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军阀-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缺乏粮食,他们开始贩卖人口。
一个健壮的倭奴能换两百公斤大米,妇女、小孩另计价格。这种交易都是放在暗中进行,被贩卖的多是一些顽固的rì本极端份,以及一些自愿去中国谋求一口饱饭吃的rì本人。
没错,只有一口饱饭,其他的没有!
但依旧吸引了不少rì本人。
这些rì本人到了中国之后沦为了奴隶,尽管这已经不是奴隶社会了,但不要以为奴隶这个东西就真的退出历史了,只是隐藏在暗处罢了。
那些取得了政权的rìjiān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正在尽可能的对中国进行巴结讨好,卖点人口算什么,rì本资源这么少又养不起。
正好把那些贫民卖到中国去,也不会因为饿肚而到处捣乱。
此后倭奴成了中国的一大特sè,这些倭奴手背上都被烙了一个‘倭’字,雇佣他们做事只需要给他们饭出,再给点零花钱就行了。
那些强悍的倭人,则被关在工厂里劳动。
……
呜……
一声汽笛在上海码头响起,一艘客轮缓缓靠上码头。
当梯放下,从客轮上走下了许多中国年轻人,这是一艘从美国到中国的客轮。
“离开祖国三年了,现在终于是回来了。”侯德榜站在码头上,神sè有些兴奋。
“致本,我们的学业还未完成呢!”边上一名叫林志生的学员有些惆怅的说道,侯德榜笑道:“学业没完成可以在国内大学继续完成,既然国家让我们回来,那我们还待在美国干什么?”
从船上陆续走下了几百名学生打扮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是第一批返回中国的留美学生。
其中大部分是美国用庚赔款保送到美国的,意图通过这样的手段培养出一批jīng英人才,以改变中国高层的形态意识,使中国逐渐沦为美国经济殖民地。
“想不到仅仅三年,中国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甲寅年战胜rì本,乙卯年还在阿拉伯半岛开辟了中东省,现在rì本已经被我们中国肢解了。”侯德榜兴奋的说道:“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还留在美国做什么,而且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这倒也是,祖国在军事上已经崛起,但在其他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正是我们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一名留学生兴奋的握着拳头说道。
“先生,要帮忙提包吗?”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女孩跑了过来,用生硬的中文问道,侯德榜他们被吓了一跳,这是一个俄国小女孩。
“不用。”侯德榜摇了摇头。
“先生,很……很便宜的,只要五厘。”那女人继续讨价还价,接着用可怜兮兮的说道:“先生,我肚很饿……”
“这个……好吧!”侯德榜看这小女孩可怜,便同意了。
不一会,侯德榜走了一段路,找了个电话打了3666,这是华东出租车公司的电话,他们出国时在上海已经很流行了。
要做车,直接打3666。
在每个城市都是如此。
这是一个完全被华东集团垄断的行业,但华东集团的出租车服务态度很好,而且绝对不宰客。
如果发生宰客的情况可以投诉,服务态度不好也可以投诉。
上了出租车,侯德榜给了那个俄国小女孩五厘钱,那个小女孩兴高采烈的走了。
车上那名出租车司机看了后摇了摇头,说道:“小兄弟,看来你是刚回国啊?”
“大哥,你怎么知道?”侯德榜身边的林志生奇怪的问道。
“呵呵!你们这身行头在中国不流行了,现在的学生穿的都是校服。要穿好一点的衣服,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款式。而且现在学生流行蓄发,哪像你们把头梳得油光发亮。”那司机撇了撇嘴说道,“而且你刚才被宰了,提个包哪里要五厘,两厘就就够了。”
“大哥,那可是洋人啊!洋人提包才两厘?”侯德榜有些震惊的问。
第153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
话说,下午突然停电了,真是吓死哥了,还好没耽搁了。
要是在美国,提个毛,拉个门什么的,小费都要不少。
而且在美国,对华人有歧视,你给他小费都不请愿给你服务,回国后洋人动上门服务,还只要两厘?
“现在的上海早就不是洋人的天下了,自从租界被收回,条款被废除,洋人在上海点特权都没有,他们要敢欺负我们国人,那是得吃官司的,现在可没有什么领事裁判权。而且给你提包的洋人是俄国人,那些俄国穷鬼你给他顿饱饭吃就行了,那五厘钱足够买两斤鱼肉了。”
“五厘钱?那不才十个铜板,什么时候我们国家的物价这么便宜了?”林志生纳闷的问道:“而且国内怎么码头上那么多俄国人?”
“这个你们就不知道了吧!”司机得意的对翘起嘴,在这群留学生面前优越感十足,说道:“现在远洋公司每天都要运回许多渔产,上海作为沿海城市,渔产价格自然十分便宜,花很少的钱就能吃顿海鲜,还管饱。”
“至于那些俄国人嘛!现在俄国在打仗,德国人打到他们国家里去,俄国现在到处都是难民。这些难民很多都被外贸部的人运回国,男人当苦工,女人嘛!很多到餐馆当服务员去了,还有不少去卖肉了。这些俄国人工钱很低,码头上的搬运工部分都是俄国人,原先那些搬运工都被他们搞下岗了,好在zhèng fǔ又给他们安排了事做。”
“听说西北那面的俄国人更多,而且数量还在增多,俄国佬那边实在太乱了,不过听说我们国家到他们那边贸易赚了不少钱呢!随便点生活用品就能换到不少值钱的玩意。不过这些俄国佬还算少的了。倒是那些倭奴现在遍地都是。扫街的,站街卖肉的,做苦工的,店里洗碗刷盘子的……”
“因为那些倭奴只要给口饭吃就行了,而且不挑食,很喜欢吃鱼肉,而且还听话,现在到处的店铺都流行买倭国女人去打杂,虽然价钱高些,但长期来看却是有不小利润。都成热门投资了。”
“现在的富豪十分流行娶俄国小妾,基本不用多少彩礼。还流行买漂亮的倭国女人当小妾,不过越漂亮的价格越高。你们要是有钱也可以买个。在家里做做家务,伺候你们起居还是很好用的,那些倭国女人都听话得很。”
侯德榜这群留美学生听了目瞪口呆,惊叹不已。
不过他们却是十分困惑,问道:“怎么会有那么多的rì本……倭人?”
“呵呵!甲寅年打台湾抓了六百万。打朝鲜抓了近五百万,乙卯年打倭国北海道又抓了三百多万。倭国在我们zhèng fǔ的支持下,九州岛和四国岛闹了革命,现在建立了革命zhèng fǔ,那些革命zhèng fǔ还往国卖了不少倭人,现在国的倭人起码有千万以上。”
“不对啊!光是台湾和朝鲜的倭人就超过千万了。”侯德榜他们纳闷不已耕耘记。别的跑到哪里去了?
“我说的是能干活的,有价值的倭人。那些老弱病残就没带回国了!”
“现在那些老弱病残呢?国家怎么处理?”名学生好奇的问道。
“那些小孩送到学校去了,至于那些老的。听说是送到养老院去了,不过谁知道呢!我们哪有钱建什么养老院,说不定拉去突突了也有可能。”
那司机整rì接触不同的人,消息十分灵通。不过那些老的,并没有被突突。而是丢在台湾和朝鲜让他们自生自灭。
“总的来说,现在不是洋人的天下了。帅在广播上讲话时说,我们国人走到哪里都要昂首挺胸,不要轻视了自己,洋人并不比我们聪明,也不比我们地位高。”司机自豪的说道,“相反,以后洋人得看我们国的脸sè。”
“是啊!帅说得有道理。”这群留学生听到帅二字,顿时露出崇敬的神sè。
司机又问起他们美国的事情,和侯德榜他们聊得十分开心,司机又听到了不少美国的奇闻异事,又多了不少打屁聊天的谈资。
侯德榜他们下了车,在个旅馆住了下来。
回到祖国后才知道,仅仅三年而已,到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能感受到的,就是街上的国人们,个个都jīng神饱满,双眼再也不是昔rì的麻木、呆滞,而是灵动与希望。
而且外观上也改善了很多,现在的国人都穿上了染sè的衣服,而且不再是以前的长马褂、粗布衣的款式。
现在没人穿粗布衣了,款式也都丢光了。
就算是最便宜的衣服,也都是上sè的,而且款式好看多了,穿在身上整个人就感觉无比jīng神。
以前只有那些士绅商人等富裕群体,也就是‘老爷’们才穿得起的染sè衣服,现在每个人身上都穿着,不知道的还以为每个人都是‘老爷’呢!
颜sè方面也不像以前那样以黑sè等深颜sè的为,而是各种颜sè都有,人们身上的衣服、鞋袜应俱全,帽子也是各种款式。
侯德榜他们观察了半天,发现街上的年轻人比较流行的装扮以军装为,那是十分帅气的军装。
穿在身上那叫个酷。
同时还流行起了复古风cháo,正值此时放假,学生们都出来玩,很多学生打扮得像古代翩翩公子。
穿着白sè、蓝sè、紫sè,或混搭颜sè的儒裙,手持把纸扇,头上扎着古代汉民族的发簪,将长发绑好后扎在头顶。
汉民族蓄发也是要修发的,般只维持差不多的长度,扎在头上的体积并不是很。
这些学生穿成这样,也无人用怪异的眼神看着他们。
因为逢年过节,华民国的官员们都要穿着汉民族古代传统服饰。也越来越多老百姓在逢年过节时穿上传统服饰,这已经逐渐成为种风俗了。
除了逢年过节,也有不少人在外出游玩时穿上古代的服饰。
特别是学生,最喜欢打扮成翩翩公子的模样,摇着纸扇在街上晃荡。
这就是上行下效,最早这么穿的是在淮yīn编练江北巡防营的江渝,后来在两淮行政体系当迅速普及,作为宣传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不在世界上鼎鼎名的国时装仅仅几年时间就在老百姓当普及开来了,看来我们国家是开始走向富裕了jǐng路官途全阅读。”侯德榜不由感慨道,昔rì国老百姓普遍没钱,那些时装虽然很好看,但却没多少人买得起。
如今却是不同了,在街上不时能看到高档时装。
侯德榜他们除了发现同胞们的jīng神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外,也发现如今的行政管理变得更加严格了。
光是jǐng察,每条街上最少有个在巡逻,热闹的街,甚至是两三个jǐng察在巡逻。
而人们买卖宗物品,商家都得开票据。
如果不开票据被抓到罚款。
开票据是为了方便收税,而那些数额很小的零用商品,则不需要开什么票据,但经销商、批发商得开票据。
这是个国家管理深入到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全新行政体系,不再是以前那种放羊式的行政了。
不过没怎么改变的就是,国的房子还是和以前差不多,虽然有变化,但变化明显不。
国家现在并不愿意发展房地产,都在忙着建设基础设施和工业,只是在不断的建设廉租房。
很多进城的老百姓都是住在廉租房里,有的则住在帐篷里。
……
这些留美学生回国后,毕业的则