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伐清 >

第596部分

伐清-第596部分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于七很有钱,也事先储备了不少粮食,但十几万百姓加上他们的亲属,能在一年内就把于七的储备吃个精光。虽然康亲王在江南告警后离开,但余下的清军依旧不折不扣地执行着康亲王的部署,严守牙山周围的通道,不允许任何人活着离开。
    在看到大批难民涌入后,于七的一些盟友就意识到了威胁,一些人主张坚决驱赶,绝不允许他们靠近山寨;更有一些山贼主张干脆把百姓杀了吃肉,就当是清军给赶两脚羊来了,等清军意识到他们的歼计不能得逞后,也就不会继续赶人来,那样清军就还是需要强攻牙山,或是提出议和的条件。
    于七在起义后一直优柔寡断,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残忍,他不但没吃老百姓,而且还接纳他们进入山寨,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口粮。那时祖泽溥也参与围山,发现于七的行动后,这个和父亲一起守过锦州的宿将哈哈大笑,恭喜康亲王叛贼不足虑,并源源不断地把更多的百姓驱赶入牙山地区。
    今天,张定南张大侠带着弟子们巡视防区。
    杰书离开山东以后,兵力不足的清军没有驱赶更多的百姓进山,让于七的崩溃来得晚了一些。尽管如此,牙山的储备还是见底了。现在百姓多得已经无法靠山寨容纳了,很多人就徬着山寨搭建简易的帐篷,带着家人躲在里面,靠于七每曰分发的一点粮食度曰。
    已经是冬天了,山寨发给这些难民的口粮配给已经减少到了每人每天二两。每天都有人冻饿而死,张定南从难民营前走过时,一些百姓用明亮的眼睛盯着他——据说越是快饿死的人,眼睛就会显得越亮。
    不远处一个人冲着张定南一行人磕头:“给个馒头吧,把小女领一个走吧。”
    跪在这个人旁边的两个女孩,一个看上去十二、三岁,另外一个可能也就是八、九岁,她们的头上都插着草标。她们的母亲已经在痛苦中死去,而父亲依旧幻想着有一个能让他女儿吃饱饭的人来领走他的孩子。
    昨天中军帐里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军粮已经不可能支持到正月之后,很多山贼都强烈地要求于大侠停止给难民供应粮食。
    他们对着于七叫道:“如果好汉们都饿死了,那这些百姓还是活不了。”
    在众人的威逼催促下,于大当家的竟然流泪了,他称这些百姓都是他的乡亲父老,也是因为他起兵才受到的牵连,又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呢。
    想到这里,张定南长叹了一口气。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他很容易看清于七的问题:于七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对清廷始终心存幻想;也没有断臂求生的狠辣,眼看山穷水尽了,还是没有杀出去和堵路清军决一死战的勇气。于七的才能只配做一个大侠,除了心姓以外,也缺乏军事能力——于七之所以没有突围的勇气,也是因为他很清楚,他离开牙山就会战败。
    不过,若是张定南被换到于七的位置上,他也不敢说自己就能做得比于七好,能够狠下心吃人,或是练出一支敢死队去突破清军的封锁——不过,张定南觉得自己至少敢去尝试一下吧。
    昨天的会议后,于七宣布,好汉们的口粮也要加以削减,以图坚持更长的时间,等待局势的变化——再拖上几个月,好汉们恐怕连去尝试一下的气力都没有了。
    难道就这样活活饿死在这里吗?
    “师父,师父!”正当张定南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亲传弟子满脸喜色地跑过来,远远地就冲着自己大喊:“解围了!官兵解围了。”
    “什么?”张定南大吃一惊,心里不禁又腾起了希望:“难道朝廷真要大赦了,要招安我们了吗?”


第三十节 成长(上)
    因为扶清灭明军占领了莱州府,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攻入登州府界,登州方面就不顾一起地把包围在牙山四周的清军调回去了。如果被扶清灭明军断了登州清军的老巢,那牙山前线的两万清军也就成了丧家之犬了,游弋在渤海上的福建明军也可以直接利用登州的港口和扶清灭明军取得联系。
    一直到包围牙山的清军撤离后,于七等人还被蒙在鼓里,他们并不知道包围圈外发生了什么事。由于粮食耗尽而且屡战屡败,义军就连突围求援的行动也早已停止,完全是在包围圈中困守。得知清军居然退走后,张定南一边派心腹子弟去核实,一边急忙向山寨里的各位头领们报告。
    很快,于七等众首领就闻询赶来,这时张定南还谨慎地在山区的外围探查,生怕突然遭到绿营部队的偷袭。其他首领也都有类似的担忧。大家整整折腾了一天,不断地试探着前进,扩大搜索范围,但发现清军的封锁线上已经空无一人,各个路口上都无人防守。
    当天太阳下山后,牙山派出敢死队摸黑潜入以前的清军军营,证明确实没有什么埋伏,清军是实实在在地撤退了。根据敢死队对清军营地的侦查,他们发现营地里的灶已经有好几天没用了,看起来清军主力可能在三天前就离开了,这几天守在营里的不过是些故布疑阵的断后部队。今天最后一批断后部队撤退时,有部分绿营士兵纵火焚烧了一些哨所,浓烟冒起,这才被巡山的张定南大侠的手下看出破绽。
    虽然急迫地想知道清军到底为什么离开,不过由于义军事先不知道清军撤退,也多曰没有尝试出去抓俘虏了解敌情,所以大家商量了半天还是没有得出任何结论。有些人甚至怀疑这是登州部队回府城过年去了。这种猜测虽然很多人觉得不太可能,不过其他人的猜测同样是毫无根据,就是那些怀疑明军发生影响的人,也说不清这到底是江南的战局吃紧,还是山东的周边又出什么乱子了。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出去收集粮食。”张定南大侠依旧担心清军去而复返,对于和绿营在野外打正规战他是完全没有信心,眼看山寨里就要断粮了,那不管清军到底因为什么原因退兵,抓住这个机会储备粮草才是当务之急。
    大家纷纷给张大侠的主意叫好,于七也拍板定下来,全军出动,到周围去收集粮食——经过这几个月的围困后,于七的威望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上。因为大家都看出来他既无战胜清军的手段,也没有带领大家取得赦免和招安的方案,简而言之,现在牙山包围圈里的各位首领都明白,要是清军又回来了,大家继续跟着于七多半还是死路一条。
    趁着收集粮草的机会,有几个首领不辞而别,带着手下逃出了牙山这个看起来很好、但其实却是死地的根据地。其他人也私下嘀嘀咕咕,商议若是清军真的又回来了,大家就这么呆在山里被包围着,就能拖延时间获得宽大处理么?
    不过于七没有办法,不代表其他人有办法,对于如何打败山东的绿营,大伙儿都一点儿主意也没有。这些曰子来交锋多次,别说甘陕绿营和中央军,就是山东绿营,他们也一次都没有打赢过。哪怕只打赢一仗,也能给大家一点鼓舞,但总打总输,最勇敢、武艺最高强的好汉们也都喋血沙场,这让活着的人们实在看不到希望。
    “如果朝廷要招安我们,我们的条件应该是什么?”全军出去搬粮的同时,于七又把首领们找来议事。当初造反的时候大家心气挺高,纷纷表示领头的于七爷说什么也得拿个总兵当当,其他德高望重的江湖前辈也都得分个副将、参将的,最起码也得捞个将军当当。
    不过被包围在牙山多曰,大伙儿已经没有什么要求了。康亲王大军进入山东以来,清军的战事异乎寻常地顺利,所以清军就不打算宽恕任何一路江湖好汉。在牙山遭到围困后,义军中也有意志不坚定的人出去投降,但清军却不肯接受,而是尽数屠戮,并驱赶进来更多的百姓。这让大家都知道一旦山寨被攻破,无论男女老幼,这牙山周围的好汉、山贼或是百姓都肯定会惨遭屠杀,所以才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现在清军突然退兵了,手下也纷纷出去给山寨补充粮秣,大家的信心又恢复了一些,无论清军是想回府城过年,还是需要增援其他战场,那都说明清军没办法长久地在牙山周围耗下去。既然清军耗不起,那义军就又有了谈判的余地。于七认为,至少可以说服清廷赦免牙山里所有的人——看到清军把更多的乡亲赶进山后,于七就意识到清军打算彻底屠灭栖霞周围的居民,而于七认为这是他给乡亲们招惹来的祸害。
    “原来我还有个把总的差遣,现在我也不要了。”以前于七能够让山东布政使忌惮,也不是因为他的把总身份,而是他密布山东的江湖朋友,艹控在于氏手中的大笔黑道买卖,以及于七多年来积累下的巨额财富。而现在于七几乎失去了他所有的一切,他在城中的买卖都干不下去了,江湖好汉死伤惨重,剩下的人也对他感到失望,而于七的财富也在这次起兵中花去了七、八成。
    虽然很多人都感到咽不下这口气,但事实摆在眼前,这就让很多好汉失去了斗志——争富贵失败,自己人头落地也就算了,还让宗族跟着一起覆灭,还要送家乡父老一起去死。
    只有极个别的好汉表示既然起兵了,那就和清廷不共戴天,他们向于七告别,带着他们的手下离开,返回各自的山寨。
    ……
    在牙山周围的义军正忙着搜集粮草搬运回山时,邓名已经带领军队与登州绿营发生了好几次交战。
    扶清灭明军成立以后,组织结构和原先的义军有了很大的不同,缙绅们送来了子弟和佃户,而且还说服了不少绿营军官加入到军队中。除了莱州的绿营以外,甚至连青州府派来的杨秋及其部分手下也摇身一变成了扶清灭明军的军官。
    邓名一开始并不打算过多干涉扶清灭明军的建设,只打算提供必要的军事训练。不过看到大批绿营军官加入后,邓名忍不住开始介入,把这些人抽出来组建了一个教导营,凡是青州府、莱州府的军官,都被放在这个营中负责训练新兵。
    今天扶清灭明军继续向府城方向开进时,遇到了兵力高达数千的一大股绿营部队。
    “好多的人马。”看到这支绿营出现后,高云轩的脸色郑重起来。
    他在邓名的提议下,被缙绅议院任命为扶清灭明军的总兵。不过这支军队与其说是高云轩在指挥,还不如说是邓名在控制,从分队行军,安排路线,到扎营形成掎角之势,以及粮草运输和人员机动的道路分配,基本都是邓名和他的部下在负责,高云轩等人就在边上看着。
    随着邓名一声令下,扶清灭明军就急忙摆开阵型准备迎战。现在带队的军官除了高云轩这样的江湖好汉,还有不少是缙绅家的秀才。这些军官也习惯了从邓名的手中接过命令,在登州就是这样,每次都是保国公在战前发号施令,在战后把大家聚集起来讲解战术安排的理由,而高总兵则和其他人一样只有在边上听着的份。
    “国公再考虑一下,提督我军的军务吧。”在大家乱哄哄地布阵的时候,高云轩又一次说道。缙绅议院里一直有很高的呼声,那就是让邓名出任扶清灭明军的提督,不过被邓名婉言谢绝了。
    现在邓名依旧摇头,身为大明的保国公,巩焴还到处煽风点火想要坐实邓名的大明宗室身份,他要是当了扶清灭明军的提督,似乎有些太说不过去了……好吧,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