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家园 >

第166部分

家园-第166部分

小说: 家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道;他轻摇羽扇;意气风发。

杨玄感趁大隋以倾国之力伐辽之时起兵造反;完全是李密的主意。虽然杨玄感举兵的时候李密并不在黎阳;并且在对方起事后;装做为了成全朋友之义才不得不前来帮忙。但为了这一刻;给家族的荣耀再添上浓重的一笔;他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

这些年;大隋朝三山五岳的豪杰;天南地北的帮派;很少没得到过他的恩惠。凭着自己的过人才华;还有在官场和民间的杰出口碑;李密认为辅佐明主取得天下应该是传檄而定的事情。可惜杨玄感这个人不肯完全遵从自己的意见;可惜韦幅祠等人处处对自己擎肘。更可惜元务本这个人无能;居然被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带着数千兵马杀了个全军覆没。

通过斥候和细作的打探;李密已经掌握了此时守卫在黎阳城中隋将的底细。不是值得他认真应对的大隋府兵老将;而是两个误打误撞夺下黎阳的莽撞之徒。其中一个人的名字李密比较熟;是大隋驸马督尉宇文士及。在李密的印象里;此人除了长相比较俊秀之外没什么其他长处。另一个干脆连姓名都未曾被他听说过;居然也敢领着些许兵马;与他麾下的七万大军对峙。

虽然昨天奇袭东城失败后;征东将军韩世萼和折冲督尉吴黑闼都对敌将的武艺赞口不绝;但李密不认为那是真话。打了败仗的家伙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哪个不将敌手的本事夸到天上去!此人既不是将门之后;又不是名师之徒;凭什么会拥有那么强的本领?

〃李军师;李军师?〃有低声的呼唤传来;将李密从沉思中唤醒。他转过头去;看到一张苍老而愁苦的面孔。因为过于操劳;此人已经瘦得没了几两肉;干巴巴的骨架子顶着一袭青灰色长袍;仿佛风一吹就可以被吹倒。

〃杨长史;什么事情?〃李密皱了皱眉头;问道。喊他的人姓杨;据说曾经追随杨玄感的父亲;已故的楚国公杨素平定过南陈;经历战阵无数。但李密从对方身上看不出一点老谋深算的气质。相反;这个人见识短浅的很;总是和他唱反调。当初杨玄感起兵;李密提出上、中、下三策;其中最有把握实现的;北进千里;奔袭涿郡;将百万大军饿死于长城之外的上策;便是被此人带头否决的。

〃李军师;你看城头;敌将在城头上堆了很多沙包;将城墙完全分成了数段。鱼梁道铺上去;恐怕也难扩大战果啊!〃杨老夫子喘了口气;用颤抖的声音说道。他本不想提醒李密;但又不忍心看着七万大军折翼坚城之下;考虑了好半天;才颤颤巍巍地劝告。

〃无妨;我已经命令吴将军麾下的每伙名重甲步卒携带一根长索。只要冲上城头;就可以用长索拴住城垛坠到城内;夺取城门;放大军进入!〃李密摇了摇羽扇;微笑着说出用兵的玄机。

〃可敌军在城内也会藏有重兵!〃杨夫子向远处的敌楼看了看;继续提醒。黎阳城头飘荡的将旗上有个斗大的〃李〃字;据斥候回报;守城的将领姓李;名旭;字仲坚。杨夫子有七成把握那个人就是自己的弟子。但他不敢说出来;这个话题太残忍。直觉和对自己弟子的了解告诉他;如果守城的真的是仲坚;李密未必能顺利拿下黎阳。

而黎阳是不得不取的。聚集在洛阳城外的三十万大军眼巴巴地等着这里的粮草。此外;收复黎阳后;就能让远道而来的大隋官兵失去补给。东主那边再调遣兵马卡死黄河南岸的几个渡口;在前路被堵;后方不靖的情况下;宇文述一时就难以威胁到大军的后背。

这支偏师不需要把宇文述拖在黄河北岸太长时间;大伙收复黎阳后;只需要坚守半个月;就可收到成效。退一步讲;只要少东主在黎阳再度陷落之前拿下洛阳;三十万大军就会重新得到补给;并且能以百官家眷为人质;威逼当今圣上和谈。

〃不妨;鱼梁道只是攻城手段之一;我还命人连夜赶制了一百多架云梯;两架攻城车。〃李密用羽扇指了指隐藏在背后树林里的大军;笑着解释。〃待鱼梁大道与城头接上;各路兵马就同时出动。敌军数量远逊于我;定然首尾不能相顾!〃

〃况且只要爬上城头;站稳脚跟;我就可以源源不断派人上去;将城头上那些障碍拆除。据我所知;城中远道赶来的大隋官军不过四千多人;剩下的全部是元郡守麾下残兵。他以四千疲敝之师统帅两万狐疑之众;士气必然不会太高。只要我们开局顺利;敌兵定然军心大乱;用不了太久就会崩溃!〃

〃愿如军师吉言!〃杨夫子拱拱手;退到了一旁。没有必要再提建议了;无论自己提醒什么;李密嘴中都有相应对策。至于这些对策管不管用;要打起来才知道。现在两军还未发生接触;结果很难预料。

〃听说夫子曾经在易县隐居?〃杨夫子不继续叨扰了;李密却突然对他的个人经历来了兴趣。

〃蒙军师垂询;上谷郡治所就在易县;小老儿曾经在郡学讨生活!〃杨夫子想了想;客气地回答。

鱼梁道越来越高了;守军的反击也越来越激烈。不断有扛着沙包的弟兄被流矢射中;惨叫着从鱼梁道上滚下来;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整条通道。军师李密却对此视而不见;仿佛杨夫子的个人经历;要比几百名士卒的性命重要万倍。

〃对面的敌军主将也是上谷人;不知道与夫子可曾有瓜葛?〃李密用羽扇遥遥地点了点黎阳城敌楼;笑着追问。

〃怎么可能;我教导的学子;年龄最大不过十八、九岁;父辈官职最高不过户槽、县尉。名声不显;怎可能拜将封侯?〃杨夫子手捋虎须;笑呵呵地回答。

〃倒也是;朝廷什么时候重用过寒门子弟!〃深知大隋官场规则的李密点点头;说道。他不再把城头上的将领和杨老夫子胡乱联系;那个姓李的据说是李渊的族侄;正经的世家子弟;都是请了先生到家中的;谁又会跑到县学和那些下等之家的儿朗厮混!

〃朝廷开了个好头;只是有些晚了!〃杨夫子抬起头;目光跃过本军将士;遥遥地落在黎阳城上。城头;两杆红色大纛呼啦拉地舒卷;就像两团跳跃的火焰。

〃大隋、雄武〃其中一杆大旗两侧书着四个大字。

〃李〃另一杆大旗上;主将的姓氏被映衬得浓墨重彩。

〃他是我的弟子;我的衣钵传人!〃杨老夫子望着雄武营将旗;默默地想。不知不觉中;老泪已涌了满眼。

第三卷 大风歌 第四章 取舍 (四 下)

朝阳从城头下渐渐升到人的后脑勺;烤得头盔开始发烫。天空中的云慢慢被风吹散去;随后;风也停了;整个天空呈献一片纯净的蓝。敌我双方的战旗都垂了下来;搭在旗杆上一动不动。淙淙的流水声消失了;萧萧的风声也止了;城上城下的呐喊声却愈发强烈起来;夹杂着伤者痛苦的呻吟和垂死者绝望的悲鸣。

鱼梁大道的顶端距离城墙还剩下一人多高的距离;叛军们还在继续努力筑路。在如此近的距离上;那些扛着沙包的士卒简直是弓箭手的活靶子。每一层沙包堆上来;都有一成左右的运送者倒在鱼梁道上。叛军的将领对这一切熟视无睹;只是命令士兵将催战的鼓声敲得更欢。

〃让秦参军派人运一些沙包上来;把正对着鱼梁道两侧的城垛加高两尺!〃李旭估算了一下敌军的工程进展;大声命令。〃还有敌楼外侧的女墙;也加高两层沙包;以防止叛军的冷箭!〃他指了指敌楼外侧的矮墙;继续补充。

城下木盾墙后的弓箭手不是敌军最精锐的那一批;如果是旭子自己指挥;他肯定将昨天奇袭东城那伙精兵留在正式开始攻城的那一刻。所以;他命人在正对鱼梁道两侧的城头垒出一个屏障;防止敌军正式进攻时对雄武营的士卒进行羽箭压制。

〃可能来不及准备那么多沙包!〃张秀在一旁小声提醒。

〃用粮袋。宁可糟蹋了也比便宜了叛军强!〃宇文士及果断地决策。四下看了看;他又追加了一句:〃把敌楼和正对鱼梁道城墙之间的那个隔断挪了;保持敌楼和城墙之间的畅通!〃

叛军正在修筑的鱼梁道过于靠近城门;因此敌楼和鱼梁道所对城墙几乎是紧挨着。昨夜雄武营士卒连夜将城墙分割成数段;同时也在敌楼和城墙之间的通道上垒出一道间隔。这道间隔给守军带来的不便比对敌军的阻碍作用更大;所以宇文士及命人抓紧时间将沙包挪用到他处。敌楼内地形宽阔;差不多能藏两旅步卒 (二百人)。关键时刻从敌楼中杀出一支生力军;绝对可以打进攻者一个措手不及。

看见守军开始在城墙上垒沙包;城下的叛军忍不住破口大骂。对他们而言;这太不公平。他们的鱼梁大道在增加高度的同时还要保持坡度;而守军只要将城墙外侧加高;就会让他们付出三倍或者更高的代价。如果城墙上的矮墙可以无限制加高的话;鱼梁道永远也够不上城头。

城下盾墙后的敌军弓箭手开始了更疯狂的射击;白羽如同冰雹般向城头落下。不少士卒在抬运粮袋和沙包的途中受伤;周围的袍泽快速将他们抬起来送下城去。然后有人从血泊中扛起粮袋;将其摆放到应该摆放的位置。

〃两天;我们只要守两天;两天之后;援军赶来;大伙都是功臣。以前的事情;保证没人计较!〃李安远拎着块盾牌;在城墙上跑来跑去给弟兄们鼓劲儿。

〃监军大人说了;只要守住黎阳;每个人分十石麦子;两石精米;决不亏欠!〃他喘了口气;继续鼓动。给士兵分粮食是宇文士及临时想出来的点子。周围的农田都被叛军破坏光了;无论此战谁胜谁负;城市周围的百姓明年都面临着没饭吃的问题。让新入伍的降卒知道他们有粮食分;就等于给了他们一家大小活命的希望。为了自己的家人能得温饱;士卒们无法不把自己的命运和黎阳城的安危联系到一块。

宇文士及并不想与敌军比建城速度;所以当城墙外侧的遮蔽物高到可以预防羽箭攒射时;他就下令停止了垒墙行动。〃不要再运沙包了;抓紧时间把菜油滚上来;每段城墙至少五桶!〃他指了指敌楼内的空地;〃那里多摆几桶;像米店那样摞好。一会儿大伙用起来也方便!〃

〃把引火之物准备好。敌军攻城时;大伙就用火烧他***!〃李旭想了想;替宇文士及补充。

两个人相视而笑;都感觉到了彼此之间的默契。宇文士及走到李旭身边;指了指城墙下已经开始活动的铁甲步卒;小声提醒:〃第一波顺着鱼梁道冲上来的;肯定是这些精锐。咱们必须将他们打下去;刹一刹叛军的气焰!〃

〃先放他们走近;然后用油将鱼梁道浇湿;用火烧!〃李旭点点头;脸上没有一丝怜悯。

〃你那个朋友;肯定冲在最前头。旭子;沙场无父子;这时候;不是他死;就是咱们死!〃宇文士及还是有些不放心;叹息着强调。

〃到司仓参军那里给我取一张三石弓;两张普通步弓来。再调三壶破甲重箭!〃李旭没有直接答复宇文士及;而是将命令传达给了亲兵队正周大牛。

〃哎!〃还沉浸在丧失伙伴之伤心中的大牛答应一声;转身跑到敌楼内侧;身体轻轻一纵;猴子般顺着栓在内侧的长绳坠了下去。被隔成数段的城墙彼此之间的通道太狭窄;亲卫和传令兵们上上下下十分不便。因而;亲兵们干脆在敌楼的柱子上拴了几条长索;需要下城时;直接走这条〃快捷通道〃。

跑出了十几步;周大牛才意识到郎将大人命令自己去拿什么。大隋步兵用弓的力道通常在一石半左右;很多南方士卒用的弓力道只有一石。能拉得开两石弓的人;在军中已经可称壮士。因此;那些瞧不起武夫的穷酸文人才有〃与其能引两石弓;不如识得一个字!〃之语。而郎将大人居然要自己去取三石弓;真是莫名其妙。那种弓在军中平日只是摆设;除了卖弄臂力的家伙;很少有人拉得开;更也很少有人能在拉开如此硬的强弓后还可以保持准头。

他回了下头;想重新核实一下主将的命令。转念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