流域的贵族和寺院势力被横扫一空、赶净杀绝后,毫不犹豫地把他们的土地尽数没收。然后蜂拥而至的南循国受封人等,将这片富庶的土地占据了三分之二,其余挑剩下的土地就给了恒河流域的归附贵族们。
现在整个南循国的领地情况如下,除去原吐火罗老领地,信度河中游地区是“革命起家”的原奴隶和平民,对“解放”他们的南循国是坚决拥护,对新来的新教也是好感多多,毕竟以前那些地主老财都是打着婆罗门教的旗号来欺压他们的。在新教传教士的耐心开导下,信度河中游百姓们开始深刻认识到了婆罗门的“反动性”和“腐朽性”,饱含热情地投入到了新教的天地。这里成了新教发展最快的地区。
而信度河下游,自从高晨将原来的拉杰普特贵族的土地收走大部,分给南循国过来的居民贵族后,很快新教势力就占据了优势地位。
信度河上游地区,这里原本就是一个宗教纷乱的地方,加上健驮罗等国铁心加入南循,这里和五河流域成了新教最有潜力的地方。
其实大家都明白,新教在信度河流域蓬勃发展是由于这里是一个多种宗教混战的地方,伊斯兰教,佛教,婆罗门教在这里来回地拉锯,搞得这里的人们都不知道信谁了。表面上这里是婆罗门教占优势,但是现在的婆罗门教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信仰体系,只是依靠百姓普遍的神话信仰和语言习俗才占据强势的。这种强势相对于后世那些狂热的印度教来说,实在是弱太多了。而且作为婆罗门教的基础,寺院的势力虽然强大,拥有众多的土地和奴隶,但是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左右局势的地步。(印度教的寺院从授地制盛行 (6世纪)时起就开始拥有土地。后来数百年后,印度教寺院逐渐在土地、商业、财政方面具有雄厚实力。8世纪的商羯罗(788~820)创立了吠檀多哲学,恢复了佛教之前的对梵天的信仰,完成了婆罗门教的思想和信仰的系统化。多种有神论教派由此派生。信奉湿婆神者为湿婆教派;信奉毗湿奴神者为毗湿奴教派;统称印度教,从而印度教从一个神话宗教-婆罗门教转换为拥有精神信仰和世界观思想的宗教-印度教。印度教寺院为培养婆罗门种姓子弟的最高学府,成了印度教的重要基础。重要的寺院管辖大片地区,主持定期宗教集会,沟通各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