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明皇-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绳枪空有其利,被阮潢打了个措手不及,就此相持下来。”
“哦,这事只怕使得安南国内已无多少米粮跟我大明交易了吧!”
“皇上英明,今年海外运粮全靠暹罗,老挝及苏禄等南洋诸岛。”
“对于这些南洋诸国,大明要示以友善,安南力为我大明藩国,如今他们内乱,朕也不忍见。你们到安南时,可向他们国主转达朕的意思。听闻安南郑氏乃跋扈之臣,他若敢行陈朝外戚胡季嫠之事,朕必不会坐视不理。”
郑芝龙兄弟自小未曾多读书,是以皇上说的后面几句他们也只是听得半懂,李原吉可是正经的科考出身,自然知道皇上话语其中的含义。陈朝外戚胡季嫠专权,乘机杀死陈朝皇子,谎称无嗣,骗过了大明篡夺王位,得到大明的册封建立胡朝。其后谎言揭穿,大明发兵攻打安南,占领了当时的首府升龙。由于无嗣,大明曾设置郡府归到了大明统治之下。领兵的将领就是英国公张惟贤的先祖张辅,英国公的爵位也是因为那一次战功才有的。如今皇上这么说,也就是暗示大明支持的是黎氏,让郑氏不要轻举妄动。而在军备上援助安南国,剿灭阮家,确保安南国主的名位。
李原吉不敢多做深想,躬身道:“臣等遵旨!”
只是李原吉没有想到,我只所以这么说就是不想这么快在南疆出现一个统一的安南国,虽然卖武器是为了盈利,但只要他们朝廷内不合,不能统一行事,我就不用担心安南人闹事。
之所以不支持顺义的阮潢,是因为安南长期内乱也不利于贸易,何况如果大明支持一个叛臣,这名声委实不好,怎么说忠君爱国可是我要提倡的。
“好了,今天就谈到这吧,几位爱卿一路辛苦,朕特意让光禄寺准备了午膳,你们用过饭再到各部报到。”
“臣等谢皇上赐宴!”
我满意的看着他们的表现,安顿好南边,我才有精力来对付北面的女真跟蒙古人。只要大明朝廷全力对付辽东,还怕女真人不亡国?
第九十二章 结盟
宋献策出使察哈尔很快有了消息,大同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给我发来了宋献策的奏折。因为这次只是协商,也就没有什么国书之类的东西。在奏折中,宋献策详细的叙述了此次跟林丹汗接触的结果。
林丹汗倒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缠,收了银子之后,有模有样的跟宋献策开始商讨关于结盟的事情。察哈尔方面也没有提出什么特别要求,都是按原先的旧例,要求开放大同,宣府互市,除了茶,盐,布匹外还要一定数量的铁器,察哈尔方面则以马匹来交换;另外就是要大明方面把给其他三大部的赏银,马价银都给察哈尔部;察哈尔部每年的赏银为八万一千两白银;联合会战中,蒙古兵每月粮饷一两五钱,斩八旗兵丁一级,赏白银五十两。
这个结果恐怕是宋献策费了不少心思才争来的,毕竟在林丹汗看来,大明主动跟察哈尔结盟,就是为了联合他对付女真人,大明是有求于他,他可以狮子大开口的向明朝要价,特别是其中提出要大明提供铁器。蒙古自身产铁甚少,铁器又是军备物资,大明至成祖开放马市起,从没有向周边输出过铁器,大明炼铁厂都是实行军管,各处用铁由兵工两部调配。历来蒙古从大明所得到的铁器都是民间私自偷运,所得不多。林丹汗便是想乘此机会大捞一把,装备他的蒙古骑兵。可以看得出他对此次结盟倒是心思不少,在打大明的主意了!
因为跟蒙古人和谈事关重大,即使我是皇帝也不能自专,更何况里面的条款有违祖制。若是我私自答应,少不得几个大臣要跪死在午门外。所以接到宋献策奏折的第二天早朝,我就这件事专门跟大臣们商议。但这次的朝议却是上回的重演。以温体仁,郑以伟为首的一派坚决反对跟察哈尔结盟,以兵部尚书王永光为首的一派就支持和议,剩下的都是中间派,还在左右观望。
“皇上,察哈尔竟要求输入铁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皇上同意便是太阿倒持,最终便是要伤及大明啊。大明若重蹈覆辙,皇上亦无面去见大明列祖列宗啊!老臣今日口出不敬,皇上若能纳谏,臣甘愿受罪死而无憾!”讲到后面,郑以伟是老泪纵横,伏地不起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这是郑以伟第二次在朝堂上苦谏了,他的表现确实是让人觉得是一个刚直的忠臣,不管他的见解是对是错,无需太久,很快他敢于劝谏的名声就会传遍仕林,说不定后人写史书也少不了一笔,这大概就是大明文臣们所重的名吧。名利总是诱人的,经郑以伟这么一来,以后大臣们会不会议事的时候不管对错都死谏一下呢?!我是不是该在这个时候堵住这个风气?!
我也不知道我这是第几次走神了,朝中两派争来争去都没有说服对方。
“这…郑爱卿请起。此事尚在商议中,大伙权衡利弊方做决断。若确实有害于大明,朕又怎会答应!爱卿快快请起!”
听到我这么说,郑以伟才颤抖的站起来,颤巍巍的回到班列。我见到如此,面对这这个年龄都可以做我祖父的郑以伟,我又不忍心再呵责什么!
“其他大臣的意见呢?!”
下边的大臣互相观望了下,最后是兵部尚书王永光出来道:“皇上,微臣以为郑大人所言虽不可不虑。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如果大明不与察哈尔部结盟,其害大于利!大明将在辽东,大同两线受敌。如今大明在辽东集兵十八万,每年花费军资四百余万两白银。若察哈尔部乘机要挟,九边兴兵,臣恐国库难以支撑。到时京师背腹受敌,大明危矣。若是这样,我等才是大明的罪臣!两权相害取其轻!皇上,微臣以为可以与察哈尔部再议,务必结盟。”
王永光的话得到主和派的附和,此时郑以伟因为心情激动,岔了气无力反驳,好一会才听到有人说:
“皇上,臣以为此事王大人危言耸听了。”说话的是翰林编修文震孟,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从孙,素有名声。郑以伟博学多才,文震孟甚是敬服,平日以师礼侍之。他见郑以伟被王永光一番话说得还没有回过气来便出言相助。
“如今辽东乃是鼎足之势,察哈尔不与大明结盟,却也未必与女真人狼狈为奸。成祖设置九边便是为了防备蒙古,每年耗粮饷无数,如今即便大同披兵,难道其余八边数十万人马不足抵挡察哈尔部?|Qī…shū…ωǎng|天启二年,王化贞便是依靠蒙古人,方导致广宁之失。前事可鉴,臣以为整饬九边方是正道。”
文震孟的话说得堂堂正正让王永光不知如何反驳,毕竟在大同,宣化,延绥,等八府驻有四十余万大军,是专门用以防备蒙古人的。可王永光也知道,这四十万里面不知藏了多少的水分,剩下的士兵战斗力极为有限,怎么挡得住蒙古的铁骑呢?!北面长城年久失修,骑兵很容易就从当中关口突破而入,直指京师。可以说,北疆长城防线是处处有漏洞,根本就经不起折腾。可这话,他作为兵部尚书是不能说的,尽管朝中大臣也彼此心知肚明。他支吾了半会才道:
“皇上,蒙古人领兵胁赏,杀伤民众之事就在天启朝有过。若大明与女真人开战,察哈尔人必然会前来胁赏。与其如此,微臣以为不如结盟。”
文震孟直接道:“蒙古人好利而背信,天启年间于我大明有约共击女真人,但蒙古人却乘广宁之失,派兵胁赏,王大人可有保证,察哈尔人拿了大明的赏赐就不会再旧病重犯。”
“若是不结盟,察哈尔人更有借口来犯!”
“既然如此大明又何须资敌!”
“皇上,若是两边作战,国库难以支撑。”户部尚书程国祥说了句实在话。
双方仍旧是僵持不下,这个局面只能等我来收拾。
“既然各位爱卿各持己见,朕觉得这件事情就先商议到这。此事先交给内阁大臣,等他们议定了再说。退朝!”
回到乾清宫之后,我心里更是难以平静。原本我还想着林丹汗应该会诚心跟我结盟的才是,因为此时大明跟察哈尔部都难以单独抵挡女真人的兵锋。林丹汗要是不跟我结盟,再过两年说不定就有灭国之祸。他不应该对大明有什么想法!但朝堂上,臣子们的一番话让我醒悟过来。遵化一战之后,历史的许多东西已经改变,如今的林丹汗心里恐怕仍旧想着统一蒙古,恢复成吉思汗的骄傲。大明只怕也是他心中所要对付的仇敌,难道现在结盟就等于资敌吗?!大明又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吗?!
这两天我详细的研究了下王承恩零星收集到关于察哈尔部落的情报,无一不在显示林丹汗这几年都在厉兵秣马。
他已经连续数次派遣使者到漠西蒙古准噶尔等部,至于取得什么样的协议还不得而知。我想林丹汗很可能是借兵,毕竟经过赵城之败,林丹汗的实力削弱了不少。而且跟皇太极的八旗比起来,他自己也应该知道蒙古骑兵在战斗力上不及女真八旗,所以他向漠西蒙古示好。
再者林丹汗这些年的军事行动也慎重了很多,他甚至放弃了原本是察哈尔部的一些辽东部落,转而派兵收服一些蒙古右翼的部落。显然林丹汗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便是辽东蒙古里那些摇摆不定的部落,若林丹汗去讨伐,他们便投降皇太极,若女真人进攻他们,他们就会倒向林丹汗。在历史上,林丹汗四处出兵讨伐各部,却间接的把蒙古人推给了后金。这一次他倒是学精了,先把后方整理好,才来对付辽东。
现在跟大明结盟,林丹汗又狮子大开口的索取财物,那更是有利于察哈尔部的崛起。谁能保证林丹汗就不会是下一个的努尔哈赤呢?!
这个林丹汗跟历史上所描述的好像已经不一样了?怎么会这样呢?!
但是,若明蒙能夹击皇太极,那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说不定大明便可在五年内平辽。这能节约出多少时间跟金钱来整治大明内部,这样的设想确实太诱人了。
结果朝中大臣分成两派,内阁递上来的意见也是模棱两可,他们把最后的决定权还是交给了我。
因为这结盟的事情我仍没有下定决心,这次的中秋也是没有什么心情。按例赏了百官,然后在园子里设宴请了些宗亲外戚。既是中秋佳节,下边臣子们也是少不了些称功颂德的话,按着规矩折腾了好一会。因为我没有心情,只是敷衍了下,好容易等到罢宴,我便让方正华去清场,曹化淳去送客,自己便到乾清宫看看折子。
宫内案台上有不少各地大员上的奏折,他们也就与察哈尔结盟的事情上书意见。这里面袁崇焕是第一个递来的奏折,他在辽东经营就注重跟蒙古人的关系,因此他也是支持大明跟察哈尔部结盟。他提到了原辽东经略熊廷弼的主张:“蒙古可扶不可恃,扶之免资敌,恃之必误事,惟坚守待机,徐图进取。”就是要避免蒙古人在大明长城一线骚扰,使他们处在一个中立的位置。
我又翻了其他人的几个奏折,多是觉得不应结盟。可能英宗被俘给明朝官员留下太大的印象,对于蒙古人的很是戒备。
“皇上,”不知什么时候,方正华进来了。
“什么事?”
“英国公在宫外求见!”方正华小心翼翼的回道到。
“哦!”我放下手中的折子,他还没有回去吗?!这个时候来见我,有什么事情呢?!
“宣他进来!”
很快,张惟贤迈着稳健的步伐,这几年,他倒是养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